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隱匿式化學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隱匿式化學物中毒是指中毒患者在工作或生活中從未意識到自己接觸毒物,自吸收毒物到發生中毒都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發生,謂之隱匿式中毒。它是一種特殊的中毒方式。隨著化學物質品種的不斷增加與廣泛應用,人們接觸化學品的機會大為增多。這種方式所發生的中毒病例數也隨之上升。由于此種中毒方式隱蔽,毒物劑量、中毒途徑及時間不明,影響的臟器不同,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容易造成誤診。因此了解隱匿式中毒的預防方法將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及采取有效的處理,以控制中毒事件的發生與發展。
一、隱匿式中毒常見原因
1.職業因素
職業中毒一般不屬于隱匿式,但在特殊條件下,患者不了解在生產過程中是否接觸毒物,又未采取防護措施,致接觸者中毒。
如1992—1995年,廣東省的三資企業在玩具廠及塑料制品廠的粘合工人中不斷有人發病,表現為頭痛、頭暈、乏力、惡心、嘔吐、步態不穩、嗜睡、意識模糊,重者昏迷、抽搐,病程中不發熱。曾考慮是病毒性腦炎,病情可突然惡化死亡。工人不知接觸何種毒物。經職業流行病學、毒理及毒物分析,查清了中毒原因,是二氯乙烷中毒。因工人接觸的粘合劑中3435膠的溶劑和ABS溶劑514各含79%和98%二氯乙烷。針對病因采取了正確的治療與防護措施,控制了病情發展。
另一種中毒原因是原接觸物質不引起中毒,但在特殊條件下起化學反應,產生劇毒物質,又未采取積極防護措施,致接觸者中毒。如運載硅鐵礦,因礦石中含磷化鈣,遇水或潮濕空氣時可因潮解而產生磷化氫氣體,有劇毒。負責押運的工人因在密閉條件下吸入高濃度磷化氫而發生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2.食品污染
由食品污染毒物所致急性化學物中毒,其特點:
(1)早期以胃腸道癥狀為主,易誤診為胃腸炎。
(2)中毒品種以殺鼠劑為多見,此外有亞硝酸鹽、碳酯鋇、鉛、砷、鉈及有機磷農藥等。
(3)中毒類型。可一次大量造成大批人群中毒,或多次少量致中毒反復出現。早期診斷,及時處理,可明顯降低毒作用,控制中毒事件的發展。
由毒物污染食品所致中毒常見的有毒物直接污染食物;含毒物的容器盛裝食物、飲料;將毒物誤作調味品、發酵劑。如1999年初發生在江西贛南地區的1000余例豬油中毒事件就是因部分容器中原盛裝過的三甲基錫污染了豬油所致。
3.水源污染
多見于化工廠將廢水、廢渣未經處理即排入江河中,污染水源。如20世紀50年代在日本發生的水誤病,經10多年的調查研究才確認為有機汞中毒。
4.空氣污染
多為無色無臭、無刺激性的氣體污染空氣而不易引起警覺。如多次發生在破舊汽車內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其原因常是一氧化碳從排氣管通過汽車底盤裂隙進入車廂內而導致乘客一氧化碳中毒。
5.濫用毒物及用毒物謀殺
近年來因禁用滅鼠劑毒鼠強或氟乙酰胺、有機磷、鉈化合物等發生的中毒較為多見。
二、隱匿式中毒的診斷
1.醫務人員要樹立中毒診斷意識
對病因不清的疾病,要突破本科疾病的圈子,考慮有無中毒的可能。如患者出現腹絞痛而不能用常見的內外科疾病解釋時,應考慮有無鉛絞痛。為此,要熟悉毒物的毒性、毒理及其中毒的臨床表現。
2.獲取化學物中毒可能性的線索
(1)從病史中獲取線索。要求系統、全面地詢問病史,特別是要了解有無可疑毒物存在及同工作同生活人群的發病情況。
(2)通過體格檢查,發現可能的中毒線索。如有機磷中毒患者呼出氣中有蒜的臭味;脫發見于鉈、氯丁二烯中毒;瞳孔縮小見于有機磷、氨基甲酸酯、安眠藥及*類中毒;下肢皮膚痛覺過敏見于砷、鉈中毒;大汗見于五氯酚鈉、二硝基酚、有機磷農藥中毒;皮膚粘膜紫褐色見于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櫻桃紅色見于一氧化碳中毒;指甲mees線見于砷、鉈中毒等。
(3)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當中毒在臨床上難以找出可靠的線索時,現場調查十分必要。對患者生活、工作的地方進行仔細調查有無可疑的化學毒物。
