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常熟市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常熟市

2024-07-15 閱讀 3797

概述:

為對危險化學品事故實施科學有效的應急救援,控制和消除危險化學品的危害,減少和降低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損害,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秩序正常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常熟市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的總體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本預案所稱的危險化學品是指列入GB12268《危險貨物品名表》、《危險化學品名錄》和《劇毒化學品目錄》的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蝕品等,包括民爆物品、放射性物品、城鎮燃氣、監控化學品、屬于藥品的危險化學品和農藥等。

我市危險化學品的主要危險性有:

煙花爆竹、民爆物品等爆炸品撞擊、摩擦或遇到高熱、明火等,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易燃氣體、易燃液體等危險化學品的大量泄漏,其氣體(蒸氣)可能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團,遇到著火源引爆并迅速回火到泄漏處,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放射性物品由于沒有防護或防護失效而泄漏,會以體內或體外照射方式危害人體健康,引起疾病、基因突變等傷害,甚至死亡;

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的大量泄漏,可能造成人員中毒事故和環境污染。

大多數危險化學品同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性質,因此在救援工作中必須綜合考慮。

本《預案》所稱危險化學品事故,是指在常熟市境內進行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和處置廢棄危險化學品活動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火災、中毒、泄漏等事故。根據危險化學品事故的危險、危害程度,依次從低到高分為四個等級:

輕微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輕微泄漏、較小火災或爆炸,無人員傷亡中毒且已處于受控狀態,不可能形成更大危害的事故;

一級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火災或爆炸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的;

二級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可能造成有限范圍嚴重污染的事故;

三級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已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或有毒物質可能造成較大范圍、流域性污染事故。

本《預案》所稱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是指危險化學品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及其他社會危害時,為及時控制危險源,搶救受害人員,指導群眾防護和組織撤離,消除危害后果而組織的救援活動。其目的是:

(一)使任何可能引起的緊急情況不加劇或使正在發生的事故不擴大和蔓延,并盡可能地排除險情;

(二)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危險源分布狀況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目前,我市危險化學品重點區域包括(具體見附件四):在它們生產、經營、儲存、使用、運輸的原材料、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中,存在著大量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的危險化學品。

海虞鎮國際化工園區的氟化工基地(大金、三愛富、中昊、阿托菲納等)和支塘鎮的旋力精細化工廠、王莊鎮的虞南工業氣體有限公司、辛莊鎮的呂舍化工廠、虞山鎮的金星化工有限公司等;

港區的儲存液化石油氣和其他化工原料的華潤公司;

從事成品油經營的中石化常熟公司楊家橋油庫、中國石油江南公司七星橋油庫和中國石油江蘇公司莫城高涇油庫、凱斯公司何市油庫、新區油料公司油庫等;

古里鎮的宏康煙花鞭炮公司白茆煙花爆竹倉庫和高升煙花爆竹公司藕渠倉庫;

從事劇毒物品經營的物資集團化輕公司倉庫、商業集團五交化公司倉庫、建發醫藥公司倉庫;

液化石油氣儲罐場(王莊、莫城、新港、支塘、辛莊、漕涇、旋力等罐場);

化輕公司的王莊民爆物品倉庫;

大義的輻照技術應用廠和第一人民醫院的鈷60等放射源;

其他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確認的重大危險源。

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原則

(一)事故應急救援必須遵循“單位自救為主、社會支援和政府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二)事故應急救援必須遵循“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的原則。

(三)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都必須支持、配合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并提供應急救援所需的一切便利條件。

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其主要職責

市政府成立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部(以下簡稱總指揮部),在市政府領導下具體負責應急救援的組織指揮和領導工作。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現場指揮部。

(一)總指揮部

1、總指揮部組成人員

總指揮由分管安全生產副市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分管安全生產副秘書長擔任,成員由市安監局、經貿委、公安局、衛生局、環保局、交通局、江蘇常熟海事處、質監局、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建設局、總工會、人民保險公司等部門分管領導和相關技術專家組成。

2、總指揮部主要職責

(1)負責全市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總體協調和組織指揮;

(2)審核發布全市危險化學品事故通報和信息;

(3)特殊情況下向上級應急救援領導機構和聯絡駐常部隊請求支援;

