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力建設消除施工質量通病守則砼結構表面

電力建設消除施工質量通病守則砼結構表面

2024-07-16 閱讀 7339

編制說明

1994和1995年度,電力部召開的電力基本建設會議,提出“消除電力建設工程中質量通病,是現(xiàn)階段電力建設施工的一項主要任務”.為此,電力部建設司于1994年9月,在哈爾濱第三電廠召開了“火電建設施工優(yōu)化會議”,會上由哈爾濱三電廠擴建處代部提出了“電力建設消除施工質量通病守則”草稿,共計13篇.征求有關單位意見后,于1995年2月,又提出了修改稿,井再次下發(fā)征求意見,到1995年6月為止共收到18個單位文字上修改意見511條,起草單位于1995年8月又提出了第二修改稿(共13篇)、建設司于1995年10月組織了全國大區(qū)局7名專家進行終審定稿。

本守則是“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火電建設質量驗收及評定標準”的補充.

本守則總結了近40年來電力建設治理質量通病的經(jīng)驗,特別是近年來治理通病的有效措施.是指導目前電力建設治理質量通病的一本工具書.

本守則貫徹了國標GB/T19000(ISO9000)系列標準,從完善的質量體系人手治理質量通病,作到質量方針目標明確,質量組織職責落實,質量資源落實,質量過程控制落實,質量審核落實,質量文件記錄落實,在治理質量通病上實現(xiàn)了和國際質量標準接軌。

本守則針對當前質量通病提出了土方回填、砼結構表面、二次灌漿、抹灰、塊料面層、屋面防水保溫、油系統(tǒng)、爐頂密封、制粉系統(tǒng)防漏、保溫護面、電纜,支吊架、平臺樓梯欄桿等13篇,共13萬字.分精裝長32開單行木和合訂木.利于攜帶和查閱,

木守則編制發(fā)行中得到哈爾濱工電廠擴建處的大力支持,特表示謝意.

電力工業(yè)部建設協(xié)調司

1995年12月二日

管理:電力部建設協(xié)調司

編制;哈爾濱第三發(fā)電廠擴建處

主編:黃斗才

提出審核意見單位:

華中電管局、西北電管局、山西電建一公司、西北電建一公司、華北電管局、黑龍江省電力局、山東電力基建總公司、寧夏電力基建局、浙江電力局、廣東電力局、甘肅電力局、上海電力建設局、江西電力局

終審人員;

電力部建設協(xié)調司梁兵處長

東北電管局常世平高工

華中電管局羅貴鵬高工

西北電管局王歷高工

華東電管局王龍發(fā)教授級高工

華北電管局張哲工程師

山東省電力局許希元高工

統(tǒng)稿;黃斗才

起草人:黃斗才梁淑芹趙穎陶友才王鵬濤佟于巨張昭慧李明田井全蔣洪偉李河清

目錄

引言

范圍和適用領域

引用標準

質量保證基本要求

質量監(jiān)督與審核

質量驗收

0.引言

0.1本標準是電力建設中工程質量保證體系的組成部分,是質量體系程序中,“質量攻關”的支持性程序.

0.2本守則是“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guī)范”“火電建設質量驗收及評定標準”的補充,它是為了消除現(xiàn)階段的質量通病,提高投產(chǎn)水平而編制的工程建設應遵守的原則

0.3本守則是各單位在實施“質量攻關”程序中,結合電力建設實際,針對工程中某些特定工序所編制的應遵守的基本原則,以利在工程建設中進行質量過程控制。

0.4本守則的原則和”施工驗收規(guī)范”“施工質量驗評標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工程建設的各方應予以遵守。

0、5本守則質量通病是現(xiàn)階段通病,隨著工程發(fā)展,通病內容也在變化,因此本守則執(zhí)行中有其時間性,為此發(fā)布單位將根據(jù)工程變化情況發(fā)布新的版本。

1、范圍和適用領域

1.l本守則系針對我國現(xiàn)存施工質量的通病而提出的有關治理措施、它是我國頒布的“施工驗收規(guī)范”和“施工操作規(guī)程”的補充,它不能代替上述規(guī)

程,為了工程優(yōu)化在要求標準上略高于上述標準,以確保工程項目質量水平的提高。

1.2本守則適用于合同環(huán)境下,供、需雙方在特殊工序項目施工中應遵守的原則。

1.3本守則適用于電力建設中建筑工程的砼結構工程項目。

2、引用標準

2.1GB/T—19000系列標準。

2.2《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建筑工程篇).

2.3《火電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土建篇)。

2.4國標《建筑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04—92。

2.5國標《建筑工程質量驗收及評定標準)GBJ301—88.

