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鉛冶煉主要職業危害預防措施

鉛冶煉主要職業危害預防措施

2024-07-17 閱讀 1125

1.鉛冶煉過程中的職業危害主要有

(1)鉛中毒。鉛的熔點低(327.5℃),在400~550℃便有顯著的揮發,并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多。鉛礦石在鼓風爐還原熔煉時,由于鼓風爐內溫度達1200℃以上,鉛的揮發很大,爐渣中也含有2%左右的鉛,在流出時鉛同樣揮發;在鉛礦中含有一定量的鉛、砷、銻形成鉛冰銅和砷冰銅。冰銅排放時,鉛的揮發更大;熔融金屬鉛的流出也造成鉛蒸汽的形成。鉛蒸汽在空氣中迅速凝聚、氧化而成氧化鉛(PbO),呈氣溶膠散布于作業環境中,而鉛及其化合物都是毒性很強的毒物。

鉛及其化合物在生產中以蒸汽、煙及煙塵的形式存在,主要由呼吸道進入人體,在呼吸道內的吸收遠較消化道完全和迅速。由于經常不斷地進入和蓄積于人體內,引起操作人員的鉛中毒。

鉛中毒能引起神經系統功能的紊亂,造血機能的減退。國家規定允許鉛塵濃度為0.05毫克/米3,鉛煙灰0.03毫克/米3。

(2)砷中毒。由于鉛礦石中含有一定量的砷化物。在鼓風爐還原熔煉時,還能生成砷冰銅。在放出砷冰銅時,有大量砷蒸汽及三氧化二砷向操作現場彌散,引起操作人員砷中毒,能引起毛細血管、新陳代謝、神經系統等方面的病變。國家規定的允許濃度,三氧化二砷為0.3毫克/米3。

(3)一氧化碳中毒。由于鼓風爐內還原氣氛很強,一氧化碳有時自爐頂和爐腹向外散發;在處理風口故障時,自風口溢出;鼓風爐在熔煉過程中,難免產生爐結,在處理爐結時,要增加焦炭的加入量,同時降低料面,停止鼓風,更創造了產生一氧化碳的條件。處理爐結,都靠人工在爐口進行,勞動強度大,增加呼吸量,所以稍有不慎,都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

(4)粉煤爆炸。鼓風爐爐渣的處理,使用煙化法,在處理過程中,需要向熔渣層噴入大量的粉煤,在煤的干燥、粉碎、貯存、管道運輸和使用時,都可能潛伏爆炸的危險。

(5)氟化氫及四氟化硅的危害。鉛電解精煉時,所用的電解液是硅氟酸(H2SiF6)和硅氟酸鉛(PbSiF6)的水溶液。硅氟酸是用氟氫酸(H2F2)加石英石粉(SiO2)制成的;氟氫酸是瑩石(CaF2)加硫酸而制成;硅氟酸鉛是用硅氟酸加鉛而產出。在制備上述產物時,有氟化氫、四氟化硅溢出,造成對呼吸道粘膜、牙齒和皮膚的傷害,嚴重者可得氟骨癥。操作者如皮膚直接接觸氟氫酸,不僅損傷皮膚肌肉,嚴格者可損壞骨骼。

(6)瀝青危害。鉛的電解精煉用的電解槽,是以木材或鋼筋混凝土先制成槽形,然后內外襯以厚厚的瀝青和滑石粉的混合物作為防護層,用此方法解決腐蝕問題。電解廠房的地面、電解液流槽、貯液罐等,均用燒紅的烙鐵烙上一層厚厚的瀝青混合物。烙制前,先將瀝青加溫熔化,配入一定比例的滑石粉,充分攪勻,然后送往需烙瀝青處用烙鐵烙勻。這一作業稱為“烙油”。瀝青與人體接觸有三種方式:①瀝青中揮發物質在加溫中產生蒸汽,污染皮膚或經呼吸道進入機體;②瀝青粉塵附著于表皮,又進入毛囊,使毛囊阻塞而發生病變,粉塵也可經呼吸道進入機體;③熔融的瀝青,直接接觸皮膚,而引起中毒。