(4)接受上級政府的應急救援指令,負責向上級政府匯報應急救援情況。

(二)總指揮部辦公室

1、總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2、總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

承擔總指揮部聯絡和信息綜合管理工作;

負責協調各鎮場、各職能部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運作;

督促檢查各鎮場、各職能部門、各從業單位建立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三)現場指揮部

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時,在事故現場設立現場指揮部,由現場指揮員和若干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成。

1、現場指揮部的成立

(1)輕微事故和一級事故發生時,指揮員由消防大隊領導擔任,成員由其視事故情況指定組成。

(2)二級事故發生時,指揮員由副總指揮擔任,成員由其視事故情況指定組成。

(3)三級事故發生時,指揮員由總指揮擔任。

2、現場指揮部職責

負責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及時向總指揮部匯報事故有關情況;

組織事故現場取證調查;

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3、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及其職責

(1)疏散警戒組:負責對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疏散人員、現場周圍物資的轉移,負責布置安全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由公安、交警部門、當地政府(場、主管部門)、事故單位安全保衛人員組成。

(2)危險源控制組:負責在緊急狀態下的現場搶險作業和公用設施的搶修,及時控制危險源。負責現場滅火、設備容器的冷卻、噴水隔爆、搶救人員及事故后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消工作。由事故單位人員和消防、建設局、供電、供水、環保、電信等部門組成,并根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準備好專用的防護用品、用具及專用工具等。該組人員應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并配備工程機械、專業的防護和急救器材。

(3)醫療救護組:負責現場傷員的搜救和緊急處理,必要時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護送重傷人員至醫院進一步治療。此隊伍由由衛生局負責,消防和當地政府(場、主管部門)、事故單位和地方急救中心或指定的具有相應能力的醫院組成。醫院應根據傷害和中毒的特點制定搶救預案。

(4)物資供應組:負責組織搶險物資和工、器具的供應,組織車輛運送搶險物資和人員;負責組織落實應急通訊。由市經貿委、物資局、供銷總社、商業局、電信局、中國移動通訊公司常熟公司、中國聯通公司常熟公司和當地政府(場)組成。

(5)環境氣象組:負責對大氣、水體、土壤等進行環境即時監測,確定危險區域范圍和危險物質的成份及濃度,對事故造成的環境影響做出正確評估,為指揮人員決策和消除事故污染提供依據;負責對事故現場危險物質的處置;負責提供氣象信息給現場指揮部。此隊伍由環保局和氣象局組成。

(6)專家組:負責對事故應急救援提出應急救援實施方案和安全措施,現場指導救援工作,參與事故的調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由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組織化工、消防、電氣、燃氣、民爆物品、壓力容器、建設、氣象、環保、安全等各方面的專家組成。

(7)事故調查組:根據國家關于事故調查的有關規定組成。

(8)善后處理組:事故單位負責對受害人員和財產損失的善后處理工作。當地政府(場、主管部門)、勞動保障、民政部門、總工會負責督促、幫助事故單位及時、妥善做好受傷害人員及其職工和家屬、周邊群眾的穩定工作。

事故應急預案實施程序

(一)報警

1、單位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應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向“119”消防報警服務臺報警。報警的內容包括:

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企業名稱、交通路線、聯絡電話、聯絡人姓名、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數量、事故類型(火災、爆炸、有毒物質的泄漏等)、周邊情況、需要支援的人員、設備、器材等。

2、“119”臺調度員根據事故性質和狀況,在向公安局和消防大隊領導匯報后對下列報警臺實施聯動報警:

(1)交巡警“110”臺;

(2)衛生急救“120”;

(3)長江海事“12395”臺,內河海事:“”;

(4)環境保護“123697”臺。

(5)總指揮部辦公室設立事故報警電話:工作時間:、,非工作時間直接向市政府值班室()和市安監局局長報告。

(二)啟動

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辦公室根據情況判斷,有權直接向各鎮場、各職能部門、從業單位組建的快速反應專業救援隊伍發出通報或指令,并立即向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報告事故及應急處理情況。預案啟動指令的發布按以下規定執行:

1、發生輕微事故由消防大隊領導發布啟動指令;

2、發生一級事故由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發布啟動指令;

3、發生二級事故由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副總指揮發布啟動指令;

