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寨隧道進口防洪防汛應急響應預案

某寨隧道進口防洪防汛應急響應預案

2024-07-16 閱讀 5422

一、總則

**隧道進口四周高、洞口低,且在明暗洞交界處有一既有水溝,盡管永久改溝已經施作,但由于DK11+600~+675段路塹尚未開挖,在雨季,雨水將積滯于DK11+675~++800段路塹,形勢仍十分危險。在雨季施工時,為了防止發生意外洪災,搞好防洪防汛工作,保衛國家財產和職工的人身安全,確保在緊急洪災發生時,救援隊伍和全體職工能有條不紊地按照預先制定的方案,迅速及時將人員、機械、材料等撤離洪水區域,在事故發生后,能按事先制定的方案及時組織恢復生產,把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特制定該應急響應預案。

二、成立防洪防汛應急響應指揮小組及落實職能組職責

1、成立防洪防汛應急響應指揮小組及組建搶險職能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職能組:**。

2、指揮小組職責

工地發生洪災事故時,負責指揮工地搶救工作,向各職能組下達搶救指令,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做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110、120、公司及當地公安部門報告和求援。平時由生產副經理周道祥、技術主管劉海燕輪流值班,值班者必須在工地,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

洪災緊急事故時,在應急小組長未到達工地前,值班者即為臨時代理組長,全權負責落實搶險。

職能組職責:

⑴聯絡組:由生產副經理周道祥負責,了解掌握事故情況,負責事故發生后在第一時間向防洪防汛應急響應指揮小組組長匯報,根據情況酌情及時通知當地有關部門。如生產副經理周道祥當時不在現場,現場工班長、技術主管、領工員等均應負責向防洪防汛應急響應指揮小組組長匯報。

⑵搶險組:由安全副經理蔣風成負責,根據指揮組指令,及時組織精干人員負責自救、搶險,工作內容包括:①將洞內的機械設備、材料及能移動的半成品、成品等盡量轉移至安全地帶;②對洞內不能轉移的機械設備、材料及半成品、成品等根據需要進行覆蓋,對不能被水淹沒的機械設備零件拆卸搬移至洞外,拆卸不下的零件可將該設備墊高至洪水淹沒線以上;③有人員傷亡時,在急救車來臨前,配合救護組將傷員送至安全地方進行現場急救,急救車到后,配合救護組將傷員送上急救車;④設專人隨時關注水勢的變化,當事態無法控制時,立刻通知聯絡組撥打政府主管部門電話求救。

⑶疏散組:由技術主管劉海燕負責,開挖支護班負責人高金福、襯砌班負責人馬飛為副組長,組長、副組長每人配備對講機一個。在發生事故時,高金福、馬飛負責組織人員的疏散、逃生,劉海燕負責兩作業班組的協調和維持洞內的逃生秩序。

⑷救護組:由項目部書記宋晶晶負責,安質部部長張建云協助,負責聯系救護醫院、引導救護車輛,并負責將受傷人員護送至醫院進行急救。

⑸保衛組:由劉建負責,主要工作內容包括:①損失控制,物資搶救;

②對事故現場劃定警戒區,阻止與工程無關人員進入現場;③派專人24小時巡視事故現場,防止混亂中物資被盜。

⑹調查組:由總工程師張汪釗負責,工程部部長陳雪峰協助,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及經濟損失等,調查情況及時向上級匯報。如有上級、政府部門介入則配合調查。

⑺后勤組:由辦公室主任丁小海、物資部部長余道闊負責,其中:丁小海負責事故期間抗洪搶險人員及傷員的后勤生活保障,負責按時收聽天氣預報,如有大雨降臨,應及時通知一工區負責人(一工區負責人在接收到消息后,應對即將開展的工作做出部署,盡量減少洞內施工機械和人員)。余道闊負責搶險物資和器材器具的供應。

⑻恢復生產組:由常務副經理張汪釗負責,在事故處理完畢后,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及時組織人員、機械恢復正常生產。

3、應急小組地點和電話及有關單位部門聯系方式:

地點:瑞安市桐浦鄉黎明村中鐵十局溫福鐵路項目部駐地

電話:0577-

應急小組長電話:0577-

公司:0554-6873392

急救電話----120、公安----110

三、防洪防汛器材配置和急救器具設備

救護物資種類、數量:地表土1000m3、麻袋(編制袋)1500只、水桶15個、鐵鍬20把、木板10m3等。

救災裝備器材的種類:挖掘機2臺,翻斗車5臺,裝載機2臺,安全帽、

安全帶、切割機、氣焊設備、小型電動工具、潛水泵(不小于5臺)、對講機(3個)、一般五金工具、雨衣、雨靴、手電筒等。統一存放在倉庫,倉庫保管員24小時值班。

急救物品:配備急救藥箱、口罩、擔架及各類外傷救護用品。

急救車輛:越野車1輛、桑塔納轎車1輛、面包車2輛。

四、洪災事故應急響應步驟

1、立即上報

當施工現場發生洪災時,最先發現情況的人應及時準確的將信息傳出。聽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責任將災情信息報告給與其最近的項目部管理人員或作業班組長、領工員、現場技術員等,使消息迅速報告到應急響應指揮小組,啟動緊急預案。指揮小組要迅速撥“120”急救電話,并及時報告上級領導,便于及時處置洪災事故。

2、組織搶險、排洪

當施工現場發生洪災時,應急準備與響應指揮部除及時報警,并要立即組織施工現場搶險組成員和職工進行搶險排洪,搶險組成員應選擇相應器材開展搶險工作(搶險時要遵循“邊排洪,邊搶險;職工生命高于一切;先重點,后一般”的搶險戰術原則)。搶險組應及時派人切斷洞內電流、在洞門處堆碼沙袋圍墻,在洞口洪水匯集處啟動潛水泵,通知疏散組組織洞內人員撤離,通知后勤組發放低壓電筒和其他搶險器材、組織搶救傷亡人員和重要物資設備,同時安排機械在鋼渡槽進口端開排洪溝渠,溝渠順著左側路塹頂挖至桐樹公路。A、搶險組:利用潛水泵排洪,同時積極搶救洞內傷員和重要物資。B、疏散組:根據情況確定疏散,指揮撤離,并維持秩序和清點人數。

C、救護組:根據傷員情況確定急救措施,并協助專業醫務人員進行傷員救護。D、保衛組:做好現場保護工作,設立警示牌。E、后勤組:及時發放足夠的搶險器材。

3、人員疏散

人員疏散是減少人員傷亡擴大的關鍵,也是最徹底的應急響應。在現場平面布置圖上繪制疏散道路,一旦發生洪災事故,人員可按圖示疏散撤離到安全地帶。疏散組負責人應及時清點逃離危險地段的人數,如發現有人員失蹤,應立即通知搶險組進行搜尋。

4、自救

應急響應小組現場總指揮負責現場組織工作。

處于危險地段的人員,應以最快的速度逃至安全區域,在逃生的過程中,注意不得相互擁擠、推拉,見到有摔倒的人員應迅速扶起。

搶險組電工負責切斷電源。

搶險組應利用潛水泵將洞口的洪水抽排至線路右側的既有水溝,同時在洞口段采用木板架設臨時浮橋,使洞內人員能迅速逃出。

在急救車未達到前,救護組應將溺水的傷員仰面平放在木板(平地)上,將其口腔內異物掏出,并用手有節奏的擠壓其胸部,并口對口做人工呼吸。

5、協助急救中心

聯絡組撥打110、120求救,并派人到路口接應。當110專業救援組達到現場時,應急小組成員要簡要向救援組負責人說明災害情況,并全力協助救援組開展救援行動,聽從專業救援組的指揮,齊心協力,共同搶險。

當120急救車到達現場時,應派專人到路口接應,并負責路口圍觀人員,

使救護車順利抵達現場。在120救護車到達后,應急小組成員應簡要向急救醫生介紹人員傷亡情況,救護組負責將傷員送至急救車,并護送至最近的醫院進行搶救。

6、現場保護

當洪災消除后,指揮小組要派人保護好現場,維護好現場秩序,對事故原因和對責任人的調查。同時應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時清理,將洪災造成的垃圾分類處理及其它有效措施,使火災事故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底限度;并對事故現場灑生石灰消毒,以防洪災過后造成細菌、疾病的滋生。

