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X射線檢查單項安全技術措施方案

X射線檢查單項安全技術措施方案

2024-07-17 閱讀 4698

一概況

煉鋼、連鑄主廠房內天然氣管道按圖紙說明要求100%焊縫須進行*射線檢查、Ⅱ級焊縫合格。煉鋼連鑄主廠房天然氣管道共計14800m。具體數據如下:

Ф57*4.511500m、Ф89*4.5400m、Ф133*5190m、

Ф73*4.5200m、Ф108*5520m。

二射線檢查質的資質儀器的檢驗合格證及檢查人員的資質證

1.射線檢查委托單位及人員

我公司委托十三冶結構廠射線檢查科進行此項工作。具體實施*射線檢查人員,必須具有太原市和山西省核發的*射線檢查資質的資質證和操作證。

2.射線檢查儀器的核定:

*射線檢查儀器必須是國家合格產品,且儀器必須有年檢合格證,方能進行。

3.射線檢查必須按照國家射線檢查的有關規程、規定執行。

4.射線檢查人員必須隨身攜帶操作證件,以備接受有關安全部門的檢查和驗證。

三*射線檢查區域及范圍:

1.本次*射線檢查在煉鋼主廠房東山墻和天車軌道梁內、▽30.000M~36.500M之間、L列1~19、K列1~20、J列1~18、H列1~9、G列1~20布置有Φ89、Φ73、Φ57無縫鋼管。

2.連鑄區東山墻以及天車軌道梁內的▽8.000~27.600m之間,F列1~19、E列1~17、D列1~19、C列1~19、B列1~17、A列1~19均布置有Ф73、Φ57無縫管。

四*射線檢查操作程序:

必須每天晚上9時至早5時進行射線檢查。

管線編號→警戒范圍標志→儀器放置、接通電源→射線檢查→解除警戒

1.凡是*射線檢查管線在白天進行編號和打鋼字印。

2.按規定由電工操作接好電源線及照明線和燈。

3.*射線儀器放置合適的位置,由操作人具體放置好。

4.*射線檢查區域R半徑100M須置設警戒線或紅燈圍欄。

5.地面監控人員須用口哨及時和檢查人員聯系,檢查警戒開始和警戒解除。監控人員嚴格把關,警戒范圍內決不允許有人進入。

6.當*射線全部檢查完畢,須把警戒線、圍欄、警戒標志全撤走,徹底解除警戒。

7.射線檢查儀器每次使用完畢,須專人放置可靠的地方,妥善保管。

五*射線檢查人員配置

1.專職*射線檢驗人員兩名。

2.我公司配備專職電工一名,電焊工兩名,地面警戒人員2~4人。

3.我公司專職安全員巡回檢查。

六安全措施

1.射線檢查人員必須身體健康,能勝任高空作業環境。

2.高空作業的人行跳板、安全網、安全帶、安全繩必須搭好、系好,安全可靠。

3.*射線儀器的運輸須用繩索上下垂直運輸。操作時必須固定好。

4.夜間照明必須充足、高空跳板、上下爬梯、操作位置等照明必須保證。

5.地面警戒線、警示燈、必須由警戒人員值守。

6.夜間施工值班人員嚴禁打瞌睡。

7.每一次射線檢查完成,儀器妥善收回,不準留放現場。

8.每天的工作安排,由施工隊長進行班前10分鐘講話,當天的工作要點、安全注意事項必須講清楚。

9.射線檢查人員與其配合的人員須充分合作,要滿足射線檢查人員的合理要求,相互照顧、幫助。

10.我公司由專職安全檢查人員巡回現場,發現問題要立即糾正,有權讓違章作業人員停止工作,或給予處分的決定。

11.除以上各項必須遵守外,不足之處遵照《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執行。

篇2:放射線工程安全目標管理措施

放射線工程安全目標管理

1、項目安全管理目標

(1)事故控制目標

a、杜絕死亡,重傷事故,輕傷事故頻率5‰。

b、杜絕火災,機械設備事故。

(2)達標目標

依照《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每次檢查均達到合格(優良)。

(3)文明施工目標

本項目必須創市安全文明工地。

2、項目安全責任目標考核辦法

(1)安全責任目標管理是安全生產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施工現場應實行目標管理,做到目標分解責任到人、責任到事,考核到人。安全責任目標考核分項目終結考核、年度、月度考核三種,項目經理由上級考核,項目其它人員由項目考核組考核。