瀝青中主要成分為多環烴類,有引起皮膚癌的可能性。它又是感光性物質,產生較長波長的輻射線,危害人的機體。

2.預防措施

鉛冶煉中職業危害的預防措施如下:

(1)預防鉛、砷中毒。常采用的措施有:

①有塵毒飛揚的鉛物料在運輸、轉移及生產過程中,均應采取密閉、排風和凈化等措施。

②鉛作業場所,應設置吸塵式清掃裝置,定期對設備、地面、側墻和房頂進行清掃,以減少粉塵及二次粉塵的飛揚。

③鉛作業人員的工作服、口罩等,必須集中在廠內洗滌,有鉛塵的工作服不得帶出廠外,防止二次污染,尤其防止職工家屬鉛中毒。穿工作服不得進入食堂。

④飯前、飲水時應先嗽口、洗臉、洗手,不得在作業場所吸煙和進食。更不得利用熱的鉛渣、鉛冰銅及鉛錠考煮食物。

⑤對從事鉛作業人員要定期進行體檢;并對從事冶煉作業的職工,實行6小時工作制和定期進行療養。

⑥嚴格禁止鉛鼓風爐低料柱作業,降低鉛鼓風爐爐頂溫度,減少鉛蒸汽的生成。

(2)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加強生產廠房通風,定期進行一氧化碳濃度檢測,同時加強檢修,防止泄漏。

(3)防止粉煤爆炸。常采取如下措施:

在粉煤系統的管道上,應設防爆閥,在分煤倉、分離器、旋風器等設備上,應分別設置防爆門、防爆門的面積與該設備的容積按0.4米2/米3取值,但不得小于90厘米2。所用防爆片應用厚度不大于0.5毫米的薄鐵板,并應在其上劃有十字刻痕,安裝時有刻痕面應朝外。

輸送粉煤的管道,除通往燃燒器的一段外,不得有水平區段,更不得呈袋囊形。

粉煤制備系統的機械設備,應有保持良好的聯鎖裝置;電氣設備應采用防爆型。

所有輸送粉煤的管道和制備粉煤的設備,均應有良好的接地,并定期檢測其接地電阻。

應定期清掃設備系統外部、管道外表及廠房內地面、墻壁上的粉煤,以防自燃和二次爆炸。

制備粉煤的場所,嚴禁吸煙和動火。如檢修需動火時,必須清掃徹底,經有關部門檢查合格批準,持有動火證動火。在倉內清掃和修理時,應設人監護。如倉內殘留的粉煤自燃,清掃人員應立即退出,將倉密閉,用蒸汽或二氧化碳滅火,確認無火源和有害氣體后,才能進入倉內。

采用熱風時,若煤種揮發分較高,熱風溫度不得超過160℃。

停送粉煤時,送煤機風壓保持0.2千克力/厘米2(1.96×104帕),待粉煤全部送完后,再停空壓機。

(4)防止氟化氫及四氟化硅的危害。具體措施如下:

進行上述作業時,均應在密閉的容器內進行。

各個貯罐,必須加蓋并進行水封。

加強鉛電解廠房內的自然通風,冬季送入的新鮮空氣,需經預熱。

發放防酸的工作服和長統靴及防酸手套,嚴防皮膚直接接觸。

夏季,發給操作工人護膚膏,以免造成皮疹。

(5)預防瀝青的危害。具體做法是:

運送瀝青,在夜間、陰天或黃昏時進行,避免在日光下操作。熬制瀝青在室外通風良好的環境下進行,并控制好溫度,以防突然沸騰溢出,造成火災及燙傷。

在容器內烙瀝青時,要勤輪換,作業時間改為6小時工作制,皮膚表面涂防護油膏。

供給帶有披肩的防塵帽、防護眼鏡、帆布手套和鞋蓋、過濾式口罩,防止與皮膚接觸,以及減少呼吸道的吸入。

篇2:鎂冶煉職業危害預防措施

1.職業危害

氯化鎂融鹽電解煉鎂,從菱鎂礦石進廠到精鎂錠包裝出廠,要經過破碎、配料、氯化、電解、精煉、鑄造、酸洗鍍膜等過程。工序多,工藝復雜,生產中的危害較多。具體如下:

(1)生產過程使用和產生劇毒的氯氣,容易發生操作人員急性氯氣中毒。

(2)從氯化、電解到精煉、鑄造,操作處理熔融金屬和鹽類,容易發生燒燙灼傷。

(3)電解使用強直流電,系列電壓高,場地又遭氯化物污染,容易發生人員觸電。

(4)熔鎂外溢,容易燃燒甚至發生爆炸。吊運料塊多,容易掉落造成砸傷。

(5)氯鹽粉塵垃圾,有吸水潮解特性,容易腐蝕建筑物與設備。

2.預防措施

(1)氯化鎂融鹽電解生產,由于腐蝕性大,因此在廠房建筑及設備上,要有嚴格的防腐措施。廠房的屋架金屬構件,以及設備金屬殼體和管道等,都要定期檢修并進行防腐處理。特別是隱蔽構件連接部分,更要特別加以注意。

(2)為防止觸電,電解廠房地坪要鋪設瓷磚,以達到絕緣、防水、防酸、防火的要求。地坪清掃時使用鋸木粉等吸濕劑。電解槽上支持導、母線的瓷件要定期清擦;瓷件鐵桿要外加絕緣套保護。電解槽多處聯接點,要加不易受潮便于工作于清潔的絕緣墊。所有絕緣電阻,必須達到規定標準要求。廠房內吊車,從鉤頭到大車體,要有三道絕緣。吊車軌道采取自動撒沙以防滑。電解地下室地面,要在地下水最高水位以上。經常檢查清理槽體地下部分,以保證對地絕緣。

(3)個人防護用品以防燒燙與觸電為主。鎂生產工人發給耐腐蝕防熱的呢料工作服、工作帽和手段,并加絲綢襯衣。發給氈鞋,在電解崗位并應備有高壓絕緣靴。同時發給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并及時更換濾毒活性炭,以保證功效。

(4)根據工作崗位不同,制訂不同的安全操作規程。

(5)在生產管理中,要把控制、平衡氯氣作為突出重點,納入日常生產調度管理。要使電解槽副產氯氣量保持小于氯化爐使用氯氣量,防止出現多余氯氣,給生產和操作人員造成危害。一旦出現氯氣多余時,要有緊急處理措施,以保證安全。

(6)由于有氯氣和氯鹽的污染腐蝕,氯化與電解廠房內的吊車,不能用明滑線送電,要改用膠皮軟電纜。吊車與拉運臺包小車,容易發生控制失靈、軌道和路面打滑等情況,必須特別加強維修和清掃管理,以保證吊車安全行駛。

(7)要使氯化爐保持負壓狀態,減少氯氣跑冒,必須改善氯化生產排煙設施,提高排煙機排放能力,并保證經常運行良好。

(8)對供運貯存液氯的槽車、貯罐以及加熱輸送氯氣的設備和管道,要有押運、檢修維護、輸送聯系等各項制度,嚴格進行管理。

篇3:鈦冶煉行業職業危害預防措施

1.職業危害

鎂熱還原四氯化鈦生產海綿鈦,在生產過程中存在高溫燒燙、觸電、中毒窒息、酸灼、起重傷害、著火爆炸和放射性侵害等多種危險,是一種危險性較大的工業生產。

(1)將鈦鐵礦經電弧爐熔煉生產高鈦渣,制團使用瀝青,容易造成中毒;熔煉時電弧爐溫度高,易被熔體崩濺燒燙,并有觸電危險。

(2)在沸騰通氯氣進行氯化生產四氯化鈦時,爐內還生成一氧化碳、氯化氫和光氣(COCl2)等有毒氣體,隨每班放渣和氯氣一起跑漏出來,它們同氯氣一樣都會造成急性中毒。由于氯化爐系統、管路中,常殘存一氧化碳,如沒有認真清理就焊接動火,會發生爆炸。冷凝四氯化鈦,使用氨冷凍機,又有跑漏氨氣中毒危險。