4、發生三級事故由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總指揮發布啟動指令。

(三)實施

1、接到啟動指令或報警后,各職能部門和當地政府(場)必須迅速組織人員、車輛和快速反應專業救援隊伍、裝備趕赴事故現場。

2、根據報告和出警情況,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辦公室進一步了解、分析、判斷事故性質、狀況、趨勢和采取的步驟,必要時隨時報總指揮決策。

3、事故單位應指派專人負責引導指揮人員及各快速反應專業救援隊伍進入事故現場,單位搶險負責人應簡要匯報事故狀況及處置、救援的技術要求。

4、現場指揮部判明情況后,按照事故類別和實際情況分類實施事故處置方案,采取應急救援措施。如確定警戒區域和事故初期控制具體實施方案,布置各快速反應救援隊伍任務;并根據專家意見,完善處置方案和防范措施,直至完成應急救援任務。

(四)終止

應急救援結束后,根據國家有關事故調查處理的規定,由總指揮部辦公室向有關機構提供事故調查處理的情況報告等有關資料。預案終止指令的發布按以下規定執行:

1、輕微事故現場處理完畢后由消防大隊領導發布終止指令;

2、一級事故現場處理完畢后由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發布終止指令;

3、二級事故現場處理完畢后由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副總指揮發布終止指令;

4、三級事故現場處理完畢后由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總指揮發布終止指令。

應急救援措施

(一)基本措施

1、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

2、迅速控制危險源,包括排除險情、撲救災害、控制事態等,并對危險化學品造成的危害進行評估、檢驗和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險化學品性質及危害程度;

3、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空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產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清洗、消毒等措施;

4、對危險化學品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監測、處置,消除危害后果,直至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二)事故分類處置方案

現場指揮部應根據事故類別、事故單位應急預案和事故實際情況合理選用事故處置方案。

1、火災型事故的處置,按火災型事故處置方案實施,該方案由公安局負責制訂。

2、爆炸型事故的處置,按爆炸型事故處置方案實施,該方案由公安局負責制訂。

3、泄漏型事故的處置,按泄漏型事故處置方案實施,生產儲存場所事故由公安局、衛生局負責制訂。

4、中毒型事故的處置,按中毒型事故處置方案實施,由衛生局負責制訂。

5、陸上和水上交通、污染事故的處置,按有關事故處置方案實施,其中陸上和內河交通、污染事故由交通局負責制訂,長江水域交通和污染事故由江蘇常熟海事處負責制訂。

6、混合型事故處置,按上述各類事故處置方案由現場指揮部根據情況綜合組織實施。

應急救援人員、設備與設施的配備

各鎮場、各部門、各應急救援單位、各醫療單位、各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應根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救援需要,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人員、設備、設施和應急物資。

上述所有單位必須加強對應急救援設備、設施和應急物資的管理,確保完好和數量充足。

(一)各鎮場和公安、消防、衛生、供電、物資、商業、供銷、民政、勞動、質監、建設、交通、海事、環保等部門應配備或指定相應的應急救援人員和通訊工具、交通工具、工程機械、照明裝置、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個體防護裝備等應急設備和應急物資。

(二)危險化學品單位應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與本單位相適應的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物資,劇毒品從業單位必須配備相應的急救人員和解毒藥品。

(三)有關醫療機構應根據我市危險化學品實際情況配備相應的專業醫療救護人員和醫療急救器材、急救藥品和其他應急裝備。

(四)總指揮部可指定有關經營、生產企業,作為救援物資的應急供應單位,并建立情況信息表;應急救援物資供應單位接到調用通知后,應立即組織運載工具運送相應的救援物資到事故現場。另外,總指揮部可以根據情況緊急調用各類應急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信息發布

事故信息的發布按如下規定執行:

1、程序:一級事故信息由總指揮部辦公室匯總整理報辦公室主任同意后發布,二、三級事故信息由總指揮部發布。

2、內容:事故經過、傷亡情況、污染和危害狀況、直接損失、事故原因、事故責任、處理情況等,具體內容由發布人根據事故調查和處理工作進展情況發布。

其他

(一)各鎮場與部門、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并加強人員培訓,定期組織演練。

(二)各鎮場與部門、危險化學品單位的預案和各類事故處置方案應報送總指揮部辦公室備案,本預案和上述預案和方案共同構成全市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體系。

