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容器緊急應急預案范本
1.目的:
為保障本公司在操作壓力容器時的人身安全和設備的安全運行,特制定本預案。
2.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本司特種設備壓力容器(空壓機)。
3.名詞解釋:
壓力容器:當壓力容器(工作壓力≥0.1MPa;直徑≥0.15m;容積≥0.025m3)無法控制超溫超壓危及生命安全時,危險性較大的儲氣罐(含氣瓶)、壓力管道等設備破裂爆炸;
4.預防與應急內容:
4.1應急處理機構和職責:
4.1.1公司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及直接責任人必須親臨現場負責指揮工作,安全主任現場統一調度和安排人員,維修主管帶領維修部全員參與應急處理工作。
4.2.緊急情況產生的原因:
4.2.1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設備;
4.2.2設備沒有定期檢查及維護保養;
4.2.3沒有做巡回檢查及做相關記錄;
4.2.4安全附件沒有定期校驗;
4.3預防與應急措施:
4.3.1壓力容器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并做好記錄
4.3.2對壓力容器日常使用狀況做好記錄;
4.3.3對與壓力容器相關的空壓機、干燥機進行經常性日常維護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
4.3.4壓力容器應當至少每月進行一次自行檢查,并作記錄。對在用空壓機的安全附件、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應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作好記錄。
4.3.5如一旦發現設備運行有異常,應緊急停車檢查,并報告直屬主管。
4.4.緊急情況報告與現場組織:
4.4.1事故緊急情況發生后,當事人立刻通知直屬主管。
4.4.2直屬主管匯報安全主任后召集維修部全員立即就位,立即趕到現場做斷電和搶救工作。
4.4.3立即向公司領導報告事故情況。
4.5.應急處理:
4.5.1?事故發生后,各崗位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安全人員、部門主管、分管領導、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應按照公司的《壓力容器設備緊急情況應急預案》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維修部主要負責人在事故制止或處理之前,不得離開現場。
4.5.2?緊急情況發生后,由分管副總批準,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應急處理小組按照各自的職責和工作程序貫徹執行本預案。
4.5.3?應急預案啟動后,各類應急工作分工如下:
?4.5.3.1炸傷或擊傷人員應由保全人員負責解救脫離爆炸源或危險源;
?4.5.3.2行政經理或其下屬主管立即撥打112電話與醫院聯系。
?4.5.3.3生產部人員負責傳送相關勞保用品和現場協助。
4.5.3.4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干擾現場秩序,相關部門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并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4.5.4參加壓力容器緊急處理的人員,應當按照本預案的規定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并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5.總結:?
5.1?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嚴格遵守壓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對本單位壓力容器的安全負全面責任。
5.2壓力容器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或者超過安全技術規范使用年限,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及時申請報廢,并應當向原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手續;
5.3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制定壓力容器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并切實執行。
5.4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應當對壓力容器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壓力容器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壓力容器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壓力容器安全作業知識。壓力容器作業人員及其相關管理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國家承認的特種作業資格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管理工作。
5.5本辦法之相關記錄依《記錄管理辦法》記錄、歸檔。
6.參考文件:
6.1《壓力容器(空壓機)日常點檢表》
7.附表:
無
8.附件:
8.1《特種設備管理規定》
篇2:項目部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項目部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特種設備特大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省質監局、省交通廳及省指揮部下發的有關文件的要求,結合本項目特點,制定本預案。
一、本預案所稱特種設備特大事故,是指在本工程項目內使用特種設備的單位突然發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大人身安全和特大財物損失的事故,包括以下的特大事故:
1、電梯困人故障或由于剪切、墜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2、起重機、架橋機、空壓機等設備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3、鍋爐爆炸事故;
4、壓力容器(含固定、移動式)泄漏、爆炸事故;
5、壓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二、預防與應急救援措施
