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財會監督工作制度范例

財會監督工作制度范例

2024-07-16 閱讀 4233

1.0目的

財會工作監督可來自各個方面,但最直接、最經常、最有效的監督還是在財會機構內部建立財務稽核牽制體系。為了使稽核工作制度化,稽核行為規范化,制定本程序。

2.0適用范圍

對物管收入、成本、以及各項費用支出進行核算、審核;對工程材料、保潔用品、庫存貨物進行盤點核查。對一切經濟事項逐筆審核,對不符合規定的收支,提出意見。

3.0程序要點

稽核程序分為稽核立項、稽核準備、稽核實施、稽核處理四個階段。

3.1稽核立項階段

3.1.1定項目:確定本次稽核的對象、目的、內容、要求和稽核期。

3.1.2定方式:確定本次稽核所采取的稽核方式。

3.1.3定人員:

3.2稽核準備階段

3.2.1收集資料。收集與本次稽核有關的資料,主要包括:對被稽核單位的有關制度規定;被稽核單位的有關資料;::有關部門掌握的被稽核單位的情況

3.2.2制定方案。在對資料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稽核方案》。對資料初步分析的意見;稽核提綱;時間安排和工作步驟。

3.2.3稽核通知。稽核方案批準后,向被稽核單位發出稽核通知,并附稽核提綱。

3.3稽核實施階段

3.3.1進入現場。

3.3.2聽取匯報。聽取被稽核單位負責人對本次稽核內容自查情況的匯報,被稽核單位應提供自查報告。

3.3.3調用資料。調閱有關文件、憑證、帳目和報表。

3.3.4稽核檢查。

3.4.稽核處理階段

3.4.1做出決定。根據稽核發現的問題,發送《稽核結論和處理決定》

3.4.2反饋情況。被稽核單位應按照《稽核結論和處理決定》上規定的時限,將執行情況書面報告稽核行。

3.4.3整理檔案。將整個稽核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材料整理歸檔,妥善保管。

篇2:電力可靠性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可靠性監督管理,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根據《電力監管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以下簡稱電監會)負責全國電力可靠性的監督管理;電監會電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可靠性中心)負責全國電力可靠性監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并承擔電力可靠性管理行業服務工作;電監會派出機構負責轄區內電力可靠性監督管理。

第三條發電企業、輸電企業、供電企業以及從事電力生產的其他企業(以下統稱電力企業)應當依照本辦法開展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四條電力可靠性監督管理包括下列內容:

(一)制定電力可靠性監督管理規章和電力可靠性技術標準;

(二)建立電力可靠性監督管理工作體系;

(三)組織建立電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統,統計分析電力可靠性信息;

(四)組織電力企業開展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檢查;

(五)組織實施電力可靠性評價、評估工作;

(六)發布電力可靠性指標和電力可靠性監管報告;

(七)推動電力可靠性理論研究和技術應用;

(八)組織電力可靠性培訓;

(九)開展電力可靠性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五條電力企業作為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應當按照下列要求開展本企業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一)貫徹執行有關電力可靠性監督管理的國家規定、技術標準,制定本企業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規范;

(二)建立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體系,落實電力可靠性管理崗位責任;

(三)建立電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統,采集分析電力可靠性信息;

(四)準確、及時、完整地報送電力可靠性信息;

(五)開展電力可靠性成果應用,提高電力系統或者電力設施可靠性水平;

(六)開展電力可靠性技術培訓。

第六條電力可靠性信息管理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統。

第七條電力企業應當報送下列信息:

(一)發電設備可靠性信息,包括發電主機、發電輔助設備基本情況和運行情況;

(二)輸變電設施可靠性信息,包括發電側、電網側輸變電設施基本情況和運行情況;

(三)直流輸電系統可靠性信息,包括直流輸電系統基本情況和運行情況;

(四)供電系統可靠性信息,包括供電系統基本情況和運行情況;

(五)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報告和技術分析報告;

