水煤漿鍋爐安全操作規程
為了使鍋爐機組正常運行、增加機組的使用壽命,在水煤漿鍋爐的運行中,除按鍋爐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執行外,還應執行下列安全操作規程:
*司爐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切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所操作的鍋爐必須有登記標記,并在定期檢驗的有效期內。正在安裝調試的鍋爐必須經技術監督部門的許可。
一、點火前的檢查工作
(一)鍋爐內部檢查
1、檢查鍋筒內及爐膛內有無遺留的工具或其它雜物。
2、由于長途運輸和吊裝,檢查爐膛內有無砌筑材料脫落或松動,受壓元件有無變形,幾何尺寸有無變化。
3、經過運輸和吊裝后,膨脹縫是否有變化。
4、爐膛內及旋流室的落灰口是否有砌體雜物或拱爐時未燃盡的木塊堵塞,如堵塞或不暢通應疏通。
(二)爐外檢查
1、操作平臺、踏步、設備上應無雜物,鍋爐房內的電照應齊全。
2、鍋爐的個儀表應齊全。而且均應在使用狀態,并應完好可靠。
3、燃燒器上的風門調節手輪及把手應靈活。
4、煙氣通道是否暢通,爐門、看火門、防爆門是否關閉。
5、水封池內的水是否充滿。
6、干式除塵器的落灰門應在關閉狀態。
(三)鍋爐一次閥門儀表和其它附件的檢查
1、檢查鍋爐擊水閥門是否開啟,排污閥是否關閉。
2、檢查供油系統及安全附件、閥門安裝、開關方向是否正確。
3、檢查供漿系統的閥門是否開啟正確,壓力表有無泄露、堵塞。
4、檢查爐前閥門組是否安裝正確、是否開關正確。
(四)輔機檢查
1、檢查燃燒器是否完好,漿槍、油槍是否清潔干凈、金屬軟管連接是否正確。
2、鼓風機、引風機手動盤車檢查是否有卡住、阻滯現象、葉輪的轉向是否正確、潤滑油是否加夠,引風機是否進行水冷卻,安全防護罩是否完好。
3、各儀表是否已進行校驗。
4、空氣壓縮機的出口閥門是否關閉,是否以注空壓機油。
5、檢查鍋爐給水泵、齒輪油泵、手動盤車是否靈活,轉向是否正確。
6、檢查卸漿泵、供漿泵、過濾器是否運轉正常,有無異常聲響,是否已加注潤滑油。
7、供漿系統管道是否暢通,否則應用水、壓縮空氣進行沖洗、吹掃干凈使之暢通。
二、點火前的準備工作
(一)鍋爐上水
檢查工作完畢后,啟動給水泵,向鍋爐注入軟化水。進水至最低水位時(水位計可見),應停止上水,觀察水位是否維持不變,如:水位逐漸降低,說明有泄露點,應立即排除,然后繼續上水至正常水位。
(二)點火準備
1、開啟卸漿泵向攪拌罐內卸漿,漿位應控制在容器的四分之三處,然后關閉卸漿泵、開始攪拌。
2、根據流程進一步檢查個閥門的開關是否正確。
3、啟動供漿泵、過濾器,打開爐前操作閥門組回漿管的閥門使介質在系統內循環。
4、用水將漿槍沖洗干凈,然后用壓縮空氣把槍內的水吹掃干凈待用。
5、關閉個清灰門、看火門及其它爐門。
6、檢查水封池的水位是否將落灰口封閉,如水位過低沒有封住落灰溜槽的落灰口,應注入清水使之封閉。
三、鍋爐點火步驟
1、啟動齒輪油泵、調整溢流閥,使泵出口壓力為1.2~1.4Mpa,開油泵組出口閥,開爐前回油泵。
2、將油槍、點火槍依次插入燃燒器至正確位置,并固定。
3、啟動引風機、鼓風機(啟動前應將調風門關閉、啟動后逐漸打開調風門)對爐膛進行吹掃120秒,好吃爐膛負壓在40Pa左右。
4、關爐前回油閥。按下自動點火裝置按鈕,開爐前供油泵,進行點火,油點燃后即可將點火槍抽出,防止升溫后燒壞,然后調節一次風門、二次風門及二次風旋流調節手輪,做到一次風門開大,二次風門微開,減小二次風旋流強度,保證油料的成分燃燒。
