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煤礦企業重大瓦斯與煤塵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某煤礦企業重大瓦斯與煤塵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4556

1.事故特征

1.1.瓦斯與煤塵爆炸事故危險性分析

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礦最嚴重的事故災難之一,易造成群死群傷、礦毀人亡。爆炸會產生高溫火焰(溫度可達2000)、爆炸沖擊波(最高1.2MPa),并伴隨大量有毒有害氣體。

爆炸生成的高溫高壓沖擊波,導致人員傷亡,設備損壞,支架損毀,頂板冒落;通風構筑物破壞,引起礦井通風系統紊亂。爆炸生成的有害氣體,伴隨風流蔓延,導致較遠距離人員傷亡。爆炸在一定條件下會誘發火災,引發二次及多次爆炸;爆炸沖擊波卷掃巷道積塵,可能引發煤塵爆炸,造成更大的損失。

煤塵爆炸

在礦井生產和建設過程都不可避免的受到煤塵的威脅,煤塵按成因分為原生煤塵和次生煤塵。煤塵量與煤巖中水含量有關。

煤塵的危害一是塵肺病,而是煤塵爆炸。煤塵爆炸也是煤礦最嚴重的事故災難之一,易造成群死群傷、礦毀人亡。煤塵爆炸產生高溫火焰、沖擊波、大量有害有毒氣體,也可能誘發瓦斯爆炸事故。煤塵爆炸有3個條件:煤塵濃度達到爆炸界限,一般為45~2000g/m3,井下空氣中氧氣含量充足和存在引爆熱源。在礦井中完全杜絕引爆熱源非常困難,所以引發煤塵爆炸主要決定于開采煤層的煤塵爆炸性和游離在井下空氣中的煤塵濃度。

1.2.瓦斯與煤塵爆炸事故易發生的地點

瓦斯爆炸事故易發生的地點

瓦斯爆炸事故一般多發生在采掘工作面等井下作業地點。采煤工作面一般發生在回風隅角、采煤機附近及巷道冒高處。掘進工作面一般發生在迎頭、巷道冒高處及停風時。引爆火源多為爆破火源、電氣火源及摩擦火源。個別采空區或者盲巷由于封閉不及時、不嚴密導致煤層自然,當瓦斯達到爆炸濃度也課英氣瓦斯爆炸。

煤塵爆炸事故易發生的地點

礦井:煤倉、罐籠翻車點、主運輸輸送機頭及機尾、總回風巷、礦車運輸裝卸點、運煤轉載點等。

采區:回風巷、采區輸送機頭及機尾,采區運煤轉載點、礦車運輸裝卸點等

綜采工作面:機組截割、刮板輸送機轉載點、破碎機、放頂煤、遷移支架、回風順槽等。

機掘巷道:機組截割煤、裝載點等。

炮掘巷道:爆破落煤、轉載點、礦車裝卸點等。

1.3.事故前可能出現的預兆

瓦斯爆炸事故前可能的預兆

瓦斯爆炸本身無預兆,是突發性災難。由于爆炸燃燒與沖擊波傳播過程中,兩波前鋒存在不斷增加的距離,救援隊員實踐中發現風流突然靜止、有顫動、耳鼓膜有震動,即感覺沖擊波的影響。

煤塵爆炸事故前可能的預兆

爆炸時一般都會有強大的爆炸聲和連續的空氣震動,產生很強的高溫氣浪。

2.組織機構及職責

2.1應急組織體系

2.2指揮機構及職責

3.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4.2預警行動

4.3信息報告程序

5.應急處置

5.1響應分級

5.2響應程序

5.3現場應急處置

5.3.1現場應急處置應遵循的原則

(1)救人優先的原則:現場工作人員本著“以人為本,救人第一”的原則,首先進行自救,然后進行救助他人;

(2)防止事故擴大,縮小影響范圍的原則;

(3)保護救災人員生命安全的原則;

5.3.2應急指揮

(1)調度室接到事故匯報后必須立即下令災區范圍內全部停電、撤人,掘進工作面一般不應停局部通風機;并召集當天礦值班人員、災變影響施工單位及業務保安科室值班干部成立臨時救援指揮部,在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指揮部領導成員到達前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工作。