(2)月度考核時間定為次月2日,年度考核定為次年元月15日前,項目終結考核為項目竣工退場后一個月內。

(3)安全責任目標考核結果分優良、合格、不合格三級。

(4)安全責任目標考核內容為總目標分解后的項目管理人員各自的安全責任目標內容和具體的安全工作。

(5)項目管理人員各自安全責任目標和具體的工作內容逐一檢查,并結合項目部和上級部門的定期安全檢查評價,沒有達到目標的為不合格,達到目標的為合格,良好地達到目標的為優良。

(6)結果由安全員負責記錄存檔。

3、各級人員安全責任目標的職責和權限

(1)項目經理

a、確定安全管理目標,確保項目工程安全施工,對工程項目的安全全面負責;

b、貫徹執行各項有關安全生產的法令、法規、標準、規范和制度,落實施工組織設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和資源的配置;

c、支持項目安全員及施工管理人員行使安全監督、檢查和督促、檢查工作;

d、每月組織定期檢查并對工程項目部的安全管理目標進行評價和協調;

e、組織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整改,發生傷亡事故及時上報。

(2)項目工程師

a、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專業性較強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b、確定危險部位和過程,對風險較大和專業性較強的工程項目應組織安全技術論證;

c、審批分部分項安全技術交底,并監督落實;

d、負責項目安全技術培訓教育工作。

(3)安全員

a、協助項目經理制定月度安全管理目標達標計劃;

b、貫徹各項安全技術措施,組織參與安全設施、施工用電、施工機械的驗收;

c、堅持日常檢查,參加月度安全大檢查,協助項目經理對各級管理人員的月度達標任務進行評價;

d、對檢查出的事故隱患,及時監督整改和驗收;

e、參加對進入現場使用的各種安全用品及機械設備進行驗收;

f、協助上級部門的安全檢查,如實匯報工程項目的安全狀況;

g、收集整理安全管理資料。

(4)工長

a、貫徹項目安全管理目標,對施工全過程進行控制;

b、嚴格監督實施所轄工種班組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c、認真執行分部分項工程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

d、具體實施安全管理目標達標計劃。

(5)技術員

a、編制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并監督落實;

b、協助項目其它管理施工班組的安全監督;

