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貿企業危險化學品火災現場處置方案
1事件特征
1.1危險性分析
(1)氫氣
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嗅、無毒、易燃易爆的氣體,和氟、氯、氧、一氧化碳以及空氣混合均有爆炸的危險。
(2)鹽酸、液堿、硫酸
1)吸入中毒吸入酸霧或堿液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癥狀、化學性支氣管炎、肺炎,嚴重病例可發生肺水腫。吸入高濃度硫酸霧尚可引起喉痙攣或喉頭水腫。
2)口服中毒誤服酸堿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會立即產生劇烈的灼熱性疼痛,唇、口腔和咽部可見灼傷以至潰瘍形成嘔吐物中有大量棕褐色酸性血紅蛋白和食管及胃粘膜碎片。
3)皮膚和眼灼傷皮膚接觸酸堿后,局部立即產生疼痛,并可形成不同程度灼傷。輕者表現為皮膚紅斑、或呈暗褐色,出現水皰;重者可形成焦痂、潰瘍。若眼部接觸酸堿后可引起結膜炎、角膜混濁以至穿孔,嚴重者可失明.
(3)肼(聯氨)
1)易燃,強還原劑。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范圍廣闊的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具有強腐蝕性。
2)急性吸入中毒可導致眼及上呼吸道黏膜產生刺激癥狀。
3)口服中毒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出現暫時性的中樞性呼吸障礙和心律失常。
4)皮膚及眼直接接觸其液體,可致嚴重灼傷。
5)嚴重者可出現中毒性肝病。
(4)氨水
吸入后對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氣短和哮喘等;重者發生喉頭水腫、肺水腫及心、肝、腎損害。濺入眼內可造成灼傷。皮膚接觸可致灼傷。
(5)氯氣
氯氣是一種常溫下呈淡黃綠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劇毒氣體。氯氣比重比空氣略重,一般沒有風力作用,它會很長時間潛藏在低洼部位。因為氯氣的化學活潑性使得它的毒性很強,可損害全身器官和系統。少量氯氣可以引起呼吸道困難,刺激咽喉、鼻腔和扁桃體發炎,導致眼睛紅腫、刺痛、流淚,能引起胸悶和呼吸道綜合癥,激發哮喘病人呼吸發生困難,甚至休克。氯氣進入血液可以同許多物質發生化合作用,引起神經功能障礙,殺傷和破壞血細胞,并引起盜汗、頭痛、嘔吐不止、胃腸痙攣、肝臟受損,等等。嚴重者可致全身性水腫,電解質失衡。氯氣還對皮膚、衣物等具有強烈腐蝕、損毀作用。空氣中的氯氣濃度達到900?1000PPM,可以兩分鐘致人缺氧并急速中毒死亡。
1.2可能發生的危險
有爆炸、中毒、人身傷亡、重大環境污染的風險。
2應急組織及職責
2.1部門應急組織
責任部門為化水隊,成立應急小組。
組長:化水隊主任
副組長:化水隊副主任
成員:各專工、各班組班長義務消防隊員
職責:化水隊做為先期的組織應快速處理異常事件,對中毒人員進行人工呼吸,并將現場情況匯報領導小組;及時測定環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對可能存在較長時間環境影響的區域發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進行監測;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導現場遺留危險物質對環境產生污染的消除。
3應急處置
3.1現場應急處置程序
突發化學危險品火災事件后,第一發現者應立即向領導小組報告,報告內容為:事故地點;有無發生爆炸、人身傷亡、泄漏;道路情況。接警后,指揮者分析、判斷危險品險情信息,發布應急預案啟動命令,啟動應急組織,在最短的時間內通知到總指揮和相關單位領導,講明事故性質、原因、地點和目前的情況,以便采取相應的救援措施。各專業救援小組應在接到命令后廠內半小時到達現場,并帶齊應急救援的設備和各類器材,各專業領導和指揮應迅速到達事故現場進行指揮與救援,力爭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化學危險品防火部位:化學危險品倉庫、二氧化氯發生器間、一二三期水汽加藥間。
1)部位概況:化學危險品倉庫是全廠化工危險品的集中存放點,是防火的重點部位,該庫存有化學分析醇、丙酮、甲醇等危險物品,該倉庫設在物資分公司及化水樓三樓倉庫;二氧化氯間電解食鹽水時產生的氫氣;一、二、三期水汽加藥間的聯氨。
2)火災預測:化學危險品著火后,第一特點就是毒性大、火勢猛,并有一定的爆炸能力。
(2)滅火方案:
1)發現火警時,應首先報警,并立即兵分兩路:一路利用各種滅火器材進行有效的滅火。二路快速轉移化學危險品。
2)現場指揮應迅速判斷和查明發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險性,緊緊抓住爆炸后和再次發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時機,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爆炸的發生
3)滅火人員應盡量利用現場現成的掩蔽體或盡量采用臥姿等低姿射水,盡可能地采取自我保護措施。消防車輛不要停靠離爆炸物品太近的水源;注意毒氣傷人,救火隊員應戴防毒面具。
4)滅火過程中,疏散出來的人員應在安全地點集中,等待救護。保衛部應迅速進行現場人員疏散后的清點,調查著火現場內是否還有人員滯留,及時為滅火指揮部提供可靠信息,以便采取有效可行的救人方案,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
5)滅火人員發現有再次發生爆炸的危險時,應立即向現場指揮報告,現場指揮應迅即作出準確判斷,確有再次發生爆炸征兆或危險時,應立即下達撤退命令。滅火人員看到或聽到撤退信號后,應迅速撤至安全地帶,來不及撤退時,應就地臥到。
6)當火勢無法控制時,請撥打消防大隊119電話請求支援。報警時要準確報告火災地點、火勢情況、燃燒物和大約數量及報告人姓名、電話。民警隊派人到一道門等待引導消防隊的到來。
(3)危急狀態消除由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宣布應急行動結束。
3.3事件報告流程
3.4應急結束
