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實驗室儀器設備風險

實驗室儀器設備風險

2024-07-16 閱讀 2253

  實驗室儀器設備風險

  1.相互有影響的儀器設備放置在一起,相互干擾,數據不準;

  2.儀器設備長期不校準/檢定,準確性無保障;

  3.儀器設備不做期間核査,性能不撐控;

  4.儀器設備無狀態標識或標識混亂,容易錯用;

  5.儀器設備無安全保護裝備,對操作員有安全風險;

  6.氣瓶沒有分類貯存,無固定和防漏設施,有爆燃隱患;

  7.儀器設備氣路交叉雜亂,有火災安全隱患;

  8.儀器設備使用無記錄,出現異常無法追溯;

  9.儀器設備檔案信息不全,對維護造成困擾;

  10.儀器設備無強排風裝置,對操作人員有傷害。

篇2:A小學科學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制度

一、小學科學實驗室應以符合配備標準的儀器設備和科學規范的管理,為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以及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二、每學期開學后兩周內,應編制好儀器設備補充計劃報學校審批購置,應根據任課教師實驗計劃安排編制好各年級的實驗教學計劃。

三、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應做到帳目清楚,帳、物相符。必須具有《儀器設備總帳》、《儀器設備明細帳》、《低值易耗品明細帳》、《儀器設備報廢帳》等管理帳冊。在帳務管理中,應做到“記帳及時、流程規范、準確無誤”。

四、儀器設備的存放應分門別類,科學有序,排列整齊,定櫥定位。櫥有編號,櫥窗設卡(櫥窗卡),物卡一致,帳卡相符。

五、儀器設備的保管應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腐蝕、防變形、防碎裂等。

六、儀器設備借出或使用歸還后,要及時清點、檢測、擦凈、歸位,發現短缺、損壞,要按有關賠償規定處理。

七、儀器設備借用、使用、損壞、維修必須及時記錄。儀器設備應經常處于隨時可使用狀態。實驗室應設有《借物登記簿》、《實驗教學情況記錄簿》、《實驗教學情況統計簿》、《儀器設備損壞維修登記簿》等簿冊。

八、嚴格執行報廢規定,凡損壞而又不能維修或失去維修價值的儀器設備,應向分管領導匯報,經審批后予以報廢。所有報廢物品,均須記入《儀器設備報廢帳》。

九、加強檔案資料的管理。實驗室應做好財產帳務/教學業務/技術資料(說明書等)、文件資料(計劃、總結、報表、申購報告、上級文件等)各類檔案的管理工作,年末按檔案管理模式,分類裝訂,裝盒存放。

十、做好凈化、美化、防火、防盜工作。實驗室應保持科學、文明的環境,積極營造良好的實驗氛圍。消防設備/電器線路應定期檢查,保證人身安全。

篇3:儀器設備使用維護校驗安全操作規程

1目的

為保證儀器設備的完好和準確,特制定本規程。

2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化驗室儀器設備使用、維護、校驗。

3操作流程

控制崗位主要負責進廠原燃材料的取樣、制樣及水分檢測,生料、熟料和水泥的取樣、留樣及單項指標的檢驗,余熱電站制水及水質檢測,具體的操作流程按《化驗室作業指導書》和《化學水處理作業指導書》要求執行。

4風險辨識

4.1使用、維護用電設備時可能發生觸電等其他傷害;

4.2使用、維護轉動設備時可能發生機械傷害、物體打擊等其他傷害;

4.3使用、維護加熱設備時可能發生灼燙等其他傷害。

5防護用品配備使用

5.1按規定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口罩等勞動保護用品。

5.2使用試驗小磨等高噪聲設備時必須戴耳塞。

6安全要點及嚴禁事項

6.1化驗室主任負責組織維護、聯系外部檢定,各班組長負責儀器設備的安全使用、維護、校驗的日常工作。

6.2鉑、銀、鎳器皿使用后應存放在保險柜中妥善保存。使用中發生丟失除室內追查責任、賠償外,由司法部門追究責任。

6.2.1鉑器皿

6.2.1.1鉑器皿加熱時應當在電爐內(若在硅碳棒電爐內,應有必要的通氣裝置,防止鉑的碳化)或煤氣燈的氧化焰上灼燒。禁止使用還原性火焰或發煙、發黃光的火焰,亦不準接觸藍色火焰。

6.2.1.2不得在鉑器皿內熔融或加熱堿金屬氧化物及氫氧化物,含磷、含碳和大量硫化物的物質,以及含重金屬的樣品(如鉛、錫、銻、砷、汞、銅等)。

6.2.1.3高溫下不準使用大量過氧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作熔劑,灼燒時器皿應放在素燒陶瓷管架或石棉板上,要用帶有鉑尖的鉗子輕輕夾取。

6.2.1.4鉑器皿中不允許處理鹵素或分解出鹵素的物質,如王水、溴水及鹽酸和氧化劑的混合物。

6.2.1.5成份不明的物質不要用鉑器皿加熱或融熔。

6.2.1.6鉑器皿的清洗方法:

a一般清洗時可用稀鹽酸(1+5)溶液加熱。

b如器皿上粘有贓物時,可用焦硫酸鉀或碳酸鈉融熔除去。

c如有輕微腐蝕,可用圓粒細海砂輕輕抹擦腐蝕部分。

6.2.1.7在使用鉑器皿時,要防止其變形,因此不應使灼熱的鉑器皿驟然投入冷水中冷卻。在脫熔塊時,不得用硬物在皿內刮取。由高溫中取出的鉑坩堝要放在干凈的石棉墊板上。

