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預防施工現場油庫火災應急預案格式

預防施工現場油庫火災應急預案格式

2024-07-15 閱讀 3119

預防施工現場油庫火災事故安全措施

一、油庫的火災危險性

施工現場油庫儲存的油品都有易燃性、蒸發的易爆性、易積聚靜電、易擴散易流淌、易受熱膨脹性,一旦泄漏遇明火高熱或電火花極易起火爆炸,做好油庫防火工作,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是極其重要的。

二、防火措施

1、正確選擇庫址、合理布臵庫區

(1)油庫不應設在施工場所的行政管理區和生活區,應設在施工作業區或其它安全位臵。油庫與周圍的建筑物的距離不應小于25米。

(2)庫房應采用通風式屋頂,早晚打開門窗進行自然通風,中午不宜打開門窗,墻腳還可設通風洞。為避免陽光直射入庫和因玻璃上的氣泡疵點引起聚焦著火,庫房作好采用毛玻璃或深色玻璃裝修的高窗,窗下部離地面至少2米。

(3)庫房地面應為水泥地面、上面鋪設橡膠。

(4)較大型油庫,應設防雷裝臵。在油庫內,必須采用防爆型或密封型的電氣照明設備,若考慮亮度或防爆燈不便安裝,可用“壁龕式隔離照明燈”或采取其他措施。

2、儲油罐的防火要求

汽油、柴油儲罐應直接埋入地下,汽油儲罐嚴禁設在室內或用蓋板掩蓋的坑內,儲罐容量也不宜過大。儲罐直接埋入底下有困難時,也可設在地上或埋設成半地下式,但應設防火堤。直埋油罐的進油管、出油管、量油孔、呼吸管道等結合管,應設在入孔蓋上。量油孔應采取用銅、鋁等有色金屬尺槽,以防止鋼尺與鋼管摩擦打火。地下油罐應單獨設臵呼吸管,管徑不應小于50毫米,且必須安裝阻火器,管口與地面距離不應小于4米。沿建筑物的墻(柱)向上鋪設的呼吸管,其管口應高于建筑物1米,與門窗的凈距離不應小于3米。地下油罐入孔應設在堅固的操作井內,井蓋應用碰撞時不產生火花的材料制成。另外還要有防雷和防靜電裝臵,防靜電接地裝臵每年應檢測兩次。

3、桶裝油品庫房的防火要求

(1)桶裝庫房均應為地面建筑,不得用地下或半地下式,以免油氣積聚。倉庫用耐火材料建筑,耐火等級應根據儲存油品的閃點不同而分別定為一、二、三級,最低不能低于三級耐火標準。庫內地面應是不滲漏油品和撞擊不會發出火花的地面,并帶有1%的坡度。

(2)為加強通風,庫房應開足夠的窗戶和門,門的寬度不小于2.0米。且離最近戶外通道行間距不大于30米。門坎(坡)高大于0.15米。

(3)庫房照明應采取用相應等級的整體防爆裝臵或室外布線及裝在墻上壁龕里的反射燈照明。但汽油等易燃液體桶裝倉庫,應采用防爆型燈具裝臵照明。

(4)儲油庫房與其他建筑間應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

(5)儲存在庫房中的桶裝油品應直立,堆放一般不能超過二層。(6)庫內主要通道寬不小于1.8米,堆垛之間不小于1米。垛與墻間距不小于0.25-0.5米,以便于檢查和疏散。

(7)桶裝庫房耐火等級和允許最大建筑面積應符合有關規定。

(8)露天堆放的桶裝油品,應加蓋不燃結構遮棚,并采取噴淋降溫等措施。堆放場應遠離公路干線,保持四面地形平緩,場地應平整并高出地面0.2米,四周以高0.5米的土堤、圍墻保護。