c、認真落實月度達標任務。

篇3:輻射射線安全防護專項措施

1.適用范圍本安全措施適用于柬埔寨桑河二級水電站項目現場射線檢測過程中安全作業要求,射線安全防護的方法、要求及檢測時應注意事項。2.檢測前準備2.1.從事射線檢測的人員上崗前應進行輻射安全知識的培訓,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員證。2.2.進入檢測現場前應對檢測人員進行現場的安全教育,嚴格遵守業主和監理單位的安全生產規定。2.3.設備需提供相關的資料如合格證書、鑒定書等,無需經過部門鑒定的設備必須提供設備自校檢驗記錄表。2.4.對從事射線操作和射線安全監督人員,必須配備完好的個人計量儀、報警器及作業現場備好γ輻射儀等安全防護品。2.5.每次的探傷作業應提前開具相應的射線作業票,并根據射線源的能量強度大小計算出安全區域包括控制區、監督管理區,通過業主或施工單位把作業時間、地點以及警戒范圍告知給相關單位。3.放射性同位素裝置的安全管理3.1.檢測現場不設立臨時的儲源庫,源應存放在公司的儲源庫或租用檢測現場附近的專業儲源庫,*射線裝置由現場的指定點存放。3.2.放射源的使用,每次領用人必須填寫《放射性同位素裝置領用登記表》。3.3.設備領用登記表中的經辦人必須由安全員簽字有效,表中的工程名稱(地點)、領用人、領用日期及時間必須寫明。3.4.歸還時,安全員用監測儀器檢測無泄漏方可起運入庫,在設備領用登記表上簽字并填寫好歸還日期、時間。3.5.放射源的運輸,應用專用的機動車輛(設置放射性標志、固定源罐裝置或保險箱)運輸,由專人運送。3.6.運送放射源的人員應攜帶防護用品、監測儀器。嚴禁未攜帶監測儀器和防護用品運送放射源。3.7.起運前、運輸途中及到達目的地后,必須用監測儀器分別測量有無泄露超標情況,確定無泄露超標才準裝卸、起運。4.現場射線檢測安全規定4.1.檢測前須進行清場把無關人員撤出監督管理區域邊界線之外,并按劃分好的控制區和監督管理區域進行警戒。控制區邊界應懸掛清晰可見的“禁止進入放射性工作場所”標牌,未經許可人員不得進入該范圍。監督管理區域允許相關人員在此區活動,培訓人員或探訪者也可進入該區域,邊界線應有“當心,電離輻射!”標牌,公眾不得進入該區域。并在不同區域邊界拉好警戒繩,放置好警戒燈。4.2.進入檢測現場時,應穿戴好個人安全防護用品,戴好安全帽,蹬上腳手架作業時,應首先檢查腳手架是否牢固穩定,高空作業時,應系好安全帶,儀器設備應有可靠的防滑落措施。4.3.檢測進行時應用監測儀器測定工作場所的射線照射量并記錄下監測數據。如有超標應立即停止檢測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做到周圍環境不達標不檢測。4.4.檢測現場的警戒須設立專人看守、巡視。4.5.檢測完畢應用監測儀器對γ儀器進行監測,源是否歸到正確位置。4.6.完工清場并解除警戒。5.現場安全控制流程圖6.射線探傷事故應急預案6.1.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工程突發的工業射線探傷輻射事故。包括放射源丟失事故、源收回屏蔽容器時失敗事故、導管損壞導致源泄露事故、裝源的源組件破損而導致工作場地的污染事故和在使用工業射線探傷裝置過程中造成的超劑量事故。6.2.由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任應急處置預案指揮,統一組織事故處理。6.3.項目經理擔任總指揮,其職責:及時聽取事故情況匯報,立即召集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研究、制定處置方案,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向環保部門、公安機關報告,并負責整個事故的處置工作。主管安全的領導任副總指揮,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的其他成員有質量經理、生產經理、總工程師、項目經理組成。6.4.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的其他成員在總指揮的統一部署下,開展事故現場救援、調查處理和事故善后處理工作。6.5.應急處置程序6.5.1.一旦發生放射性安全事故,放射工作人員應立即報告項目經理及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6.5.2放射工作人員一旦發現發生放射性安全事故,應在報告的同時,立即封閉現場,組織控制區內的人員撤離,控制事故的影響,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6.5.3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應急出動趕赴現場,成立現場指揮部,指揮、協調應急工作。6.5.4綜合部立即組織應急處置用器材運往現場,根據不同類型事故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并保證現場車輛使用,以運送物質、及時將受照人員送往醫院。6.5.5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現場指揮部負責向當地政府環保部門報告。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是否增派有關專家、人員、設備、物資以及放射裝置生產廠家等趕赴現場增援。6.5.6根據應急方案,搶救人員應分批、輪流進入事故現場。進入事故現場前,搶救人員應佩帶專用防護用品、個人劑量儀和報警器,并攜帶專用搶救工具;場外應有專人監護、接應,并記錄每位搶救人員的受照時間、劑量。搶救人員在事故搶救過程中的累計劑量最大不得超過10雷姆。6.6.善后處理事故處理完畢,由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配合環保、衛生、公安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做好善后處理工作。a)安排受照人員進行相應的體檢和醫療。b)對事故搶救人員安排專項體檢、療養,并將搶救中所受的輻射劑量記入其個人檔案。c)總結事故發生的原因,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d)對不執行安全管理制度、玩忽職守,造成后果的,追究其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