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公共衛生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格式

公共衛生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格式

2024-07-15 閱讀 8491

1事故特征:

1.1由于誤食被細菌、毒物等污染或含有毒物的食物后,引起人體損害產生中毒癥狀的疾病。

1.2食物中毒可能出現的征兆:

潛伏期短,大多在攝入有毒食品后半小時或24小時發病,監床癥狀大多相似,一般以急性胃腸炎為主。

2應急組織與職責

成立的食物中毒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副總會計師董漢偉擔任,副組長由食堂管理員和新安礦醫務所長擔任。

職責:

1組長:接到報警后,應迅速了解事故情況,作出指示決策,下達應急搶險命令。

2副組長:根據組長下達的搶險命令,組織人員開展搶險工作,并做好事故通報和事故處理工作。

3組員:根據現場搶救機構的指令,及時組織物資和技術人員,投入搶險工作。

3應急處置

3.1現場人員救護:

1催吐:只要胃內尚有毒物存在,都應作催吐處理,催吐是排出胃內毒物的最好辦法;

2可用硬羽毛、匙柄、筷子、手指等攪觸咽喉壁使之嘔吐,同時口服清水,反復刺激嘔吐,以胃內物為清水為度;

3將食鹽8克溶于200毫升溫水中反復口服;

4病情嚴重者在應急處理的同時急送醫院進一步救治。

立即停止食堂的生產活動,并于1小時內向所在地鎮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通訊表:

4注意事項:

4.1現場搶救使用的器材:硬羽毛、匙柄、筷子、食鹽8克、溫水200毫升

4.2食物中毒的預防:

1制定切實可行的衛生制度,不食有毒、有害、過期、腐爛變質的食物。

2提高警惕,克服麻痹思想,做好食品民事行政工作和安全保衛工作;

3掌握如下食物中毒發生規律和重要環節:

4禁止銷、購有毒或變質食品;

5防止食品變質或污染;

6食品的采購、加工要有計劃性,防止變質或污染;

7加強食品的制、貯食用過程中的衛生管理,防止變質或污染;

8食堂和家庭應做到有計劃的采購和燒煮食物,盡量不積壓;

9從事炊事人員應定期檢查身體,凡患傳染病或未愈之前,不得從事炊事工作;

10消滅蠅、鼠、蟑螂等傳染媒介,建立必要的衛生設施和食品衛生防護設備。

11食前消滅病原體

12檢查食品質量,腐敗、變質、污染的食品做到不買、不做、不吃;

13飯、菜要煮熟、燒透,剩飯菜一定要回鍋,燒煮后方可食用;

14吃涼菜時,用開水短時燙炒,用涼開水沖洗,并加醋調味,以消滅病原體。

15認真組織學習好有關食品衛生知識:

16認識有毒動物、植物,以防誤食中毒;

17養成衛生習慣,不可隨意攝食;

18不用鋅、銅、鐵、銻等器具燒煮或貯存酸性等食物,避免發生化學性食物中毒;

4.3應急救援結束后應注意的事項:對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物品集中進行消毒處理,對中毒者的排泄物進行掩埋處理。

篇2:酒店客房部公共衛生防疫事件應急處置預案

酒店客房部對公共衛生防疫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

(1客房部對公共衛生防疫事件的預防和監控

1.正常時期:

(1)教育員工養成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部門員工健康管理,確保酒店員工身體健康,是保證員工衛生、賓客身體健康的基礎,客房部工作人員在上崗前必須經衛生醫療機構的檢查,合格后方能上崗;

(2)開展全員各類傳染病(如非典、禽流感、登革熱等)知識宣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能力;

(3)要積極改善客房區域衛生環境、空氣質量,確保環境衛生符合公共場所衛生管理規定要求,創造一個幽雅、衛生和

安全的客房環境;

(4)必要時,要利用物理、化學、及生物防治方法消滅客房內的害蟲,包括老鼠、蚊類、蠅類、蟑螂、蟻類等害蟲。

2.發生疫情時

(1)除了工作、生活必須以外,盡可能少到公共場所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與人交談盡可能保持1米以上距離;

(2)因緊急情況必須前往醫院時,必須佩戴口罩,返回后要保持衛生,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

(3)客房內部環境嚴格按照預防傳染病消毒及處理措施進行管理和維護,以預防并避免疫情在酒店內的傳播和擴散;

上述措施,屆時如與當地衛生防疫管理部門的要求有抵觸之處,以要求為準,需要修改的,等候酒店的另行通知。

(2響應分級

根據公共衛生防疫事件的傳播情況分為Ⅱ級響應:

Ⅰ級響應:當發現一例以上確診傳染病患者或多例疑似傳染病癥狀患者,并已經或可能造成傳播的,應由酒店應急指揮小組統一領導和指揮治安刑事案件的應急處置;