(3)從氯化、精制到還原,整個四氯化鈦輸送管道系統線路長,閥門、接頭多,容易出現泄漏;從氯化到精制過程,四氯化鈦又常因貯槽過滿造成“冒罐”。四氯化鈦遇空氣吸水生成氯化氫,出現白霧,是軍用煙幕彈原料。跑冒四氯化鈦,容易發生化學性燙傷和中毒。

(4)還原和蒸餾都是真空加熱,在高溫受壓條件下進行生產,要求高度密封,如有泄漏進水,就會發生爆炸。充用惰性氣體氬氣,使用不當有發生窒息的危險。在還原蒸餾的裝爐和出爐過程中,要進行頻繁的安裝和拆卸作業,使用吊車起重作業時間多,起重傷害等危險大。還原、蒸餾爐都是電熱爐,爐內深,操作人員進出爐,容易發生觸電、燙傷、跌傷事故。

(5)海綿鈦用高壓油壓機破碎,然后篩選、輸送、包裝入桶。在這過程中有砸傷、絞傷危險。廠房內破碎粉屑積存過多,有著火爆炸危險。

(6)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出現故障多和殘渣多,在處理故障、檢修設備和清理殘渣時,容易出現跑冒熔體和氯氣等。

(7)由于鈦鐵礦中常含有放射性物質,經熔煉、氯化,最后聚合在氯化廢渣中。因此,從鈦鐵礦配料制團、電爐熔煉到氯化排渣,都存在對人體的放射性侵害。

2.具體預防措施有:

(1)鈦生產中使用氯氣,并易生成氯化氫等,腐蝕性大。因此,首先要搞好廠房建筑及設備管道的防腐,主要是氯化精制系統,要認真做好經常維護和定期檢修,使之保持良好狀態。

(2)個人防護用品方面,發給操作工人防熱耐酸的呢料工作服、工作帽和手套。在潮濕有酸操作崗位,發給耐酸膠靴,一般為防熱鞋,并根據工種崗位以及塵毒危害情況,發給防塵口罩、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同時有多種性質不同的毒氣侵害時,操作人員要佩戴隔離式防毒面具——氧氣呼吸器,才能有效地保證安全。對防塵、防毒口罩,要及時更新污染濾層。防毒面具要及時更新濾毒活性炭,并經常檢查面具密閉性能。對氧氣呼吸器,更要有專人負責嚴格檢查和認真維修。

(3)根據工種崗位和操作條件,認真制訂安全操作規程,既要包括一般共同性安全防護要點,又要明確本工種操作的突出危險與防護手段,并使工人切實掌握、自覺執行。如往精制工序送四氯化鈦,規定氯化工序要先給送料信號。精制工序得信號后,檢查貯槽液面高度、進料管和廢氣平衡管道,以及閥門開閉情況,確認完好無誤后,發出允許送料信號,氯化工序接信號后才能輸送。這樣才可以防止“冒罐”。還原爐、蒸餾爐安裝拆卸時,規定人員進出爐要從專用木梯上下;進爐前由電工停電、并掛上“有人工作不許合閘”標牌。

(4)在清理氯化系統管道沉淀和設備殘渣泥漿時,規定面部不正對排放口;進行水解要控制水量,并不得直接往下水道排放,以防止四氯化鈦崩冒而被燒傷和下水道爆炸。

(5)所有水冷、真空、受壓設備,都要經嚴格充壓和氣密實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用。

(6)破碎、包裝海綿鈦廠房,要經常清掃,清除海綿鈦塵屑。清掃塵屑注意防止起火。如海綿鈦著火,禁止用水滅火,應有特別專用的消防設施。

(7)有可能接觸放射性粉塵作業人員的工作服,應單獨存放,并絕對禁止穿著回家。氯化收塵與放射性物質廢渣,不得與一般廢渣共同混放,處理時須用專車運送出廠,并按國家環境保護規定要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