(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根據災情安排相關的指揮部成員和專業組成員趕赴事故地點,成立現場搶險救援指揮小組,組成現場搶救、醫療救護、物資供應、善后處理、后勤服務和事故調查等工作小組,研究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和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全力以赴投入救災工作。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問題,及時進行協調和緊急處理,同時指定專人向上級部門和相關領導匯報搶險救災工作進展情況。

(3)臨時應急救援指揮部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核實清楚事故的發生的時間、地點、影響范圍及人員遇險情況。由值班礦長安排救護隊員,一部分隊員下井控制災變現場、對傷員實施救護,其余隊員在指定地點待命、聽候調遣。

(4)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履行職責,服從統一指揮,抓住戰機,果斷迅速,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故搶險救災中。

(5)跟班干部、瓦斯檢查員、安全檢查員負責組織好災區人員和受威脅區域人員的安全撤離、警戒及斷電等工作,并匯報人員撤離情況;撤退過程中應在跟班干部、班組長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下,撤到安全地點直至地面。

(6)事故發生后,必須嚴格控制入井人數,準確統計出井下和各采區人數。

(7)救護隊在進入災區前,必須切斷災區內的一切電源、火源,防止處理事故中救護隊員觸電和再次發生瓦斯煤塵爆炸。

(8)縱觀全局,根據事故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得力的救災方案。不經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長同意,任何人不得改變通風方式。

(9)救護隊員先頭進入災區探查,搶救受災人員,若避災路線破壞,應立即疏通,并將探查結果以最快速度通知救援指揮部,以便修改補充搶救方案。

(10)救護隊員現場救災直至災區穩定、恢復生產。

5.3.3.應急處置措施

(1)發生瓦斯、煤塵、瓦斯和煤塵爆炸事故后,在礦山救護隊及醫護人員未達到之前,職工應迅速組織自救和互救,要配戴自救器,按照瓦斯煤塵事故避災路線,迅速撤至新鮮風流中直到地面,在撤離時要設法切斷災區電源。

(2)遇到無法撤退時,應迅速采取以下措施自救:

①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發生后,立即戴好自救器或用濕毛巾快速捂住鼻口,就地臥倒,若邊上有水坑,可側窩于水中;

②聽到爆炸后,應趕快張大口。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避免爆炸所產生強大沖擊波擊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聾;

③爆炸瞬間,要盡力屏住呼吸,防止吸入有毒高溫氣體灼傷內臟;

④用衣物蓋住身體裸露部分,使身體露出部分盡量減少,以防止爆炸瞬間產生的高溫灼傷身體;

⑤距離爆炸中心較近的作業人員,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離現場,防止二次爆炸的發生。

(3)礦山救護隊到達后,首先應組織人員進行偵察工作,準確探明事故性質、原因、范圍、被困人員可能的位置,以及巷道通風、瓦斯等情況,積極搜索被困人員。

礦山救護隊員井下搶救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及時救助遇險人員,盡量減少人員傷亡;

②為了防止二次爆炸,發現火源要立即撲滅并設法切斷災區電源;

③確認無二次爆炸可能時,要及時恢復破壞的巷道和通風設施,恢復正常通風;

④應根據事故地點、范圍,決定是否改變礦井通風方式或局部反風;為保證人員呼吸,原則上不得停止主要通風機運行。

(4)在災區附近新鮮風流中選擇安全地點設立井下搶救基地,及時對井下傷員進行救護并組織升井。

(5)爆炸停止,遇難人員救出后,進一步檢查整個采區的情況,若有瓦斯超限或冒頂堵塞巷道,要采取措施進行排放和處理,只有查明整個采區確無隱患的情況后全面進行災后處理、恢復。

?5.3.4安全技術措施

(1)救護隊接到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命令后,必須詢問清楚事故發生的地點、影響范圍、遇險人員情況等,以便根據災情,攜帶必要搶救器材,并由隊指揮員帶隊迅速奔赴現場。

(2)救護隊到達事故地點后,首先搶救遇險人員和對爆炸地點進行偵察,做到有巷必入,本著先活后死、先重后輕、先易后難的原則進行搶救,并積極引導從災區撤出的人員盡快進入安全地點。