(三)本預案規定的各單位、人員必須在任何時間保持通訊暢通。

(四)各支援單位參加應急救援行動所耗費的費用,由事故單位承擔。

(五)本預案及其附件中相關組織機構、成員單位和人員變動后應及時向總指揮部辦公室報送最新名單。

(六)特大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按上級應急預案執行,由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配合上級人民政府進行應急救援工作。

(七)本預案及其附件的評估與修訂由總指揮部辦公室組織進行。

(八)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篇2:石油銷售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事故應急預案

石油銷售公司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事故應急預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本預案適用于石油銷售公司(以下簡稱"HB公司"或"公司")發生的危險化學品嚴重泄漏失控和中毒事件。

第二條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和公司要求,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事件分為一級事件、二級事件和三級事件。

第二章應急組織及職責

第三條公司設立應急領導小組、現場工作組,接受產品經銷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的指揮,負責應急事件的處理執行。

第四條應急領導小組由公司總經理擔任組長,主管安全副總擔任副組長,綜合辦公室、銷售部、市場信息部、物流管理部、財務部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應急領導小組負責領導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工作,負責根據上級單位的要求和現場的實際情況作出應急救援措施。

第五條現場工作組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指派,公司有關人員參與現場工作,現場工作組負責協助、指導、督促現場應急工作,調配相關應急資源,及時準確提供應急現場的各類信息,以供領導小組進行決策。

第三章應急響應

第六條報告與接警

公司發生泄漏中毒事件,有可能導致人員傷亡、環境污染以及重大社會影響的,立即報告綜合辦公室,同時立即向產品經銷公司值班人員匯報信息。情況緊急時,可直接向公司領導、產品經銷公司領導直接匯報,同時向當地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七條預警

(一)預警條件

發生一級、二級、三級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事件的,立即啟動預警程序。

(二)預警程序

1.向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并落實領導指令;

2.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做好應急準備。必要時,領導小組、有關專家、上級單位有關人員到公司集中辦公;

3.及時收集和掌握事件發展動態及現場搶救進行情況;

4.組織有關人員和專家分析、判斷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事件的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向相關單位提出事故搶險指導意見;

5.根據事態變化,適時通報預警信息。

(三)預警職責

1.領導小組組長主持會商,根據態勢發展,及時向上級公司報告,落實指令,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響應程序。

2.公司值班室負責向領導小組組長報告,接受并傳達指令。必要時,通知相關部門、人員及專家到公司集合,協調應急聯動。

3.綜合辦公室負責協調應急領導小組的指令。

4.銷售部、物流管理部負責業務及運輸方的溝通協調工作。

5.綜合辦公室負責后勤車輛、物資供應以及組織起草應急事件材料的準備工作以及新聞媒體的應急準備工作。

6.其他相關部門按照應急領導小組安排開展相應準備工作。

第八條預警解除

當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事件危險已經解除,經過評估確認,應急領導小組可適時下達預警解除指令,并將指令信息及時傳達至各相關部門和人員。

第九條響應行動

(一)響應條件

1.符合一級、二級、三級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事件的,立即啟動響應程序。

2.接到國家或地方政府的相應應急聯動要求的。

3.重點區域、敏感時期等可能引發嚴重事態的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事件。

(二)響應程序

1.立即召開首次會議,宣布進入應急響應狀態;

2.通報事件情況,研究部署應急救援工作,審定應急有關事項;

3.向事發單位派出現場工作組;

4.協調應急專家、專業隊伍和物資裝備等應急資源,判斷是否需要協調外部應急資源;

5.向上級單位報告事件有關信息;

