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鎮農村沼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編制目的
為了規范農村沼氣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的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的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
第三條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鎮轄區內農村戶用沼氣池和中型沼氣在建、維護和日常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人員傷亡事故及其他與農村沼氣有關的安全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置。
第四條工作原則
(一)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程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嚴格制度,分級負責。嚴格執行沼氣安全生產責任制、事故報告制、沼氣生產工就業準入制等,把安全防范落到實處。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指揮下,縣農村能源部門制定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機制。鎮政府要加強管理、及時上報安全生產事故和處置。
(三)條塊結合,屬地為主。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農村能源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指揮和協調作用。
(四)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先進的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五)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加強預防,做好常態下的隊伍建設、裝備配置、預案演練等應急準備工作。
第二章?組織體系
農村沼氣安全事故應急組織體系由縣、鄉、村三級應急組織組成。
第五條縣級應急組織
***縣農村沼氣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成立沼氣安全事故應急小組,縣政府分管農村能源工作副縣長任組長,縣林業局局長、縣安監局局長任副組長,縣林業局、扶貧辦、公安局、安監局、財政局、衛生局、農村能源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組織、協調全縣沼氣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村能源辦公室,縣農村能源辦公室主任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第六條?鎮應急組織
鎮政府成立鎮應急領導小組和技術組,領導小組由鎮長和相關單位負責人組成,技術組由鄉鎮林業站、沼氣服務網點和沼氣技術骨干組成,負責組織、協調轄區內沼氣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理工作。
第七條村級應急組織
各村民委員會要會同村級沼氣技術員、民兵成立沼氣安全事故應急小組,負責組織全村沼氣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善后處理工作。
第三章預防、預警、信息報告
第八條預防機制
(一)建立政府領導指揮、用戶應急預防、專業隊伍救援、社會參與救援的事故預防控制機制。
(二)充分利用120、119和公用電話、農村沼氣服務網點電話、沼氣技術人員電話等,建立覆蓋面廣、響應迅速、救援高效的事故應急聯動機制。
(三)建立事故隱患治理長效機制。一是利用廣播、電視、板報、科技趕場和發放安全掛圖或手冊等形式廣泛宣傳,提高廣大沼氣用戶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二是加快建立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為沼氣用戶提供更便捷的技術管理服務和更細致的安全督導。三是強化安全監督檢查,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
第九條預警行動
各級農村能源部門接到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信息后,應按有關規定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密切關注事態進展,做好應急準備和預警行動。
第十條?信息報告
安全事故發生后,鎮政府及時按規定向縣政府應急辦和縣農村能源主管部門報告并處理。
第四章?應急響應、應急保障
第十一條?應急響應
造成人員死亡或危及到人員生命安全的較大沼氣安全事故,要及時上報縣人民政府和農村能源主管部門并啟動縣級應急預案;未造成人員死亡或不危及人員生命安全的沼氣安全事故,鎮政府應妥善處置并按一般事故予以上報。
第十二條?應急處置
事故發生后,各鎮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應急救援小組赴事故現場處置,及時上報事故情況。根據事故或險情的嚴重程度啟動應急預案,超出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上級部門啟動預案實施救援。
第十三條?現場評估
根據需要,現場應急救援小組對事故進行評估,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訂現場搶救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依據。
第十四條?善后處理
按照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善后處置工作,盡快消除事故影響,確保穩定。協助配合保險機構及時開展應急救援人員保險受理和受災人員保險理賠工作。
第十五條?應急保障
(一)建立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完善縣、鎮、村三級應急救援組織,健全事故應急救援機制。鎮人民政府結合實際情況,適時演練和修訂完善,形成縣、鎮、村三級事故應急預案體系。