(3)救護隊隊員對災區偵察時,要帶有干粉滅火器等必要的滅火器材,必須詳細探明爆炸源、性質、有無火源、災區風流方向,有無遇險人員、有毒有害氣體情況、巷道狀況,現場有無滅火器材、通訊電話等情況,偵察中如發現有火源時,可利用隨身攜帶的滅火器材迅速撲滅,對災區的遇險人員,迅速對其佩用全面罩氧氣呼吸器或蘇生器,抬往安全地點進行搶救。偵察中,確認災區沒有火源,不會引起再次爆炸時,方可對災區巷道進行通風,盡快恢復原有的通風系統,加大風量,排除瓦斯爆炸后產生的煙霧和有毒有害氣體。

(4)偵察中必須隨時檢查瓦斯及其它氣體的變化情況,觀察風流和頂板的變化,若發現明火或其他可燃物引燃時,應及時撲滅;如火勢較大,一時難以撲滅,但瓦斯濃度已上升到爆炸限度以內,救護隊員應立即退往新鮮風流。救護隊員的行動要輕,以免揚起煤塵,造成再次煤塵爆炸。

(5)值班救護小隊在搶救或進入災區偵察時,由于煤塵大,煙霧濃,隊員應沿巷道排成斜線波浪式前進,發現還有可能救活的遇險人員時,應迅速救出災區;發現確已犧牲的人員,應標明位置,繼續向前偵察。偵察時,除搶救遇險人員外,還應特別偵察火源,瓦斯及爆炸點的情況、頂板冒落范圍、支架、水管、風管、電氣設備、局部通風機、通風構筑物的位置、方向、爆炸生成物(皮渣、粘塊)的流動方向及其蔓延情況、災區風量、風流方向、災區氣體成份等,做好記錄,供指揮部全面研究搶救方案。

(6)第二個下井的待機救護小隊應擔負待機任務,以接應值班救護小隊或做好緊急救人的準備工作,待機地點應選擇在距離災區最近的新鮮空氣的地點。

(7)救護隊指揮員在接到救護任務時,必須問清事故情況、原因、發生地點及出現的其他情況,情況不清時,必須慎重行事,做好充分準備,切不可盲目行動,以防意外造成不必要的犧牲。

(8)若爆炸發生在掘進巷道內,救護隊員到達現場后,在情況不明時,應保持局部通風機的原狀,已停止的風機嚴禁開啟,運轉的風機禁止停止,進行偵察后再采取措施。

(9)救護隊員穿過支護破壞地區和冒落堵塞地區時,應架設臨時支護,以便保證隊員的安全返回。

6恢復正常狀態的原則和程序

6.1恢復正常狀態的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事故現場搶險救援結束后,必須核實確認災區內傷亡和遇險人員全部獲救。

(2)保證安全原則。搶險救援結束后,對事故現場進行偵察,并消除或控制可能造成再次事故或誘發其它事故隱患。

(3)實施監控原則。對事故現場進行人工和安全儀器儀表的連續監測監控,發現有異常情況,立即采取相應安全技術措施,消除各類隱患。

6.2恢復正常狀態的程序

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完成后,各救援工作小組負責人如實向指揮部匯報情況,經指揮部認真核實達到恢復正常狀態條件,批準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后,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并向上級救援指揮部匯報。

6.3后期處置

(1)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參加救援的部門和單位要認真核對參加搶險救援人數,清點裝備、器材;核算救援費用,整理搶險救援記錄、圖紙,3日內寫出救援報告。

(2)安檢科組織有關部門勘察事故現場,對事故進行初步調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組織制定防范措施。

(3)應急救援過程應保存完整的應急救援記錄、方案、文件、圖紙等文字和音像資料。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8.注意事項

8.1應急搶險人員應按規定佩帶符合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

8.2應采購國家指定的專業廠家生產的搶險救援器材,要嚴格采購、入庫、存放過程及使用前的檢驗驗收關,并按規定使用。

8.3制定的應急救援對策或措施要有針對性、使用性和可操作性,事前要經過演練。

8.4現場自救互救應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先的原則,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損失。

8.5單位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處置方案的宣傳、貫徹、學習和演練,演練結束后,領導小組對方案的適用性和搶險人員的能力進行評審。

