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發電機組司機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發電機組司機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3035

一、操作人員必須具有電氣和機械服務資格,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并仔細閱讀和理解190系列柴油機使用維護手冊和愛爾瑪發電機安裝使用及維護說明,掌握發電機組的日常使用,維護與檢修。

二、柴油機啟動前的準備

(一)、外觀及安裝狀態的檢查

柴油機零部件是否齊全、完整。油、水、氣管路連接是否正確、牢固。底盤固定及輸出端聯結是否牢固。飛輪等旋轉件附近是否有雜物等。

(二)、燃油供給系統

1、檢查燃油料是否符合規定,且應準備充足的燃油(必須沉淀48小時以上,并經過濾)。

2、接通燃油通路,排除燃油濾清器及噴油泵的空氣,使柴油充滿輸油泵、燃油濾清器和噴油泵。

3、新安裝或拆卸過高壓油管的柴油機,應撬動噴油泵正時螺釘泵油,以使高壓油泵內充滿油。

(三)、潤滑系統

1、檢查油底殼內機油的油面位置,其應保持在油尺上、下刻線之間。必要時應向油底殼內加注符合規定的清潔機油。檢查噴油泵、調速器內的機油液面高度,必要時加注機油。

2、檢查機油狀況,若有稀釋、變質現象應予以更換。

3、當環境溫度低于0℃時,應選取符合規定的防凍機油。

(四)、冷卻系統

1、檢查兩膨脹水箱內的冷卻水液面是否達到水標規定的位置;同時檢查冷卻水水質是否符合規定的指標,必要時添加適當比例的防銹、防凍液。

2、環境溫度低于5℃時,應對冷卻水進行預熱。

(五)、啟動系統

檢查蓄電池電壓及電解液密度,應處于飽和狀態。

(六)、操縱與安全保護裝置

1、扳下油壓低自動停車裝置的操縱桿,使拔叉與噴油泵齒桿連接桿上的定位塊脫離開,齒桿在調速器彈簧的作用下處于最大供油位置。應檢查定位塊是否固定在減油方向的正確位置,若拔叉處于最大抬起位置,而定位塊與拔叉間仍無間隙時,會阻礙齒桿正常工作,供油量加不上去;若擋板位置裝反(裝在拔叉右側),不僅使油壓低自動停車裝置失去作用,還可造成"飛車"事故。

2、轉動油量操縱裝置,操縱應輕快、靈活。

3、扳動調速器上的停車手柄轉動應靈活,油量調節齒桿不得有卡滯現象。

4、檢查防爆裝置操縱手柄動作是否輕快、靈活,閥門是否位于開啟狀態。

5、檢查超速安全裝置,推動回位推桿,使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七)、盤車

應先預供機油至98kpa以上,然后人工盤轉曲軸至少兩周,不得有卡碰等異?,F象。

三、電動馬達起動系統的起動過程

(一)、打開起動開關。用電動預供油泵泵油,使主油道機油壓力達到98kpa。

(二)、扳下油壓低自動停車裝置操縱桿,按動起動按鈕,使電動馬達帶動柴油機點火起動。

(三)、柴油機起動后,可用調速器上的停車手柄控制油量調節齒輪,必要時適當減油,以免柴油機轉速上升過快。

(四)、起動后,柴油機應控制在600~800r/min的范圍內怠速運行,檢查運行是否正常。然后在逐漸提高轉速。

四、柴油機起動的注意事項

(一)、嚴禁采用聯動柴油機拖帶的方式進行起動,以及帶負荷起動。

(二)、柴油機起動后,應立即釋放起動按鈕,以免飛輪帶動馬達超速運轉,導致馬達損壞。

(三)、采用電動預供油泵泵油時,每次連續運轉不得超過2分鐘,油壓不得超過300kpa,以免導致預供油泵損壞。若一次泵油油壓達不到要求,可隔一段時間后再次泵油。

(四)、若三次起動均不能成功,應查明并排除故障后再進行起動。

(五)、電動馬達每次起動連續運轉不得超過5秒,兩次起動應間隔15秒以上。

(六)、起動成功后,電動馬達起動系統應立即關閉起動開關,以防止在柴油機運行中誤觸起動按鈕而導致馬達損壞。

五、柴油機的運轉

柴油機起動后轉入正常運轉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柴油機起動后應先空載運行,并按以下要求檢查:

