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熱油鍋爐操作規程
1設備投運前的檢查
1.1爐的檢查
1.1.1檢查爐排面是否有鐵釘、雜物,如有應清除干凈。
1.1.2檢查爐排面后軸應加注高溫潤滑脂,爐排減速箱應加注齒輪油在視鏡的2/3處。
1.1.3檢查上煤機軌道應有潤滑脂,煤斗滑輪轉動應靈活,潤滑應良好。減速箱應加注齒輪油在視鏡的2/3處。
1.2鍋的檢查
1.2.1檢查膨脹槽油位應在1/2處,否則油位浮球開關會發出油位報警。
1.2.2檢查膨脹槽放空管閥門應置于“開”(待煮油結束后關閉)。
1.2.3檢查膨脹槽輔助排氣管閥門應置于“開”(待煮油結束后關閉)。
1.2.4檢查膨脹槽溢流管上的旁路放油閥應置于“關”。
1.3管線閥門的檢查
1.3.1檢查總旁路閥門應置于“開”(待煮油結束后供油車間生產時關或關小)。
1.3.2檢查主循環管線出油閥應置于“關”(待煮油結束降油溫到100℃以下要與車間聯通時再開)。
1.3.3檢查主循環管線回油閥應置于“關”(待煮油結束降油溫到100℃以下要與車間聯通時再開)。
1.3.4冷油置換閥應“關”(待遇有緊急停爐或循環泵突然停電時或全廠停電,為防止導熱油爐盤管過熱損壞,此時應立即關閉鍋爐出油總閥,打開冷油置換閥(適當開啟)將爐內的導熱油排入低位槽。系統排出的導熱油,由高位槽(膨脹槽)內的冷油利用其高位壓頭自動補償進來)。
1.4輔機的檢查
1.4.1引風機的檢查--檢查潤滑油位應在視鏡的1/3~2/3處。用手盤車聯軸器風葉轉動應靈活,無碰撞現象,風門應置于“關”(待開機后再適度開啟風門,視爐膛負壓而定,一般保持爐膛負壓在2~3毫米水柱)。
1.4.2鼓風機的檢查--檢查風葉轉動應靈活,風門應置于“關”(待開機后視燃燒工況而定,適度開啟,確保燃燒火焰明亮,給氧充足)。
1.4.3循環泵的檢查--檢查泵進、出口閥門應開啟1/3~2/3之間(待啟動后油溫上升到100℃后再全開)。
2啟動
2.1上電--合上電源總開關QF,檢查系統電壓在350V~400V之間;合上1#循環泵開關QM1;合上2#循環泵電源開關QM2;合上引風機電源開關QM3;合上鼓風機電源開關QM4;合上注油泵電源開關QM5;合上爐排電機電源開關QM6;合上出渣機電源開關QM7;合上上煤機電機QM8;合上控制電源開關QF1、QF2,待命。
2.2啟動:
①將鑰匙開關SA1鈕向接通位置;
②將自動-手動旋鈕開關SA2鈕向自動;
③將溫度控制器電源旋鈕開關鈕向接通位置;
④啟動1#循環泵或啟動2#循環泵,此時只要鍋爐符合升火條件:油循環通暢,J*1出油電接點壓力表沒有指示出口超壓指令,J*2回油電接點壓力表沒有指示進口超壓指令且油溫沒有達到溫度控制器的上限值,引風機、鼓風機就會自動延時啟動,從而達到自動控溫的燃燒工況。
3停爐
3.1常規停爐(暫時停爐)
由于用熱車間暫停用熱(一般不超過12小時)應采取壓火停爐:
將自動-手動旋鈕開關SA2鈕向“手動”位置,依次停止鼓風、引風、爐排、出渣,關閉鼓風機、引風機風門即可。(如爐膛火勢過大,熱油溫度過高,應采用濕爐灰壓火)此時循環泵仍然繼續開啟,直到熱油溫度降到100℃以下方可停止運行,以防止鍋爐盤管局部高溫而損壞。
3.2正常停爐
鍋爐因定期檢驗,檢修或節假日等原因,有計劃地進行停爐:
按常規停爐停止運行一段時間后,停止給煤,開啟爐排和出渣,使爐排上的燃料走完即可。
3.3緊急停爐
3.3.1緊急停爐是鍋爐發生事故或出現事故苗頭有可能危及人身與設備安全時,所采取的緊急處理措施:
①鍋爐盤管或導熱油管漏油時;
②循環泵全部損壞無法循環導熱油時;
③燃燒設備損壞危及人身及設備安全時;
④溫度監控器全部損壞,無法監控油溫時;
⑤自然災害或周邊發生火災等危及安全運行時.
3.3.2緊急停爐的步驟:
①停止給煤,停止送風,關閉全部通風門,減少引風;
②走快爐排將爐排上的燃煤迅速排入除渣溝并清除,爐內火勢大可用濕爐灰壓火;
③如果盤管漏油除迅速按①②操作還需要停止循環泵并關閉進油總管出油閥和回油總管回油閥;
④將鍋爐本體熱油排入低位貯油罐.
