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室外線路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室外線路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2824

1、作業前應檢查工具(銑、鎬、錘、釬等)牢固可靠。挖坑時應根據土質和深度,按規定放坡。

2、桿坑在交通要道或人員經常通過的地方,挖好后的坑應及時覆蓋,夜間設紅燈示警。底盤運輸及下坑時,應防止碰手、砸腳。

3、施工現場運電桿時,應有專人指揮。小車搬運,必須綁扎牢固,防止滾動。人抬時,前后要響應,協調一致,電桿不得離地過高,防止一側受力扭傷。

4、人工立電桿時,應有專人指揮。立桿前檢查工具是否牢固可靠(如叉木無傷痕,鏈子合適,溜繩、橫繩、鋼絲繩等無傷痕)。地錨釬子要牢固可靠,溜繩各方向吃力應均勻。操作時,互相配合,聽從指揮,用力均衡。

5、機械立桿,吊車臂下不準站人,上空(吊車起重臂桿回轉半徑內)所有帶電線路必須停電。

6、電桿就位移動時,坑內不得有人。電桿立起后,必須先架好叉木,才能撤去吊鉤。電桿坑填土夯實后才允許撤掉叉木、溜繩或橫繩。

7、電桿的梢徑不小于13cm,埋入地下深度為桿長的1/10再加上0.6m.木質桿不得劈裂、腐朽,根部應刷瀝青防腐。水泥桿不得有露筋、環向裂紋、扭曲等現象。

8、登桿前,應檢查桿根是否夯實牢固,桿身是否有腐朽損裂。

9、登桿操作腳扣應與桿徑相適應。使用腳踏板,鉤子應向上。安全帶應栓于安全可靠處,扣環扣牢,不準拴于瓷瓶或橫擔上。工具,材料應用繩索傳遞,禁止上、下拋扔。

10、登桿組裝橫擔時,活板子開口要合適,不得用力過猛。

11、桿上作業時,禁止上下投擲料具。料具應放在工具袋內,上下傳遞料具的小繩應牢固可靠。遞完料具后,要離開電桿3m以外。

12、桿上緊線應側向操作,并將夾緊螺栓擰緊,緊有角度的導線時,操作人員應在外側作業。緊線時裝設的臨時腳踏支架應牢固。如用大竹梯,必須用繩將梯子與電桿綁捆牢固。調整拉線時,桿上不得有人。

13、緊繩用的鉛(鐵)絲或鋼絲繩,應能承受全部拉力,與電線連接必須牢固。緊線時導線下方不得有人。

14、終端緊線時反方向應設置臨時拉線。架線時在線路的每2—3km處,應設一次臨時接地線,送電前必須拆除。

15、纜盤上的電纜端頭,應綁扎牢固,放線架、千斤頂應設置平穩,線盤應緩慢轉動,防止脫桿或傾倒。電纜敷設到拐彎處,應站在外側操作,木盤上釘子應撥掉或打彎。雷雨時停止架線操作。

16、大雨、大雪及六級以上強風天,停止登桿作業。

17、穿越道路及施工區域地面的電線路應埋設在地下,并作標記;在埋設前應先穿入管子或采取其它防護措施,以防被輾壓受損,發生意外。

18、電線路不能盤繞在鋼筋等金屬構件上,以防絕緣層破裂后漏電。

篇2:室外行車更換小跑車防護罩繩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述

我單位室外32/5T行車其行車小跑防護罩,因上周強對流天氣造成防護罩被風吹落,室外行車小跑裸漏在為確保安全施工,特編制本措施。

二、施工前的準備

1、檢查保險帶(繩)及使用工具的安全性能。

2、準備好合格的新∮19鋼絲繩52米,∮15.5棕繩20米。

3、清理現場的環境衛生,確保安全施工。

三、施工程序

1、施工前,安排機電檢修工對行車全面檢查,確保設備完好,各種保護靈敏可靠。

2、安排專職行車司機試車后將行車開至指定檢修地點,認真檢查周圍環境,保證無雜物影響施工人員操作和行走。

3、檢查行車空中平臺上方邊沿無異物,使用的工具有防墜措施。

4、將小跑車開至中間位置,緩慢松繩到最低極限位置。

5、將行車大、小跑車機械剎緊,確保施工過程穩定。

6、安排專職電工停電、掛停電牌。

7、安排專人上下平臺操作,上下平臺人員要手扶欄桿,腳下踏實,系牢保險帶(繩)。

8、平臺操作人員作業前,需將保險帶(繩)系在生根牢固處,試探牢固后方可作業。

9、用棕繩將小跑車滾筒上的余繩系牢,棕繩一端要生根留繩,拆除排繩器上的壓繩板,緩慢將鋼絲繩放到地面。

10、將準備好的新繩與棕繩連接牢固,緩慢拉動棕繩至平臺上方,用棕繩將鋼絲繩留住,將新繩頭插入排繩器內,用繩板壓緊,螺帽齊全,牢固均勻。

11、現場干部確認工序完成,人員撤離到安全地點,通知專職電工送電,摘除停電牌。

12、撤除各剎車裝置,機械盤繩。盤繩過程緩慢,確保上、下層排列整齊緊密,不得相互擠壓和錯位,上層繩子不得壓入下層繩子的縫隙內。

13、施工完畢后,鉤頭下方應懸4噸重物墜繩,重物應停在主梁一端,稍離地面,并有明顯標志提醒。

14、作業完畢后,司機應將各操作按鈕回零位,切斷電源。

15、整個作業過程,主梁下方嚴禁人員逗留。

16、墜繩重物懸掛24小時后,確認鋼絲繩、排繩器、滑輪及其它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貫徹本措施,明確每人施工內容和整個施工程序,指定專人現場統一指揮。