(9)桶裝油品容量一般應使桶內保持5-7%的氣體空間。在不同季節,不同的油品,由于氣溫等的影響,其充裝容量規定亦有所不同,所以在儲存時也應采取相應措施。

(10)油桶應經常檢查,發現滲漏時應立即換桶,防止油品漏在庫房地上或進入排水溝里。

4、準備階段的安全管理(1)施工現場準備

①施工單位在正式開工之前,應對施工現場進行清理、平整,按施工方案在現場周圍設立圍檔。內部劃分區域,設立明顯的標志和警示牌。

②組織施工機具和施工材料進場,要求擺放整齊有序,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和影響油庫業務作業、巡檢等。③標明施工機械車輛在庫內和施工現場的行駛路線和停放場地。辦理特別通行證,并應有明確的時效性。

要求其機械車輛做到安全阻火設施齊全完好,符合國家標準,必須按指定路線限速行駛,按指定位臵停放。

④辦理施工臨時用水、用電、用風手續,嚴禁用消火栓給施工供水。(2)安裝施工臨時用電線路設備

油庫施工一般都離不開用電,往往需架設臨時用電線路,安裝臨時用電設備。由于臨時線路和設備不符合要求而釀成事故的屢見不鮮,對此必須嚴加管理。安裝臨時用電線路必須由正式電工操作,嚴禁擅自接用電源。應按供電電壓等級正確選用,所用電氣元件必須符合國家規范標準要求。其施工、安裝也必須嚴格執行電氣施工安裝;規范。這方面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防爆場所使用的臨時用電電源,電氣元件和線路要達到相應的防爆等級要求,并采取相應的防爆安全措施。

②臨時用電的單相和混用線路應采用五線制。

③臨時用電線路架空時,不能采用裸線,裝臵內(如油罐內)凈空高度不得低于2.5m,穿越道路時凈空高度不得低于5.0m,且要有可靠的保護措施,嚴禁在樹上或腳手架上設臨時用電線路。

④采用暗管埋設時及地下電纜線路,必須設有“走向標志”,及安全警示標志。電纜埋深不得小于0.7m,穿越公路若有可能受到機械傷害地區應設保護套管、蓋板等保護措施。

⑤臨時用電設施必須安裝符合規范要求的漏電保護器,移動工具、手持式電動工具應一機一閘一保護。

⑥臨時供電執行部門送電前,應對臨時用電線路、電氣元件進行檢查,確認滿足送電要求后方可送電。而且,每天必須進行巡回檢查,確保臨時用電設備完好。

⑦臨時移動照明和危險場所臨時照明可參照中國石化要求執行:行燈電壓不得超過36V;在特別潮濕的場所或油罐內作業,裝設的臨時照明行燈電壓不得超過12V。三、油庫內發生泄漏和火災應采取哪些措施

1、泄露

由于泄漏是種突然、無計劃、不受控制的緊急情況,因而如何正確的進行應急,便成為控制泄漏的關鍵。

(1)當發現油庫有油泄漏時,馬上通知油庫區附近的作業人員撤離現場,現場責任人應對現場進行控制。

(2)現場人員應確認泄漏的源頭在那里、泄漏的數量大概有多少、泄漏的油會流到什麼地方,是否發生人員傷亡等等。

(3)現場人員了解情況后馬上通過電話向自己的主管領導報告,及時報119,并通知指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有人員受傷時,還要撥打當地醫療急救電話120。

(4)現場人員要尋找合適設施對泄漏區域進行封鎖,并懸掛“危險,不得入內!”的警示標識,以防止非相關人員的誤入而導致的不必要的傷亡。

(5)現場人員馬上組織救援小組控制油品泄漏。一般采用對泄漏部位轉向上,并移到安全區域,然后對泄漏部位釘木楔、注射密封膠等堵住泄漏口,最后將物料轉移到另外合適的容器中。

(6)對泄漏出的油品要加以控制,避免油品流到水源、植被區對其造成污染,對泄漏出的油品統一收集,統一進行處理。

(7)對泄漏事故進行調查,尋找泄漏發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來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2、火災