突發事件以及緊急狀態得到有效控制,導致次生、衍生事件隱患得到消除,事態得到平息,各方反映趨于平靜,經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確認和批準,可宣布應急狀態結束。
4注意事項
4.1防護用品及器材方面注意事項
(1)接觸化學危險品的作業人員應熟悉化學危險品的性質和操作方法,并根據工作需要戴口罩或防毒面具。
(2)搬運化學危險品的道路應暢通,禁止用肩扛、背馱或抱住等方法搬運化學危險品。
(3)正確選用滅火劑,化學危險品可選用1211、二氧化碳滅火器、泡沫滅火器,若有酸堿或化學危險品泄漏時可用水稀釋。
(4)參加撲救化學危險品火災的人員在工作結束后應進行健康查體。
4.2救援措施方案注意事項
(1)現場化學危險品發生人身傷亡應立即啟動危險化學品中毒人身傷亡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現場化學危險品發生泄漏應立即啟動化學危險品泄漏事件現場處置方案
(3)現場化學危險品火災現場電氣設備失火應立即啟動電氣設備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4.3現場整理注意事項
(1)化學危險品火災事故的應急處置任務完成后,搶險救援人員應加強災害事故的清掃和保護,以防止災害的再次發生和利于事故的調查。同時,消防搶險救援人員在化學災害事故的處理中,要采取洗消、回收等有效措施,以防止環境污染和二次災害發生,在確認現場安全的情況下,應同設備所轄單位及人員搞好現場的交接,領導小組確認應急結束方可撤離。
(2)應急處理結束后,各部門及時將各類救援物資、工器具和裝備回收檢查,有缺損的及時修復補齊,妥善保管。
(3)發生危險化學品火災事件后,對危險化學品火災事件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阻礙他人報告,或未采取積極有效的事件救援和調查處理,或對調查工作不負責任,致使調查工作有重大疏漏,應急決策、應急指揮失當,索賄受賄、包庇事件責任者等將追宄有關負責人的責任。
篇2:某工貿企業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事故風險分析
1.1.事故類型
1.1.1.中毒
1.1.2.員工用餐后,出現腹脹、腹痛、腹瀉不適或者惡心、嘔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現象。
1.1.3.員工婚喪嫁娶時,職工食堂承包宴席,用餐后,出現腹脹、腹痛、腹瀉不適或者惡心、嘔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現象。
1.2.危險源
食堂誤采用化學用品類食材導致的中毒事故;食物不新鮮或是變質,引發的中毒;食物或是用具的不潔引發的中毒;誤食有毒食物,或是不兼容食物的飲用,導致中毒;食物未煮熟。
1.3.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圍
食物中毒事故會危害公司人員的健康安全,嚴重則危及生命。食物中毒事故一般人群較大,可能性較大,影響范圍較大。
1.4.危險性分析
1.4.1.在公司食堂可能發生食物中毒事故。
1.4.2.食物中毒多發生在氣溫較高的夏秋季節。中毒人員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不適或者惡心、嘔吐等現象,嚴重者會出現昏迷、甚至死亡。由于公司食堂就餐人員較多,影響范圍較大。
1.5.事故前的征兆
1.5.1.食物變質;
1.5.2.食物或是餐具不潔引起中毒;
1.5.3.用化學類藥品代替食用佐料;
1.5.4.蔬菜農藥超標,食物未加工熟;
1.5.5.禁忌食材相配加工食物。
1.6.事故引發的次生事故
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是群體性突發事件,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乃至可能危及公司穩定的集群行為。可能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甚至社會秩序造成重大影響,應制定必要措施加強預防和應急處置手段,減少和消除有害影響。
1.應急工作職責
1.1.組織機構
《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歸口綜合辦管理,成立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工作小組,分管總經理擔任小組組長,綜合辦主任擔任小組副組長,食堂全體、黨群處、物流處、安環處和綜合辦全體人員為成員。具體見附件10《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工作小組機構圖》。
1.2.職責
1.2.1.組長的職責
1.2.1.1.隨時掌握項目現場事故災害及險情,向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有關情況;
1.2.1.2.根據事故現場的情況,啟動并組織實施現場處置方案;
1.2.1.3.確保應急資源配備投入到位,指揮應急行動。
1.2.2.副組長(現場管理者)的職責
1.2.2.1.協助組長開展應急指揮工作,組長不在位時,代行其職責;
1.2.2.2.組織落實現場處置方案;
1.2.2.3.負責現場應急處置,根據險情發展,提出改進措施;
1.2.2.4.組織落實現場善后恢復。
1.2.3.傷員營救組職責
1.2.3.1.實施現場處置,將人員和設備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搜救被困人員。
1.2.3.2.對事故現場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制定搶救方案;
1.2.3.3.監督應急人員執行有效的應急措施,保證應急人員的安全;
1.2.3.4.保證現場救援通道的暢通。
1.2.4.醫療救護組職責
1.2.4.1.負責在外部救援機構未到達前,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傷部位受污染等)。
1.2.4.2.使重度受害者優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
1.2.4.3.協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害者至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害者。