6.2.1.8已變形的鉑坩堝或可用形狀相吻合的木模進行校正(但已變脆的碳化鉑部分要均勻用力校正)。

6.2.2銀器皿

6.2.2.1銀的熔點較低,使用溫度一般不超過750℃為宜。

6.2.2.2剛從高溫中取出的銀坩堝不許立即用水冷卻,以防裂紋。

6.2.2.3應用氧化鈉熔劑時,只宜燒結,不宜融熔,所以要嚴格控制溫度。

6.2.2.4含硫化物高的物質不要在銀坩堝中融熔。

6.2.2.5清洗銀器皿時,可用微沸的稀鹽酸(1+5),但不宜將器皿放在酸內長時間加熱。

6.2.3鎳坩堝

6.2.3.1鎳坩堝只宜使用堿性熔劑,如氫氧化鈉、過氧化鈉進行融熔,不得應用焦硫酸鉀、硫酸氫鉀等酸性熔劑。使用溫度不得高于700℃,否則帶入溶液中的鎳鹽將大量增加。

6.3高溫爐及其溫度控制器

6.3.1化驗室用的高溫爐必須配有溫度自動控制器,所用熱電偶應與控制器表頭規定的熱電勢相符合(可外接電阻調整)。

6.3.2使用前須接好地線并檢查斷偶保護是否靈敏。高溫爐應安裝在牢固的臺面上,控制器則盡量遠離熱源。

6.3.3熱電偶要插入爐膛的中部,并防止偶端與爐壁接觸。開啟電源前,應首先將控制器的控制指針調到所需溫度,開啟電源后應注意控制器指針是否反向。

6.3.4高溫爐升至規定溫度后,控制器應自動控制并保溫,否則應切斷電源進行檢查,不得繼續使用。

6.3.5送入或取出灼燒物時,最好切斷電源,防止觸電。爐膛底部應墊一耐火板(不要將灼燒物品直接放到爐膛底部,防止燒結在一起)。

6.3.6禁止融熔和灼燒沉淀在同一爐內進行,不得在爐內灰化濾紙。容易飛濺的熔劑,更不能直接放在爐中融熔,要避免熱電偶端被飛濺的融熔物玷污。

6.3.7控制器要定期進行檢定。

6.4行星式水泥膠砂攪拌機

6.4.1每月應檢查一次葉片與鍋壁、鍋底的間隙。每年請技術監督部門來檢查一次。當間隙超過3mm±1mm,又無法調整時,應更換新鍋或葉片。

6.4.2首次使用時,一定要檢查機器的電器接線是否正確。

6.4.3保持工作場地的清潔,帶有電器控制箱的,后蓋要蓋好,防止灰塵進入。

6.4.4在操作中起落攪拌葉一定要輕起輕放。

6.4.5做完試驗后必須將鍋內和攪拌葉擦拭干凈。

6.4.6經檢查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要及時更換。

6.5水泥膠砂試體成型振實臺

6.5.1每月應檢查振實臺的緊固螺絲,每年請技術監督部門來廠檢查一次,松緊要適宜,臺面要水平。與混凝土基座相連的地腳螺絲要固緊,以免開動后振實臺來回移動位置。

6.5.2做完試驗后必須將設備擦拭干凈。

6.5.3經檢查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要及時更換。

6.6壓力試驗機

6.6.1壓力試驗機每年至少請技術監督部門鑒定一次,相對誤差不得超過1%,每半年與質量監督檢驗機構(或對比單位)進行一次破型對比。

6.6.2壓力機用油每年更換一次,所用的油質應符合壓力機說明書上的要求。

6.6.3經常檢查儲油箱的油量是否正常,油箱管接頭有無松動,防止漏油、溢油等情況。

6.6.4經常注意被動指針的彈性墊圈松緊是否恰當,加荷過程指針運轉是否平穩,如有抖動應檢查原因,尤其注意測力擺桿仰程不準超過最大限度,指針旋轉亦不準超過一周。

6.6.5抗壓夾具的球座應保持潤滑、靈敏,夾具壓板長62.5±0.1mm,寬度不小于40mm,加壓板面必須磨平。

6.6.6使用完畢要徹底擦拭機器各部位,保持干凈,套上罩子。

6.7抗折試驗機

6.7.1每年請技術監督部門來廠檢查一次。

6.7.2抗折試驗機要保持水平安放,使用前要檢查試驗機的靈敏度。

6.7.3每季度應檢查抗折夾具的尺寸和要求是否符合標準的規定。

6.7.4更換夾具時,應先作對比試驗。

6.7.5刀口上不準抹油,磨損后應及時更換。

6.8標準篩

6.8.1更換新篩或篩子使用一定時間后,都要進行修正。一般修正差值在±0.2%范圍內可繼續使用;在±0.2~±0.5%范圍內可采用修正系數的方法調整;差值超過±0.5%時應清洗,清洗后再校驗修正;修正系數超出±0.80~±1.20%范圍時,應更換新篩。

6.8.2篩子應經常保持干凈。常用的篩子可浸泡于凈水中保存,一般在使用20~30次后須用0.3~±0.5mol/l的醋酸或食醋清洗。清洗時用毛刷輕輕由篩底向里按經緯線依次清洗,不得用毛刷由篩內向外刷洗,更不能無規則的任意亂刷,以免損壞篩網。

7應急處置措施

7.1機械傷害:按《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執行。

7.2物體打擊:按《物體打擊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執行。

7.3觸電:按《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執行。

7.4灼燙:按《灼燙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執行。

救助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