5、若點火失敗,應經2分鐘吹掃后,待爐膛內油霧被吹掃干凈放可重新點火。若二次點火失敗,應仔細對燃油系統及點火裝置進行檢查;對油槍與點火槍的位置進行檢查調整,無誤后放可重新啟動點火過程。
6、調節引風機的調風門。調節引風量、調節燃燒器各風門,保持爐膛微負壓10~20Pa,直至燃燒最佳狀態。
7、打開供漿泵、過濾器的進、出口閥門及回流閥。啟動供漿泵、過濾器,觀察回流管是否有水煤漿回流到攪拌器內。
8、待油穩定燃燒一段時間后,儀表顯示爐膛溫度約為800℃時,供漿泵轉數約為150轉/分,關小回流閥門,漿壓控制在0.5Mpa左右。
9、啟動空氣壓縮機,打開壓縮機出口的閥門,保持出口壓力在0.6~0.7Mpa之間(切記:水冷式空壓機應先啟動冷卻水泵,見回水管流水后,放可啟動空氣壓縮機)。
10、將清潔干凈的漿槍插入燃燒器的正確位置,固定好,開啟爐前的壓縮空氣閥門,使壓縮空氣進入噴槍,起氣壓應在0.6~0.7Mpa之間。關回漿閥,使水煤漿進入噴槍與油料混合燃燒,并小心的從觀火孔觀察混燃時油、漿的著火情況。
11、混燃成功調整一、二次風門及引風量,壓縮空氣量,實現燃料與風、氣的合理匹配,使之達到最佳燃燒狀態。
12、若燃油停燃、混燃失敗,必須立即停油、停漿,查明失敗原因后,重新啟動油點火程序,重新投漿混燃。
13、根據爐型及水煤漿的不同,混燃后待爐溫上升至900-1000℃時先加大供漿量后,關供油閥、停燃油泵、抽出油槍,防止燒壞;并適當調整燃燒器風門;爐膛溫度先降后升至850-900℃以上,可認為水煤漿點火成功。若爐膛溫度只降不升至700℃以下,且爐內火焰消失,可認為點火失敗。此時萬萬不可投油助燃!應打開回漿閥,關閉供漿閥,重新吹掃爐膛120秒,重新啟動點火步驟。
14、水煤漿點火成功后,可觀察煙氣的排放顏色。根據用量負荷的大小,根據燃燒狀態來調整供漿量的大小,調節配風。
15、在正常運行過程中,運行人員要注意爐前與供漿泵出口的水煤漿隔膜壓力表的漿壓,如表壓突然升高,應馬上開啟爐前的水煤漿回流閥來調整供漿壓力,并檢查表壓升高原因。
16、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如遇突然堵槍熄火,這時應迅速關閉供漿閥門,切斷燃料供應源,防止爆燃,然后按程序重新啟動及點火。切記,這時引風機不應停機,應進行爐膛吹掃120秒,然后重新按點火步驟進行。
篇2:精煤的澄清濃縮及水煤漿操作規程
第一條:分級設施的操作規程
1、選煤廠水池、角錐池、撈坑的檢查孔,應當安裝腳蹬或固定鐵梯。
2、工作人員進入池內檢查、清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a、配備低壓行燈照明,檢查腳蹬或鐵梯是否牢固。
b、工作人員不得少于2人,1人里面檢查、1人外面監護。監護人員站在能看到或聽到檢查人員工作的地方,并由專職人員擔任。
c、工作人員必須使用安全帶站在梯子上工作。安全帶的一端固定在外面牢固的地方。
d、工作完畢,工作地點負責人清點人員和工具,待確認無誤后,方可蓋蓋板灌水。
3、水池、角錐池和撈坑應當根據不同的需要設置蓋板、欄桿和走橋。走橋上的花格板必須牢固。禁止工作人員站在無欄桿的池邊緣從事清理泡沫、雜物等工作。
第二條:濃縮設施的操作規程
1、濃縮設施(濃縮機、深錐、沉淀塔)的走道必須安裝欄桿。地板應采用花紋鋼板或花格板,并安裝牢固。
2、禁止在濃縮設施走橋上存放工具等雜物。