1.2.5.警戒疏散組職責
1.2.5.1.維護現場,將獲救人員轉至安全地帶;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隔離。
1.2.5.2.負責發生事故時,需要撤離的人員立即組織疏散撤離現場或周邊;
1.2.5.3.負責事故現場治安保衛,維持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和證據;
1.2.6.后勤保障組職責
1.2.6.1.負責現場傷員的醫療搶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做好轉運工作。
1.2.6.2.負責搶救物資的儲備、維護保養與供應;
1.2.6.3.保障部門應急救援人員的衣食住行。
1.2.7.清理恢復組職責
1.2.7.1.事故后的現場清除和恢復工作。
1.2.7.2.負責事故救援現場供水、供電、供氣的保障,做好應急通訊和運輸等工作;
1.2.7.3.負責事故結束后維修設備,盡快恢復生產。
2.應急處置
2.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2.1.1.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利用電話、對講機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情況和危害程度向班長和生產值班調度匯報。現場處置小組宣布啟動處置方案,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
2.1.2.發生非傷亡、經濟損失較小的事故,由單位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負責啟動現場處置方案,《群體性突發事件專項應急救援預案》進入預備狀態。
2.1.3.當事人或現場其它人員第一時間報告當班調度和食堂負責人。食堂負責人立即封存所有食物,等候檢查。
2.1.4.按照現場處置小組組長下達的指令,現場搶救組進行現場偵查,組織或協助事故單位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啟動相應的處置措施。
2.1.5.當班調度立即報120急救,并通知綜合辦相關負責人員對其他未有癥狀人員實行集中監控,一有癥狀立即送夏河縣縣醫院。
2.1.6.當班調度在報120急救后立即報安全環保處及公司領導,由安全環保處及公司領導討論決定是否報警,由警方進行調查。
2.1.7.中毒者入院后的各項手續由綜合辦辦理。
2.1.8.事件發生后1小時內,由綜合辦負責人報告夏河縣衛生防疫部門,由夏河縣衛生防疫部門進行現場衛生檢驗。
2.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2.2.1.中毒窒息事故屬于三級事故類別的,現場人員應立即施救,并向部門負責人匯報,由部門負責人立即組織本部門人員進行救援。保護好現場,封存剩余飯菜并留樣。
2.2.2.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時,現場人員向相關人員報告后,要立即進行自救或互救,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幫助催吐,盡快排出毒物,同時制止在場所有人員用餐。
2.2.3.應急辦公室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及時向應急總指揮匯報。分析可能引起中毒的原因,確定搶救方法。
2.2.4.應急辦公室根據事故類別、事故地點和救援工作的需要,通知公司各應急救援小組做好應急救援準備。查找、統計就餐人員,確定人員中毒狀況。
2.2.5.根據需要派有關人員和技術專家趕赴事故現場指導救援工作。
2.2.6.催吐:如果進食時間在1至2小時內,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20克,加開水200毫升,冷卻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幾次,迅速促使嘔吐。亦可用鮮生姜100克,搗碎取汁用200毫升溫水沖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葷食品,則可服用十滴水來促進迅速嘔吐。
2.2.7.導瀉: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時間超過2小時,且精神尚好,則可服用些瀉藥,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30克,1次煎服
2.2.8.解毒: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釋后一次服下。此外,還可采用紫蘇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2.2.9.中毒窒息傷員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進行就地搶救;步驟為:通暢氣道→口對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擠壓。搶救過程中的再判定:按壓吹氣1min后,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7s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5s吹氣一次(即每分鐘12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蘇法搶救。
2.3.信息報告
2.3.1.食堂人員要根據事故的性質和蔓延趨勢,迅速匯報綜合辦管理人員召集現場處置工作小組成員,所有成員在5分鐘內達到事故現場,做出應急處理措施;如事故難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門各級負責人匯報,向應急值班室報警,并對可能受事故波及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具體見附件10《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現場處置工作小組聯系表》。