2、所有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必須聽從指揮人員的統一指揮,搞好“自保、互保、聯保”工作。

3、施工過程中要設置警戒線,要有專人警戒,閑雜人員嚴禁入內。

4、檢修工作中所有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站在行車上的人員必須將保險帶固定在牢靠的位置,保險帶必須做到高掛低用。

5、檢修時更換下來的鋼絲繩必須清點,妥善處理,不得亂放。

6、在行車上施工人員嚴禁向下投擲工具和其它物品,所需的工具和零部件不得上下投擲,應用專門的工具袋,用滑車或繩索傳遞。維修結束后必須將工具等物品收全,切勿遺留。

7、六級以上大風或大雨天氣禁止高空作業和維修操作

8、本措施必須貫徹到每位施工人員,并在貫徹后簽名。

9、本措施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操作規程》執行。

篇3:地下室室外回填土技術措施

1.材料要求本工程地下室外土方回填采用同原土層種類土料進行回填。2.主要機具(1)裝運土方機械有:裝載機、自卸汽車。(2)壓實機械有:蛙式打夯機。(3)一般工具有:手推車、鐵鍬(平頭及尖頭兩種)、2m鋼卷尺、膠皮管等。3.作業條件(1)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方土料種類、密實度要求、施工條件等合理確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圍、虛鋪厚度和壓實遍數等參數;(2)填土前,應對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進行檢查和中間驗收,合格后要作好記錄及驗收手續。(3)施工前,應做好水平高程標志的布置。如基坑或溝邊上每10m釘上水平樁橛或在鄰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找上標準高程點。4.操作工藝工藝流程;基底清理→檢驗土質→分層鋪土→輾壓密實→找平驗收填土順序根據施工現場地下室外墻防水保溫完成進度制定。(1)填土前,應將基底表面上的垃圾或樹根等雜物、洞穴都處理完,清理干凈。(2)檢驗土質:檢驗各種土料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涼曬等措施;如含水率偏低,可采用預先澆水潤濕等措施。(3)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的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輾壓時,輪(夯)跡應互相搭接,防止漏壓、漏夯。填土每層的鋪土厚度和壓實遍數壓實機具每層鋪土厚度(mm)每層壓實遍數(遍)平輾250~3006~8振動壓實機250~3503~4蛙式、柴油式打夯機200~2503~4人工打夯小于2003~4(4)輾壓機械壓實填方時,應控制行駛速度,一般不應超過下列規定:平輾:2km/h振動輾:2km/h(5)本工程由于填土區域長寬比較大,填土應分段進行;每層接縫處應作成斜坡形,輾跡重迭0.5~1.0m。上下層錯縫距離不應小于1m。(6)填方高于基底表面時,應保證邊緣部位的壓實質量。填土后,如設計不要求邊坡修整,宜將填方邊緣寬填0.5m;如設計要求邊坡整平拍實,寬填可為0.2m。(7)在機械施工輾壓不到的填土,應配合人工推土,用蛙式打夯機分層夯打密實。(8)回填土每層壓實后,應按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9)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應進行拉線找平,凡高于標準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10)雨期施工1)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本工程土方回填,應盡量在雨期前完成。2)基坑(槽)或管溝的回填土應連續進行。盡快完成。施工時應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內,以免邊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壞。現場應有防雨及排水措施。5.質量標準(1)保證項目1)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2)回填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3)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壓實后土的干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于90%;不合格干土質量密度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應大于0.08t/m3,且不應集中。環刀法取樣的方法及數量應符合規定。6.成品保護(1)施工時應注意保護定位樁、軸線樁和標高樁,防止碰撞位移。(2)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要設有足夠的照明設施,防止鋪填超厚,嚴禁汽車直接倒入基(槽)內。(3)基礎或擋土墻的現澆混凝土應達到一定強度,且保溫板粘接達到強度,不致因填土受損壞時,方可回填土。7.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未按要求測定的干土質量密度:回填土每層都應測定壓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檢驗其密實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鋪攤上層土。試驗報告要注明土料種類、試驗日期、試驗結論及試驗人員簽字。未達到設計要求部位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2)回填土下沉:因虛鋪土超過規定厚度或壓實不夠遍數,甚至漏壓;坑(槽)底有機物或落土等雜物清理不徹底等造成。這些問題均應在施工中認真執行規范規定,檢查發現后及時糾正。(3)回填土夯壓不密實:應在夯壓前對干土適當灑水加以潤濕;對濕土造成的“橡皮土”要挖出換土重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