7、恢復生產

在對事故的損失進行評估、對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對事故造成的破損進行善后處理后,盡快組織人員、設備,恢復生產。

五、加強防洪防汛管理,落實防洪防汛措施

預防洪災的主要措施是:

1、項目經理部成立防洪領導小組,由經理任組長。工區成立搶險組,由生產副經理擔任搶險組組長,搶險組選擇身體強壯、責任心強、有獻身精神的人員參加。

2、制定各項防洪工作制度,對防洪工作做出具體安排。將防洪工作責任進行分工,責任層層分解到人頭。

3、汛期到來之前,對施工管段既有設施及路基坡面、排水設備進行檢查,對檢查后發現的問題和隱患應及時處理。一時處理不及的,應重點布設防洪看守。

4、辦公室及調度員每天與當地氣象部門取得聯系,并將氣象預報及時通知有關人員和單位,并嚴格執行雨前、雨中、雨后檢查制度,現場值班員對防洪工作情況了如指掌。

5、調查施工場地的地形地貌,不應在滑坡體上安置建筑物。

6、調查最高洪水位,當洪水來臨時,及時撤離洪水淹沒線以下區域的人員、機械及生活、生產房屋并備好防洪通訊工具、防洪器材。

7、在DK11+790~+780段將路隧過渡段開挖(暫不澆注混凝土),作為臨時集水坑,使洪水匯集在臨時集水坑內,配備5臺潛水泵,將洪水及時抽排至線路右側既有水溝。

8、當山澗洪水過大、永久改溝泄洪能力不足時,沿線路左側路塹頂開挖臨時瀉洪溝(溝邊離路塹臨空面的距離不得小于3m),瀉洪溝從DK11+844線路左側既有水溝的匯水坑開始、至桐樹公路北面止,使洪水直接經瀉洪溝排至地表既有水系,從而減少對洞口的威脅。

六、救災、救護人員的培訓和演練

1、救助知識培訓:定時組織員工培訓有關安全、抗災救助知識,通過知識培訓,做到迅速、及時地處理好洪災事故現場,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2、使用和器材維護技術培訓:對各類器材的使用,組織員工培訓、演練,教會員工人人會使用搶險器材。倉庫保管員定時對配置的各類器材維修保護,加強管理。搶險器材平時不得挪作他用,對各類防災器具應落實專人保管。

3、每半年對搶險組組員和相關人員進行一次防洪防汛知識和搶險培訓(傷員急救常識、防訊器材使用常識、搶險救災基本常識等)。

4、加強宣傳教育,使全體施工人員了解防洪防汛、自救的常識。

?**項目部一分部

?2007-6-23

篇2:某道路工程防洪防汛搶險預案

道路工程防洪防汛搶險預案

根據省高指關于做好****年度防洪工作地通知文件精神以及有關事項要求,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和切實做好洪澇災害的預防工作,嚴格執行領導防拱負責制,使本標段的各項工作安全,有序的進行,**項目部根據本合同段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建立項目部防洪領導小組,其名單及機械設備配置如下:

一、防洪防汛安全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防洪小組負責人:***

應急保障隊伍:***

機械設備配置:挖掘機2臺、裝載機2臺、15T自卸車2輛、指揮車1輛、施工人員20人。

通訊方式:*******

項目部防洪辦公室聯系電話:*******

項目部值班電話:*******

二、防洪防汛措施:

1、提前做好施工地段防汛搶險預案工作和報警制度,對本標段的排水系統和防護設施以及易發生水毀等自然災害的施工要段,加大汛前檢查力度,做好排險加固工作,及時做好搶險機械設備和材料等必要的技術和物資儲備,以防災害發生時,減少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2、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結合本工程所在地區的天氣、氣候特點,從思想上重視,項目經理親自部署抓好落實,指定專職安全員負責防洪工作。