當油庫區發生火災時要馬上組織有關人員利用滅火器和室內外固定消防設施撲滅初起火災。一時難以撲滅的,要在火勢蔓延的主要方向布臵力量控制火勢蔓延,并同時組織庫區周圍群眾現場施工人員撤離、疏散。及時報告主管領導,到現場指揮,通知自己的救援小組快速實施救援控制事故發展。迅速撥打火警電話119。當有人員受傷時把傷員救出危險區,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在消防官兵沒有到來時,主管領導要維護現場秩序,避免發生混亂。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擅自滯留,以免影響消防車進入事發現場對火災的撲救。

篇2:某油庫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目的

1.1為控制和減少火災損失,保護財產和員工人身安全,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特制定本預案。

1.2本預案根據油庫庫區及碼頭的生產特點、工藝流程、地理環境等因素,預測在火災發生后,如何利用現有設備、器材及人員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

2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市各油庫庫區及油品裝卸碼頭。

3內容

3.1定義和術語。

3.1.1重點部位。

根據實際將重點部位確定為在發生火災后可能影響全局的部位,主要包括:庫區、油品裝卸區、動力和保溫設備等。

3.1.2滅火力量。

各油庫企業必須具備自己的滅火力量,滅火力量由專職消防隊和義務消防隊組成。總儲量在10000M3以下的油庫如沒有條件組建專職消防隊的,必須組建義務消防隊。

3.2組織機構。

為適應需要,庫區及碼頭實行全員消防制度,除專職消防隊員外,其他員工均為義務消防隊員。

3.2.1火災應急指揮部。

為了便于指揮協調各部門和全體人員在應急反應過程中的行動,油庫應成立應急指揮部。指揮部由(基地)油庫主任、安全管理負責人、各有關科室負責人組成,總指揮由(基地)油庫主任擔任,副總指揮由副主任、安全管理負責人擔任。

3.2.2現場指揮。

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指定現場指揮,一般由專職消防隊長擔任現場指揮。無專職消防隊的,由分管安全的(基地)油庫副主任擔任現場指揮。現場指揮負責指揮火災應急反應行動的全過程。

3.3火災應急職責概述。

3.3.1專職消防隊。

迅速受理火警,實施重點部位滅火預案,進行火災撲救。

3.3.2義務消防隊。

按訓練內容展開行動,協同專職消防隊實施滅火預案。承擔火場工藝處理、機械搶修、物資供應、火場警戒和人員救護任務。

3.4應急反應能力。

3.4.1應急能力。

油庫的消防設施要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設計和配置,有應付初期和一般火災事故撲救的能力。當發生災害性火災事故時,如油庫現有滅火力量不夠,應及時向當地政府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請求增援。

