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機電設備操作規程

建筑機電設備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4539

機電設備

1公司自有的機械設備進入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管理部門應保證其機械、電氣安全性能、安全防護裝置符合有關安全標準的要求,并對其頒發準用證。新購置的起重機械設備,必須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驗收,符合安全使用條件,經公司技術負責人審批后方可投入使用。

2提供租賃的機械設備,租賃單位應向承租單位提供租賃單位的自檢報告、自檢合格證以及相關的技術文件和出廠說明書,還必須提供具有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單位出具的安全技術檢測證明,否則,不得租賃和投入使用。

3對進入施工現場的機電設備及電動工具,施工現場必須組織專業人員對其進行機械、電氣安全性能的檢查,確認其符合有關安全使用條件的,方能投入使用。當施工現場不能勝任此項工作時,公司機電設備管理部門應組織或委托法定檢測機構進行檢驗檢測。

4施工現場使用起重機械設備,必須按規定由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專項裝拆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并履行簽子審批手續。

5起重機械設備的安裝和拆卸必須由有資格的單位和專業人員進行,并應有專人定期進行維修保養和按規定定期檢查其電氣絕緣性能。對達不到安全要求又不能修復的機電設備,必須立即停用,并予以報廢處理。

6施工現場應為機電設備提供符合安全要求道路、基礎(座)、水電、操作棚或停機場地等必備條件。夜間作業應設置安全和充足的照明。

7機電設備的作業場所,應符合安全要求。場地應平整無障礙,機電設備旁應留有符合規定的作業和維修空間,作業通道應保持暢通,不得堆放材料、雜物。有防火要求的,其作業場所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8施工機械和動力機械的基礎(座)必須穩固,并符合其出廠說明書或設計的要求。

9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用電,應當符合本規程和有關標準、規范的要求,并應由專業人員安裝、拆除和維修保養。

10機電設備的管理應做到“定人、定機、定設備”,嚴禁不具備專業資格的人員操作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使用前,應對使用人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進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教育。

11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的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好個人安全防護用品.機械操作人員的衣著應符合安全要求.緊身并束緊袖口,不得系領帶,女工發辮應挽入工作帽內。

12操作機電設備及使用小型電動工具前,應檢查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的電源線和安全防護裝置。電源線破損或安全防護裝置缺損和失效的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未經專業人員更換、修復,不得投入使用。工作結束,應切斷電源并鎖好開關箱。小型手持式電動工具應交保管室保管。

13工作前必須檢查機械、儀表、工具等,確認完好方準使用;有試運行要求的,應按規定進行試運行,確認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14施工機械和電氣設備、小型電動工具不得帶“病”運轉和超負荷作業。操作中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禁止在設備運轉時進行擦洗和修理,作業中嚴禁將頭、手等伸入機械行程范圍內。修理應由專業人員按照原廠說明書規定的條件或有關標準、規范進行,不得任意使用代用部件或改裝、改造。

15新機、經過大修或技術改造的機械,必須按出廠說明書的要求和現行行業標準《建筑機械技術試驗規程》(JGJ34-86)進行測試和試運轉。

16施工現場機電設備、小型電動工具必須按照出廠說明書規定的技術性能、承載能力、使用條件和本規程的有關規定,正確操作,合理使用,嚴禁超載作業或任意變更、擴大使用范圍。按規定需定期檢驗檢測的儀表和有關安全裝置,應經具有法定檢驗檢測資格的單位定期檢驗檢測,否則不得使用。

17起重機不得靠近架空輸電線路作業。起重機的任何部位與架空輸電導線安全距離不得小于表2的規定。通過架空輸電線路時應將起重臂落下。

18電氣設備和線路必須絕緣良好,電線不得與金屬物綁在一起;各種電動工具用電必須符合“一機、一閘、一漏、一箱”的規定,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必須按規定做保護接零或接地。臨時停電、停工休息或下班時,必須拉閘斷電,鎖好開關箱。

19行燈電壓不得超過36V,電源線應使用橡皮軟電纜,必須選用互藕式安全電壓變壓器。在潮濕場所或金屬容器內工作時,行燈電壓不得超過12V。

20受壓容器應有安全閥、壓力表、并避免曝曬、碰撞;氧氣瓶嚴防沾染油脂;乙炔發生器、液化石油氣,必須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