8.6應急救援結束后,領導小組應組織人員對本次救援工作進行總結,針對事故中的變化的各種情況以及預案中暴露的缺陷,找出存在問題,不斷的修訂、完善、更新應急預案。

9.附件

篇2:煤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實施方案范本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加強我礦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有效控制煤塵爆炸事故災害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損失,我礦定于5月份開展一次煤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為保證本次演練安全有序進行,達到預期效果,特編制本實施方案。

一、演練目的:

?1、檢驗應急救援隊伍在事故中的組織、指揮、協調、搶救能力,從而提高礦井的抗災應變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

2、檢驗井上下作業人員搶險救災避災的能力,及事故處理能力。

3、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

4、掌握礦井發生煤塵爆炸事故后應急救援運行程序和方法,檢驗井下作業人員自救互救能力和部門之間的協調作戰能力。

?二、礦井煤塵爆炸事故應急演練實施原則

1、統一指揮的原則。必須在總指揮的統一領導和具體指揮下開展工作。

2、停產撤人原則。應自覺迅速組織險區人員沿避災路線有秩序撤離,防止事故的發生。

3、通訊暢通的原則。有專線指揮電話,通訊聯絡暢通。

?三、演練項目、地點、時間、范圍和演練人員

1、演練項目:模擬煤塵爆炸事故現場救援演練,假設80103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因風筒距工作面遠,綜掘機在割煤過程造成瓦斯積聚現象,遇火花引燃瓦斯發生局部爆炸而引起煤塵爆炸。

2、演練地點:

?80103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

3、演練時間:

計劃于2015年5月16日下午14:00--16:00;

?4、演練參與隊組人員。

?井下現場演練人員包括:80103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作業人員12人,跟班隊長1人、跟班礦領導2人、巡檢員1人、瓦檢員1人、安全員1人共計18人。

5、演練影響區域

80103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80102綜采工作面及兩順槽。

五、應急救援演練內容:

?1、煤塵爆炸后,現場作業人員的應急反應、處理等情況。

?2、受影響區域人員緊急撤離速度和反應能力。

?3、煤塵爆炸后救援處置情況。

?4、地面調度組織指揮處置情況。

?六、演練組織機構

(一)成立應急救援演練指揮部:

總指揮:?**(礦長)

副總指揮:?**(安全礦長)**(技術礦長)

**(生產礦長)**(機電礦長)

指揮部成員:**(通風礦長)**(生產副總)

**(安全副總)**(機電副總)

**(調度主任)**(通風科長)

?**(安監科長)**(機電科長)

**(技術科長)**(監控主任)

**(機電隊長)**(通風隊長)

**(行政辦主任)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地點設在安全指揮中心,辦公室主任由調度主任擔任,成員由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同時下設4個救援小組:

(1)技術分析組,組長:技術礦長?副組長:通風礦長

(2)現場處置組,組長:生產礦長?副組長:生產副總

(3)井下警戒組,組長:安全礦長,副組長:安全副總

(4)地面救災組,組長:機電礦長?副組長:行政辦主任

成員單位:調度室、安監科、瓦斯防治中心、機電科、通風隊、機電隊、行政辦、掘二隊、采一隊。

辦公室電話:外線*********、內線8888和8889。

?(二)指揮部各級管理人員應急救援崗位職責:

1、總指揮:負責煤塵爆炸事故搶險救援的全面組織、領導和指揮;組織決策應急救援方案;負責人力、物力、財力的平衡和協調;下達各項重要指令。

2、副總指揮:負責協助礦長指揮應急救援工作;在總指揮領導下負責組織指揮部成員制定營救救援方案及各項安全措施實施的安全實行監督;監督瓦斯災害地點人員的安全撤離。

3、救援小組:

○1技術分析組:制定現場搶救方案及安全措施,為救援指揮提供有效的供電、通風、瓦斯監測、人員定位、通訊聯絡、避災、運輸等方面的圖紙和資料,對事故救援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及時給予指導。

○2井下現場處置組:主要負責井下事故現場前后救援工作,及時處理突發災變,完成礦總指揮部交辦的任務。

?○3警戒組: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受事故影響區域人員的疏散,警戒等工作。

?○4救援組:主要負責處理預防事故災害擴大救援工作。

?七、演練準備工作

1、人員配備

?○1應急救援演練指揮部所有成員;

?○2參演科室人員:通風科、調度室、安檢科、機電科、技術科各1人;

?○3參演隊組:礦救護隊9人、通風隊2人、機電隊3人、運輸隊2人、車隊2人、醫護人員2人;?