3、項目部認真貫徹防為主方針,樹立憂患意識,加強對當地氣象、水文、防洪部門聯系,及時掌握汛情發展態勢,提高防洪預警能力。加強對水中墩橋梁、隧道、地質復雜易坍塌滑移的基礎等工點監控工作,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及時消除隱患。

三、橋涵防洪措施

1、墩臺布設須擾到河堤時,應在施工中做好防洪措施。墩臺施工后基坑及時回填夯實恢復原狀。

2、橋位附近河段上,根據需要可布設導治建筑物,以引導洪水或泥石流在橋孔范圍內順暢通過。

3、河流上導治建筑物的布設不應壓縮設計橋孔,橋孔不得壓縮河床,不宜在溝中設墩。

4、泥石流地區導治建筑物的布設應從防護、排導或攔擋等措施中取一種或數種,與主體工程配套,組成整體。

5、長大導治建筑物不宜設置。

6、在山區開闊段上,當橋頭路堤伸入河灘或橋址上游有支叉匯入而引起水流紊亂應根據流向和地形、地質條件設置導流堤。

四、隧道防洪措施

1、隧道和鋪助坑道洞口的地表水作妥善處理,洞外應有完整的排水設施,保證結構物和設備的正常使用和行車安全。

2、未完工隧道道口外設50米設置擋水構造物,防止雨水灌入隧道口。

3、隧道和鋪助坑道底洞口應設置大小適宜截水溝和排水溝。

4、洞外路塹底水不宜流入隧道。

5、明洞應設置必要底截排水系統。

6、靠山側邊墻頂或邊墻后應設置縱向和豎向盲溝,將水引至邊墻泄水孔排除。

7、隧道棄渣應選擇高地,防止棄渣擠壓河道影響河流泄洪。在河灘棄渣,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并取得當地河道主管部門底同意。

8、棄渣場地應作好防洪和排水。根據所在地區降水及地形地質情況設置排水管、縱橫盲溝、截排水溝。棄渣坡腳應有防止洪水沖刷底措施。

五、路基防洪措施

1、準備良好底排水設備,確保排水系統暢通。

2、路基防排水系統布置要合理,與其他結構物底排水設備要銜接配套,有足夠底過水能力。

3、高路基邊坡應采取加固防護措施,防止洪水沖刷引起邊坡塌陷。

4、路基修筑結構物要考慮農田失灌或沖毀。

5、在深長路塹或反坡排水困難的地段。宜增設橋涵建筑物,將側溝水盡快排至路基外。

篇3:某外國語中學防洪防汛應急預案

外國語中學防洪防汛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目的

為了應對大風、雷雨等惡劣天氣以及預防汛期水害事故的發生和一旦發生事故后,迅速作出應急準備和響應,高效、有序地開展應急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洪澇災害,減少人員傷亡,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等,制定本預案。

(三)工作原則

1.預防和處置校園突發性洪澇災害事件工作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要本著“內緊外松”的原則,不麻痹大意,不掉以輕心,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布置、及時處理。預防和處置突發性洪澇災害事件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洪澇災害發生前,要立足預防,主動防范。把洪澇災害的預防管理放在防災減災工作的中心環節,密切監測雨情、水情、險情和災情,認真做好各項防范工作;二是洪澇發生后,要果斷處置,全力搶險。一旦發生重大洪澇災害和水利工程險情,應迅速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力量全力搶險救災,盡最大努力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三是洪澇災害平息后,要全面排查,妥善安置,加強協調,形成合力,積極做好災后重建和教學秩序恢復工作。

2.洪澇災害事件發生后,學校要立即按照預案采取應急措施,全體教職員工要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全力保護學生的安全為宗旨開展救援工作。

二、組織體系及職責任務

學校成立相應的防洪防汛工作領導機構,負責部署、指揮本地校園突發性洪澇災害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

1.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

報警:110

總指揮:z

副總指揮:z

通訊組:z

安全保衛組:z

人員疏散組:z

后勤組:z

運輸組:z

救援組:z

醫療組:z

根據洪澇發生的具體情況,由總指揮統一部署,領導小組可以隨時調集學校人員到達指定位置展開工作,學校各部門必須給予全力支持和配合。

2.主要職責:

(1)普及洪澇知識和抗洪救災知識;

(2)開展抗洪救災強化宣傳工作,提高廣大師生抗洪救災意識和技能;

(3)接受和迅速執行上級領導和抗洪救災指揮部的各項指令;組織實施本預案,發布各項搶險救災指令、批示、通知等;確定重點救災地點、范圍、部署抗震救災隊伍,實施搶救行動;組織協調各類物資調配供應;收集上報災情、社情、校情、保證學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三、預防預警機制

學??购榫葹墓ぷ黝I導機構,負責組織、處理本區域內發生或可能發生的重大校園突發性洪澇災害事件的具體工作。校長室負責搶險救援資金的籌集,救助裝備的準備工作,總務處負責做好處理洪澇的后勤保障工作,教導處及德育處協助衛生室負責傷員的救護和防疫的技術準備工作。

各處室具體職責如下:

1.校長室必須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洪澇及防洪防汛工作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教導處、德育處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洪澇災害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體師生對防洪防汛知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洪澇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防洪防汛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3.總務處要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預案要求積極籌措、落實飲水、防凍防雨、教材教具、搶險設備等物資落實,校長室要保證各項經費的落實,強化管理,使之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4.洪澇災害發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抗洪救災工作,把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社會安全穩定。

四、應急響應

(一)正??购榫葹墓ぷ?/p>

學校在每年春季開學初制定抗洪救災工作計劃,安排部署全年的防洪防汛知識宣傳和演練工作;通過舉辦專題展覽,知識競賽、召開主題班會等方法,加強對洪澇基本知識、應急求生技能、防洪法律法規的宣傳,切實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學校要組織師生開展防洪應急和自救互救演練,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實用性。

(二)臨汛應急行動

接到上級緊急防汛預(警)報后,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召開會議,宣布進入臨汛預報期,布置防汛工作,全體教職工應臨汛應急狀態做好防汛應急準備工作。學校要采取緊急措施迅速有序地在教職工的帶領下將學生疏散到安全地帶。同時,要保證通訊線路的暢通,聽取上級有關情況和實情,提出求援請示,并隨時匯報救援工作情況。

五、應急保障措施

(一)應急通訊保障

進入防汛應急狀態后,抗洪救災領導小組通過電話、口授等形式傳達各種命令、指示,并根據相關領導指示及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上級政府報告相關信息。

(二)生命線工程設施搶修、次生災害源遏制保障

由抗洪救災領導小組確定本單位重點用水、用電對象,對本單位的水、電系統等進行全面檢查和加固,準備必要的一定量的飲用水和小型發電設備,安裝各種自動保護裝置,并制定相應的購置、保管、維護、使用制度;對本單位及系統內存在的易燃、易爆、劇毒、有害污染等次生災害暴發區認真監護,采取切實可行的防災減災措施,對職工進行躲避方法的教育和宣傳。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易燃易爆、放射性和有毒物品的登記和保管工作。安裝各種隔斷、切斷、自動保護裝置。對各要害部位定期認真進行檢查和維修。

(三)緊急避難場所保障

學校要對本單位疏散的路線和臨時避難場所進行規劃。

六、應急終止

1.無論是否有預報、警報,在所轄范圍或鄰近地區發生洪澇后,各小組立即趕赴本級指揮所,各搶險救災隊伍必須在發生洪澇后1小時內在本單位集結待命。

2.各級領導小組在上級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本部門搶險救災。

(1)迅速發出緊急警報,組織仍滯留在各種建筑物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2)迅速關閉、切斷輸電、供水系統(應急照明系統除外)和各種明火,防止洪澇后滋生其它災害。

(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并送至附近救護站搶救。

(4)加強對重要設備、重要物品和歷史文物的救護和保護,加強校園值班值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

3.積極做好廣

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迅速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地區的受災情況,及時匯總上報。

七、附則

洪澇發生后,學校防洪減災領導機構,要依法對防洪防汛預案的執行情況進行事后調查。因領導不力,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堅持、工作推諉扯皮、應急處置不當,造成工作停滯和嚴重后果的將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本預案校長室制訂與解釋,上交市教育局安保科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