3、使用周邊傳動的濃縮機,其周邊軌道必須保持平整、光滑、無障礙物。禁止任何人在軌道上坐立或進行作業。
10.2.4濃縮機、深錐、沉淀塔等主體設施,必須建設牢固。深錐閥門處的操作平臺及欄桿應當牢固并防滑。
4、濃縮設施的絮凝劑添加處及其周圍必須設有護欄。地面要鋪設防滑材料。
5、工作人員應當嚴格監控濃縮機底部沉淀物的厚度。
第三條:室外沉淀池和尾礦場安全管理
1、室外沉淀池的周邊必須建筑堤壩或配置欄桿,并設有明顯的警示牌。禁止非工作人員入內。
2、沉淀池滑線溝蓋板應當采用花紋鋼板。
3、池內管道堵塞清理時,工作人員必須攜帶安全帶、梯子等工具;同時,上面應當有專人監護。
4、禁止任何人在尾礦場內游泳。
5、嚴禁選煤廠使用有害人體健康的水煤漿添加劑。
6、水煤漿攪拌機上應當設置箅格,箅格符合有關要求。清理攪拌機時,必須將水煤漿放空,并至少要有2人工作,1人監護、1人清理。
7、水煤漿在室外溫度0℃以下運輸時,必須采取防凍措施。
篇3:水煤漿鍋爐安全操作規程
為了使鍋爐機組正常運行、增加機組的使用壽命,在水煤漿鍋爐的運行中,除按鍋爐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執行外,還應執行下列安全操作規程:
*司爐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切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所操作的鍋爐必須有登記標記,并在定期檢驗的有效期內。正在安裝調試的鍋爐必須經技術監督部門的許可。
一、點火前的檢查工作
(一)鍋爐內部檢查
1、檢查鍋筒內及爐膛內有無遺留的工具或其它雜物。
2、由于長途運輸和吊裝,檢查爐膛內有無砌筑材料脫落或松動,受壓元件有無變形,幾何尺寸有無變化。
3、經過運輸和吊裝后,膨脹縫是否有變化。
4、爐膛內及旋流室的落灰口是否有砌體雜物或拱爐時未燃盡的木塊堵塞,如堵塞或不暢通應疏通。
(二)爐外檢查
1、操作平臺、踏步、設備上應無雜物,鍋爐房內的電照應齊全。
2、鍋爐的個儀表應齊全。而且均應在使用狀態,并應完好可靠。
3、燃燒器上的風門調節手輪及把手應靈活。
4、煙氣通道是否暢通,爐門、看火門、防爆門是否關閉。
5、水封池內的水是否充滿。
6、干式除塵器的落灰門應在關閉狀態。
(三)鍋爐一次閥門儀表和其它附件的檢查
1、檢查鍋爐擊水閥門是否開啟,排污閥是否關閉。
2、檢查供油系統及安全附件、閥門安裝、開關方向是否正確。
3、檢查供漿系統的閥門是否開啟正確,壓力表有無泄露、堵塞。
4、檢查爐前閥門組是否安裝正確、是否開關正確。
(四)輔機檢查
1、檢查燃燒器是否完好,漿槍、油槍是否清潔干凈、金屬軟管連接是否正確。
2、鼓風機、引風機手動盤車檢查是否有卡住、阻滯現象、葉輪的轉向是否正確、潤滑油是否加夠,引風機是否進行水冷卻,安全防護罩是否完好。
3、各儀表是否已進行校驗。
4、空氣壓縮機的出口閥門是否關閉,是否以注空壓機油。
5、檢查鍋爐給水泵、齒輪油泵、手動盤車是否靈活,轉向是否正確。
6、檢查卸漿泵、供漿泵、過濾器是否運轉正常,有無異常聲響,是否已加注潤滑油。
7、供漿系統管道是否暢通,否則應用水、壓縮空氣進行沖洗、吹掃干凈使之暢通。
二、點火前的準備工作
(一)鍋爐上水
檢查工作完畢后,啟動給水泵,向鍋爐注入軟化水。進水至最低水位時(水位計可見),應停止上水,觀察水位是否維持不變,如:水位逐漸降低,說明有泄露點,應立即排除,然后繼續上水至正常水位。
(二)點火準備
