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多功能車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多功能車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6049

一、一般規定

1.駕駛員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2.駕駛員必須熟悉掌握車輛結構、原理及維護保養基本常識。

3.駕駛員勞動保護用品必須穿戴齊全。

4.駕駛員必須熟悉行車路線及路面狀況。

二、車輛啟動前的準備工作

1.檢查車輛外觀,察看車身、機體、輪胎等有無變形、損壞部位,如有異常及時匯報進行處理。

2.檢查滅火器是否齊全、完好。

3.檢查變速箱油位(8#液力傳動油),油位應保持在油尺“高”和“低”標志之間。

4.檢查凈化箱水位,水位加滿為準。

5.檢查機油位(10W-30),油位應保持在油尺“高”和“低”標志之間。

6.檢查燃油箱中柴油油位(-35#輕柴油),燃油箱內油量應加滿為準。

7.檢查發動機水箱冷卻水位,水位應加滿為準(注意此系統有時有后力,開蓋時防止噴濺傷人)。

8.檢查風扇帶和驅動帶的張緊力。以大拇指能按下V帶15mm左右為適合。

9.檢查空氣凈化顯示,當顯示紅色時,過濾網堵死,取出空氣濾芯進行清潔或及時更換。

10.檢查輪胎螺栓和輪轂螺栓的緊固狀況。

11.檢查啟動壓力表讀數是否在690Kpa以上,如果壓力低于此值時必須重新充氣。

三、車輛的啟動及啟動后具體檢查項目

1.將“啟/?!遍_關,打至“啟動”位置,壓住過載保護按鈕,同時再壓住啟動按鈕至發動機啟動,然后放開啟動按扭,繼續壓住過載保護按鈕,直至發動機機油壓力達到190Kpa以上后,放開過載保護按鈕。

2.如果啟動失敗,關閉“啟/?!遍_關,使發動機處于停止狀態15秒,然后重新啟動發動機。若無法啟動,及時匯報進行處理。

3.車輛啟動檢查各儀表工作是否正常,發動機機油壓力為190-600Kpa;制動壓力為510-590Kpa;離合壓力為1240-1515Kpa;發動機最高溫度為90℃;傳動油溫度為82℃-93℃,如果各儀表讀數偏高或偏低時,及時匯報進行處理。