?○4模擬人員:80103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作業人員12人,跟班隊長1人、跟班礦領導2人、巡檢員1人、瓦檢員1人、安全員1人共計18人。

2、物資準備

?○1安全檢測儀器:便攜式一氧化碳檢測儀5臺、便攜式瓦斯檢測儀10臺、光學瓦斯鑒定器10臺、壓縮氧自救器20個、氧氣呼吸器10臺、防毒面具5臺、擔架5副和勞動保護用品10套;

○2各種急救藥品;

3、場地、場所準備

?○1工作面:80103回風順槽工作面;

?○2硐室:8#采區變電所、8#醫療硐室;

?○3人員集結地:礦調度指揮中心、行人斜井口臨時急救站(信息站);

?4、資料準備、

?○1制定嚴密的演練方案;

○2保證演練的安全技術措施;

○3場景安全措施;

○4技術圖紙(通風系統圖、避災路線圖、采掘工程圖等)。

?○5演練方案評審

由評估組組織參演單位負責人、總工在應急預案演練方案編制后5天內對方案組制訂的演練方案進行評審,以確保應急演練工作順利進行。?

車輛配備

○1指揮車1輛

○2救護車1兩

?八、應急救援演練匯報程序

1、由80103回風順槽帶班長向調度室匯報,80103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風筒距工作面遠,在割煤過程中因瓦斯積聚遇見火花,造成瓦斯爆炸后引起煤塵爆炸。

2、調度室接到匯報后,立即向值班礦領導、礦長匯報,并詳細記錄各種匯報情況;礦長同時向公司調度匯報煤塵爆炸事故地點的各種情況。

3、各領導接到調度通知后,立即到達調度室,成立以礦長為總指揮的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立即啟動煤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4、同時,監控值班員向調度室匯報,80103回風順槽工作面瓦斯傳感器發出瓦斯超限報警信號后突然無顯示數據,80103回風順槽回風流瓦斯濃度為0.14%,而80103回風順槽皮帶機頭一氧化碳傳感器顯示數據為26ppm,說明工作面瓦斯傳感器遭到了破壞,同時80103回風順槽一氧化碳濃度超標,巷道人員可能發生中毒現象。

5、根據以上數據,指揮部研究決定,總指揮命令值班調度員通過內線固定電話、應急救援廣播、小靈通向80103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80103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80102綜采工作面及兩順槽、8#集中回風巷到西風井總回風巷所有作業人員發出80103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瓦斯爆炸后引起煤塵爆炸事故預警,同時命令:

○1煤塵爆炸事故受影響區域跟班隊長負責組織現場作業人員迅速佩戴自救器,并按照避災路線迎進風流全部撤離到8#集中運輸大巷。

○28#采區變電所值班人員立即切斷80103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80102回采工作面及80102運輸、回風兩順槽的一切動力電源,局部通風機保持正常運轉,并嚴格執行相關停送電制度。

○3監控值班員隨時觀察并向指揮部匯報80103回風順槽回風瓦斯濃度、一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

指揮部同時命令各應急救援小組到指定地點待命,積極投入搶險救援。

7、80103回風順槽和80102綜采工作面各跟班隊長向調度匯報各工作面的撤人情況。

8、總指揮再次根據監控系統顯示數據觀察,80103回風順槽回風瓦斯濃度為0.08%,一氧化碳濃度最高為22ppm,而80103回風順槽工作面瓦斯傳感器仍無顯示數據。

9、根據以上各種數據顯示分析,80103回風順槽工作面瓦斯傳感器、風筒傳感器遭到了破壞,工作面回風瓦斯傳感器顯示正常,說明爆炸程度未波及整個巷道,指揮部研究決定:由救護隊帶領礦救護隊9人和通風礦長、科長攜帶氧氣呼吸器、瓦斯鑒定器、一氧化碳便攜式、防毒面具和擔架40分鐘內沿以下路線迅速趕到事故地點進行事故搶險救援工作:行人斜井→8號集中軌道大巷→80103回風順槽。

10、指揮部繼續從監控系統觀察80103回風順槽皮帶機頭一氧化碳濃度下降,再無爆炸跡象,等待救援小組達到事故地點發現情況。

11、救援小組到達事故現場排查事故地點的各種情況,救護隊長向指揮部匯報:

○180103回風順槽500米處發現兩人未佩戴自救器暈倒在地,可能發生了中毒,救援隊已派人抬送到80103回風順槽口準備升井;

○2距工作面50米范圍內風筒遭到破壞,巷道煤壁掛有焦炭皮渣,工作面無法供風,工作面50米以外通風正常,巷道無破壞現象,工作面瓦斯傳感器和風筒傳感器損壞,各種氣體均在安全濃度以下,事故地點無其他人員受傷。

12、根據救護隊長匯報,總指揮下令,由救護隊長負責重新接設80103回風順槽工作面破壞的風筒,盡快恢復工作面的正常供風,繼續觀察是否還存在其他各種有害氣體超限。

13、救護隊長根據總指揮的命令,繼續檢查事故地點CH4濃度0.04%,CO濃度為4ppm、溫度為16℃、氧氣濃度19%,80103回風順槽工作面的通風正常。

14、總指揮下令,80103回風順槽工作面煤塵爆炸應急救援演練結束。

八、應急演練要求

1、參加演練人員演練前必須認真學習煤塵爆炸事故的應急預案和本實施方案。

2、參與演練的所有人員必須遵守有關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措施,嚴禁違章作業。

3、各參演隊伍和人員在演練過程中必須聽從現場跟班領導的統一指揮,在指定的安全處待命。

4、當出現真實的緊急情況時,現場人員要在現場跟班領導的統一安排下迅速回到本職崗位,不要慌忙腳亂,一切聽從指揮部的安排。

5、參加搶險救災的所有入井人員,必須佩戴相應的安全防護裝置,有害氣體測量儀器,按照應急預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的規定,科學開展搶險救災,確保搶險救災人員的人身安全,防止事故擴大。

6、現場救援人員必須熟練正確使用自救器。

7、演習結束后,編寫80103回風順槽工作面煤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總結報告。

?九、影響區域避災路線

1、80103回風順槽→8#集中軌道巷→行人聯巷→行人斜井→地面

2、80102綜采工作面→80102回風順槽、80102運輸順槽→→8#集中軌道巷→行人聯巷→行人斜井→地面

十、附件

1、應急救援通訊號碼表

避災路線圖

?附件1、通訊號碼表

篇3:X礦井突發煤塵爆炸事故應急預案演練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活動順利開展,按照張子山煤礦實際情況,為防止礦井突發大面積停電事故發生,通過實戰演練,提高各部門的協同能力,提高應急救援水平和礦井防災抗災能力,確保礦井正常的安全生產秩序。

一、演練時間:

定于2012年?1?月26日10時00分~12時00分

二、?演練地點:山西中陽張子山煤業有限公司

三、演練內容:張子山煤礦發生煤塵爆炸,急需應急救援。

四、演習要求:嚴密組織?以假當真?確保安全?達到目的

演習組織機構及參加人員

1、礦成立演習指揮部:

總指揮:礦長

副總指揮:通風礦長、技術礦長、安全礦長、項目經理。

指揮:各副礦長、安檢科、技術科、調度室、通風科、地測科、機電科、運輸隊、保衛科、辦公室、救護醫師等單位負責人。

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工作面井口調度室。

2、指揮部下設機構

⑴、搶險救援組

組?長:安全礦長

副組長:技術礦長?機電礦長?通風礦長?基建礦長

涉及部門:各副總、安檢科、技術科、調度室、地測科、通風科、計通科、機電科、辦公室,必要時邀請公司救護隊參加。

主要任務:盡可能、盡快地控制并消除瓦斯事故,營救受傷、受困人員。

⑵、監測組:

