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熱鍋爐工段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鍋爐崗位主要任務:將焙燒崗位高溫爐氣經余熱鍋爐吸收熱量生產中壓蒸汽送到余熱發電崗位發電,降溫后二氧化硫爐氣經旋風除塵、電除塵后送至凈化系統。給水泵把經處理后通過除氧器除氧符合鍋爐水質標準的水送入鍋爐汽包,爐水一部分通過汽包下降管自然循環分別沉降至沸騰爐膛內4組水箱吸收爐內熱量后變為汽水混合物上升向汽包匯集;另一部分爐水通過汽包下降管至熱水循環泵加壓后,依次進入Ⅰ、Ⅱ、Ⅲ蒸發管組吸收高溫爐氣熱量后,變為汽水混合物依次向汽包匯集。通過汽包內的汽水分離器分離,把飽和蒸汽從汽包頂部排出進入過熱器進一步加熱加壓至450℃和3.82MP的過熱蒸汽后送到汽輪機發電。3、主要控制指標操作指標控制參數操作指標控制參數蒸汽壓力3.82MP爐水PH值9--11蒸汽溫度430—450℃磷酸根5--154.工段主要設備一覽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1余熱鍋爐4省煤器2熱水循環泵5滾筒排渣機3鍋爐給水泵6增濕器5、鍋爐崗位安全操作注意事項5.1鍋爐開車安全操作程序5.1.1余熱鍋爐崗位操作工必須經專門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司爐操作證》,并持有《安全作業證》方能上崗操作。5.1.2開車前必須確信裝置是處于清潔、良好和安全的狀態;各儀表、閥門、安全閥調校好,各電器設備處于完好狀態;打開鍋爐飽和蒸汽放空閥,關閉各排污閥和取樣閥;設備操作通道暢通、照明設施良好;以上工作檢5.1.3查完畢后啟動鍋爐給水泵,用鍋爐給水旁路閥上水(給水流量要控制在指標要求范圍內),當汽包液位到達到2∕3后,啟動熱水循環泵,觀察汽包液位情況補充給水。5.1.4沸騰爐點火升溫后,鍋爐開始升溫升壓。當飽和蒸汽放空閥開始向外排汽較大時即關閉該閥。5.1.5汽包壓力升壓速度(用過熱器放空閥控制升壓速度):5.1.5.1(0—0.3)MPa需2小時。在0.1MPa時沖洗水位計。在0.2MPa時儀表工沖洗壓力表、流量計和水位計等的連接管線,檢修工第一次熱緊受壓元件螺栓。在0.3MPa時檢修工第二次熱緊受壓元件的螺栓。維持0.3MPa需要2小時。5.1.5.2(0.3—0.5)MPa需要1小時。在0.5MPa時所有的排污、放水閥門從上到下輪流放水一次,每個閥放水一分鐘。5.1.5.3(0.5—4.3)MPa時每小時升壓不超過0.5MPa。5.1.6點火升溫過程早期,管內基本上是爐水循環,蒸汽逐漸產生,但因熱強度大大地小于正常生產情況,產蒸汽量小,這些蒸汽在過熱器中流動,不足以保證過熱管得到充分的冷卻,為了保護過熱器不致于過熱燒壞,在汽包蒸汽壓力低于2.45MPa時,開啟從熱水循環泵至過熱器出口聯箱的管道閥門(反循環閥),把一部分爐水送入過熱器。當汽包壓力達2.45MPa時,立即關閉反循環閥打開放空閥、疏水閥,以防止水擊,閥門開度要以維持壓力為依據,當壓力升上去,并確認過熱器內水已排盡,可逐漸打開主蒸汽閥,關閉放空閥、疏水閥,鍋爐正式送汽。5.1.7升壓過程中嚴密監視汽包水位、壓力、過熱器蒸汽壓力、溫度和爐氣溫度的變化。5.1.8當過熱蒸汽溫度接近450℃時,開啟減溫水,控制過熱蒸汽溫度。當沸騰爐投料后,且鍋爐汽包壓力穩定在4.0MPa、過熱蒸汽溫度穩定在450℃時,聯系送汽,送汽前先進行暖管。開啟給水調節閥,關閉給水旁路閥,把給水投入自調。分析爐水水質,根據分析結果決定汽包加藥量和排污量。5.2鍋爐正常運行安全操作注意事項5.2.1鍋爐運行中應經常保持水位計完好、準確、清晰易見。每班應沖洗水位計兩次,其間隔時間不得超過五小時。5.2.2嚴格按排污規定排污,沖洗水位計時應站在側面,打開閥門要小心、緩慢,防止玻璃管板破碎傷人。5.2.3余熱鍋爐運行中嚴格按規定隨時注意水位,不得超過最低或最高水位。若燒干鍋或確認嚴重缺水,沸騰爐應立即停車降溫,嚴禁向鍋爐進水,待溫度降低后再妥善處理,并向領導報告。5.2.4安全閥必須定期進行檢查和校驗。