3、質量保證基本要求

3.1隊伍選擇:

3.1.l資格:

3.1.1.1要求施工隊伍必須具備三級及以上建設施工企業(yè)。

3.1.1.2要求施工隊伍必須具備施工同類型工程的能力。

3.1.1.3要求施工隊伍必須具備砼施工所必需的施工機械和施工工具.

3.2技術能力考核。

3.1.2.l要求質量管理人員占總人數(shù)的3%。

3.1..2.2要求中級技術人員占全部職工總數(shù)的10%以上。

3.1.2.3要求高級技術人員占全部職工總數(shù)的l%以上.

3.1.3已施工完同類型工程調查;

3.1.3.l調查已施工完同類型工程,證明其質量已經(jīng)達到優(yōu)良等級

3.1.3.2聽取用戶反映,確認工程質量良好.

3.2人員組織

3.2.l人員;

3.2.1.l施工人員:技工應占全部施工人員的50%以上。

3.2.1.2本組織有培訓什劃,按計劃定期進行專業(yè)技術培訓.

3.2.1.3本組織能定期進行施工技術考核.

3.2.2組織;

3.2.2.l工長(班組長)必須5年以上工齡,同類工程施工3個以上。

3.2.2.2砼工程必須按工序控制計劃進行四級檢查。

3.2.2.3有條件的班組(隊)要建立QC質量活動小組,定期進行質量活動。

3.2.2.4每個組織對砼施工質量,應按計劃進行質量監(jiān)督活動.

3.2.3施工隊伍人員和組織質量,應由供方質監(jiān)部門在單位工程開工之前考核,需方質監(jiān)部門應予參與,運行程序詳見表ZT—02—1所示,合格后才能開工.

3.3質量方針、目標

3.3.l質量方針;

消除配合比不準、模板漏漿、搗固不實、砼表面不平整、露筋、埋件不平等項影響檢表面質量的通病.

3.3.2質量目標;

砼工程作到內實外光,可以直接進行工程裝飾。

3.4為消除質量通病作業(yè)指導書實施的主要要求:

3.4.l工程量:

3.4.1.1砼工程量應按部位、標號、詳細劃分。

3.4.1.2應按施工順序細劃工程項目,以利合理安排交接班時的接頭位置.

3.4.2工程進度:

3.4.2.1制定每個項目的施工進度。按排恰當?shù)臅r間,作到既要保證消滅砼表面缺陷,又要工期合理,井使施工接頭處于受力許可的有利位置。

3.4.2.2工程進度實施中,應安排足夠平直模板的時間和機械維修的時間.

3.4.2.3應避免因搶工期而導致砼表面因搗固不買出現(xiàn)麻面.

3.4.3施工總平面布置;

3.4.3.l應有足夠的平整和清理模板場地.

3.4.3.2應有足夠的水電源,保證養(yǎng)護和施工機械所需要的力能。

3.4.3.3工人應有足夠工作面和腳手架,為砼工操作創(chuàng)造順利條件.

3.4.3.4施工應有足夠的運輸工具和道路。保證進運輸中,不分層分離、不漏漿。

3.4.4機械:

3.4.4.1有足夠攪拌、運輸、提升、搗固機械.

3.4.4.2機械檢修完好,并處于常備使用狀態(tài)。

3.4.4.3砼攪拌中應有科學的計量方法;一般應采用重量計量。

3.4.5采購質量:

3.4.5.l定型鋼模板平直度要求拼縫間隙小于lmm,垂直度小于2度。其質量嚴格按GB50204—92規(guī)范驗收。

3.4.5.2砼的級配料應按施工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級配。

3.4.5.3水泥除檢驗出廠證明外,入現(xiàn)場后應復檢.

3.4.5.4不裝飾的砼結構,應使用同一廠家同品種水泥保持顏色一致.

3.5施工準備質量:

3.5.l在編寫施工作業(yè)指導書時,對治理砼表面質量通病應有具體措施,以利實施。

3.5.2每個工程項目施工前,應對施工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其程序按本單位“質保手冊”進行。

3.5.3砼試配中,應根據(jù)結構含筋量合理的選用骨料,以滿足結構外表面搗固后平整光滑.

3.5.4模板要求如下:

3.5.4.1模板使用前必須平整、補孔,并除去表面的水泥垢,然后刷隔離劑。其修理應在加工廠中進行。

3.5.4.2平整后模板應達到拼縫小于1mm,垂直度小于2度的要求,并要求無孔眼。

3.5.4.3模板應分類堆放,其側面應無水泥灰.

