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管監測系統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一、束管監測工作業的安全規定:
1、束管監測工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2、束管監測地點應選擇在有浮煤被壓酥的煤柱等可能的地點(如采煤的工作面的回風巷、回風隅角和停采線),的回風側;采掘過程中有漏風和可能積熱的地點,
3、測點應根據通風隊的要求盡量布置在標高較高處,主要漏風通道中壓差最大處。
4、敷設束管需要橫過架完線時,必須先停電,后工作。
5、進入工作地點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有隱患應先排除后工作。
6、禁止進入盲巷工作。
7、在密閉前工作時,必須先檢查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氣的濃度,在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后,方可進行作業。
8、地面化驗室,必須配備滅火器具,室內禁止明火。
二、管路敷設:
1、敷設管路時應盡量使路徑短,少拐彎,以便減少阻力,防止曲折破壞,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路徑應在,支護完好的巷道內,防止管路破壞。管路穿過風門墻體時必須打孔。
(2)選路徑溫差變化要小,在溫度急劇變化的地點要在溫度低的一側設置除水器或其它設施,標高較大的斜巷,應在底部設置除水器。
(3)接管箱、除水器、采樣器的接頭要嚴密不漏氣,且安設位置與人體高度相適應。
2、管路的敷設,吊掛要整齊有序,2條以上的分散管路應設置管路夾板,以便檢查和維修。
3、束管監測探頭應懸掛在監測地點回風流中,且應靠近巷道頂部,吸氣口正對風流方向,探頭應設在頂板完好,無淋水。
4、管路敷設完畢后,從地面化驗室到井下各測點,整個系統要進行統一編號,并用壓氣檢查管路順序是否混亂,亂的要及時調整。每一條管路安裝完畢后,必須在測點釋放標準氣體,詳細記錄管路的氣壓值,氣體傳輸時間,并和地面分析的數值進行比較,管路的傳輸損失應在允許的范圍內,否則應進一步檢查管路的氣密性。
5、監測密閉內和煤體內氣體變化時,應預留監測管,束管監測探頭應埋設在監測管內,且用黃泥封口。
三、管路的維護
1、檢查管路的漏氣、堵塞、破壞情況。
2、管路發生故障后,要及時進行處理。管路斷開或接頭漏氣時,要接好或密封,發生水堵時要用空氣壓縮機加壓空氣吹有故障的管路,除水后要復查管路的氣密性。
3、經常檢查管路系統,定期打開接管箱,除水器、排出積水。
4、經常檢查探頭的完好情況,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探頭位置,及時更換不合格探頭。
四、數據測定與分析
1、數據測定前個設備完好,崗位人員到齊上崗。
2、開啟紅外線分析儀前應做好以下檢查
(1)檢查硅膠及燒堿石棉是否符合規定。
(2)逐一檢查各氣路的氣密情況
3、監測的操作程序:
開機監測:開啟循環水泵1開啟抽氣泵1分析儀電源1放大器電源1儀器調零1啟動微機進入監測程序1打開測量按鈕1報表打印
4、監測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分析儀及抽氣泵運行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按操作規程停機處理。
5、根據記錄表內的數據,每天在坐標紙上描出各指標氣體濃度的變化曲線。
6、定期對分析儀用標準氣樣進行標校,誤差必須在允許的范圍內。
五、其它
1、放炮地點的濃度二氧化碳對一氧化碳的干擾,要根據該處一氧化碳有無上升趨勢進行正確判斷,防止誤報。
2、定期對井下各測點的氣體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每月至少要總結一次,發現問題及時向通風隊長、總工程師匯報,確定有發火征兆時,必須立即向礦領導灰白,以便采取措施處理。
篇2:束管監測系統管理規定范本
(一)成立束管監測隊伍,配齊監測人員,負責束管監測系統的安裝、調試、維修、管理,確保束管監測系統正常運轉。
(二)建立健全束管監測管理考核規定、氣體分析預測預報制度和監測人員崗位責任制。束管監測系統地面設備應安裝在專用的監測監控室內,儀器儀表擺放整齊、室內裝備保持清潔,并掛牌管理。
(三)束管監測設備的安裝、調試及回撤工作,要符合系統安裝規范的規定。安裝前,充分考慮現場條件,優先選用路徑較短、沿途拐彎少、管路不宜擠壓的線路。地面抽氣泵、氣體控制柜、井下分路箱、處水器、采樣器的接頭等關鍵部位確保嚴密不漏風,從地面監控室到井下各測點,必須統一管理,并定期用壓氣裝置檢查各管路是否混亂和漏氣。監測系統安裝完畢后,安裝單位與使用單位要辦理交接手續,與所在單位負責日常維修管理,為其他區域服務的由束管監測部門管理。
(四)檢測地點與范圍的確定。根據生產區域范圍的大小和束管監測系統自身設備的運行特點,規定下列地點必須安裝束管監測系統:
1.自然發火煤層回采工作面回風隅角;
2.發火厚煤層回采工作面采空區;
3.自然發火隱患較為嚴重的永久密閉;
4.其它可能出現發火隱患的地點。
(五)束管監控室必須有人值班,每天對安裝束管監測系統地點的氣體成份化驗分析一次,并形成監測日報表,報總工程師簽字。監測系統未能覆蓋的地點(采空區密閉墻等),采取人工取樣色譜分析的檢查方式,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內容為:CO、CO2、CH4、O2、C2H4等氣體,分析結果由總工程師簽字后存檔備查。發現問題及時向公司調度報告,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六)束管監測系統應具備的技術資料有:
1.束管監測日報表和氣體分析月報表;2.設備及儀器儀表臺帳;3.束管監控故障登記表;4.檢查維修記錄;5.束管監控運行日志;6.束管監控系統布置圖。
篇3:束管監測系統作業規程
一、束管監測工作業的安全規定:
1、束管監測工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2、束管監測地點應選擇在有浮煤被壓酥的煤柱等可能的地點(如采煤的工作面的回風巷、回風隅角和停采線),的回風側;采掘過程中有漏風和可能積熱的地點,
3、測點應根據通風隊的要求盡量布置在標高較高處,主要漏風通道中壓差最大處。
4、敷設束管需要橫過架完線時,必須先停電,后工作。
5、進入工作地點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有隱患應先排除后工作。
6、禁止進入盲巷工作。
7、在密閉前工作時,必須先檢查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氣的濃度,在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后,方可進行作業。
8、地面化驗室,必須配備滅火器具,室內禁止明火。
二、管路敷設:
1、敷設管路時應盡量使路徑短,少拐彎,以便減少阻力,防止曲折破壞,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路徑應在,支護完好的巷道內,防止管路破壞。管路穿過風門墻體時必須打孔。
(2)選路徑溫差變化要小,在溫度急劇變化的地點要在溫度低的一側設置除水器或其它設施,標高較大的斜巷,應在底部設置除水器。
(3)接管箱、除水器、采樣器的接頭要嚴密不漏氣,且安設位置與人體高度相適應。
2、管路的敷設,吊掛要整齊有序,2條以上的分散管路應設置管路夾板,以便檢查和維修。
3、束管監測探頭應懸掛在監測地點回風流中,且應靠近巷道頂部,吸氣口正對風流方向,探頭應設在頂板完好,無淋水。
4、管路敷設完畢后,從地面化驗室到井下各測點,整個系統要進行統一編號,并用壓氣檢查管路順序是否混亂,亂的要及時調整。每一條管路安裝完畢后,必須在測點釋放標準氣體,詳細記錄管路的氣壓值,氣體傳輸時間,并和地面分析的數值進行比較,管路的傳輸損失應在允許的范圍內,否則應進一步檢查管路的氣密性。
5、監測密閉內和煤體內氣體變化時,應預留監測管,束管監測探頭應埋設在監測管內,且用黃泥封口。
三、管路的維護
1、檢查管路的漏氣、堵塞、破壞情況。
2、管路發生故障后,要及時進行處理。管路斷開或接頭漏氣時,要接好或密封,發生水堵時要用空氣壓縮機加壓空氣吹有故障的管路,除水后要復查管路的氣密性。
3、經常檢查管路系統,定期打開接管箱,除水器、排出積水。
4、經常檢查探頭的完好情況,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探頭位置,及時更換不合格探頭。
四、數據測定與分析
1、數據測定前個設備完好,崗位人員到齊上崗。
2、開啟紅外線分析儀前應做好以下檢查
(1)檢查硅膠及燒堿石棉是否符合規定。
(2)逐一檢查各氣路的氣密情況
3、監測的操作程序:
開機監測:開啟循環水泵1開啟抽氣泵1分析儀電源1放大器電源1儀器調零1啟動微機進入監測程序1打開測量按鈕1報表打印
4、監測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分析儀及抽氣泵運行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按操作規程停機處理。
5、根據記錄表內的數據,每天在坐標紙上描出各指標氣體濃度的變化曲線。
6、定期對分析儀用標準氣樣進行標校,誤差必須在允許的范圍內。
五、其它
1、放炮地點的濃度二氧化碳對一氧化碳的干擾,要根據該處一氧化碳有無上升趨勢進行正確判斷,防止誤報。
2、定期對井下各測點的氣體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每月至少要總結一次,發現問題及時向通風隊長、總工程師匯報,確定有發火征兆時,必須立即向礦領導灰白,以便采取措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