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鋼瓶內殘液處理操作規程

鋼瓶內殘液處理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2969

1、倒殘是指將漏氣瓶、待修瓶及有殘液的鋼瓶內殘液倒出,一般的超重瓶不進行倒殘而做倒瓶處理。

2、需要倒瓶的鋼瓶運到鋼瓶倒殘處,應及時倒殘,漏氣瓶更要從速處理。

3、一次沒倒凈殘液的鋼瓶應再次充氣倒殘,直至殘液完全倒出為止。不得在車間內直接放液。

4、倒殘后,漏氣瓶、待修瓶要和合格鋼瓶區別開,分別存放,不得將漏氣瓶再混放入合格瓶內。

5、嚴禁向大氣中排放液化石油氣。

6、倒出的殘液不準重新用來灌瓶,可用壓縮機抽取殘液罐氣相回收一部分去液化石油氣貯罐。

7、殘液罐內不能氣化的殘液,可用槽車運走或點火炬燒掉。嚴禁就地在大氣中排放。

8、殘液嚴禁存放在敞口容器內。

篇2:礦井下氣體鋼瓶使用注意事項

1、在搬動存放氣瓶時,應裝上防震墊圈,旋緊安全帽,以保護開關閥,防止其意外轉動和減少碰撞。

2、搬運充裝有氣體的氣瓶時,最好用特制的擔架或小推車,也可以用手平抬或垂直轉動。但絕不允許用手執著開關閥移動。

3、充裝有氣的氣瓶裝車運輸時,應妥善加以固定,避免途中滾動碰撞;裝卸車時應輕抬輕放,禁止采用拋丟、下滑或其它易引起碰擊的方法。

4、充裝有互相接觸后可引起燃燒、爆炸氣體的氣瓶(如氫氣瓶和氧氣瓶),不能同車搬運或同存一處,也不能與其它易燃易爆物品混合存放。

5、氣瓶瓶體有缺陷、安全附件不全或已損壞,不能保證安全使用的,切不可再送去充裝氣體,應送交有關單位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鍋爐、壓辦容器、氣瓶為什么要進行定期檢驗?答:鍋爐在高溫高壓下工作,時刻受到煙、火、水汽等物質的侵蝕和運行狀態的影響;壓力容器和氣瓶有的在高溫高壓下使用,有的在低溫深冷條件下使用,還有的盛裝易燃易爆,有毒極毒或腐蝕性介質,這些設備的金屬材料因發生腐蝕、磨損、變形、疲勞、脫炭以及金相組織的變化,其附件和附屬設備也會隨著運行和操作因素的影響,發生故障或造成損壞,如不及時發現處理,就可能發生嚴重的設備損壞和人身傷亡事故。因此,為了及時掌握鍋爐、壓力容器、氣瓶等設備狀況,發現和消除隱患,保證設備安全經濟運行,必須定期對設備進行必要的檢驗和修理。

篇3:氣體鋼瓶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1.氣體鋼瓶必須存放于通風、陰涼、干燥、隔絕明火、遠離熱源、防暴曬的房間內由專人管理,要有醒目標志,如“乙炔危險,嚴禁煙火”等標志。除不燃氣體外,一律不準進入實驗室內。

2.使用中的氣瓶,要直立,防止傾倒。

3.搬運氣體鋼瓶時,要輕拿輕放,防止摔擲、敲擊、滾滑或劇烈震動。搬前要戴上氣瓶安全帽,以防不慎摔斷瓶嘴,發生事故。鋼瓶必須具有兩個橡膠防震圈。乙炔氣瓶嚴禁臥倒滾動。嚴禁可燃氣體鋼瓶(乙炔氣瓶、氫氣瓶)與氧氣瓶、氯氣瓶同車運輸或儲放在一起。

4.氣瓶應進行耐壓試驗,定期檢驗。

5.氣瓶減壓器應專用,安裝時要上緊,不得漏氣。開閉時,應站在氣瓶側面,動作要慢,以減少氣流磨擦產生靜電。

6.乙炔氣等可燃性氣體瓶不得放于絕緣體上,以利于靜電釋放。可燃性氣瓶與明火距離不應小于1O米。

7.氧氣瓶及專用工具禁止與油類接觸,操作人員不能穿戴有油脂或油污工作服和手套等。

8.氣瓶內氣體不能全部用盡,一般保持在0.2—1.0Mpa余壓。

9.各種氣瓶氣體專用,不得混裝。

10,禁止將裝有氣體的鋼瓶與電器設備及電線等相接觸。

11.氧氣鋼瓶與反應器等連接,應加逆火裝置或緩沖器。

12.連接鋼瓶的玻璃緩沖瓶,必須加鐵絲網罩,瓶上安裝壓力柱。

13.使用高壓氣體鋼瓶時,必須加裝減壓器、調節壓力時,要用減壓閥來調節,不得直接使用鋼瓶上的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