3.4.2火災應急消防隊伍。

火災應急消防隊伍分為:滅火組、工藝處理組、機械搶修組、

物資供應組、火場警戒組、通訊組、救護組、機動組等,并明確各小組負責人。

3.4.2.1滅火組。由專職消防隊和義務消防隊組成。

3.4.2.2工藝處理組。由儲運調度科人員組成。

3.4.2.3機械搶修組。由工務機修人員組成。

3.4.2.4物資供應組。由綜合科和駕駛人員組成。

3.4.2.5安全警戒組。由安全檢查人員及保衛人員組成。

3.4.2.6通訊組。由工務電工人員組成。

3.4.2.7救護組。由油品檢驗科人員組成。

3.4.2.8機動組。由其他人員組成。

3.4.3火災應急消防設備。

油庫火災應急設備以固定式滅火裝置為主,輔以移動式和其它滅火器材,形成固定式和移動式相結合的消防設備結構,消防設備布置應有明確的平面布置圖。

3.5通信聯絡。

3.5.1應急通信聯絡。

應有可靠的通信設備,三級以上油庫應配備足夠數量的對講機。

3.5.2應急防備和反應行動的通信。

3.5.2.1應急指揮部與現場指揮通過對講機或電話進行聯系。

3.5.2.2現場指揮與應急消防隊伍通過對講機進行聯系。

3.5.2.3應急過程中對講機均使用同一頻道(消防頻道)。

3.5.2.4如無線通訊中斷,應急指揮部應組織人員進行人工聯

絡。

3.6敏感區域火災預測。

3.6.1火災敏感區域。

3.6.1.1輸油碼頭。

3.6.1.2油罐區。

3.6.1.3油泵房。

3.6.1.4輸油管線及閥門。

3.6.1.5鍋爐房。

3.6.1.6變電所。

3.6.2火災預測。

3.6.2.1明火引發火災。違章用火、在禁煙區內吸煙、機械碰撞、摩擦等引起的火災。

3.6.2.2靜電引起火災。作業時流速過快、違章著裝、靜電導除裝置失效等引起的火災。

3.6.2.3電器火災。電器設備產生的火災。

3.6.2.4雷擊、地震、戰爭等引起的火災。

3.7火災反應程序。

3.7.1報警。

任何人員發現火警后都必須立即通過現場報警裝置報警或撥打(基地)油庫內部消防電話報告火警。

3.7.2受理火警。

消防電話值班員接到火警電話后,應問清情況,立即發出出動訊號,同時通知消防泵房,然后拉響火警警報,告知全油庫人

員,并通過“110”或“119”報警,同時向當地政府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事故情況。市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值班電話:。

3.7.3應急反應行動。

3.7.3.1專職消防隊。

(1)專職消防隊接警后立即出動,到達火場后迅速展開滅火行動,按著火部位的滅火預案實施火災撲救。

(2)消防泵房迅速啟動消防泵,按著火部位的滅火預案向火場供水和泡沫混合液。

(3)消防隊長從接到火警時刻起,承擔應急現場指揮職責,隨消防車出動,到達火場后根據火情,組織指揮火災撲救。

3.7.3.2義務消防隊。

迅速到預案指定的地點集合,明確任務后,迅速佩帶好個人裝備趕赴火場,實施滅火預案。單位有專職消防隊的,則協同專職消防隊投入滅火戰斗。

3.7.3.3(基地)油庫主任。

受警后承擔應急總指揮職責,立即到中央控制樓,實施火災應急的組織與指揮。

3.7.3.4(基地)油庫副主任。

受警后承擔應急副總指揮職責,分派應急消防隊伍的各小組任務,協調配合專職消防隊投入滅火戰斗。沒有專職消防隊的單位,油庫副主任承擔現場指揮任務,負責指揮滅火行動的全過程。

3.7.3.5義務消防員。

迅速到指定地點集合,按下列各組明確任務后立即投入應急行動。

(1)工藝處理組。根據火情,提高或降低液面,隔離油路等。

(2)物資供應組。提供火場所需的器材物資,進行火場運輸等。

(3)機械搶修組。及時修理應急設備,保障撲救過程中電力能源供給。

(4)安全警戒組。負責火場警戒工作,保障增援及撤退道路暢通。

(5)通訊組。負責應急指揮部與滅火現場的通信聯絡,確保命令的下達和火場各種信息的反饋暢通。

(6)救護組。及時進行火場人員救護。

(7)機動組。適應火場變化需要,聽從現場指揮的命令進行工作。

3.8應急撤退方式。

當預測到燃燒的油品有發生沸溢、噴濺的可能時,現場指揮應果斷下令全體應急人員撤離火場。

根據油庫及碼頭的地理環境和預案中確定的撤退線路,指揮員應根據著火部位及風向,確定安全的撤退線路,組織所有人員撤離火場。

3.9說明部分。

3.9.1本預案按油庫正常工作時間制定,如遇節假日或夜間發生緊急情況,應急總指揮將由值班領導擔任,現場指揮由消防值

班人員擔任。在組織庫區有關人員投入應急撲救的同時,及時報告油庫相關領導。

3.9.2本預案主要用于油庫企業在火災發生后的自救。如災情擴大,當地政府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啟動本區域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后,企業的應急指揮部服從政府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所指定的事故現場應急總指揮的指揮,協助現場應急總指揮帶領企業全體應急人員繼續進行應急救援工作。

篇3:礦山油庫火災油品泄漏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加強對油庫火災、油品泄漏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和財產損失,保障職工生命安全,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