1、機油壓力≥354kpa。

2、打開氣管蓋上的罩殼,檢查搖臂軸承處是否來油。

3、旋開水泵上端放水閥少許,若兩水泵有強勁水柱沖出,則表明供水正常。新機或拆檢過冷卻管路的柴油機,要打開兩端排出水管節,檢查兩排氣缸供水是否正常。

4、檢查柴油機外觀,不得有漏油、漏水、漏氣現象。

5、柴油機排氣顏色正常,呼吸器無異常逸氣現象。

6、所有零部件按要求牢固,柴油機無異常聲響和劇烈振動現象。

7、油底殼內的油位應在油尺規定范圍內。

(二)、新機投入運行50小時后,應更換機油,并清洗油底殼和機油濾清器。

(三)、柴油機高溫循環水溫升至40℃以上后,方可逐漸加載。

(四)、柴油機正常工作時,高溫循環出水溫度應保持在75℃~85℃范圍內,最高出水溫度不應高于90℃,低溫循環水溫應不超過45℃、不低于15℃。出油溫度不高于90℃,機油壓力應在392~784kpa范圍內。

(五)、柴油機使用過程中應定期檢查機油性能,并根據實際油質狀況,確定換油周期。若發現機油稀釋或油底殼液面增高、粘度顯著變化等異?,F象,應立即停機,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待更換新機油后,方可重新起動。應定期進行機油油樣分析,根據機油中含有的各種金屬元素成分判斷柴油機的磨損狀況,以便及時發現故障隱患并采取措施,確保柴油機正常運轉。

(六)、NL防銹乳化液的使用周期通常為一個月。使用中應經常檢查乳化液狀況,適時補充冷卻水,并同時添加適量的防銹液。乳化液呈黑棕色、懸濁液狀、泥濘狀或油狀時,表明防銹乳化液已老化、分離,應重新更換乳化液。更換前必須將冷卻系統清洗干凈。

(七)、若柴油機長期連續運轉,負載不得超出持續功率;在12小時標定功率工況下,柴油機連續運行不得超過12小時。

(八)、嚴禁長時間怠速、空載運行,不使用時應及時停車。

六、發電機起動前的準備

(一)、發電機啟動前必須認真檢查各部分接線是否正確,各連結部分是否牢靠,壓力是否符合要求,接地線是否良好及定子繞組的絕緣情況等。

(二)、啟動前斷開輸出開關,先將柴油機空載啟動,運轉平穩后再啟動發電機。

七、發電機的運行

(一)、發電機開始運轉后,應隨時注意有無機械雜音,異常振動等情況。確認情況正常后,調整發電機至額定轉速,電壓調到額定值,然后合上輸出開關,向外供電。負荷應逐步增大,力求三相平衡。

(二)、運行中的發電機應密切注意發動機聲音,觀察各種儀表指示是否在正常范圍之內。檢查運轉部分是否正常,發電機溫升是否過高。并做好運行記錄。

?(三)、發電機在運轉時,禁止在旋轉著的發電機引出線上工作及用手觸及轉子或進行清掃。運轉中的發電機不得使用帆布等物遮蓋。

(四)、發電機經檢修后必須仔細檢查轉子及定子槽間有無工具、材料及其它雜物,以免運轉時損壞發電機。

八、發電機停車

停車時,先減負荷,然后按順序切斷開關,最后停止柴油機運轉。

九、柴油機停車

(一)、正常停車

1、正常情況下,柴油機停車前應逐步卸載、降低轉速,待油、水溫度降至60℃以下時,在扳動停車手柄至停車位置,使柴油機停車。

2、柴油機停車應注意以下事項:

(1)、除發生飛車或工作場所出現易燃氣體等意外事故,正常情況下嚴禁帶負荷停車。

(2)、當環境溫度低于5℃,又沒有采取防凍液或其他防凍措施時,停車后應立即將冷卻液放盡。應特別注意用壓縮空氣吹凈機油冷卻器和中冷器芯子組內的積水,并應旋開增壓器的進、出水接管,用壓縮空氣從出水口處吹凈水腔內的余液。嚴寒地區應采取必要的防凍措施。

(3)、若環境溫度低于機油凝固點,停車后應立即將機油放凈。

(4)、若需要更換機油,應在停車后機油中的雜質尚未沉淀時,立即將機油放凈,以便于清洗。

(5)若停車后需要長期封存,應按柴油機的封存要求,將5號復合防銹劑以2%的比例與柴油混合,運轉10分鐘,使燃油系統和燃燒室內充滿封存油。然后將冷卻液放凈,并用壓縮空氣吹干機油冷卻器等冷卻系統部件內的積液,放凈柴油機的機油、柴油。

(二)、柴油機緊急停車

1、柴油機運行過程中,當出現意外故障,如不及時停車將危及人身及設備安全時,應迅速扳動停車手柄至停車位置,使柴油機緊急停車。

2、當柴油機油量控制機構發生故障或工作場所出現易燃氣體,無法通過切斷燃油通路迅速停車時,應使用防爆裝置及時切斷進氣通路,迫使柴油機停車。

3、安全保護裝置發生作用時,同樣會使柴油機緊急停車。

十、注意事項

(一)、機組運行前請加注足夠量的機油、循環水或防凍液。

(二)、機組嚴禁低速磨合,磨合時功率應在額定功率的50%左右,工作時轉速為1500轉/分,頻率為50Hz。

(三)、機器運行前應切斷和電網或其他發電機間的閉合回路;以免意外的閉合。

(四)、嚴禁帶負荷啟動及停機。

十一、一般規定

(一)、發電機組運行期間,每20分鐘巡視一次,觀察三相電壓平衡狀態,電壓、電流、負荷、發電機運行供電情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匯報調度室,立即停止運行。

(二)、運行過程中若發現有漏油現象,應立即查找泄漏點,并進行處理,同時應迅速切斷電源緊急停爐,向上級匯報。

(三)、嚴禁發電機長時間超負荷運行。

(四)、操作人員在操作時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必須穿絕緣靴,帶絕緣手套。

(五)、機房內應設有必要的消防器材,發生火災事故時應立即停止送電,關閉發電機,并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滅火器撲救。不得隨意挪動發電機房內的消防設施,發現消防設施損壞或泄漏應及時向上級匯報。

?(六)、確需動火作業時,需辦理動火申請單,經相關部門同意后方可施工。施工前應盡可能清除易燃品,做好監護;施工后應認真檢查,確認無火種后方可離開。

(七)、嚴格按供電方案設"有人工作,禁止合閘"警示牌,任何人不得私自動用警示牌。

篇2:汽輪發電機組安全操作規程

1、上崗人員必須正確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女同志要將頭發盤起,禁止帶病或酒后上崗。

2、上崗人員應熟悉設備的工作原理、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及運行參數。

3、汽輪發電機組潤滑油系統起動后在確認各位置油壓建立的情況下,且通過各觀察孔確認各潤滑部位潤滑油的流量后,投入盤車裝置運行帶動汽輪發電機組進入慢轉狀態。

4、在鍋爐起動各參數達到要求后,進行蒸汽管道的暖管,同時需將各蒸汽管道上的排泄閥打開排水,以上工作與中控需保持密切聯系,汽輪機輔機均起動正常運轉后,汽輪機即可開始沖轉,沖轉后要保證足夠的暖機時間(熱態20分鐘,冷態40分鐘),同時應嚴格按照《汽輪機升速曲線》進行升速,升速時需密切注意汽輪機和發電機的振動,汽輪機發電機振動不高于30um(過臨界轉速時不高于100um),嚴禁在振動超標的情況下強行升速。