1、開啟卸漿泵向攪拌罐內卸漿,漿位應控制在容器的四分之三處,然后關閉卸漿泵、開始攪拌。
2、根據流程進一步檢查個閥門的開關是否正確。
3、啟動供漿泵、過濾器,打開爐前操作閥門組回漿管的閥門使介質在系統內循環。
4、用水將漿槍沖洗干凈,然后用壓縮空氣把槍內的水吹掃干凈待用。
5、關閉個清灰門、看火門及其它爐門。
6、檢查水封池的水位是否將落灰口封閉,如水位過低沒有封住落灰溜槽的落灰口,應注入清水使之封閉。
三、鍋爐點火步驟
1、啟動齒輪油泵、調整溢流閥,使泵出口壓力為1.2~1.4Mpa,開油泵組出口閥,開爐前回油泵。
2、將油槍、點火槍依次插入燃燒器至正確位置,并固定。
3、啟動引風機、鼓風機(啟動前應將調風門關閉、啟動后逐漸打開調風門)對爐膛進行吹掃120秒,好吃爐膛負壓在40Pa左右。
4、關爐前回油閥。按下自動點火裝置按鈕,開爐前供油泵,進行點火,油點燃后即可將點火槍抽出,防止升溫后燒壞,然后調節一次風門、二次風門及二次風旋流調節手輪,做到一次風門開大,二次風門微開,減小二次風旋流強度,保證油料的成分燃燒。
5、若點火失敗,應經2分鐘吹掃后,待爐膛內油霧被吹掃干凈放可重新點火。若二次點火失敗,應仔細對燃油系統及點火裝置進行檢查;對油槍與點火槍的位置進行檢查調整,無誤后放可重新啟動點火過程。
6、調節引風機的調風門。調節引風量、調節燃燒器各風門,保持爐膛微負壓10~20Pa,直至燃燒最佳狀態。
7、打開供漿泵、過濾器的進、出口閥門及回流閥。啟動供漿泵、過濾器,觀察回流管是否有水煤漿回流到攪拌器內。
8、待油穩定燃燒一段時間后,儀表顯示爐膛溫度約為800℃時,供漿泵轉數約為150轉/分,關小回流閥門,漿壓控制在0.5Mpa左右。
9、啟動空氣壓縮機,打開壓縮機出口的閥門,保持出口壓力在0.6~0.7Mpa之間(切記:水冷式空壓機應先啟動冷卻水泵,見回水管流水后,放可啟動空氣壓縮機)。
10、將清潔干凈的漿槍插入燃燒器的正確位置,固定好,開啟爐前的壓縮空氣閥門,使壓縮空氣進入噴槍,起氣壓應在0.6~0.7Mpa之間。關回漿閥,使水煤漿進入噴槍與油料混合燃燒,并小心的從觀火孔觀察混燃時油、漿的著火情況。
11、混燃成功調整一、二次風門及引風量,壓縮空氣量,實現燃料與風、氣的合理匹配,使之達到最佳燃燒狀態。
12、若燃油停燃、混燃失敗,必須立即停油、停漿,查明失敗原因后,重新啟動油點火程序,重新投漿混燃。
13、根據爐型及水煤漿的不同,混燃后待爐溫上升至900-1000℃時先加大供漿量后,關供油閥、停燃油泵、抽出油槍,防止燒壞;并適當調整燃燒器風門;爐膛溫度先降后升至850-900℃以上,可認為水煤漿點火成功。若爐膛溫度只降不升至700℃以下,且爐內火焰消失,可認為點火失敗。此時萬萬不可投油助燃!應打開回漿閥,關閉供漿閥,重新吹掃爐膛120秒,重新啟動點火步驟。
14、水煤漿點火成功后,可觀察煙氣的排放顏色。根據用量負荷的大小,根據燃燒狀態來調整供漿量的大小,調節配風。
15、在正常運行過程中,運行人員要注意爐前與供漿泵出口的水煤漿隔膜壓力表的漿壓,如表壓突然升高,應馬上開啟爐前的水煤漿回流閥來調整供漿壓力,并檢查表壓升高原因。
16、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如遇突然堵槍熄火,這時應迅速關閉供漿閥門,切斷燃料供應源,防止爆燃,然后按程序重新啟動及點火。切記,這時引風機不應停機,應進行爐膛吹掃120秒,然后重新按點火步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