4.嚴禁使用氧氣或其它可燃性氣體作為壓力氣源進行充氣。

5.排掉空氣儲氣罐內的積水,檢查腳制動、手閘制動,轉向器是否安全有效。

6.檢查喇叭、燈光是否正常,駕駛室門是否關好。

四、車輛的運行及注意事項

1.車輛的初駛,踩下離合器踏板,變速桿移到一擋位置,選定行駛方向,釋放手閘,踩下加速踏板,緩慢松開離合器踏板,使車輛平穩起步。

2.車輛在行駛中需加速時,放開加速踏板,踩下離合器踏板,變速桿移入所需擋位,再進行加速。

3.車輛在下坡時,必須選用低速擋,使發動機低速驅動,必要時選用腳制動。

4.車輛嚴禁超載、超速行駛,保證安全行車,重車速度不得超過15Km/h,空車速度不得超過20Km/h,載重不得超過5T。

5.車輛行駛時,司機不能離開車輛。

五、車輛的停車

1.停車前使用腳制動,并將前進/后退操作手柄,移到空擋位置。

2.氣壓表的讀數應在690Kpa以上,如不足時應讓發動機怠速帶動壓氣機充氣。

3.使發動機怠速運轉幾分鐘,待機體溫度下降至90°C以下后,將啟/停開關打到停車位置,手閘自動關閉。

4.停車后必須對車輛進行詳細檢查并清掃車輛衛生。

5.填寫運行記錄。

六、車輛的作業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作業方法

1.裝車前必須檢查貨箱是否完好。

2.裝車時先將車輛裝車地點,卸下貨箱,將車輛開到指定停車地點。

3.待人員將物件裝入貨箱后,再將車輛倒入貨箱。

4.將貨箱控制手柄推向升起位置。

5.確認物件穩固后方可進行運輸。

6.運輸過程中注意保護內的輔助設施。

7.運輸過程中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規定。

8.卸車時司機必須提前確定卸車地點是否具備卸車條件,不得野蠻或隨意卸車。

9.設備卸車時,必須在專人指揮下進行,在設備沒有擺放穩固,前禁止任何人員進入設備傾倒半徑內。

(二)注意事項

1.多功能車作業區域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

2.操作貨箱控制手柄要緩慢平穩操作,禁止突然抖動。

3.運輸物件超出車廂長或高時,必須進行捆綁,運輸過程中禁止急剎車。

篇2:多功能車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駕駛員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2.駕駛員必須熟悉掌握車輛結構、原理及維護保養基本常識。

3.駕駛員勞動保護用品必須穿戴齊全。

4.駕駛員必須熟悉行車路線及路面狀況。

二、車輛啟動前的準備工作

1.檢查車輛外觀,察看車身、機體、輪胎等有無變形、損壞部位,如有異常及時匯報進行處理。

2.檢查滅火器是否齊全、完好。

3.檢查變速箱油位(8#液力傳動油),油位應保持在油尺“高”和“低”標志之間。

4.檢查凈化箱水位,水位加滿為準。

5.檢查機油位(10W-30),油位應保持在油尺“高”和“低”標志之間。

6.檢查燃油箱中柴油油位(-35#輕柴油),燃油箱內油量應加滿為準。

7.檢查發動機水箱冷卻水位,水位應加滿為準(注意此系統有時有后力,開蓋時防止噴濺傷人)。

8.檢查風扇帶和驅動帶的張緊力。以大拇指能按下V帶15mm左右為適合。

9.檢查空氣凈化顯示,當顯示紅色時,過濾網堵死,取出空氣濾芯進行清潔或及時更換。

10.檢查輪胎螺栓和輪轂螺栓的緊固狀況。

11.檢查啟動壓力表讀數是否在690Kpa以上,如果壓力低于此值時必須重新充氣。

三、車輛的啟動及啟動后具體檢查項目

1.將“啟/停”開關,打至“啟動”位置,壓住過載保護按鈕,同時再壓住啟動按鈕至發動機啟動,然后放開啟動按扭,繼續壓住過載保護按鈕,直至發動機機油壓力達到190Kpa以上后,放開過載保護按鈕。

2.如果啟動失敗,關閉“啟/停”開關,使發動機處于停止狀態15秒,然后重新啟動發動機。若無法啟動,及時匯報進行處理。

3.車輛啟動檢查各儀表工作是否正常,發動機機油壓力為190-600Kpa;制動壓力為510-590Kpa;離合壓力為1240-1515Kpa;發動機最高溫度為90℃;傳動油溫度為82℃-93℃,如果各儀表讀數偏高或偏低時,及時匯報進行處理。