(六)重大非計劃停運、停電事件的分析報告。

第八條電力可靠性信息報送、匯總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電監會區域監管局城市監管辦公室(以下簡稱城市電監辦)轄區內的電力企業向城市電監辦報送;城市電監辦匯總核實后報電監會區域監管局(以下簡稱區域電監局)。區域電網公司,未設立城市電監辦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的電力企業,直接向所在區域電監局報送。區域電監局匯總后報可靠性中心。

(二)中央電力企業、資產跨區域的地方電力企業向可靠性中心報送。其中,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同時向所在區域電監局報送。

第九條電力企業報送電力可靠性信息應當符合下列期限要求:

(一)每月10日前報送上一月發電主機可靠性信息;

(二)每季度的第15日前報送上一季度發電輔助設備、輸變電設施、直流輸電系統以及供電系統可靠性信息;

(三)每年1月20日前報送上一年度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報告和電力可靠性技術分析報告;

(四)重大非計劃停運、停電事件發生后一個月內報送事件分析報告。

第十條城市電監辦應當自電力企業信息報送期限截止之日起3日內向區域電監局報送本省的匯總信息。區域電監局應當自城市電監辦信息報送期限截止之日起5日內向可靠性中心報送本區域的匯總信息。

第十一條電監會對電力系統可靠性水平進行評價。電力可靠性評價工作由可靠性中心具體組織實施。電力可靠性評價實施辦法另行制定。

第十二條電力可靠性評價應當遵循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

第十三條實施電力可靠性評價,可以對電力企業報送的有關信息進行調查核實。

第十四條年度電力可靠性評價結果經電監會審核后統一發布。

第十五條電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實施電力可靠性監督檢查,可以采取下列現場檢查措施:

(一)進入電力企業進行檢查并詢問相關人員,要求其對檢查事項做出說明;

(二)查閱、復制與檢查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

第十六條電力企業及其工作人員應當配合、協助電監會及其派出機構進行現場檢查,按照有關規定提供有關資料和數據。

第十七條電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的工作人員未按照本辦法實施電力可靠性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依法追究其責任。

第十八條電力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追究其責任:

(一)虛報、瞞報電力可靠性信息的;

(二)偽造、篡改電力可靠性信息的;

(三)拒報或者屢次遲報電力可靠性信息的;

(四)拒絕或者阻礙電力監管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法進行檢查、核查的。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2007年5月10日起施行。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0年10月13日發布的《電力可靠性管理暫行辦法》(國經貿電力[2000]970號)同時廢止。

收貨部制度

篇3:進境水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煙草業

第一條為了防止進境水果傳帶檢疫性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保護我國農業生產、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我國進境新鮮水果(以下簡稱水果)的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

第三條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管理全國進境水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工作。

國家質檢總局設在各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簡稱檢驗檢疫機構)負責所轄地區進境水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禁止攜帶、郵寄水果進境,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條在簽訂進境水果貿易合同或協議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辦理進境水果檢疫審批手續,并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以下簡稱《檢疫許可證》)。

第六條《檢疫許可證》(正本)、輸出國或地區官方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植物檢疫證書(以下簡稱植物檢疫證書)(正本),應當在報檢時由貨主或其代理人向檢驗檢疫機構提供。

第七條植物檢疫證書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植物檢疫證書的內容與格式應當符合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ISPM第12號《植物檢疫證書準則》的要求;

(二)用集裝箱運輸進境的,植物檢疫證書上應注明集裝箱號碼;

(三)已與我國簽訂協定(含協議、議定書、備忘錄等,下同)的,還應符合相關協定中有關植物檢疫證書的要求。

第八條檢驗檢疫機構根據以下規定對進境水果實施檢驗檢疫:

(一)中國有關檢驗檢疫的法律法規、標準及相關規定;

(二)中國政府與輸出國或地區政府簽訂的雙邊協定;

(三)國家質檢總局與輸出國或地區檢驗檢疫部門簽訂的議定書;

(四)《檢疫許可證》列明的有關要求。

第九條進境水果應當符合以下檢驗檢疫要求:

(一)不得混裝或夾帶植物檢疫證書上未列明的其他水果;

(二)包裝箱上須用中文或英文注明水果名稱、產地、包裝廠名稱或代碼;

(三)不帶有中國禁止進境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土壤及枝、葉等植物殘體;

