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裝罐操作規程
一、遇有未爆炸的火藥、雷管要及時揀出,并交給跟班隊長或調度室。
二、不要挖空道心,兩幫活碴要清凈,裝車時要相互照應,防止鐵鍬等傷人。
三、裝車時任何人不準用手扶罐沿。
四、斜巷裝車時,不準摘鉤,并架設臨時道擋,礦車的下方不準站人。
五、進入工作面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對作業范圍內的頂、幫浮碴清理干凈,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工作面進行作業。
小絞車安全技術規程
一、小絞車必須安設在通風良好,支護完好的安全地點,固定必須用四跟直徑大于14mm立柱和1.5米的金屬錨桿(地錨)或簡易混凝土基礎,切實可行的措施,把其固定牢靠,小絞車最突出的部位,離礦車通過時的車沿不小于700毫米,根據絞車的功率,巷道坡度和繩的拉力規定牽引車數,嚴禁超掛車。
二、小絞車必須由專人管理和使用,并必須經過技術培訓,持有上崗證,嚴禁其他人員隨便操作而造成事故,司機不得脫崗,離開絞車必須切斷電源。
三、小絞車操作使用前,要詳細檢查完好情況,如護身點柱、絞車壓柱、防護罩、信號、按鈕、擋車器等是否齊全可靠,鋼絲斷繩是夠超過規定,剎車閘和傳動機構是否靈活可靠,實現“六全一專”,若有一項不完好、不合格、不可靠的禁止使用,操作前還要將絞車附近雜物清理干凈,避免防礙操作,司機的工作服要扣好紐扣,扎好袖口,以防機械掛住出現以外。絞車運轉中嚴禁用手或腳撥動鋼絲繩和檢查處理機器運轉部件。
四、小絞車牽引礦車在斜巷掘進運行中,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制度,嚴禁人員扒車,蹬鉤等現象,傾斜巷道均要執行一坡三擋的可靠齊全的擋車措施,防止跑車事故的發生。
五、司機在開車前要聽清信號,信號不清鈴不響,不能開車。開車后要精力集中,謹慎操作,掌握車速,做到起勾穩,運行準,加減速要均勻,滾筒至少留三圈余繩,以防抽繩,不得坐在開關上操作,斜巷下放運輸應帶電松車,嚴禁不帶電松車,造成飛車事故。
六、在絞車運行中,司機應注意機器各部運轉聲音,有異常情況或特殊氣味應立即停車檢查。
篇2:人工裝罐操作規程
一、遇有未爆炸的火藥、雷管要及時揀出,并交給跟班隊長或調度室。
二、不要挖空道心,兩幫活碴要清凈,裝車時要相互照應,防止鐵鍬等傷人。
三、裝車時任何人不準用手扶罐沿。
四、斜巷裝車時,不準摘鉤,并架設臨時道擋,礦車的下方不準站人。
五、進入工作面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對作業范圍內的頂、幫浮碴清理干凈,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工作面進行作業。
小絞車安全技術規程
一、小絞車必須安設在通風良好,支護完好的安全地點,固定必須用四跟直徑大于14mm立柱和1.5米的金屬錨桿(地錨)或簡易混凝土基礎,切實可行的措施,把其固定牢靠,小絞車最突出的部位,離礦車通過時的車沿不小于700毫米,根據絞車的功率,巷道坡度和繩的拉力規定牽引車數,嚴禁超掛車。
二、小絞車必須由專人管理和使用,并必須經過技術培訓,持有上崗證,嚴禁其他人員隨便操作而造成事故,司機不得脫崗,離開絞車必須切斷電源。
三、小絞車操作使用前,要詳細檢查完好情況,如護身點柱、絞車壓柱、防護罩、信號、按鈕、擋車器等是否齊全可靠,鋼絲斷繩是夠超過規定,剎車閘和傳動機構是否靈活可靠,實現“六全一專”,若有一項不完好、不合格、不可靠的禁止使用,操作前還要將絞車附近雜物清理干凈,避免防礙操作,司機的工作服要扣好紐扣,扎好袖口,以防機械掛住出現以外。絞車運轉中嚴禁用手或腳撥動鋼絲繩和檢查處理機器運轉部件。
四、小絞車牽引礦車在斜巷掘進運行中,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制度,嚴禁人員扒車,蹬鉤等現象,傾斜巷道均要執行一坡三擋的可靠齊全的擋車措施,防止跑車事故的發生。
五、司機在開車前要聽清信號,信號不清鈴不響,不能開車。開車后要精力集中,謹慎操作,掌握車速,做到起勾穩,運行準,加減速要均勻,滾筒至少留三圈余繩,以防抽繩,不得坐在開關上操作,斜巷下放運輸應帶電松車,嚴禁不帶電松車,造成飛車事故。
六、在絞車運行中,司機應注意機器各部運轉聲音,有異常情況或特殊氣味應立即停車檢查。
篇3:人工挖孔樁成孔安全技術
人工挖孔樁成孔的安全技術
人工挖孔樁因挖孔人員在地下施工,活動余地小,工作環境惡劣,最大深度可達50m,情況復雜,因此人身傷亡事故時有發生。
1、事故類型
