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消防管理安全操作規程

消防管理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7993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公安部(消防監督檢查規定)中的各項條款。

2本公司內易發生火災,災后影響面大,造成后果嚴重的區域,均為重點防火區域。其包括:

2.1存放各類易燃易爆、危險化學物品的倉庫、儲藏室、櫥柜及其附近區域。

2.2配電室、中央控制室、蓄電池室、鍋爐房、煤粉制備、壓縮空氣制備、圖書資料檔案室、木工房。

2.3水泥包裝袋制作、使用、運輸、儲存以及制作水泥包裝袋的各種原材料的運輸、儲存。

2.4噴涂作業現場I金屬焊接(氣害j)作業現場;車輛維修現場,熾熱金屬洗鑄現場;瀝清熬制作業現場;爆破作業現場;原煤儲備場。

3重點防火區域必須配置有充足水源、性能良好的消防栓.無法配置消防栓。或不適宜使用消防栓。

3.1二氧化碳滅火器適用于撲救電器、精密儀器、電子設備、內燃機、珍貴文件、小范圍的油類、某些忌水物質、可燃氣體等。它不宜撲救堿金屬(鉀、鈉、鎂粉、鋁粉和鋁錳合金等)物質發生的火災。

3.2?1211滅火器適用于撲救油類、有機溶劑、化學物質、電氣、精密儀器、貴重文物檔案等火災。

3.3泡沫滅火器適用于撲救術材、棉花、紙張、油類等火災。不適用于電氣、忌水化學品(鉀、鈉、電石等)、帶壓氣體等起火。

3.4干粉滅火器適用于撲救油類、可燃氣體、電氣設備、紙張、紡織品、術材、遇水燃燒的物質、可燃液體壓力噴射的火災、可熔融的固體火災。不能用于撲救鈉、鉀、鋯、鈦等金屬火災。深度陰燃物質,自身能夠施放氧或提供氧源的化臺物。不宜撲救精密電氣、儀器設備的火災。

4生產廠房、生產場地內的易燃物品,要隨時進行清除,嚴防其自燃。

5使用明火作業時。應在遠離易燃物的地點進行。確因客觀條件限制,必須在易燃物附近作業時,應用阻燃物遮蓋,或用水澆濕.作業結束后,必須認真檢查,確認安全后才能擻離作業現場。

6凡在切割、焊接盛裝過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前,必須先對該容器進行防止燃燒爆炸的處理,在確認無燃燒爆炸的危險存在后,方可進行切割、焊接作業。

7凡在有燃燒、爆炸危險的廠房、工作間內作業時,必須加強通風,嚴禁在該區域使用明火、吸煙以及進行產生火花可能造成火災的作業。

8任何機械設備的運轉軸承應經常加油潤滑,防止長時間摩擦生熱起火。

9已被油浸過的抹布、棉紗、手套等易燃物品,不得到處亂扔,應集中起來,及時清理,嚴防自燃起火。

10凡在生產現場臨時使用的易燃、可燃液體,應保存在不易破碎的容器內,并將蓋子蓋好,防止傾倒灑出,或在空氣中揮發.造成危險。

11各類機械設備·必緝有牢固的、導電性能良好的接地裝置。使用三相電動機時,不得缺相運行。

12電氣布置、安裝必須符合相關安全技術標準。任何人不得隨意更改、挪動、聯接任何電氣設備設施、照明燈具等,防止因非電工胡接亂拉電氣而造成電氣火災。

13電氣設備和電力網應定期檢查,發現可能引起火花、短路、發熱及電線絕緣損壞等情況時,必須立即修理。

14凡是能夠產生靜電引起火災的設備和容器,要裝置導除靜電的設施。

15凡儲存物資的倉庫房門必須向外開.庫內禁止住人、生火取暖、做飯。

16禁止在庫區內使用電瓶車I禁止電瓶車裝卸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品。

17在任何車庫內禁止存放任何油類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

18倉庫、貨棧、堆場、庫區內重點防火區域都必須要有足夠的消防用水源,配備相應數量的滅火工器具。所有的通道、走道、樓梯等安全出入口,通向消防設備、工器具和水源的道路,必須保持通暢。19消防車必須通過的軌道要設置過軌道口;必須通過的溝渠妥設置便橋;必須通過的坑井要蓋上堅固的蓋子。

20凡必須建立防火間距的地方.應按有關規定建立有效的防火問距,其防火間距內嚴禁存放任何易燃和可燃物質。

2l不論是長期儲存,還是臨時使用存放液態易燃可燃物品。其盛裝容器不得敞開或有洞,封蓋必須嚴密。開啟時.必須使用不易產生火花的工具開啟。

22有可燃性氣體、蒸汽、粉塵的作業區域,必須加強通風,降低濃度,嚴防燃燒攥炸。

23易燃易爆作業區域內的機械設備、儀器儀表、安全裝置、通風設備、照明燈具等.應經常檢查.必須保證其安全可靠。在修理上述設備設旆前,必須先消除燃燒爆炸隱患后(如排除可燃氣體、粉塵,清除可燃物質、粉塵),方可進行作業。

24在煤塵聚集的區域,應經常及時清掃干凈。煤粉倉應根據窯爐的運行需要儲備煤粉,窯爐在較長時間停運時,煤粉倉內不得積存煤粉,嚴防煤粉在倉內自燃。

25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地點焚燒廢棄雜物、枯枝、干草等任何形式的垃圾。

26凡配備有消防設備設施、滅火工具各類滅火器的單位,必須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檢查,保證其完整好用。

27任何人在發現火警時都有義務迅速向消防部門報警。報警人員必須講清起火地點,單位、街道等詳細的火警情況。必要時,應前往引領消防車。

篇2:消防管理安全操作規程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公安部(消防監督檢查規定)中的各項條款。