4.嚴禁使用氧氣或其它可燃性氣體作為壓力氣源進行充氣。

5.排掉空氣儲氣罐內的積水,檢查腳制動、手閘制動,轉向器是否安全有效。

6.檢查喇叭、燈光是否正常,駕駛室門是否關好。

四、車輛的運行及注意事項

1.車輛的初駛,踩下離合器踏板,變速桿移到一擋位置,選定行駛方向,釋放手閘,踩下加速踏板,緩慢松開離合器踏板,使車輛平穩起步。

2.車輛在行駛中需加速時,放開加速踏板,踩下離合器踏板,變速桿移入所需擋位,再進行加速。

3.車輛在下坡時,必須選用低速擋,使發動機低速驅動,必要時選用腳制動。

4.車輛嚴禁超載、超速行駛,保證安全行車,重車速度不得超過15Km/h,空車速度不得超過20Km/h,載重不得超過5T。

5.車輛行駛時,司機不能離開車輛。

五、車輛的停車

1.停車前使用腳制動,并將前進/后退操作手柄,移到空擋位置。

2.氣壓表的讀數應在690Kpa以上,如不足時應讓發動機怠速帶動壓氣機充氣。

3.使發動機怠速運轉幾分鐘,待機體溫度下降至90°C以下后,將啟/停開關打到停車位置,手閘自動關閉。

4.停車后必須對車輛進行詳細檢查并清掃車輛衛生。

5.填寫運行記錄。

六、車輛的作業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作業方法

1.裝車前必須檢查貨箱是否完好。

2.裝車時先將車輛裝車地點,卸下貨箱,將車輛開到指定停車地點。

3.待人員將物件裝入貨箱后,再將車輛倒入貨箱。

4.將貨箱控制手柄推向升起位置。

5.確認物件穩固后方可進行運輸。

6.運輸過程中注意保護內的輔助設施。

7.運輸過程中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規定。

8.卸車時司機必須提前確定卸車地點是否具備卸車條件,不得野蠻或隨意卸車。

9.設備卸車時,必須在專人指揮下進行,在設備沒有擺放穩固,前禁止任何人員進入設備傾倒半徑內。

(二)注意事項

1.多功能車作業區域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

2.操作貨箱控制手柄要緩慢平穩操作,禁止突然抖動。

3.運輸物件超出車廂長或高時,必須進行捆綁,運輸過程中禁止急剎車。

篇3:學校安全注意事項

學校安全注意事項

一、在教室內活動應怎樣注意安全

  在教室內活動,有許多看起來細微的小事情值得同學們注意,否則,同樣容易發生危險。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防磕碰。目前大多數教室空間比較狹小,又置放了許多桌椅、飲水機等用品,所以不應在教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游戲,防止磕碰受傷。

  2.防滑、防摔。教室地板比較光滑的,要注意防止滑倒受傷;需要登高打掃衛生、取放物品時,要請他人加以保護,注意防止摔傷。

  3.防墜落。無論教室是否處于高層,都不要將身體探出陽臺或者窗外,謹防不慎發生墜樓的危險。

  4.防擠壓。教室的門、窗戶在開關時容易壓到手,也應當處處小心,要輕輕地開關門窗,還先留意會不會夾到他人的手。

  5.防火災。不帶打火機、火柴、煙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險物品進校園,杜絕玩火、燃放煙花爆竹等行為。

  6.防意外傷害。改錐、刀、剪等鋒利、尖銳的工具,圖釘、大頭針等文具,使用時必須有老師指導,用后應妥善存放起來,不能隨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傷害。

二、課間活動應注意什么

  在每天緊張的學習過程中,課間活動能夠起到放松、調節和適當休息的作用。課間活動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1.室外空氣新鮮,課間活動應當盡量在室外,但不要遠離教室,以免耽誤下面的課程。

  2.活動的強度要適當,不能做劇烈的活動,以保證繼續上課時不疲勞、精神集中、精神飽滿。

  3.活動的方式要簡便易行,如做做操、跳跳繩等。

  4.活動要注意安全,要避免發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三、游泳時應注意什么

  游泳是一項十分有益的活動,同時也存在著危險。要保證安全,應該做到:

  1.游泳需要經過體格檢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中耳炎、皮膚病、嚴重沙眼等以及各種傳染病的人不宜游泳。處在月經期的女同學也不宜去游泳。

  2.要慎重選擇游泳場所,到江河湖海去游泳,必須先了解水情,水中有暗流、淤渦、淤泥、亂石和水草較多的水域不宜作為游泳場所。來往船只較多、受到污染和血吸蟲等病流行地區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3.下水前要做準備運動.可以跑步、做做操,活動開身體,還應用少量冷水沖洗一下軀干和四肢,這樣可以使身體盡快適應水溫,避免出現頭暈、心慌、抽筋現象。

  4.飽食或者饑餓時,劇烈運動和繁重勞動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跳水。

  6.發現有人溺水,不要貿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

四、上體育課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體育課在中小學階段是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重要課程。體育課上的訓練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項也因訓練的內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區別。