(4)毒物檢測。結合臨床,對現場空氣、水、食品、進食所用盛具、土方、偏方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毒物檢測,并對患者的血、尿進行毒物分析,以了解毒物的品種和吸收量。
3.作好鑒別診斷,防止誤診
通過以上步驟,綜合分析,以得出毒物和疾病確有因果關系,找到隱匿中毒的明確病因。
三、隱匿式中毒的預防
1.加強對毒物的管理。
2.貫徹食品管理法規及對“三廢”的治理。
3.遵守勞動保護法律法規。
4.提高臨床工作者對化學物中毒常見原因的認識。
5.開展科普教育,提高全民對預防化學物中毒的警惕性。
篇2:急性隱匿式化學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隱匿式化學物中毒是指中毒患者在工作或生活中從未意識到自己接觸毒物,自吸收毒物到發生中毒都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發生,謂之隱匿式中毒。它是一種特殊的中毒方式。隨著化學物質品種的不斷增加與廣泛應用,人們接觸化學品的機會大為增多。這種方式所發生的中毒病例數也隨之上升。由于此種中毒方式隱蔽,毒物劑量、中毒途徑及時間不明,影響的臟器不同,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容易造成誤診。因此了解隱匿式中毒的預防方法將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及采取有效的處理,以控制中毒事件的發生與發展。
一、隱匿式中毒常見原因
1.職業因素
職業中毒一般不屬于隱匿式,但在特殊條件下,患者不了解在生產過程中是否接觸毒物,又未采取防護措施,致接觸者中毒。
如1992—1995年,廣東省的三資企業在玩具廠及塑料制品廠的粘合工人中不斷有人發病,表現為頭痛、頭暈、乏力、惡心、嘔吐、步態不穩、嗜睡、意識模糊,重者昏迷、抽搐,病程中不發熱。曾考慮是病毒性腦炎,病情可突然惡化死亡。工人不知接觸何種毒物。經職業流行病學、毒理及毒物分析,查清了中毒原因,是二氯乙烷中毒。因工人接觸的粘合劑中3435膠的溶劑和ABS溶劑514各含79%和98%二氯乙烷。針對病因采取了正確的治療與防護措施,控制了病情發展。
另一種中毒原因是原接觸物質不引起中毒,但在特殊條件下起化學反應,產生劇毒物質,又未采取積極防護措施,致接觸者中毒。如運載硅鐵礦,因礦石中含磷化鈣,遇水或潮濕空氣時可因潮解而產生磷化氫氣體,有劇毒。負責押運的工人因在密閉條件下吸入高濃度磷化氫而發生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2.食品污染
由食品污染毒物所致急性化學物中毒,其特點:
(1)早期以胃腸道癥狀為主,易誤診為胃腸炎。
(2)中毒品種以殺鼠劑為多見,此外有亞硝酸鹽、碳酯鋇、鉛、砷、鉈及有機磷農藥等。
(3)中毒類型。可一次大量造成大批人群中毒,或多次少量致中毒反復出現。早期診斷,及時處理,可明顯降低毒作用,控制中毒事件的發展。
由毒物污染食品所致中毒常見的有毒物直接污染食物;含毒物的容器盛裝食物、飲料;將毒物誤作調味品、發酵劑。如1999年初發生在江西贛南地區的1000余例豬油中毒事件就是因部分容器中原盛裝過的三甲基錫污染了豬油所致。
3.水源污染
多見于化工廠將廢水、廢渣未經處理即排入江河中,污染水源。如20世紀50年代在日本發生的水誤病,經10多年的調查研究才確認為有機汞中毒。
4.空氣污染
多為無色無臭、無刺激性的氣體污染空氣而不易引起警覺。如多次發生在破舊汽車內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其原因常是一氧化碳從排氣管通過汽車底盤裂隙進入車廂內而導致乘客一氧化碳中毒。
5.濫用毒物及用毒物謀殺
近年來因禁用滅鼠劑毒鼠強或氟乙酰胺、有機磷、鉈化合物等發生的中毒較為多見。
二、隱匿式中毒的診斷
1.醫務人員要樹立中毒診斷意識
對病因不清的疾病,要突破本科疾病的圈子,考慮有無中毒的可能。如患者出現腹絞痛而不能用常見的內外科疾病解釋時,應考慮有無鉛絞痛。為此,要熟悉毒物的毒性、毒理及其中毒的臨床表現。
2.獲取化學物中毒可能性的線索
(1)從病史中獲取線索。要求系統、全面地詢問病史,特別是要了解有無可疑毒物存在及同工作同生活人群的發病情況。