2.3.2.發生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崗位工作人員應立即向班長和生產調度匯報,同時向應急值班室報警。值班人員接到事故匯報后,及時向單位負責人和分管領導匯報,并做好應急值班記錄。
2.3.3.現場出現事故征兆時,在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首先排除事故隱患,利用電話、對講機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情況和危害程度向班長和生產值班調度匯報。
2.3.4.事故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現場情況;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已經采取的措施。公司24小時應急值班室:********,報警內線8000。
2.3.5.應急值班室要有對外部聯系電話,包括醫療救護隊、上級有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電話聯系方式。可采用電話、手機、傳真等方式對外聯系和求援。具體見附件10《外部人員聯系表》。
2.4.應急保障
應急救援指揮部及其工作小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應急物資和裝備準備,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重點器材應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
2.4.1.通訊設備,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近距離對講設備等6部。
2.4.2.急救設備,包括急救藥品、器具、設備等2套。
2.4.3.搶修設備,包括工程車輛、登高設備、維修工具、備用品等2套。
2.4.4.消防器材,包括滅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箱、消防鏟、消防沙袋等2套。
2.4.5.運輸設備,包括面包車、救護車等1輛。
3.注意事項
3.1.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
3.1.1.擔架使用時,由3~4人合成一組,將病人移上擔架,病人頭部在后,腳在前,抬擔架的人腳步、行動要一致,向低處抬時(下樓),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狀態,上臺階時則相反,走在擔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觀察病人情況。脊柱損傷病人要用硬板擔架,并將病人身體固定在擔架上,搬運時注意保持脊柱的穩定。
3.2.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
3.2.1.一旦發生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現場又無人救援,此時務必鎮靜自救。
3.2.2.首先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時,立即撥打中心120呼救。
3.2.3.催吐。對中毒不久而無明顯嘔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并反復自行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如經大量溫水催吐后,嘔吐物已為較澄清液體時,可適量飲用牛奶以保護胃黏膜。
3.2.4.如在嘔吐物中發現血性液體,則提示可能出現了消化(消化食品)道或咽部出血,應暫時停止催吐。
3.2.5.導瀉。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時間較長(如超過兩小時),而且精神較好,可采用服用瀉藥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體外。用大黃、番瀉葉煎服或用開水沖服,都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3.2.6.保留食物樣本。由于確定中毒物質對治療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在發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導致中毒的食物樣本,以提供給醫院進行檢測。如果身邊沒有食物樣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醫生確診和救治。
3.2.7.在緊急處理后,患者應該馬上進入醫院進行治療。同時注意要保留導致中毒的食物,以便醫生確定中毒物質。
3.3.應急救援結束后
3.3.1.險情發生至現場恢復期間,疏散組應封鎖現場,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發生意外。
3.3.2.明確應急救援行動結束的條件和相關后續事宜。
3.3.3.明確發布應急終止命令的程序。
3.3.4.其他需要特別警示的事項。
3.3.5.事故波及范圍區域劃定,警戒線設置,安排人員現場值守。
篇3: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病處置預案
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病的處置預案
(一)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病的發生
學生患有已知的先天或后天嚴重疾病,或者患有嚴重疾病隱患,但以前從未發生
過,突然發作,出現嚴重哮喘,癲癇,昏厥等現象。
(二)處置措施
1、任課教師馬上穩定全班學生情緒,迅速通知家長及校長。
2、教師視學生病情程度,馬上報校長室,傷輕者自己處理,重者馬上聯系車輛或
打120叫救護車送醫院。
3、由教師向學生投保單位報告情況,保證落實學生醫療保險。
4、在下課期間如果獲悉某同學發病,首先知道的老師,應馬上采取上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