6.貫徹落實上級單位的應急工作指令。

(三)響應職責

1.應急領導小組主持召開首次會議,宣布進入應急響應狀態。傳達上級單位指令,部署應急救援工作。召開后續會議,協調各部門開展救援工作。

2.綜合辦公室負責跟蹤并指導應急處置工作。

3.銷售部及物流管理部負責業務及運輸方的組織管理工作。

4.綜合辦公室負責后勤車輛、物資供應以及組織起草應急事件材料的準備工作以及新聞媒體的應急準備工作。

5.其他相關部門按照應急領導小組安排開展相應準備工作。

6.現場工作組按要求及時趕赴事發地點,協助開展應急工作。傳達應急領導小組的工作指令,反饋有關信息。

7.事發單位負責現場應急工作,針對事態發展制定救援工作方案,協助當地政府做好有關應急聯動工作。

第十條現場檢測和評估

當地和支援的環境檢測及化學品檢測部門負責對事故現場和周邊地區進行可燃氣體、有毒氣體分析,并對水源、大氣、土壤等樣品進行分析處理,及時檢測出毒物的種類和濃度,并計算出擴散范圍等應急救援所需的各種數據,以確定危險化學品泄漏污染區域范圍,據此設置警戒線,劃定安全區域,并對事故造成的環境進行評估。

第十一條次生災害防范

(一)現場應急指揮部組織專家進行會商,研判事態發展趨勢,制定次生災害防范措施;

(二)現場應急指揮部安排有毒有害氣體和環境檢測,防止人員中毒或引發次生環境事件;

(三)現場指揮部進行動態評估,當有可能危及人員生命安全時,應立即指揮撤離。

第十二條響應解除

當危險化學品泄漏中毒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已經解除,受傷、中毒人員得到妥善救治和安置,現場和周邊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經過評估確認,并經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同意,由事發單位現場應急指揮部提出解除現場應急狀態建議,向已經領導小組報告,由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宣布解除應急響應。

第四章應急保障

第十三條通信與信息

公司應建立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基礎應急通信系統,有關單位的聯系方式保證能夠隨時確定聯系,值班電話24小時有人值守,應通過有線電話、移動電話及其他通信手段,保障信息通暢。

第十四條物資與裝備

公司應按照規定儲備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物資,整合公司現有應急資源,建立應急物資臺賬,保障應急救援物資管用有效。在應急狀態下,應急救援物資合理有效調配使用。建立應急救援物資信息庫,建立健全區域聯動協調機制,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關于救援物資生產、供應和儲備單位簽訂相關協議。

第十五條應急隊伍

建立公司危險化學品事故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加強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

練,強化員工應急能力建設,加強合作交流,不斷提高應急隊伍的素質和能力。

建立公安、消防、醫療結構等社會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及其他消防力量、社區群眾性應急隊伍信息庫,取得有效聯系方式,作為應急救援的重要力量。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六條本預案由公司綜合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篇3: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操作手冊》修訂說明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操作手冊》的修訂說明

《操作手冊》作為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文本的補充,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日受委托對某經濟技術開發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操作手冊》進行了修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危險源和風險分析

現代安全管理側重于風險管理和應急管理,風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是應急預案編制的前提。在充分考慮我國化工園區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開展化工園區安全風險評估的必要性、如何開展化工園區的區域安全風險評估、化工園區安全建設與管理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結合開發區現有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從危險化學品物性、生產與使用、儲存與運輸等方面對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并提出可能產生的次生、衍生災害。同時從個人風險與社會風險值的角度描述風險程度,進一步完善風險分析部分的內容。

二、應急處置流程和措施

由于轄區內使用有毒物品的單位相對較多,特別是劇毒品使用單位,為進一步強化《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的貫徹與落實,充分結合當前職業衛生工作的歸口管理需要和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的特點,突出應急響應程序化,在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置流程圖后新增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應急響應與處置流程。

考慮到轄區內危險化學品事故可能發生的實際情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措施,補充急性中毒的現場救護處置措施、化學品燒傷現場搶救處置措施、氰化物泄漏事故處置措施,更能體現《操作手冊》的完整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也更具有指導性,可以與轄區內所屬企事業單位的應急預案有很好的銜接作用。

最后還結合開發區現有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生產、使用、儲存、運輸危險化學品品種和數量,及構成重大危險源單位的實際情況,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的通知》(安監總廳管三〔20**〕142號)文件精神,選取15種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列出其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作為附件供參考。

三、圖表格式與文檔結構

根據“文本統一、要素簡化、職責明確、程序有效”的指導原則,對《操作手冊》的文檔做了重新調整。進一步補充二級目錄,使文檔結構相對清晰。為了突出應急預案的簡單化、圖表化,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操作性,同時對部分圖表進行了重新設置,完善內容、統一格式,較此前相對更全面、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