3.5.4.4施工模板的支撐要經(jīng)過強度和變形設計核算,其支點應牢固。

3.5.5支撐在土地面上的模板,其地面應夯實墊砂50mm,井有排水措施。

3.5.6施工臨建、力能要達到使用條件。

3.5.7澆水和震搗的機具,要隨澆灌地點而移動.

3.5.8模板隔離劑,不得使用廢機油和貼著砼表面的物質,以利結構表面裝飾。

3.5.9支模中,不得墊塑料布、油氈,保持砼表面的質量。

3.5.10砼施工中應有足夠腳手架,照明燈,防雨蓬。

3.6為消除砼質量通病在施工中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3.6.1消除配合比不準的措施:

3.6.1.1砼的配合比,應根據(jù)氣候、運輸工具、施工方法、結構部位等項不同情況,由試驗室決定,不得全工地只用一個配合比。

3.6.1.2新舊砼接頭應用同配合比的砂漿(不摻石子)。

3.6.1.3當砼裝卸次數(shù)較多或運輸分離以及砼長時間沒入模,都將造成砼和易性不良,此時砼應加適量水泥予以調整。

3.6.l.4砼的配合比,應根據(jù)結構配筋量、澆注部位、氣象條件運輸方法、施工方法予以選擇,當施工中,條件不良時應和試驗站商定予以調整。

3.6.1.5砼級配必須以重量計量,計量器應定期校正,且每班尚須進行核準。

3.7消除模板漏漿的措施:

3.7.l支模拼縫和垂直接、應符合施工規(guī)范的要求。

3.7.2拐角垂直面模板,其接縫應加密封條,其材料應用不漏漿的制品。

3.7.3在原結構面上支立模板,其接合面一律加密封條,嚴防漏漿.

3.7.4在原結構面上支模時其接合面,應支撐牢固;防止變形導致接合面錯位.

3.7.5使用完后的模板,一定按本守則3.5.4.1條要求處理。

3.7.6底模在滾砼時一定要掛線,防止支撐下沉后結構變形,導致漏漿.

3.7,7模板清理的要求見3.5.4.1條.

3.8消除砼搗固不實。

3.8.1砼搗固工作,必須由有經(jīng)驗工作可靠的工人進行施工。

3.8.2砼搗固電源及機械應有充分的備用量,作到中途不停止.

3.8.3砼澆灌順序和搗固次序,以及灌漿高度在作業(yè)指導書中要明確,并進行技術交底,使操作者充分理解.

3.8.4砼應有交接班記錄,說明搗固情況及下班作業(yè)要求.

3.8.5入模砼必須達到應有坍落度標準,規(guī)程要求每班應檢查二次。

3.8.6常溫下,攪拌后2小時后,已初凝未澆灌的砼,應摻水泥和水重新拌制后才能入模。

3.8.7模板外部應有專人檢查,發(fā)現(xiàn)漏點應堵嚴后才能再行施工。

3.8.8砼搗固速度,應按合理工期來安排.嚴禁不保證質量的搶工作業(yè)。

3.8.9砼下灰高度應在2m以內,超過2m時應使用串筒作業(yè).

3.9消除砼結構表面不平的措施;

3.9.l支撐前,應校正每塊模板平整度,達到每米長0.5mm公差的范圍之內,每塊模板下部應支型牢固.

3.9.2支完模板,表面用2m靠尺檢查,其平整度應在2mm之內.

3.9.3工地(隊)應有專門人員平整模板,未平整模板不能使用。

3.9.4雙層模板的對拉螺栓,應固定牢固防止上模板變形。

3.9.5大面積模板的后面支撐應牢固,防止局部變形.

3.9.6兩塊模板問的后部應墊平,防止灌完砼出臺階。

3.10消除露筋,子埋件不平的措施;

310.1鋼筋應按尺寸加工,留足夠保護層.

3.10.2保護層應制作C23留綁線的墊塊.

3.10.3大于φ25的立筋,宜制作鐵架支墊。

3.10.4砼板結構鋼筋,當直徑大于φ14時,宜焊支墊架.

3.10.5埋件的后錨筋,有條件的應支頂在對面模板上,或點焊在結構上.

3.11質量檢驗:

3.11.1制定消除砼表面質量通病檢查驗收計算。按計劃進行驗收。

3.11.2四級質量檢查中,應注意砼表面質量.

3.11.3砼表面巳產(chǎn)生質量缺陷時,應按質檢程序進行處理,詳見ZT—02—2所示。按要求填表運行。

3.12不合格項目處理;

不合格項目處理分口頭通知、書面通知、不合格項目處理三個等級;按各單位質保手冊程序辦理。

3.13質量文件記錄:

3.13.l為消除砼表面質量通病,在文件和記錄中予以記載.

