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工貿企業物體打擊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某工貿企業物體打擊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024-07-15 閱讀 5201

1事故特征

1.1危險性分析

(1)作業人員進入生產現場不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或沒有在規定的安全通道內活動。

(2)作業人員在高空作業過程中沒有把工具放在工具袋內。

(3)作業人員從高處往下拋擲器物或傳遞工具。

(4)拆除工程未設警示標志,周圍未設護欄或未搭設防護棚;腳手板不滿鋪或鋪設不規范,物料堆放在臨邊及洞口附近。

(5)1.1.5平網、密目網防護不嚴,不能很好地去封住墜落物體。

(6)1.1.6高速旋轉設備轉動部件飛出造成的打擊傷害。

1.2事故類型

物體打擊傷亡事故分為物體打擊傷害和物體打擊死亡兩種。

1.3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

生產現場各部位吊裝口附近、余熱鍋爐、煙囪及高層建筑下方區域、各部門檢修現場同一垂直面上存在交叉作業的區域等。

1.4事故危害程度

物體打擊事故可導致人員輕傷、重傷,甚至死亡事故。

1.5事前征兆

(1)交叉作業時物料傳遞、拋擲材料、工具等物件。

(2)安全通道上方未搭設雙層防護網,或者使用的材料不能防止高空墜落物穿透。

(3)作業人員未經過安全培訓教育上崗作業。

(4)高處、臨邊作業時使用的工具,沒有放入工具袋。

(5)機械設備的防護裝置失效,無法確保作業人員安全。

(6)人員進入施工現場沒有按規定佩戴安全帽。

(7)拆除或拆卸作業時未設置警戒區域、缺少專人進行監護。

2應急組織和職責

2.1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

指揮:事發部門車間主任、處長

成員:事發部門副主任、副處長、主管、安全員、工段班組長現場崗位人員

2.2指揮部人員職責

(1)總指揮的職責:全面指揮物體打擊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

(2)事發部門副主任、副處長、主管職責:組織、協調本部門人員參加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

(3)工段班組長職責:匯報有關領導,組織現場人員進行先期處置。

(4)現場崗位人員職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做好受傷人員的先期急救處置工作。

(5)安全員職責:接到通知后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急救處理,并監督安全措施落實和人員到位情況。

3應急處理

3.1現場應急處置程序

物體打擊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立即采取應急處置并向工段班組長報告,工段班組長迅速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救援指揮部宣布啟動處置方案,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現場人員應立即向周圍人員呼救并將受傷人員脫離危險區域,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受傷者進行現場急救。

(2)對于較淺的傷口,可用干凈衣物或紗布包扎止血,動脈創傷出血,還應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動脈搏動處用手指壓迫或用止血膠管(或布帶)在傷口近心端進行綁扎。

(3)較深創傷大出血,在現場做好應急止血加壓包扎后,應立即準備救護車,送往醫院進行救治,在止血的同時,還應密切注視傷員的神志、脈搏、呼吸等體征情況。

(4)對懷疑或確認有骨折的人員應詢問其自我感覺情況及疼痛部位,對于昏迷者要注意觀察其體位有無改變,切勿隨意搬動傷員,應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條或竹板片于骨折位置的上、下關節處作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然后呼叫120等待救援。如有骨折斷端外露在皮膚外的,用干凈的砂布復蓋好傷口,固定好骨折上下關節部位,然后呼叫120等待救援。

(5)對于懷疑有脊椎骨折的傷員搬運時應用夾板或硬紙皮墊在傷員的身下,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如傷員不在危險區域,暫無生命危險的,最好待120醫療急救人員進行搬運。

(6)如懷疑有顱腦損傷的,首先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傷員應側臥位或仰臥偏頭,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氣管,發生氣道阻塞;對煩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約束,以防止傷及開放傷口,積極組織送往醫院救治。

(7)如受傷人員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進行就地搶救。步驟為:通暢氣道一口對口(鼻)人工呼吸一胸外接壓;在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分鐘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5?78;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

3.3事故報告

事發部門負責人立即向總經理匯報人員傷亡情況以及現場采取的急救措施情況,當事故進一步擴大出現人員重傷、死亡時,由總經理在1小時內向地方政府、安監局等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事故信息;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件發生時間、事件發生地點、事故性質、先期處理情況、重傷死亡人數等。

4注意事項

(1)對于由于物體墜落造成的物體打擊傷害,在人員得到可靠救治后,應將現場設置隔離警示標識,以防止其他人員誤入后造成傷害。

(2)進行心肺復蘇救治時,必須注意受害者姿勢的正確性,操作時不能用力過大或頻率過快。

(3)脊柱有骨折傷員必須硬板擔架運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顛簸使脊柱骨折或脫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損傷。

(4)搬運傷員過程中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或兩腿,絕對不準單人搬運。必須先將傷員連同硬板一起固定后再行搬動。