(1)孔壁坍塌:當地下水位較高,地基土為滲透系數大的粉土、粉細砂等砂性土層或深厚的飽和淤泥質粘土,無護壁或有護壁但不具有有效的剛度和強度,不能承受水、土側壓力,又未采取降水措施時極易出現滲水、流沙、涌泥現象,最終造成孔壁坍塌。(2)孔口落物:樁孔附近有堆積物未及時清理,在人為或雨水沖刷下物體落入孔內而造成人員傷亡事故。(3)窒息中毒:樁較深時孔內可能積累大量有害、可燃氣體;若樁位處原為有害物質掩埋處又未經處理,均會對人員構成傷害。(4)觸電傷亡:樁孔內施工面窄且多水潮濕,未采用低于36V的安全電壓和安全燈。(5)墜落孔內:孔口無蓋板、護欄等防護措施或明顯的標志,夜間又無足夠照明,人員易失足落入孔內。(6)施工人員用麻繩、尼龍繩吊掛或腳踏孔壁上下;電動葫蘆(卷揚機)無自動卡緊保險裝置而發生事故。(7)擴底塌方:樁擴大頭完成后,長期不澆筑混凝土,土體喪失穩定。
2、對策
2.1地基勘察注意事項:(1)地質各層的強度、厚度、透水性等;地下水類型、水位變化情況、補充來源、有無侵蝕等不良影響;(2)地下有無埋設物(電纜、煤氣管線、上下水道等)、障礙物(原構筑物基礎、廢鋼鐵等);(3)是否存在危害較大的滑坡、斷層破損帶、泥石流、崩塌以及強烈發育的巖溶、土洞等不良地質現象;(4)有無缺氧、有害氣體情況等,有害氣體的種類及其產生的原因;(5)相鄰建筑物的高度、結構形式、基礎形式、埋置深度等資料。
2.2設計注意事項(1)成孔工藝的選擇:人工挖孔樁較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填土、季節性膨脹土、自重與非自重濕陷性黃土、中間有硬夾層、軟質與風化巖層,可用于淤泥與淤泥質土、粉土、中間有砂夾層與礫石層。在地下水位較高,特別是有承壓水的砂土層、滯水層、厚度較大的高壓縮性淤泥層和流塑淤泥質土層中施工時,必須有可靠的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如用高壓噴射注漿法、深層攪拌法、旋噴樁等形成截水帷幕。(2)人工挖孔樁最小中心距須大于3dd為直徑;人工挖擴底樁擴底直徑不宜大于3d斜率為1/381/2,擴底端最小中心距須大于1.5D或D+1.0mD為擴大端設計直徑,以防相鄰樁間土壁無法直立而坍塌。(3)人工挖孔樁的孔徑(不含護壁)不得小于800mm,樁長不宜大于40m以免無法施工操作。(4)護壁通常為混凝土護壁,厚度不宜小于1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于樁身強度,護壁內等距放置8φ688直鋼筋,上下節護壁間用鋼筋拉結。孔不太深且土質密實時可采用磚護壁,但當土層松散或為流砂層時,則應采用鋼護筒或鋼筋混凝土沉井。(5)地下水豐富且較淺時,需考慮井點降水,此時應分析對環境的影響,以免因地下水過采而引起地面下沉危及周圍建筑物的安全性。
2.3施工注意事項
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應認真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態,遇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施工。當樁凈距小于2倍樁徑且小于2.5m時,應采用間隔開挖,排樁跳挖的最小施工凈距不得小于4.5m。
2.3.1孔口采取的措施
(1)井口應有專人操作垂直運輸設備、孔口活動蓋板和照明通風排水通訊設備、并注意觀察地面情況,隨時與井底人員聯系,不可任意離開井口。(2)從樁孔開始開挖至澆灌混凝土前,停止施工時孔口應蓋活動蓋板并設置欄桿,做出醒目標記,夜間地面應有足夠的照明。(3)孔口護壁應高出地面150mm,以防地表水、棄土、雜物等進入孔內護壁;厚度應大于200mm,以免來往車輛影響孔壁的安全。(4)棄土出地面后應立即運至堆土場,度土、雜物等堆放位置距離孔口邊應不小于1.5m。
2.3.2孔底采取的措施
(1)孔底施工人員下入樁孔前須戴安全帽,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2)遇堅硬的泥土和巖石時可用風鎬,嚴禁采用爆破,以免對地基土有不良影響或破壞護壁而造成坍塌。(3)孔底人員應注意觀察孔內的水文地質、土壁和護壁等,發現異常即與孔口人員聯系并采取處理。(4)孔底積水較少時,可將泥水一起用吊桶提升至地面,若為大量滲水,則在孔底挖一集水坑用高揚程潛水泵排出樁孔外,抽水必須在孔底施工人員上地面后進行。(5)已擴底的樁,要盡快澆筑樁身混凝土,不能很快澆筑的樁應暫不擴底,以防擴底部位塌方。
2.3.3照明、通風、通訊方面的措施
(1)孔底照明采用100W防水帶罩燈泡,電壓為36V用防水絕緣電纜引下,必須安裝漏電保護裝置。(2)施工人員下入樁孔前,先用鼓風機通過輸風管向孔底強制送入空氣或氧氣。還需經常檢查孔內空氣中是否含有可燃、有毒氣體,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質,如有應查明其危害程度。(3)樁孔較深時,孔口與孔底可通過對講機、電鈴進行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