組長:技術礦長

涉及部門:通風科、安檢科

主要任務:測定事故危害區域、范圍,監測工作面(溫度、氣體成分)變化,為指揮部提供決策依據;監測受煤塵影響區域的通風情況,必要時進行通風系統調整。

⑶、警戒治安組

組長;辦公室主任

涉及部門:保衛科、派出所

主要任務:維護井口及工業廣場附近秩序,保證搶險救援人員、車輛、物資通行,阻止外部人員進入,指揮護救人員、車輛順利通行。

⑷、醫療救治組

組長;基建礦長

涉及部門:醫院、辦公室

主要任務:設立現場醫療搶救站,對逃生或救出的傷員進行分類和急救處理。對重傷員及時轉送醫院治療。同時對現場救援人員進行醫學監護。

⑸、宣傳信息組

組長:通風礦長

涉及部門:調度室

主要任務:宣傳發動人員參與演習,負責演習(事故和救援)信息發布。

⑹、記錄評價組

組長:安檢科長

涉及部門:各副總、安檢科、調度室、技術科、通風科、機電科、運輸隊、辦公室。

主要任務:記錄演習進展情況,演習過程中各類計劃或意外事件發生情況,總結評價各部門演習效果。

3、參演單位及人員構成:演習記錄評價組、觀摩指導組成員、礦救護隊、保衛科、井下遇險、受困人員由開拓一隊及工作面相關輔助人員組成。

五、演練目的:

1、檢驗記下作業人員對煤塵爆炸事故的防范和應急反應,自保、互保能力及現場管理人員的組織能力,從而提高礦井綜合抗災水平,確保安全生產的穩定有序開展。

2、檢驗演練突發煤塵爆炸事故及井下的通訊系統、通風系統、電器設備、安全防護設施情況。

3、檢驗突發煤塵爆炸事故演練的所有人員到達指定地點時間和撤離速度,及向調度室匯報的內容詳細情況。

六、演習過程

1、報警與響應

演習導演組組長宣布演習開始。

調度室接到指示后,按照調度工作程序立即報告礦總值班、礦長、技術礦長、安全礦長、公司調度室。

2、成立搶險指揮機構

礦領導接到事故報警,立即成立以礦長為總指揮,技術礦長、安全礦長為副總指揮的搶險救援指揮部,立即啟動礦井煤塵爆炸事故應急預案,召集有關部門人員,分析事故特性及人員可能受阻、受困的地點。

3、人員撤離、搶救與警戒

演習區隊接到調度通知,當班隊長立即組織人員按“災防計劃”或“作業規程”規定的避災路線撤退。

礦輔助救護隊接到調度室通知后立即集合,配備好救護設備、設施至井口待命。搶險救險過程中,檢身房、機電科及參加演習的區隊,要定時、認真核對參與演習人員的升、入井信息,認真核對人數。發現井下作業人員沒有升井要立即報告搶險指揮部,立井提升的工作面,人員全部撤至進風井底。

4、演習經過:

⑴、假設10:00分,發生突發煤塵爆炸事故,總指揮宣布啟動《煤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同時向工作面、10#集中回風大巷作業地點發出警報,通知工作面人員停止作業,全部撤離工作面,10#集中回風大巷人員全部停止作業,撤至進風巷道;工作面通知礦輔助救護隊(通風科)、工作面上下各作業地點各相關部門部

各部門人員接到通知,立即趕到各自崗位,組織救援

⑵、10:05分調度室調度員通知通風隊各崗位做好煤塵爆炸事故作業的準備。

⑶、10:07分調度室調度員通知工作面作業點所有人員停止作業,撤出井口。

⑷、10:09分度室調度員通知10#集中回風大巷作業點所有人員停止作業,撤至進風井底。

⑸、10:11分通風礦長通知通風科長、通風隊長啟用另外一臺備用局扇,起用雙風機供風。

⑹、10:26分通風隊長向指揮中心匯報,雙風機正常啟動。

(7)、10:30分總指揮命令啟動工作面、回風立井絞車,回風立井人員撤出井口。

(8)、10:40分經監控室觀測工作面、回風立井觀測煤塵情況正常后,派安全員、瓦斯員、機電工進入工作面和10#集中回風大巷檢查工作面煤塵情況,安全狀況以及機電設備是否正常。

⑾、11:00分接到工作面安全員匯報工作面一切恢復正常,總指揮宣布恢復礦建工作,施工人員進入作業地點開始施工。

⑿、11:10分井下匯報恢復正常礦建,參與演練的各部門領導在會議室參加專題會議,總結本次演練存在的問題。

⒀、11:40分會議結束,總指揮宣布本次演練順利結束。

6、演習過程記錄與評價

演習過程中,各搶險救援與人員撤退關鍵點均應有專人觀察、記錄演習過程,記錄各類事件發生的時間、內容,并對其效果及不足進行分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