  1.短跑等項目要按照規定的跑道進行,不能串跑道。這不僅僅是競賽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別是快到終點沖刺時,更要遵守規則,因為這時人身體產生的沖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競技之中,思想上毫無戒備,一旦相互絆倒,就可能嚴重受傷。

  2.跳遠時,必須嚴格按老師的指導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腳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這不僅是跳遠訓練的技術要領,也是保護身體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進行投擲訓練時,如投手榴彈、鉛球、鐵餅、標槍等,一定要按老師的口令行動,令行禁止,不能有絲毫的馬虎。這些體育器材有的堅硬沉重,有的前端有尖利的金屬頭,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擊中他人或者自己被擊中,造成受傷。甚至發生生命危險。

  4.在進行單、雙杠和跳高訓練時,器材下面必須準備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墊子。如果直接跳到堅硬的地面上,會傷及腿部關節和后腦。做單、雙杠動作時,要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做雙手提杠時不打滑,避免從杠上摔下來,使身體受傷。

  5.在做跳馬、跳箱等跨躍訓練時,器材前要有跳板,器材后要有保護墊,同時要有老師和同學在器材旁站立保護。

  6.前后滾翻、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墊上運動的項目,做動作時要嚴肅認真,不能打鬧,以免發生扭傷。

  7.參加籃球、足球等項目的訓練時,要學會保護自己,也不要在爭搶中蠻干而傷及他人。在這些爭搶激烈的運動中,自覺遵守競賽規則對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五、參加運動會要注意什么

  運動會的競賽項目多、持續時間長、運動強度大、參加人數多,安全問題十分重要。

  1.要遵守賽場紀律,服從調度指揮,這是確保安全的基本要求。

  2.沒有比賽項目的同學不要在賽場中穿行、玩耍,要在指定的地點觀看比賽,以免被投擲的鉛球、標槍等擊傷,也避免與參加比賽的同學相撞。

  3.參加比賽前做好準備活動,以使身體適應比賽。

  4.在臨賽的等待時間里,要注意身體。

  5.臨賽前不可吃得過飽或者過多飲水。臨賽前半小時內,可以吃些巧克力,以增加熱量。

  6.比賽結束后,不要立即停下來休息,要堅持做好放松活動,例如慢跑等,使心臟逐漸恢復平靜。

  7.劇烈運動后,馬上不要大量飲水、吃冷飲,也不要立即洗冷水澡。

六、行走時怎樣注意交通安全

  同學們上學和放學的時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擁擠的時候,人多車輛多,必須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

  2.集體外出時,最好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結伴外出時,不要相互追逐、打鬧、嬉戲;行走時要專心,注意周圍情況,不要東張西望、邊走邊看書報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4.在霧、雨、雪天,最好穿著色彩鮮艷的衣服,以便于機動車司機盡早發現目標,提前采取安全措施。在一些城市中,小學生外出均頭戴小黃帽,集體活動時還手持“讓”字牌,也是為了使機動車及時發現、避讓,這種做法應當提倡。

七、騎自行車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騎自行車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如下:

  1.要經常檢修自行車,保持車況完好。車閘、車鈴是否靈敏、正常,尤其重要。

  2.自行車的車型大小要合適,不要騎兒童玩具車上街,也不要人小騎大型車。

  3.不要在馬路上學騎自行車;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要騎自行車上街。

  4.騎自行車要在非機動車道上靠右邊行駛,不立逆行;轉彎時不搶行猛拐,要提前減慢速度,看清四周情況,以明確的手勢示意后再轉彎。

  5.經過交叉路口,要減速慢行,注意來往的行人、車輛;不闖紅燈,遇到紅燈要停車等候,待綠燈亮了再繼續前行。

  6.騎車時不要雙手撤把,不多人并騎,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鬧。

  7.騎車時不攀扶機動車輛,不載過重的東西,不騎車帶人,不在騎車時戴耳機聽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