2本公司內易發生火災,災后影響面大,造成后果嚴重的區域,均為重點防火區域。其包括:

2.1存放各類易燃易爆、危險化學物品的倉庫、儲藏室、櫥柜及其附近區域。

2.2配電室、中央控制室、蓄電池室、鍋爐房、煤粉制備、壓縮空氣制備、圖書資料檔案室、木工房。

2.3水泥包裝袋制作、使用、運輸、儲存以及制作水泥包裝袋的各種原材料的運輸、儲存。

2.4噴涂作業現場i金屬焊接(氣害j)作業現場;車輛維修現場,熾熱金屬洗鑄現場;瀝清熬制作業現場;爆破作業現場;原煤儲備場。

3重點防火區域必須配置有充足水源、性能良好的消防栓.無法配置消防栓。或不適宜使用消防栓。

3.1二氧化碳滅火器適用于撲救電器、精密儀器、電子設備、內燃機、珍貴文件、小范圍的油類、某些忌水物質、可燃氣體等。它不宜撲救堿金屬(鉀、鈉、鎂粉、鋁粉和鋁錳合金等)物質發生的火災。

3.2?1211滅火器適用于撲救油類、有機溶劑、化學物質、電氣、精密儀器、貴重文物檔案等火災。

3.3泡沫滅火器適用于撲救術材、棉花、紙張、油類等火災。不適用于電氣、忌水化學品(鉀、鈉、電石等)、帶壓氣體等起火。

3.4干粉滅火器適用于撲救油類、可燃氣體、電氣設備、紙張、紡織品、術材、遇水燃燒的物質、可燃液體壓力噴射的火災、可熔融的固體火災。不能用于撲救鈉、鉀、鋯、鈦等金屬火災。深度陰燃物質,自身能夠施放氧或提供氧源的化臺物。不宜撲救精密電氣、儀器設備的火災。

4生產廠房、生產場地內的易燃物品,要隨時進行清除,嚴防其自燃。

5使用明火作業時。應在遠離易燃物的地點進行。確因客觀條件限制,必須在易燃物附近作業時,應用阻燃物遮蓋,或用水澆濕.作業結束后,必須認真檢查,確認安全后才能擻離作業現場。

6凡在切割、焊接盛裝過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前,必須先對該容器進行防止燃燒爆炸的處理,在確認無燃燒爆炸的危險存在后,方可進行切割、焊接作業。

7凡在有燃燒、爆炸危險的廠房、工作間內作業時,必須加強通風,嚴禁在該區域使用明火、吸煙以及進行產生火花可能造成火災的作業。

8任何機械設備的運轉軸承應經常加油潤滑,防止長時間摩擦生熱起火。

9已被油浸過的抹布、棉紗、手套等易燃物品,不得到處亂扔,應集中起來,及時清理,嚴防自燃起火。

10凡在生產現場臨時使用的易燃、可燃液體,應保存在不易破碎的容器內,并將蓋子蓋好,防止傾倒灑出,或在空氣中揮發.造成危險。

11各類機械設備·必緝有牢固的、導電性能良好的接地裝置。使用三相電動機時,不得缺相運行。

12電氣布置、安裝必須符合相關安全技術標準。任何人不得隨意更改、挪動、聯接任何電氣設備設施、照明燈具等,防止因非電工胡接亂拉電氣而造成電氣火災。

13電氣設備和電力網應定期檢查,發現可能引起火花、短路、發熱及電線絕緣損壞等情況時,必須立即修理。

14凡是能夠產生靜電引起火災的設備和容器,要裝置導除靜電的設施。

15凡儲存物資的倉庫房門必須向外開.庫內禁止住人、生火取暖、做飯。

16禁止在庫區內使用電瓶車i禁止電瓶車裝卸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品。

17在任何車庫內禁止存放任何油類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

18倉庫、貨棧、堆場、庫區內重點防火區域都必須要有足夠的消防用水源,配備相應數量的滅火工器具。所有的通道、走道、樓梯等安全出入口,通向消防設備、工器具和水源的道路,必須保持通暢。19消防車必須通過的軌道要設置過軌道口;必須通過的溝渠妥設置便橋;必須通過的坑井要蓋上堅固的蓋子。

20凡必須建立防火間距的地方.應按有關規定建立有效的防火問距,其防火間距內嚴禁存放任何易燃和可燃物質。

2l不論是長期儲存,還是臨時使用存放液態易燃可燃物品。其盛裝容器不得敞開或有洞,封蓋必須嚴密。開啟時.必須使用不易產生火花的工具開啟。

22有可燃性氣體、蒸汽、粉塵的作業區域,必須加強通風,降低濃度,嚴防燃燒攥炸。

23易燃易爆作業區域內的機械設備、儀器儀表、安全裝置、通風設備、照明燈具等.應經常檢查.必須保證其安全可靠。在修理上述設備設旆前,必須先消除燃燒爆炸隱患后(如排除可燃氣體、粉塵,清除可燃物質、粉塵),方可進行作業。

24在煤塵聚集的區域,應經常及時清掃干凈。煤粉倉應根據窯爐的運行需要儲備煤粉,窯爐在較長時間停運時,煤粉倉內不得積存煤粉,嚴防煤粉在倉內自燃。

25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地點焚燒廢棄雜物、枯枝、干草等任何形式的垃圾。

26凡配備有消防設備設施、滅火工具各類滅火器的單位,必須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檢查,保證其完整好用。

27任何人在發現火警時都有義務迅速向消防部門報警。報警人員必須講清起火地點,單位、街道等詳細的火警情況。必要時,應前往引領消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