Ⅱ級響應:當發現一例疑似傳染病癥狀患者,應由部門領導會同酒店醫務人員統一協調和指揮事件的應急處置。

(3突發公共衛生防疫事件的應急處置措施

1.客人出現疑似癥狀或確診的應急處置措施

◆如果發現客人有高燒、劇烈咳嗽、或其他疑似傳染病癥狀時:

(1)當事員工要立即向部門經理和大堂副理報告;

(2)在處理過程中,要盡可能減少內部員工直接與客人接觸,并將接觸客人和為客人服務的員工記錄在案。

(3)對有疑似癥狀客人使用過的房間及其他部位要盡可能先封存。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清理,同時避免清理過程受到病毒的感染,

(4)參與被感染區域消毒工作的員工,工作結束后,要立即洗澡更衣,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對身體的重要部位如手、鼻、眼部等進行徹底消毒;

◆如客人被確診為流行傳染病時的應急處置措施:

(1)當班人員要立即向酒店衛生防疫工作領導小組報告情況;

(2)配合酒店衛生防疫工作小組成員實施封存客人入住的房間;

(3)根據酒店衛生防疫工作小組的指示,研究、制定、實施員工隔離計劃。并配合衛生防疫關理部門對酒店客房部管轄區域進行全面消毒。

◆如發現客人疑似體征明顯,但本人拒絕去醫院檢查,應立即向酒店大堂副理報告,以配合采取相應措施。

2.員工出現疑似癥狀或確診時的應急處置措施

◆如果發現員工上班時有高燒、劇烈咳嗽、或其他疑似傳染病癥狀時:

(1)發現人員立即向本部門經理及酒店衛生防疫工作領導小組報告;

(2)部門經理在得知情況后,要立即勸其去醫院診斷;

(3)在疑似傳癥狀沒有消失及未被確診之前,員工不能返回酒店工作,包括到酒店的員工活動區域。

(4)對有疑似但又拒絕就醫的員工,部門經理有權強迫該員工離開工作崗位,必要時可要求保安部協助,采取適當的行動,時期離開酒店接受治療;

(5)對有疑似癥狀員工的用品和工作區域要分別用消毒液和酒精擦拭、噴霧消毒;

◆如員工被確診患有流行傳染病時,其應急處置,可參照上述的客人處理程序執行。

◆在家中休假的員工發現疑似或被確診為流行傳染病患者,處理程序同上。

上述的程序,屆時如與衛生防疫管理部門的要求有抵觸之處,以要求為準,需要修改的,等待酒店另行通知。

3.物質準備

客房部應在非常時期做好應急物品的準備,包括酒精、消毒液和消毒器具、口罩、手套、防護鏡、隔離衣等物品,必要時備有體溫計,供客人和員工使用。

4.信息反饋

4.1信息收集

(1)員工信息收集

一旦流行傳染病疫情發生,部門經理每天負責了解本部門員工、員工家屬的身體健康情況,如發現患有疑似或被確診為流行傳染病時,要立即填寫<>,并將報告單交到酒店衛生防疫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不得延誤、漏報、瞞報;

(2)客人信息收集

客房樓層員工在工作時,如發現客人有如發現有疑似流行傳染病病癥時,要立即填寫<>,報部門經理審核后將報告單交到酒店衛生防疫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不得延誤、漏報、瞞報;

可疑情況,要填寫客房部經理為本門部防疫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隨時掌握可疑客人在店有關情況的第一手信息,并隨時報告酒店衛生防疫工作領導小組。

4.2信息查詢

對衛生防疫部門書面或電話查詢有關疫情情況時,員工應告知對方調查核實后立即與其聯系,隨后將填好的報告單立即送交部門經理,有部門經理按規定處理。

篇3: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分工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及分工

為認真應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進一步提高應急反應和救治處置能力,有效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實維護學校穩定,現將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一、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z――校長

副組長:zz――副校長

成員:

z――衛生老師

z――德育主任

z――總務主任

聯系電話:***

二、各成員分工

1、校長:校長是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第一責任人。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組織應急措施,開展應急工作,進行工作報告。協助上級安監、衛生部門對學校發生的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和處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門與衛生行政部門對學校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督促、檢查。并負責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安全衛生事件的發現、收集、匯總與報告管理工作制度。

2、副校長:全面配合校長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協調處理工作,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的內容報告給校長,并組織學校老師進行應急處理。

3、衛生老師:負責每天的預防和監測,遇到突發事件及時了解,及時記錄,第一時間報告校長,并聯系領導小組成員進行應急處理。

4、德育主任:當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及時與老師和學生溝通,了解情況。并進行心理輔導,穩定師生情緒。

5、總務主任: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及時安排休息室和隔離室,對于發生事件的班級進行必要的衛生處理和消毒,并提供必須的物品。

z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