篇2:機電設備管理組安全生產責任制

機電科設備管理組負責全礦的機電設備管理工作,對本崗位的安全工作負責。應熟悉全礦的機電設備數量、現狀和使用情況。

一、崗位職責

第1條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安全生產方針和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指示、指令、法律、法規及各項規章制度,對本崗位安全工作負責。

第2條負責全礦機電設備的使用、租用、調拔及設備臺帳、卡片和牌板的管理工作,做到帳、卡、物相符。

第3條參與編制設備購置計劃,負責組織對新增設備的驗收、編號和入帳工作。

第4條對檢修的設備進行修前鑒定和修后質量驗收,辦理設備交接事宜。

第5條負責檢查、監督、考核各單位的設備使用情況和管理制度執行情況,提出獎罰意見。

第6條新購進的設備嚴格按照《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驗收,對無“生產許可證”,無“安全許可證”,無“防爆檢驗合格證”(防爆設備)的設備不予以驗收。

第7條參加機電事故分析,及時編制設備完好率、待修率、事故率報表,并按時上報。

第8條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責任追究

第9條有下列行為之一者的,給予機電科設備管理組人員警告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章指揮職工和犯人或強令職工犯人違章、冒險作業的;

(二)對職工和犯人屢次違章作業熟視無睹,不加制止的;

(三)對重大事故預兆或者已發現的事故隱患不及時采取措施的;

(四)拒不執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煤礦安全監察人員的安全監察指令的;

第10條煤礦發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機電科設備管理組人員降級直至開除的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煤礦事故的;

(二)偽造、故意破壞煤礦事故現場的;

(三)阻礙、干涉煤礦事故調查工作,拒絕接受調查取證、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第11條對煤礦的機電設備管理負直接責任。

第12條負責對全礦機電設備使用、調撥和新設備的驗收工作,因管理漏洞導致煤礦使用了不符合規定要求的設備,機電科設備管理組負直接責任。

第13條發現或得知作業地點風量、溫度以及有害氣體不符合標準以及規定要求,但未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的,機電科設備管理組負直接責任。

第14條不能夠經常深入現場,或對現場的機電、運輸設備、設施的防爆性能、完好等檢查不及時,由此造成的后果,機電科設備管理組負主要責任。

第15條在事故調查處理、各級組織的安全檢查(監察)、審查中,故意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的,機電科設備管理組負直接責任。

第16條對于上述負直接責任、主要責任的,應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行政、經濟處罰、追究刑事責任。

篇3:井下機電設備碉室安全管理規定

1.永久性井下中央變電所和井底車場內的其他機電設備硐室,應砌碹或用其他可靠的方式支護。采區變電所應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2.硐室必須裝設向外開的防火鐵門。鐵門全部敞開時,不得妨礙運輸。鐵門上應裝設便于關嚴的通風孔。裝有鐵門時,門內可加設向外開的鐵柵欄門,但不得妨礙鐵門的開閉。

3.從硐室出口防火鐵門起5m內的巷道,應砌碹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護。硐室內必須設置足夠數量的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材。

4.井下中央變電所和主要排水泵房的地面標高,應分別比其出口與井底車場或大巷連接處的底板標高高出0.5m。

5.采掘工作面配電點的位置和空間必須能滿足設備檢修和巷道運輸、礦車通過及其他設備安裝的要求,并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6.變電硐室長度超過6m時,必須在硐室的兩端各設1個出口。

7.硐室內各種設備與墻壁之間應留出0.5m以上的通道,各種設備相互之間,應留出0.8m以上的通道。對不需從兩側或后面進行檢修的設備,可不留通道。

8.帶油的電氣設備必須設在機電設備硐室內。嚴禁設集油坑。

硐室不應有滴水。硐室的過道應保持暢通,嚴禁存放無關的設備和物件。帶油的電氣設備溢油或漏油時,必須立即處理。

9.硐室入口處必須懸掛“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字樣的警示牌。硐室內必須懸掛與實際相符的供電系統圖。硐室內有高壓電氣設備時,入口處和硐室內必須在明顯地點懸掛“高壓危險”字樣的警示牌。

采區變電所應設專人值班。無人值班的變電硐室必須關門加鎖,并有值班人員巡回檢查。

硐室內的設備,必須分別編號,標明用途,并有停送電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