1、使用施工電梯的各項目部要負責電梯日常維修保養,配備與其所保養數量的電梯相匹配的工具、人員、交通工具,在接到電梯困人故障后30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搶救;
2、起重機、架橋機等設備在作業中應防止觸電、傾覆、履帶吊的墜桿事故以及高處墜落和物擊事故的發生。空壓機在作業過程中應防止觸電或因燃料燃盡,空磨時間過長,導致爆炸,引發大火的事故發生。
3、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發生爆炸事故后,為防止事故擴大,鍋爐的燃燒剩余應用水熄滅,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所有閥門應迅速關閉或采取堵漏;對可燃氣體和油類應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滅火器進行滅火,同時設置隔離帶以防火災事故蔓延;對受傷人員立即實行現場救護,傷勢嚴重的立即送往附近醫院。
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發生泄漏中毒事故后,現場搶險人員必須佩帶風面盔、過濾式防毒面具或口罩、氧氣呼吸器等進行呼吸防護,進入現場關閉所有通氣閥門或采取堵漏,并將救出人員抬至通風空氣新鮮處進行現場救護,中毒嚴重的應立即送往附近醫院。
火災發生會伴有濃煙、火光,產生大量的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時,合成纖維、像膠、塑料等燃燒時還可能產生二氧化硫、氧化氮、氰化氫等毒氣;苯、汽油等易燃液體燃燒會產生有害的苯、汽車蒸汽。因此,參與消防滅火和救護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必須采取或掌握滅火過程中防煙防毒的基本措施:(1)發生室外火災,消防人員一般不要站立在著火點的下風側,避免吸入煙氣暈倒。(2)發生室內火災,消防人員進行撲救前,應先打開門窗。若火災發生在地下室,消防人員滅火時還應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氣呼吸器,避免中毒危險。(3)發生在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的火災,消防人員在撲救時一定要配備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穿戴安全帽,防護衣鞋等。過濾式防毒面具應根據化學毒劑和有害氣體的種類選用相應類型的濾毒罐。當空氣中氧氣濃度降到18%以下,毒性氣體濃度在2%以上時,各種型號的濾毒罐都不起濾毒作用,應停止使用濾毒罐,改用氧氣呼吸器。如果發現搶救人員有頭暈、惡心、發冷等中毒癥狀,應立即撤離火災現場,讓其安靜休息,吸取新鮮空氣,嚴重者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急救。
三、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程序
1、發生安全事故后,當事人應立即報告項目負責人,并報告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及指揮部,移動式壓力容器、特種設備異地發生事故的,還應同時報告設備使用注冊登記的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事故報告時間不得超過事故發生后1小時。報告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簡要情況、傷亡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同時,迅速聯系119、120處理事故現場。
2、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成立現場救援組,實施現場救援工作和調查處理。事故發生地的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和損失加重,確因搶險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主要痕跡、物證等。
3、特大事故現場救援組到達后,根據省指揮部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的命令,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救援工作,聽取事故發生單位的匯報,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制定搶險方案,并按分工組織實施。
篇3:Z壓力容器突發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一、演練目的
通過開展設備搶修應急演習,使員工熟悉并掌握各類設備事故發生后所采取的正確方法及應急程序,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緊急事件的發展,以便將事故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確保裝置的安全,為以后生產事故突發做好應急準備。特定于2013年2月27日上午11點30分進行演練。
二、應急搶修人員及職責確定
1)成立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由張建偉擔任。
2)成立應急小組。應急小組組長由丁利橋負責擔任,成員名單如下:
總指揮:張建偉
組長:丁利橋
副組長:馬存喜
組員:曹明普、石紅偉、楊英偉、張洪亮、王曉華、
王浩、賈曉凱、董雪珂
3)崗位搶修人員接到電話必須及時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并及時匯報搶修總指揮。
4)總指揮職責:負責應急預案的制訂、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監督作為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對應急小組人員進行作業前動員。
5)應急小組組長職責:演練前做好設備的安全交底工作,針對突發事故要有應急方案。各項工作都要有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做好施工前的技術劃分、勞動力、工機具準備等工作,確保工作如期、順利的完成。
6)應急小組組員職責:應急工作嚴格按照檢修作業規程執行。應急人員熟悉機組的相關技術資料圖紙,了解機組儀表設備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嚴格執行質量標準規范,把每一步工作做細,確保搶修質量。針對每個檢查部位都要執行驗收制度并做好記錄,并嚴格執行檢修作業規程中的步驟。
三、搶修前的準備工作及危害識別搶修前的準備工作及危害識別
1.檢修作業規程的制定
2.檢修前配件的準備
3.檢修前專用工具及常用工具的準備
鄭州登電科誠新材料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