3.13.1.1為消除砼表面質量通病的措施和實施應有證實記錄。

3.13.1.2為消除砼表面質量通病應有質量活動記錄、質監(jiān)記錄和管理者評審記錄.

3.13.l.3作業(yè)指導書應有交底記錄。應按程序予記載。

3.13.1.4工序控制質檢應有記錄。

3.13.l.5隱蔽工程記錄,應按驗收規(guī)范要求記錄完整。

4、質量監(jiān)督與審核

4.1質量活動安排和實施;

4.1.1為消除砼表面質量的質量活動在砼施工期中應每月一次,由各組織質檢部門按時監(jiān)督施工工地(段)組織施工班組進行.

4.l.2質量活動內容以消除砼表面質量通病為中心。

4.1.3質量活動記錄見表ZT—0—13,要求按程序記載.

4.2質量審核;

4.2.l時間安排每半年一次,由各組織質監(jiān)部門組織各工地(段)進行.

4.2.2活動內容,應按表ZT—0—14的要求進行并記載完善.

4.3管理者評審

4.3.1針對本組織的質量方針目標中有關砼表面質量的分解目標、方針每年應由組織法人組織進行質量體系的審核,按表ZT—0—15進行程序活動.

5、質量驗收

5.l現(xiàn)場驗收中應將砼表面質量作為一個驗收項目予以重視。

5,2質量文件驗收中應將砼表面質量通病有關治理文件作為工程驗收依據(jù)的內容,作到有策劃、有驗收、有證實記載.

救助站制度

篇2: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見下表)

序號名稱、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防治措施及處理方法

1蜂窩:

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xiàn)疏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子、

水泥材料加水量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2)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和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3)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4)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

(5)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6)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

(7)基礎、柱、墻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xù)灌上層混凝土,造成水泥漿流失防治措施:

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jīng)常檢查,做到計量準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2m時設串筒或溜槽;澆灌分層下料,分層搗固,防止漏振;模板縫堵塞嚴密,澆灌中,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墻根部在下部澆完間歇1-1.5h,沉實后再澆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xiàn)"爛脖子"。

處理方法:

小蜂窩: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洗刷干凈后,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澆灌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序號名稱、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防治措施及處理方法

2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xiàn)缺

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1)模板表面粗糙或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

(2)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xiàn)麻面。

(3)模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

(4)模板隔離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勃結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用油氈紙、膩

子等堵嚴;選用長效的模板隔離劑: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處理方法: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3孔洞

混凝土結構內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局部沒

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大,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1)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埋設件處,混凝土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xù)澆筑上層混凝土。

(2)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

(3)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下料過高,振動器振動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內掉入工具、木塊、泥塊等

雜物,混凝土被卡住。防治措施: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采用高一標號的細石子混凝土澆灌,在模板內充滿,認真分層振搗密實或配人工搗固;預留孔洞,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口,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勃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人混凝土內,及時清除干凈。

處理方法:將孔洞周圍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支設帶托盒的模板,灑水充分濕潤后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序號名稱、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防治措施及處理方法

4露筋

混凝土內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結構構件表面(1)澆灌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移位,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chǎn)生離析,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

(4)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漏振或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澆水濕潤,吸水豁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棱、掉角,導致露筋。防治措施:澆灌混凝土時,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并加強檢查;鋼筋密集時,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并有良好的和易性;澆灌高度超過2m,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析;模板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時嚴禁撞擊鋼筋,在鋼筋密集處,可采用刀片或振動棒進行振搗;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及時調直修正且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棱角。

處理方法:表面露筋:刷洗干凈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充滿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較深: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洗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5縫隙、夾層

混凝土內成層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1)施工縫或變形縫未經(jīng)接縫處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或未除去軟弱混凝土層并充分濕潤,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凈。

(3)混凝土澆灌高度過大,未設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離析。

(4)底層交接處未灌接縫砂漿層,接縫處混凝未很好振搗。防治措施:認真按有關要求處理施工縫及變形縫表面;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清理干凈并洗凈;混凝土澆灌高度大于2m設串筒或溜槽;接縫處澆灌前先澆50~100mm厚原配合比無石子砂漿,或100~150mm厚減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結合良好,并加強接縫處混凝土的振搗密實。

處理方法:縫隙夾層不深時,可將松散混凝土鑿去,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強力填嵌密實;縫隙夾層較深時,清除松散部分和內部夾雜物,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后支模,強力灌細石混凝土或將表面封閉后進行壓漿處理