篇2:導熱油鍋爐發生事故后相應應急程序
1、導熱油鍋爐發生變故亂后,廠房啟動本廠房預案社團前一階段搶險,包括堵截及控制走漏源,火災初期撲救,監控并掩護周圍具備火災爆炸性質的傷害單元,即廠房、罐區用消防水噴淋,裝卸臺停止裝卸防止火勢蔓延發生二次變亂。
2、廠房同時迅速陳訴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值班室,接受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遇火災爆炸報火警119,職員急救報120,維護秩序報110)。
3、應急救援指揮部值班室接陳訴后,及時報信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及各成員達到變亂現場。各成員及指揮部在總指揮統一指揮下履行本部分職責。緊迫情況下應先安排停工退料,后向總指揮報告叨教。
4、變亂部分,根據變亂嚴重程度判斷變亂是否可患上到有效控制,并向總指揮報告叨教是否應向特大出產安全變亂應急救援指揮部求援。
5、變亂部分根據現場走漏擴散類型、嚴重程度、物料量初步確定警戒地區范圍規模,報指揮部,將傷害區職員撤至安全地區范圍,在安全警戒組未來前,派人維持相關地區范圍的秩序,控制職員及車輛進出通道。
6、安全警戒組達到現場后,根據指揮部號令區分清楚禁區,擔負禁區表里治安以及交通指揮,社團糾察,在變亂現場設崗,增強警戒以及巡邏。廠房配合其對現場負傷、受困職員進行營救,尋找、并轉移到到地區范圍。在醫療職員未來之前廠房應踴躍進行搶救。
7、安全疏散組協助變亂部分根據風向,走漏物檢測濃度,隨時向總指揮陳訴變亂影響地區范圍的變化并建議涉及地區范圍職員是否。無檢測手段的需安排抽樣送監測站及化驗室進行分析。
8、確定疏散地區范圍后,指揮部應及時報信涉及部分疏散,接到疏散號令后,安全疏散組通過旌旗燈號、廣播社團并引導涉及地區范圍內職員沿優勢向迅速、有序地撤離傷害地區范圍,并到指定地占集結。
9、工程部搶險步隊迅速進行設備舉措措施突擊修理,控制變亂以防變亂擴展。搶險維修力量不夠時,及時向總指揮陳訴請求支援。
10、當導熱油鍋爐變亂患上到控制后,安全警戒組迅速封閉現場各個門道口,發生爆炸類變亂時,沿爆炸的殘局半徑封鎖,其它類變亂沿變亂發生現場以及污染地區范圍封鎖。公司迅速成立變亂調查小組,對現場進行采納攝像、拍片等取證分析,開展變亂調查。禁止其它無關職員進入。
11、小車隊隨時待命,保證公司應急救援各成員及外助的用車,車輛不夠時應向指揮部陳訴請求其它增援。
12、行政后勤處在總指揮及副總指揮指揮下,通過各種渠道,保證救援物資及時到位。
13、非變亂部分負責人必須聽從指揮部統一指揮,如接到停工、疏散號令后必須在指揮統一指揮下,有序穩當發進行停工以及職員緊迫疏散。
14、應急指揮部在公司資源、人力不足情況下,可請求友鄰單元、區特大出產安全變亂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協助。
15、所有導熱油鍋爐變亂搶險部分應緊密親密注意變亂成長及劃算情況,如變亂呈擴展趨勢,公司應急指揮部應及時向區特大出產安全變亂應急指揮部陳訴,啟動市應急救援預案。
篇3:導熱油鍋爐操作規程
一、啟動前的檢查
1、加熱爐及其周圍是否清潔無雜物,檢查爐體、燃燒器、控制器、看火孔、煙(囪)道等是否正常;
2、倒通工藝設備及流程,檢查膨脹槽油位是否在1/4-1/2液位以上位置,溫度計、壓力表等是否正常;
3、接通加熱爐控制柜電源,檢查電壓是否正常,檢查指示燈及各顯示儀表是否正常;
4、調整好燃氣主減壓閥、次減壓閥,使壓力控制為0.005MPa。
二、啟動
1、啟動導熱油循環泵(運一備一,參照水泵操作規程執行),啟泵后正常循環0.5小時左右使壓力平穩;
2、按燃燒器啟動按鈕,觀察爐膛火焰是否正常燃燒,若不點火,應在排除故障后,再次啟動燃燒器。
三、停爐操作
1、正常停爐
①逐步降低溫度,關閉燃燒器,停止燃燒;
②待熱油溫度降至70℃以下,停止熱油循環泵的運行(參照水泵操作規程執行);
③關閉總電源,做好交接班記錄。
2.緊急停爐
如果因緊急情況緊急停爐時,應迅速關閉燃燒器,同時沿燃燒器鉸軸將燃燒器移開,讓爐膛與煙囪之間形成自然通風狀態,將爐膛內的蓄熱散發,以便導熱油自然冷卻,防止過熱。
四、注意事項
1、巡回檢查時應注意檢查導熱油爐周圍是否發生泄漏,附近應有配置足夠的油類及電器類的消防器材,不準用水作為滅火劑;
2、導熱油的最高工作溫度不得超過300℃,高溫狀態時應確保導熱油循環良好;
3、膨脹槽不得參與系統試壓,膨脹槽的溢流管及放空管不得加設閥門;正常工作時,膨脹槽內導熱油應處于約1/2左右;
4、停爐時必須待導熱油溫度降到70℃以下方可停止熱油循環泵運行;
5、如果燃燒器沒有正常點燃,應立即關閉燃氣閥,檢查并排除故障后再啟動燃燒器重新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