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軋操作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除必須遵守《軋鋼生產一般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外,需遵守如下規定:
1.在精軋機架間工作時,活套必須處于最低點,操作開關置于零位,并斷電掛牌,以防止作業時活套臂起落傷人。
2.軋機換輥時,不準任何人站在輥端,并離軋輥1米以外。
3.向外抽輥時,不準任何人站在輥端,并離軋輥對正時,觀測指揮人員須位于安全部位指揮。
4.抽裝軋輥時,應有專人指揮。軋輥對正時,觀測指揮人員須位于安全部位指揮。
5.進入機架內檢查和更換水嘴、擋水板等部件時,須確認支撐輥輥面,無油污,兩側放入木板,防止在輥面上行走滑入地溝。
6.更換立輥時,須配合好,確保安全。
7.在軋輥調整時,操作人員要密切配合,以防出現事故。
8.嚴禁帶鋼壓下,以防損壞設備,造成事故。
篇2:球磨工安全操作工藝規范
一、設備的使用
大齒輪嚙合處與中空軸承摩擦表面不允許有礦漿或泥沙侵入。
要嚴格執行給礦、給水、添加鋼球的規定,嚴禁超負荷運轉,注意防止發生“漲肚現象”,同時給礦量也不得過少,更不允許空負荷運轉,退完打壞襯板。
固定球磨襯板螺絲應加橡皮圈或麻絲,以防漏水、漏礦漿,端蓋襯板、格子襯板固定螺栓及靠近大齒輪的兩排筒體螺栓嚴禁漏水、漏漿。
球磨機連續啟動不得超過兩次,第一次與第二次應間隔五分鐘以上。第三次必須經電工配合檢查后方可起動。
不得同時起動兩臺同步機。
二、運轉前的檢查
潤滑系統檢查內容:
油箱內是否有足夠的油量,油質是否符合要求;
2、各連接螺絲是否松動;
3、齒輪、聯軸器的鍵是否松動,彈性連接器膠圈是否嚴重磨損;
4、傳動齒輪接觸面潤滑情況,是否有礦砂異物進入;
三、操作方法和工藝
運轉前必須按相關內容逐項檢查;
按主機起動按鈕,同時注意電動機及各部分有無異常聲音;
設備啟動正常運轉后,方能給礦給水,根據礦石情況(t);
起動的球磨機,啟動后每30分鐘檢查一次中空軸溫度;
分級機不能重載起動,啟動前應將螺旋分級機提升200-300mm,正常后再逐漸放回原位。
保證電子給料機均衡給礦(20t/h),定時檢查給料機皮帶上原礦情況及料斗是否堵塞等情況,與破碎工協調好給礦多少。
四、球磨機停車
球磨機停車前應先停止給礦并關閉進水閥門;
待機內礦石處理完后按停車按鈕。
緊急停車及其處理
一、發現如下情況應緊急停車
給料器和料槽相碰發生巨響;
齒輪因打牙或掉齒發生周期性的異常聲音;
電機、減速器軸承部溫度急劇上升到80攝氏度;
其他明顯的異常感覺。
二、緊急停車應及時將螺旋分級機等配套設備停車給礦。
三、緊急停車后應將所有電器開關都處于停車位置。
運轉中的監視
按規定時間定量加鋼球,每噸礦0.5kg鋼球。
運轉中各部有無異常聲音;
經常檢查球磨機大小齒輪的潤滑情況,視情況加潤滑油;
經常檢查變速箱的潤滑油。
五、交班前工作
交班前打掃各自工作崗位,確保場地干凈,設備干凈,組長對本班的生產情況和設備運行使用情況如實匯報,做好工作日志。
篇3:軋鋼操作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必須嚴格執行操作牌、檢修工作牌制度。操作前必須詳細檢查設備及安全裝置是否良好,發現有問題必須及時處理,并經常眺望所要之設備動作的范圍,確認無人時,才能開動設備。
2.非本臺操作人員禁止到操縱室逗留、閑談,操縱工有權杜絕,以防事故發生。
3.嚴禁操作人員自己修理電氣設備。停轉時,人體不可靠近或支撐在控制器和各種壓扣上。
4.正常生產時,必須堅守崗位,特別是發生事故時,應立即停止機械運動,并聽從當班班長或地面指揮,不許離開崗位。
5.當突然停電時,必須將控制器、選擇器放回零位,禁止任何人員去開動機械設備,特別是主傳動設備,必須聽從指揮,保證地面人員安全。
6.軋鋼時,地面人員需要調整導衛或測量軋件尺寸時,操作人員必須聽從指揮,保證地面人員人身安全。
7.起動主電機前必須通知地面人員躲開軋機轉動部位,確認安全無誤后,將主電機操作牌送往電機室馬達操作工,然后向主電機發出開車信號,馬達操作工才有權開車。
8.鋼坯在輸送輥道上翻動時,操作工必須聽從翻鋼人指揮,要相互配合。
9.檢查測量軋件時,操作工必須聽從指揮,不準開動輥道和劃車。
10.跟換劃繩和處理劃車下道及緊鋼繩等一定要得到操作者的同意,并取回操作牌,設專人監護,方可作業。
11.軋機前后操作臺聯系信號,信號燈亮一下為停止喂鋼;長時間亮一下表示有緊急情況,不準喂鋼;信號燈連續閃光三次或三次以上為解除事故,可以喂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