每周應進行一次手動放氣或放水試驗,檢查安全閥是否有粘結卡死等失靈情況。5.2.5安全閥在安裝前,必須校驗定值,并加鉛封,每年校驗一次。嚴禁用加重物、移動重錘、將閥芯卡死等手段任意提高安全閥開啟壓力。未經初校整定的安全閥,不許在鍋爐上帶壓熱校。5.3鍋爐停車操作注意事項5.3.1正常停車:接到停車通知后,通知發電崗位,準備斷汽;沸騰爐停止投礦前,關閉連續排污閥、加藥閥和各個取樣閥;沸騰爐停止投礦,廢鍋停止加熱;沸騰爐停車后,關閉主蒸汽閥,微開過熱器出口主蒸汽管放空閥,并保持最小的足以冷卻過熱器的蒸汽流量(使過熱器溫度不超過450℃);停用過熱器的噴水減溫器,逐步降低鍋爐壓力,用放空閥控制汽包降壓速率在0.3-0.5MPa∕h;鍋爐壓力下降時應密切注視汽包水位,水位不允許降到低水位以下,鍋爐用旁路閥間斷進水,保持鍋爐水位,循環水泵必須保持運行;當汽包壓力降至大氣壓,沸騰爐溫度降到250℃以下時,停鍋爐給水泵和熱水循環泵;停車后鍋爐振打除灰設備繼續運行4小時。5.3.2緊急停車:接到緊急停車通知后,聯系發電崗位,準備斷汽;沸騰爐停止投礦,鍋爐停止加熱后,關閉過熱器出口主蒸汽閥,微開過熱器放空閥來保護過熱器;鍋爐汽包給水用旁路閥供水,保持汽包水位,關閉取樣閥、排污閥、加藥裝置和噴水減溫器。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采取緊急停車措施進行處理,避免事態擴大,同時報告值班長、調度室及有關領導:5.3.2.1余熱鍋爐蒸汽壓力超過允許工作壓力,但采取措施后壓力繼續上升;5.3.2.2所有安全閥、水位計及壓力表全部失效;5.3.2.3余熱鍋爐水位降低到安全規程所規定的水位下限以下;5.3.2.4不斷加大余熱鍋爐給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繼續下降;5.3.2.5余熱鍋爐水位已升到安全規程所規定的水位上限以上,經放水后仍不見水位界面;5.3.2.6給水機械設施全部失效;5.3.2.7所有排污閥全部失效或鍋爐元件損壞,危及操作人員安全;5.3.2.8其它異常情況,超過鍋爐安全運行允許范圍。5.3.3短期停車:接到停車通知后,關閉取樣閥、排污閥、停加藥設備;通知發電崗位,準備斷汽;沸騰爐停礦停車后,關閉過熱器主蒸汽閥,微開過熱器放空閥來保護過熱器,在過熱器不超溫的前提下,盡量減少蒸汽放空,維持汽包壓力2.0MP,以防止低溫腐蝕;停用噴水減溫器,鍋爐汽包給水用旁路閥供水,維持汽包水位在50%左右,熱水循環泵繼續運行,監視汽包水位;停車后鍋爐振打除灰設備至少運行4小時。6、省煤器操作安全注意事項6.1開車前的安全運行準備工作6.1.1觀察設備是否有泄漏或其它缺陷,連接螺栓是否堅固;6.1.2省煤器的安全閥門、壓力表等是否靈敏、準確;6.1.3現場環境是否通暢,有無障礙物。6.2省煤器的開車先啟動給水泵,保證省煤器冷卻管束任何時候都有水流通過,確保省煤器冷卻管束的安全使用,不被燒壞;再緩慢開啟熱流體進口閥門,仔細觀察給水流量、壓力、溫度的變化情況,確保各工藝參數都在設備允許范圍,保證省煤器的安全運行;當執流體溫度、流量、壓力符合設計要求時,轉入正常運行。6.3省煤器的正常運行操作及維護6.3.1每30分鐘觀察省煤器煙氣、給水進出口溫度一次,每60分鐘記錄運行數據一次;6.3.2每班用有聲波清潔器對省煤器進行一至二次振打吹灰清潔,確保省煤器管道通暢。6.4省煤器的停車操作6.4.1正常停車:緩慢停止熱流體供熱,當熱流體完全停止15—30分鐘后,才允許停止給水;6.4.2緊急停車:迅速切斷熱流體供熱,當熱流體完全停止15分鐘后,才允許停止給水;6.4.3在任何情況下熱管省煤器給水系統嚴禁在有熱源流動時停止給水。6.5省煤器在停車維護檢修時,嚴禁用水來沖洗換熱管束,防止腐蝕。7、排渣操作安全注意事項7.1開車前應對本崗位所屬設備進行認真檢查,準備好開車用的工器具及防護用品。7.2沸騰爐排渣時,作業人員應遠離熱源,盡量站在上風口方向,嚴禁用手觸及熱渣,以防燙傷。7.3增濕用水和冷卻水必須充足,各轉動部位的安全防護罩齊全完好。7.4對增濕器、滾筒排渣機等設備進行清理和檢修時,必須先切斷電源,并經兩次啟動復查證明無誤后,在電源開關處掛上“禁止啟動”牌,嚴禁不停車、不斷電就進行清理和檢修。