(二)根據農村沼氣事故特點,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出事故現場的有關規定,做好安全防護措施。
(三)加強對村干部、民兵、沼氣技術人員的培訓和后期管理人員的配置,充實應急救援隊伍,適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四)鎮人民政府及縣農村能源主管部門要組織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減災、自救互救常識的宣傳,組織應急人員培訓。
第十六條?總結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現場應急小組對事故搶險救援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并按有關規定上報。總結的主要內容包括:事故的基本情況、接報和搶險過程、應急預案執行情況、采取的主要措施、善后處理結果、經驗教訓和改進措施等。
第五章?附?則
第十七條獎勵
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表現的單位和個人,應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第十八條?處罰
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拒不執行事故應急預案,拒絕履行應急救援責任的;瞞報、遲報事故信息,影響事故應急救援的;在事故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阻礙應急工作人們履行職責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行為的。
第十九條?本預案由***鎮林業工作站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2:沼氣鼓風機安全操作規程
1.進入沼氣鼓風機區嚴禁明火、吸煙,穿防靜電服裝及絕緣鞋,進入構筑物內要觸摸放電棒,在構筑物內嚴禁接打手機。
2.進入構筑物密閉空間前,務必開啟通風設施,確保有足夠的通風,如發現沼氣安全報警裝置報警,一切人員嚴禁進入構筑物,并封鎖好現場,待問題解決后,方可進入。
3.非經過培訓人員,嚴禁私自進入沼氣鼓風機房區域內。只能讓專業的有資格的人員進行運行及維修工作。
4.配帶急救箱和適當的滅火器,并在一定時間間隔內檢查它們工作狀況和可服務性。
5.車間內只能存放一定量的生產所用的可燃性物品(如潤滑油),其余可燃性物品嚴禁存放車間。
6.為防止人身傷害,所有旋轉零部件外部都應安裝可靠的防護罩。
7.為防止聽力損傷,當發動機在封閉室內運轉時,應戴護耳器。
8.為防止頭部受傷,當在有高空設備的區域工作時,應戴安全帽。
9.視需要戴防護眼鏡及穿防護鞋。
10.在發動機或及其周圍工作,不得穿肥大衣服,要穿緊身衣物。
11.及時擦凈機體表面或底面泄露及溢出的機油、潤滑脂或冷卻液,防止爆燃。
12.廢油搜集及處理方法要適當和安全。
13.油抹布只能存放在指定的防火的容器里,不準將抹布留在發動機上。
14.啟動前從發動機上拿走所有工具、電線及其它零散物品。
15.在發動機上工作前拆開并用膠布包好蓄電池接地端線頭,以防發動機意外的啟動,確保在發動機上工作時,自動啟動-停車系統不能起作用及啟動發動機。
16.不要試圖修理不了解的東西,遵照說明書去做或請廠家專業人員維修。
17.調整或修理發動機或轉動機件之前必須停止發動機,并確保發動機不會自動啟動。
18.注意冷卻系統可能處于壓力之下,當壓力釋放時,熱的液體可能將迅速變成蒸汽沖出。
19.更換或修理斷裂或損壞的機件,使用合適的工具。
20.發動機附近不準存放易燃液體。
21.所有的電氣設備必須可靠接地。
22.定期檢查全部接頭的緊固及絕緣情況。
23.確保所有的接頭及拆除的導線絕緣良好。
24.不準使用四氯化碳滅火器,其煙霧有毒而液體有破壞絕緣作用。
25.在發動機運轉或停機時,運行及維修人員注意避開循環冷卻水管路,以防人員燙傷。必要時,使用紅外線測溫儀測量后進行觸碰。
26.不準在帶電設備上工作。
27.熱的發動機機油排放時,能引起燙傷,當排放熱機油時,應使機油冷卻至60℃以下,或提供防護措施。
28.現場管路較多,人員要注意防止磕碰和絆倒。
篇3:沼氣噴出的原因預防處理措施
人們從多次沼氣噴出的事故中不斷地尋找規律,并尋找其發生的原因。一般認為:煤層或巖層的構造裂縫中貯存的大量高壓沼氣是引起沼氣噴出的內在因素;在開采過程中,由于放炮穿透或機械震動、或地壓活動,使煤巖造成卸壓縫隙,構成沼氣噴出的通道是其外在因素。噴出一般有如下規律:
(1)沼氣噴出與地質變化有密切關系,一般噴出均發生在地質變化帶。如南桐煤礦回采工作面的噴出,就是發生在向斜軸或斷層這些壓扭性結構面附近。
(2)煤層頂、底板巖層中有溶洞、裂隙發育的石灰巖,其中儲有大量沼氣時,則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沼氣噴出現象。
(3)沼氣噴出一般具有明顯的噴出口或裂隙。
(4)沼氣噴出量有大有小,從幾立方米到幾十萬立方米,噴出的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年,甚至十幾年。它與蓄積的沼氣量和沼氣來源的范圍有密切的關系。
(5)沼氣噴出前往往出現預兆,如沼氣濃度變大,或忽大忽小以及沼氣噴出量增加時的嘶嘶聲等。
沼氣噴出的預防與處理措施
預防與處理沼氣噴出的措施,應根據沼氣噴出量的大小和沼氣壓力的高低來擬定。有的礦井總結為“探、排、引、堵”。探就是探明地質構造和沼氣情況;排就是排放或抽放沼氣;引就是把沼氣引至總回風流或工作面后20米以外的區域;堵就是將裂隙、裂縫等堵住,不讓沼氣噴出。
1.探明地質構造
在掘進工作面的前方和兩側打鉆孔,探明是否存在有斷層、斷裂和溶洞,探明它們的位置、大小和沼氣情況。
2.排放(或抽放)沼氣
在探明地質構造后,若斷層、斷裂范圍不大,溶洞容積較小,或沼氣積蓄量不多時,則可讓其自然排放。若范圍較大、沼氣積蓄量較多時,噴出持續時間可能長,不能讓其自然排放,應將鉆孔接入抽放管路,封堵嚴密后進行抽放。中梁山煤礦曾使用鉆孔抽放溶洞沼氣。抽放后沼氣絕對涌出量由17.8立方米/分降至2.64立方米/分。()
3.將沼氣引至回風流
若噴出沼氣的裂隙范圍小,沼氣積蓄量不大,可用金屬罩或帆布罩將噴出沼氣的裂隙蓋住,然后在罩上接風筒或管子將沼氣引入回風流或距工作面20米以外的巷道中,保證工作面放炮、掘進的安全。
4.封堵裂隙
若噴出沼氣的裂隙較小,積蓄的沼氣量較少,可用黃泥或其它材料封堵裂隙,阻止沼氣噴出,保證掘進時的安全。
此外,有沼氣噴出的工作面要有單獨的通風系統,并要適當加大供風量,保證沼氣不超限和不影響其它區域。預防鄰近煤層噴出,可在開采煤層工作面回采的初期,及時放頂,減少集中壓力的作用,還可在開切眼附近多打抽放沼氣的鉆孔,增大抽放沼氣量,降低煤層中的沼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