5、汽輪機升速完成并保持穩定3000r/min,5min后,即可與中控和各專業人員聯系準備發電機并網,發電機并網過程中應嚴密監視汽輪機及各輔機的運行狀況,并網后的升負荷操作需緩慢進行,避免急劇的負荷升降造成整個系統工況的失調。

6、混汽投入要嚴格按照《混汽投入順序》進行,完全放完混汽配管中的積水后進行暖管,暖管過程一定要充分,如暖管不太理想可適當延長暖管時間,起初混汽投入電動閥的操作須緩慢,以免瞬時猛烈進汽沖擊汽輪機,同時中控應保證AQC鍋爐的穩定運行,發電機輸出功率維持在機組功率的30%以上。

7、汽輪發電機組運行正常后,蒸汽管道所附屬的疏水器要投入使用,排放管道內的積水,防止管道內的積水進入汽輪機對汽輪機造成沖擊,嚴重時將會導致機組發生重大事故。

8、汽輪發電機組正常運行過程中,應定時、定位、定量對汽輪發電機組及其輔機進行巡檢,檢查各部位的溫度、壓力、振動、熱膨脹量差、

各潤滑部位潤滑油流量以及是否有異常聲響,異常振動和異常氣味等,發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與中控聯系確認并及時查找問題根源提供依據。

9、保證汽輪發電機組油系統正常運行,杜絕“跑、冒、滴、漏”,停機檢修時需對各油過濾器進行清洗,運行時應對油管路進行檢查,運行時油路出現微量滲漏,要及時向技術人員報告并確認無危害情況發生,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解決后方可保持汽輪機正常運行。潤滑油過濾器、控制油過濾器、油冷卻器在運行過程中切換時,應先打開兩單元之間的平衡閥進行油壓平衡后方可進行切換操作。

10、汽輪機出現緊急情況時操作手拍危急遮斷器,其后確認高壓電動油泵或交流潤滑油泵的起動,并嚴密監視轉子惰走情況,及時投入盤車帶動轉子慢轉,中控要嚴格保證凝汽器的真空度和液位,防止其內部出現正壓或汽輪機進水等嚴重事故。

11、運行中應加強對汽輪發電機組軸承回油溫度、軸瓦溫度的監控,軸承最高回油溫度應小于65℃,軸承最高瓦溫應小于90℃(發電機軸瓦溫度應小于70℃);

12、運行中應對發電機三相定子溫度及空冷器出口溫度進行監控,如出現發電機三相定子溫度大于100℃或空冷器出口溫度大于60℃時,應立即起動備用冷卻水泵,并告知工段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相關處理;

13、運行過程中應防止負荷的急劇升降,正常停機時應緩慢地將負荷下調,發電機解列后重復第10項操作,若停機時間較長,一般將盤車48小時后可停止盤車,盤車裝置一定要在油系統正常運行狀態下投入。

14、應嚴格控制汽輪機主汽門的進汽參數:

瞬間最大壓力:1.3MPa(13kg/cm2G)或蒸汽溫度為400℃時每次運行不超過30min(年度總時限應小于20小時)

額定進汽壓力:1.05MPa(10.5kg/cm2)

連續最高溫度:405℃(年累計不超過400小時)

瞬間最高溫度:410℃(累計不超過80小時,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15分鐘)

主蒸汽溫度:345℃~400℃

篇3:柴油機發電機組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前,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對作業信息、作業環境、作業對象進行全面確認,發現隱患及時排除。

2、嚴格執行操作牌制度,禁止無牌操作。

3、設備運行時不允許檢修、調整。

4、柴油機發電機組要有專人開關機,和專人看護。

5、使用柴油發電機時,要經有關領導批準方可開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