1、指導思想和原則

指導思想:體現以人為本,真正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落到實處。一旦發生油庫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積極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點。

指導原則: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當礦山油庫發生火災、油品泄漏等重大突發事故時,應立即成立油庫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實施油庫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設立搶險救災專線指揮電話,并保持暢通。

1.1指揮部的組成

總指揮:馬應波

副總指揮:戴開雁、李齊江

指揮部成員:王建興、巫家忠、趙增霖、彭滿有、方永紅、張云暉

指揮部職責:油庫火災、油品泄漏事故發生后,總指揮或總指揮委托副總指揮趕赴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批準現場救援方案,組織現場搶救。

1.2應急管理辦公室

應急辦主任:李齊江

應急辦副主任:方永紅

應急專干:馬黑規、師明懷、黃兆海、杜晨光、高陽、王鵬

礦山應急管理辦公室主要職責:

1.2.1負責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協調各成員的搶險救援工作;組織開展事故調查處理;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導現場遺留危險物質和隱患部位的消除。

1.2.2在本廠內統一布署各部門及人員進行搶險救災工作,調用各類物資、設備等用于搶險救災。

1.2.3積極配合上級部門進行的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1.2.4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及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

1.2.5定期組織預案的演練工作,根據情況的變化,對預案進行調整、修訂、完善。

1.3醫療救護組:

組長:普正學

組員:鄭巨偉、任進忠、李沅凌、李家田

職責:對人員進行搶救,確定受傷人員治療與救護方案;負責事故現場調配醫務人員、醫療器材、急救藥品,組織現場救護及傷員轉移。負責統計傷亡人員情況。

1.4搶險施工組:

組長:巫家忠

組員:古亞偉、朱寶德、郭林祥、李向安、邰紹榮、龍貴昌

普紹祥、梁智、李顯明、張宏林、鄭雄偉、普鴻、鐘建興、

李曉剛

職責:按應急辦提供的指揮部批準的救援方案,利用各種機械設備負責現場的施工救援。及時搶救遇險人員及設備。

1.5后勤保障組:

組長:王建興

組員:趙云明、趙云、張黎、李官福、蘭紅兵、孟妮、張建珠

職責:及時提供事故搶救時所需的各種物資,及時傳遞各種信息。為整個搶救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務。

1.6警戒組:

組長:張正祥

組員:保衛股

職責:負責人員清點、事故現場警戒、傳達緊急信息、執行指揮機構的通告、協助事故調查。組織事故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撤至安全地方,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等的交通暢通,并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

1.7其他成員組按照各自長分工履行職責。

2、接警與通知

2.1礦山油庫發生火災、油品泄漏突發事故時,任何人員發現后都必須立即通過現場報警裝置報警或撥打(基地)油庫內部消防電話報告火警。并立即用電話匯報到礦山事故應急管理辦公室,匯報時要將時間、地點、波及范圍、傷亡情況簡要匯報清楚。

2.2應急管理辦公室接到油庫火災事故電話報警后,立即將事故報告給礦山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并電話通知其它救援組。

3、指揮與控制

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接到油庫事故電話后,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召開會議,立即成立油庫事故救援指揮部,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組長任指揮長。指揮長立即通知礦山警戒組、礦山義務消防隊、礦山醫療救護組到事故現場搶險救護并向公司分管領導及安環部、鄉安監站匯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事故現場情況、簡要經過、傷亡情況的初步估計;通知建水急救中心趕赴事故現場參與急救;根據現場情況做好協調工作。采取必要措施,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蔓延擴大。

4、警戒、治安及人員的疏散

礦山警戒組根據火焰輻射范圍或油蒸汽擴散范圍在油庫內建立警戒區,在警戒區的邊界設置警示標識,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組織人員疏散和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安全巡邏,并負責對現場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資轉移工作。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等的交通暢通。

5、醫療與衛生

礦山醫療救護組接到應急管領導小組的通知應在規定的時間趕到事故現場,做好傷員救護時所需物品及處理的準備工作,調配醫務人員、醫療器材、急救藥品,組織現場救護及傷員轉移。(礦山救護車現場待命)。