8、本崗位二氧化硫有毒氣體性質、危害及預防處理措施理化性質熔點:-75.5℃沸點:10℃相對密度:(空氣=1)2.264(0℃)蒸氣壓:313.6kpa(21.1℃)其它特性:無色氣體,具有刺激性氣味;與水或蒸汽反應產生有毒的腐蝕性氣體。接觸?后?癥?狀現場急救預?防吸入:對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癥狀,鼻與咽喉灼痛、干咳、胸痛、呼吸困難;有時出現惡心、嘔吐、頭痛、頭暈、無力等。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佩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眼:眼粘膜有強烈的刺激癥狀,流淚畏光。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皮膚:發生炎癥或灼傷(潮濕皮膚)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流動清水徹底沖洗。穿防護服,戴防化學品手套泄漏處理要點: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隔離直至氣體散盡。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完全隔離)。合理通風,噴水霧減慢揮發(或擴散)。但不要對泄漏物或泄漏點直接噴水。切斷氣源,噴霧狀水稀釋、溶解,然后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9、異常現象原因及安全處理措施序號異常現象異常現象原因及安全處理措施1鍋爐滿水,監視不到上限水位1.檢查給水流量并減小給水;2.打開氣包緊急放水閥門,放水至正常監視水位范圍之內;2鍋爐水位下降1.檢查給水流量并適當增加至正常給水量;2.檢查鍋爐沸騰爐內冷卻管束是否泄漏,如有泄漏停車維修。3鍋爐水位上下急劇波動,水位不穩監視水位困難1.檢查爐水指標是否合格;如出現嚴重不合格,要加強排污量,同時加強水處理監管;2.適當降低爐溫并降低鍋爐生產負荷;10、本崗位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序號危險因素預防措施1滑跌保持設備,上下樓梯,左右通道整潔有序無油污、泥污,無銹蝕,正確穿戴勞保用品,不能穿拖鞋上崗;2觸電嚴禁濕手開關電路設備操縱按鈕,發現電路故障不得擅自處理,必須由電工負責處理,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3機械傷害檢查維修設備時,必須斷電停止設備運轉后,并掛警示標志告之方可進行檢查維修。4粉塵傷害嚴格按上班管理規定配戴防塵眼鏡、防塵口罩等勞動防護用品5爐渣灼傷嚴格按上班管理規定穿戴防火服、防火手套等勞動防護用品6有毒氣體嚴格按上班管理規定配戴防毒面具、口罩等勞動防護用品7高溫蒸汽嚴格按上班管理規定穿戴防火服、防火手套等勞動防護用品8高壓蒸汽嚴格按上班管理規定穿戴防火服、防火手套等勞動防護用品11、安全設施序號設施名稱備注1干粉滅火器、防毒面具防護消防設施必須到位,符合防護等級要求2防火服、防火面具、防火手套3勞保鞋、防塵帽、防塵口罩
篇2:提升工段電氣焊工作業指導書范本
一、崗位名稱:*******楊家壩鐵礦提升段電氣焊工。二、作業內容:主、副井提升系統設備維修時的金屬焊接與切割。三、主要設備:序號作業種類材料作業方式1金屬焊接電焊機,電焊條電焊2焊絲、焊炬、氣瓶氣焊3金屬切割割炬、氣瓶氣割四、規章制度依據:交接班管理制度;班組安全活動會制度;隱患排查、舉報制度;員工工余管理制度;員工私家車輛管理規定;員工培訓教育制度;提升維修電氣焊工安全操作規程;氣割(焊)工作業安全技術規程;氣瓶裝卸操作規程;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確認制;交接班管理制度》。