(2)通過體格檢查,發現可能的中毒線索。如有機磷中毒患者呼出氣中有蒜的臭味;脫發見于鉈、氯丁二烯中毒;瞳孔縮小見于有機磷、氨基甲酸酯、安眠藥及*類中毒;下肢皮膚痛覺過敏見于砷、鉈中毒;大汗見于五氯酚鈉、二硝基酚、有機磷農藥中毒;皮膚粘膜紫褐色見于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櫻桃紅色見于一氧化碳中毒;指甲mees線見于砷、鉈中毒等。
(3)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當中毒在臨床上難以找出可靠的線索時,現場調查十分必要。對患者生活、工作的地方進行仔細調查有無可疑的化學毒物。
(4)毒物檢測。結合臨床,對現場空氣、水、食品、進食所用盛具、土方、偏方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毒物檢測,并對患者的血、尿進行毒物分析,以了解毒物的品種和吸收量。
3.作好鑒別診斷,防止誤診
通過以上步驟,綜合分析,以得出毒物和疾病確有因果關系,找到隱匿中毒的明確病因。
三、隱匿式中毒的預防
1.加強對毒物的管理。
2.貫徹食品管理法規及對“三廢”的治理。
3.遵守勞動保護法律法規。
4.提高臨床工作者對化學物中毒常見原因的認識。
5.開展科普教育,提高全民對預防化學物中毒的警惕性。
篇3: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管理措施與制度
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管理措施與制度
7.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進行保溫。
7.2建筑物內不準作為倉庫儲存易燃、可燃材料,施工材料按施工進度和作業計劃分期分批進退場,并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
7.3使用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的作業,必須制定防火安全措施和滅火方案,在下達生產任務的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書面防火安全技術交底,貫徹“誰施工,誰負責”的原則。
7.4施工中若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工藝時,領導、技術、材料、消防保衛部門及施工人員進行教育學習,必須按照責任制了解材料的防火性能、規格、配比、運輸、保管和使用過程中的消防要求,在不了解時禁止使用。
7.5易燃、劇毒物品應分類專庫管理,嚴格進出庫手續,進行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操作時,應根據施工計劃限額領料,禁止在施工程內儲存及進行分裝與調料。
7.6進行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操作時,須保證通風良好,嚴禁明火及可能產生的火花。施工人員不得攜帶火柴、打火機等火種進人該場所,不得穿化纖服裝。使用易燃、易爆化學險品,數量或面積較大或在地下室等通風不良場所操作時,必須采取強制排風措施,防止可燃、易燃氣體在局部達到爆炸極限。
7.7施工場所安裝電氣設備和照明燈時,采用防爆等級與現場相適應的電氣設備和照明燈。
7.8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作業禁止與電、氣焊等明火作業上下、周圍交叉操作。
7.9管理制度
7.91易燃、易爆物品應及時入庫,專庫專管,加設明顯標志,并建立嚴格的限額領退料手續。
7.92、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倉庫必須和房屋、交通要道、高壓線等保持安全距離,倉庫要用磚石砌筑。
7.93、庫內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和濕度表。門窗應向外開,不要使用透明玻璃,墊板的鐵釘不能外露。照明要用防爆照明設備和專用啟填充工具,并應有消防設備。庫區應設置“嚴禁煙火”標志。
7.94、有毒物品和危險物品應分別儲存在可靠的專設處所,設指定擬人負責,嚴格管理制度。
7.95、對有毒或有危險性的廢料處理,應在當地公安、衛生機關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