6、事態監測、評估

礦山義務消防隊到達事故現場后,隊長指派專人對事態進行監測評估,濫測油庫事故有無擴大的可能,并對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設備損失和財產損失情況做初步評估。

7、搜索和救援

7.1礦山警戒組接到通知后立即趕到事故現場,展開事故現場的群眾疏散及外圍的警戒工作,對進入危險地段的路口、行人、車輛進行封堵,并做好維持現場治安工作。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等的交通暢通。

7.2礦山義務消防隊接到通知后立即趕到事故現場,根據現有條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展開救援。

7.2.1油品火災的搜索救援

7.2.1.1如火從出油口冒出,救援人員應立即關閉出油口蓋,用滅火氈蓋住出油口。

7.2.1.2檢查罐區排水管閥門是否關閉。

7.2.1.3救援人員對火災現場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進行清理、隔離控制火源。

7.2.1.4當火勢較大自己無力控制時,應急指揮長應立即與建水消防支隊聯系,取得外部支援。在外部援助到達后,消防滅火的指揮權交給建水消防支隊。

7.2.1.5搜索救援出來的人員設備及時送往安全的地方。

7.2.2罐內油品大量泄漏的搜索救援

7.2.2.1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做好隨時撲救火災的準備,并展開救援。

7.2.2.2設法將跑油罐內的油品導入其它油罐。

7.2.2.3救援人員佩帶空氣呼吸器(或濾毒罐式防毒面具)、穿防靜電工作服進行堵漏搶修。并將現場的油及時沖掉,加速油蒸汽的擴散。用泡沫將罐區內的油品覆蓋住,抑制油蒸汽的揮發。

7.2.2.4油罐內的油品不再泄漏后,由指揮長派人更換損壞的閥門。

7.3礦山醫療救護組接到通知后,應攜帶搶救器材和藥品前往事故現場,建立臨時救護站,對搶救出來的受傷人員組織搶救,采取急救處置措施,并將受傷人員情況報告應急指揮部,視情況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救。

7.4礦山后勤保障組接到通知后,隨即待命,做好支援準備。

8、公共關系

未發生事故前,礦山要組織專人與周圍村民進行溝通,教會礦區周圍村民發生事故時緊急報警、急救和自救的常識。

當油庫事故發生后,礦山應在第一時間內把所發生火災事故的本來面目真實、準確、全面地告知公眾,及時誠懇地向公眾解釋道歉,爭取公眾的諒解,求得公眾的理解和信任。

9、救援人員安全

救援人員救援前應排除救援現場危險因素,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條件下實施救援。救援人員在救援過程中,遇有威脅人身安全的情況時,應首先確保人身安全,迅速組織脫離危險區域或場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10、事故調查處理

當事故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傷和人員死亡)和財產損失時,礦山應急管理辦公室組織相關人員對事故展開調查處理,調查處理過程中,要認真保護好現場,做好物證的搜集,要做到“四不放過”原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嚴肅處理不放過的。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礦山要即時地將事故原因,救援過程,和事故處理結果及時準確地報公司安環部,并召集礦山職工召開會議,介紹分析事故原因,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布置防患措施。

當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傷和人員死亡)和財產損失時,礦山應急管理辦公室要做好事故現場保護工作,等待公司或上級部門來調查處理。公司或上級部門來調查處理過程中,礦山要積極配合,如實反映事故過程,不得隱瞞事故真象和阻礙事故調查。

11、恢復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礦山組織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在事故現場隱患得到徹底消除,經救援總指揮同意,方能恢復生產。

12、附則

12.1本應急救援預案管單位為礦山應急管理辦公室,每年修改一次,必要時及時修訂。

12.2事故發生后,各組必須服從總指揮的統一調度,如因拖延時間,耽誤搶險救援任務的,將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12.3各組做好本預案的宣傳工作,組織職工認真學習,掌握預案的內容和相關措施,定期組織演練,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按照本預案的要求,有條不紊地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注:救援物資明細及通訊錄見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