五、作業流程:開班前會→確定作業場所及內容→準備作業材料→觀察作業現場→制定作業方案及安全措施→準備好作業工具→與相關方進行聯系確認→進行作業→與操作人員確認后進行試機并觀察設備運行狀況→清理工作現場→填寫好記錄→撤離現場→出井后開班后會。六、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序號危險因素防范措施1火災事故1、辦理《動火證》;2、作業現場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3、清理易燃物品,保持安全距離,距明火不低于10米距離。2氣瓶爆炸事故1、使用合格的氣瓶;2、配齊氣瓶附件;3、嚴防氣瓶暴曬,碰撞;4、安裝減壓、防火裝置;5、氣瓶口嚴禁沾油脂等異物;6、作業地點通風良好;7、氣瓶要留有0.05mp氣壓。3焊液傷人正確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4觸電事故1、電焊機電纜線要符合技術要求;2、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3、移動電焊機、拆裝焊機要停電,按章操作。5井筒墜落1、在井筒構架上作業必須采取佩戴保險帶等防墜落措施;2、上下旋梯雙手抓穩,腳下不亂。七、安全要領:1、焊機要放置在干燥處,移動必須切斷電源。2、作業場所要保持通風,照明要充足。3、氣瓶距離要保障(氣瓶間距最小5m,距離明火10m),擺放要規范(乙炔瓶藥直立;氧氣瓶橫放時頭部要高于尾部)。4、作業前必須由專人負責和操作工進行交底聯系確認。5、檢修與電器相關的設備時必須與電器維修人員搞好配合。6、高空作業必須正確佩戴好完好無損的安全帶。7、井筒作業必須要有正確的聯系方式和聯系工具。8、在各分層車場作業時必須與信號工搞好交底確認,掛好警示牌并設專人監護。
篇3:維修工段:安全操作規程
1、所有參加維修的人員必須執行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在掌握熟練操作技術后,方可安排上崗。
2、在檢查設備及設備運行時,必須高度注意觸電、繞線、碰撞、滑倒等問題的出現,以保證人身安全及設備安全。
3、在設備出現不正常情況時,要及時報告,緊張而有序的檢修作業。必須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絕不能我行我素,消極怠工,耽誤工作。
4、在需要動火的工作情況下,一定要申請有本部門安全經理的允許(以簽字為準)同時做好防火工作,預備好防火器材,并派專人監護。
5、動用電焊、汽割必須有操作證、等級證書的人員才能進行操作。在操作時必須穿勞保鞋,戴電焊手套。
6、動用切割機、手電鉆、電錘、沖擊鉆、砂輪等一些電動設備、電動工具時必須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絕緣鞋。
7、在操作吊裝設備時,必須有操作證人員才能進行操作,操作時必須符合“吊裝設備操作規程”方可進行操作。,并由專人指揮,嚴防人身事故發生。
8、無論在“計劃停機”“意外停機”。檢修、恢復、檢查在線設備時,必須事先通知該設備操作工,必要時通知該班班長、電工,掛好安全牌、拉閘好方可工作。
9、掛檢修牌時,堅持以“誰掛牌,誰取牌”的原則,沒有掛牌人的允許不允許任何人私自取下檢修牌,以防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10、在符合登高做業要求,系好安全帶、穿好防滑鞋情況下方可進行登高作業。
11、在重疊做業、高空做業時,必須持好明顯標志牌,方可做業。必要時有專人進行看護,以防出現人身事故。
12、如電源起火,及時通知有關人員,不能用水進行滅火,應先切斷電源后,方可滅火。
13、在檢查危險地點、傳動點比較復雜、溫度高的部位,必須有一人進行監護。
14、一但因違章操作而發生人身或設備事故,視事故后果輕重對有關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參照廠部安全責任書有關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