序號名稱、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防治措施及處理方法

6缺棱掉角

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規(guī)則,棱角有缺陷(1)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后養(yǎng)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棱角被粘掉。

(2)施工時氣溫低且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隔離劑涂刷不均

防治

措施: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充分濕潤,混凝土澆筑后認真澆水養(yǎng)護;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具有1.2MPa以上強度;拆模時注意保護棱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棱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用草袋等材料保護好,以免碰損。

處理方法:

缺棱掉角,可將該處松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后,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支模用比原來高一級混凝土搗實補好,認真養(yǎng)護。

7表面不平整

混凝土表面凸凹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1)混凝土澆筑后,表面僅用鐵鍬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壓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堅硬土層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撐松動、泡水,致使新澆灌混凝土早期養(yǎng)護時發(fā)生不均勻下沉。

(3)混凝土未達到一定強度時,上人操作或運料,使表面出現(xiàn)凹陷不平或印痕。嚴格按施工要求操作,灌筑混凝土后,

根據(jù)水平控制標志或彈線用抹子找平、壓光,終凝后澆水養(yǎng)護;模板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支在堅實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并防浸水,以保證不發(fā)生下沉;在澆灌混凝土時,加強檢查;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以上,方可在已澆結構上走動。

序號名稱、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防治措施及處理方法

8強度不夠、均質性差

同批混凝土試塊的抗壓強度平均值低于設計要求強度等級(1)水泥過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級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雜物多;外加劑使用不當,摻量不準確

(2)混凝土配合比不當,計量不準;施工中隨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順序顛倒,攪拌時間不夠,拌和不勻。

(4)冬期施工,拆模過早或早期受凍。

(5)混凝土試塊制作未振搗密實,養(yǎng)護管理不善,或養(yǎng)護條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條件養(yǎng)護時,早期脫水或受外力砸壞。防治措施:

水泥有出廠合格證,新鮮無結塊,過期水泥經(jīng)試驗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徑、級配、含泥量等符合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證計量準確;混凝土按順序拌制,保證攪拌時間和拌勻;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強度達到30%以上,礦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強度達到40以上,始可遭受凍結,按施工規(guī)定要求認真制作混凝土試塊,并加強對試塊的管理和養(yǎng)護。

處理方法:

混凝土強度偏低,可用非破損方法如回彈儀法、超聲波法)來測定結構混凝土實際強度,如仍不能滿足要求,可按實際強度校核結構的安全度,研究處理方案,采取相加固或補強措施。

篇3: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的質量通病以及預防措施

(一)鋼筋的銹蝕與混凝土裂縫

由于鋼筋的氧化銹蝕伴生體積膨脹,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產(chǎn)生裂縫。其次,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強度低,失水太快也會引起開裂。混凝土內部水分由邊緣向中心移動,形成壓力也將引起軸向裂縫。

預防措施:

1、嚴格控制氯鹽的摻量。按照"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規(guī)定:氯鹽摻量不得超過水泥重量1%,基本鋼筋就不銹蝕。

2、限定量的氯鹽摻入時應充分溶解或攪拌均勻,以防止偏折引起局部鋼筋銹蝕。3.控制水泥質量和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增大其密度性,防止水分轉移,均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的裂縫產(chǎn)生。

(二).結構疏散與水分轉移

水分轉移及結構疏散的混凝土,以表面呈冰晶、土黃色,砂漿骨料結合脆弱,聲音空啞等為特征。同時由于混凝土內部壓力差、溫度、濕度差,使水分自邊緣向中心移動造成空隙。

預防措施:

1、適當摻用以防凍劑-減水劑-早強劑-引氣劑組成的復合外加劑,減少水灰比,采取重復振動,加壓振動,提高結構致密性。

2、混凝土表面"冰封"利用其濕水性均為有效。

(三)表面起灰

所謂"表面起灰"是以砂漿和粗骨料相脫離,表面起灰,骨料裸露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離析,泌水嚴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養(yǎng)護溫度低,水泥水化趨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離,導致表面起灰。

預防措施:嚴格控制水灰比,延長混凝土混合物攪拌時間,表面覆蓋塑料薄膜保水

(四)結晶腐蝕-混凝土表面返霜

混凝土硬化后,某種外加劑溶液通過毛細管的作用滲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則逐漸蒸干,此種情況還將影響混凝土與飾面層的結合。

預防措施:

1、適當控制外加劑的用量(最好不要超過水泥重量5~7%)

2、外加劑充分溶解后適當延長攪拌時間。

3、混凝土澆灌后,立即在其表面覆蓋1~2層薄膜塑料。嚴防混凝土水分外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