(5)用車輛運送傷員時,最好能把安放傷員的硬板懸空放置,以減緩車輛的顛簸,避免對傷員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篇2:高處墜落物體打擊事故現場處置措施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根據項目部工程施工特點,在施工過程中,存在高處作業部位很多,發生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事故的可能性也非常的打。項目部在對施工范圍內的危險源的辨識、評估的基礎上,形成了《危險源辯識評價清單表》和《重大危險源統計表》,其中可能發生的高處墜落、物體打擊事故、事件或緊急情況類型和嚴重程度如下:序號危害?因?素事故類別及后果危險等級危險程度(嚴重程度)1排架搭設與拆除高處墜落4高度危險2門搭機安裝與拆除高處墜落物體打擊4高度危險3高空支、拆模板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高度危險4高處作業未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帶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5施工排架承重荷載不符合規范要求,排架失穩倒塌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6施工排架施工材料存放過高失穩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7高空作業平臺無臨邊防護、無安全防護網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8大型模板安裝與拆除防墜落措施不到位,無專人防護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9高空或懸空作業無雙保險措施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10腳手架通道板未滿鋪、未綁扎、有探頭板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11施工層未設置防護欄桿高處墜落3中度危險12高空材料運輸通道不符合規范要求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13基坑、深坑等周邊無防護欄桿等措施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14臨空、臨邊、臨水面無防護欄桿等措施高處墜落物體打擊3中度危險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應急處置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3組織機構及職責1)應急組織體系2)項目部指揮機構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落實本預案的啟動和實施,各工區、分包單位成立相應應急處置小組。總指揮:項目經理副總指揮: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項目總經理助理3)項目部應急指揮部專門工作組職責應急領導小組設立五個工作組:綜合協調組、現場搶險救援組、安全保衛組、善后處理組和后勤保障組。各工作組根據職責具體承擔事故(事件)災難救援和處置工作。(1)綜合協調組:由行政部、安全環保部、事故現場負責人組成,組長由行政部擔任,其職責為:①協調搶險救援工作,啟動相關保障預案。②確保現場醫療救援搶險和通訊暢通。③調集搶險救援相關資料,負責新聞報道。④上報搶險救援進展情況及事故調查資料準備。(2)現場搶險救援組:由工程質量部、供應保障部、安全環保部、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事故現場相關人員組成,組長由工程質量部主任擔任,其職責為:①引導人員撤離危險場所,搜尋、搶救傷亡人員。②勘察事故,提出事故或險情處置建議意見和搶險救援技術方案。③調集搶險救援所需器材、物資和搶險救援隊伍,展開搶險救援工作。④協助負有法定職責的部門對現場事故公正調查取證。⑤隨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搶險救援過程中的有關情況。(3)善后處理組:由行政部、事故單位有關人員組成,組長由行政部主任擔任,其職責為:①對事故或險情傷亡人員實施救治、處置。②負責傷亡人員家屬的接待、安撫、理賠工作,保證社會穩定。(4)后勤保障組:由行政部、財務部、供應保障部、成控部、事故單位相關人員組成,組長由行政部主任擔任,其職責為:①負責搶險救援及事故調查工作人員生活保障、食宿安排等后勤服務。②提供必要的辦公用品、交通、通訊工具、急需的搶險救援器材與物資以及應急救援的資金保障。③安全保衛組:項目部保衛和事故單位有關人員組成,組長項目部保衛負責人擔任,其職責為:④負責搶險救災工作,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保障搶險工作有序開展。4、防止高處墜落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1)以預防墜落事故為目標,對于可以發生墜落事故等特定危險施工的同時,在施工前,制訂防范措施,并應在日常安全檢查中加以確認。2)凡身體不適合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高處作業。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按規定進行體檢和定期體檢。3)嚴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進入施工現場。4)作業人員嚴禁互相打鬧,以免失足發生墜落事故。5)不得攀爬腳手架。6)進行懸空作業是,應有牢靠的立足點并正確系掛安全帶。7)建筑物臨邊、基坑周邊等,必須設置1.2m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N外力的臨時護欄,護欄圍密目式(200目)的安全網。8)邊長大于250mm的預留洞口,采用貫穿于混泥土板內的鋼筋構成防護網,面用木板蓋板加砂漿封固,邊長大于1500mm的洞口,四周設置防護欄桿并圍密目式(2000目)安全網,洞口下掛安全平網。9)各種架子搭好后,項目經理必須組織架子工和使用的班組共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準上架操作。使用時,特別是臺風暴雨后,要檢查架子是否穩固,發現問題及時加固,確保使用安全。10)施工使用的臨時梯子要牢固,踏步300—400mm,與地面角度成60—70度,梯腳要有防滑措施,頂端捆扎牢固或設專人扶梯。5、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處置措施: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的人員上進行處理。1)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2)出現顱腦外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偶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3)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4)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頭等,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腱側下肢縛在一起。5)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場止血處理措施:①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水,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②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③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紗。每隔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④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時把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

篇3:物體打擊事故應急處置方案范本

誘因:

1.重疊作業,垂直交叉作業、高處作業下方未按規定架設合格的安全平網或未設安全防護層;

2.人工挖孔樁開挖臨邊防護不符合規定,樁基內未設避險孔或避險棚;

3.用腳手架鋼管加扣件,搭設吊籃架;吊索、吊鉤、吊籃等損壞;

4.作業平臺臨邊未設置18厘米高的擋腳板;

5.隧道內施工未按規定頂撐或固壁支護,未執行班班“敲幫問頂”等安全操作規程。

防范措施:

1.加強職工安全培訓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杜絕違章作業;

2.加強有關規范、標準的學習,在作業過程中,嚴格按規范、標準的規定執行;

3.加強職工自覺遵章守紀教育,嚴格執行各項安全操作規程,克服習慣性違章;

4.正確使用安全“三寶”及個體防護用品。

應急處置:

1.搶救受傷害者;

2.檢查事故現場,消除隱患,疏散無關人員,防止事故后續發生;

3.設立警戒線,保護事故現場,若為搶救受傷害者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時,必須做好現場標志;

4.立即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