(四)有毒有害物質檢出量不得超過中國相關安全衛生標準的規定;

(五)輸出國或地區與中國簽訂有協定或議定書的,還須符合協定或議定書的有關要求。

第十條檢驗檢疫機構依照相關工作程序和標準對進境水果實施現場檢驗檢疫:

(一)核查貨證是否相符;

(二)按第七條和第九條的要求核對植物檢疫證書和包裝箱上的相關信息及官方檢疫標志;

(三)檢查水果是否帶蟲體、病征、枝葉、土壤和病蟲為害狀;現場檢疫發現可疑疫情的,應送實驗室檢疫鑒定;

(四)根據有關規定和標準抽取樣品送實驗室檢測。

第十一條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按照相關工作程序和標準實施實驗室檢驗檢疫。

對在現場或實驗室檢疫中發現的蟲體、病菌、雜草等有害生物進行鑒定,對現場抽取的樣品進行有毒有害物質檢測,并出具檢驗檢疫結果單。

第十二條根據檢驗檢疫結果,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境水果分別作以下處理:

(一)經檢驗檢疫合格的,簽發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準予放行;

(二)發現檢疫性有害生物或其他有檢疫意義的有害生物,須實施除害處理,簽發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經除害處理合格的,準予放行;

(三)不符合本辦法第九條所列要求之一的、貨證不符的或經檢驗檢疫不合格又無有效除害處理方法的,簽發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在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需對外索賠的,簽發相關檢驗檢疫證書。

第十三條進境水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質檢總局將視情況暫停該種水果進口或暫停從相關水果產區、果園、包裝廠進口:

(一)進境水果果園、加工廠地區或周邊地區爆發嚴重植物疫情的;

(二)經檢驗檢疫發現中方關注的進境檢疫性有害生物的;

(三)經檢驗檢疫發現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過中國相關安全衛生標準規定的;

(四)不符合中國有關檢驗檢疫法律法規、雙邊協定或相關國際標準的。

前款規定的暫停進口的水果需恢復進口的,應當經國家質檢總局依照有關規定進行確認。

第十四條經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下簡稱港澳地區)中轉進境的水果,應當以集裝箱運輸,按照原箱、原包裝和原植物檢疫證書(簡稱“三原”)進境。進境前,應當經國家質檢總局認可的港澳地區檢驗機構對是否屬允許進境的水果種類及“三原”進行確認。經確認合格的,經國家質檢總局認可的港澳地區檢驗機構對集裝箱加施封識,出具相應的確認證明文件,并注明所加封識號、原證書號、原封識號,同時將確認證明文件及時傳送給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對于一批含多個集裝箱的,可附有一份植物檢疫證書,但應當同時由國家質檢總局認可的港澳地區檢驗機構進行確認。

貨主或其代理人報檢時應當提交上述港澳地區檢驗機構出具的確認證明文件(正本),提交的證明文件與港澳檢驗機構傳送的確認信息不符的,不予受理報檢。

第十五條國家質檢總局根據工作需要,并商輸出國家或地區政府檢驗檢疫機構同意,可以派檢驗檢疫人員到產地進行預檢、監裝或調查產地疫情和化學品使用情況。

第十六條未完成檢驗檢疫的進境水果,應當存放在檢驗檢疫機構指定的場所,不得擅自移動、銷售、使用。

進境水果存放場所由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依法實施監督管理,并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有足夠的獨立存放空間;

(二)具備保質、保鮮的必要設施;

(三)符合檢疫、防疫要求;

(四)具備除害處理條件。

第十七條因科研、贈送、展覽等特殊用途需要進口國家禁止進境水果的,貨主或其代理人須事先向國家質檢總局或國家質檢總局授權的檢驗檢疫機構申請辦理特許檢疫審批手續;進境時,應向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報檢,并接受檢疫。

對于展覽用水果,在展覽期間,應當接受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管理,未經檢驗檢疫機構許可,不得擅自調離、銷售、使用;展覽結束后,應當在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第十八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檢驗檢疫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九條本辦法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2005年7月5日起施行。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1999年12月9日發布的《進境水果檢疫管理辦法》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