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設備安全技術規程
(一)焊接分類及焊接設備
金屬焊接主要分熔化、固相焊和釬焊。熔化焊主要包括氣焊、電弧焊和電阻點焊;固相焊主要有冷壓焊、爆炸焊、電阻焊和閃光焊等。
電弧焊又可分為手工電弧焊、埋弧焊和氣體保護焊。是最常用的焊接方法。
電阻焊也稱接觸焊。利用大電流通過焊件接合處產生有電阻熱,當焊件達到塑性狀態或熔化狀態時,施加一定壓力,使焊件連接在一起。常用的有對焊、點焊和縫焊。對焊和點焊大量用于鋼筋焊接,縫焊用于鋼板卷制焊接管。
使用的設備可分為:手工弧焊機、埋弧焊機、氣體保護電弧焊機、等離子弧焊機、電渣焊機、電阻焊機、火焰切割機等。
電渣焊機是利用電流通過液態熔渣所產生的電阻熱,熔化電極和焊件金屬,在強制冷卻下形成焊接縫。有絲極、板極及熔嘴電渣焊三種。用于較厚的焊件。
此外,氣割與氣焊所使用的設備是相同的,包括氧氣瓶、乙炔氣瓶或其他可燃氣體供氣源、回火防止器和減壓器等。但他們使用不同的工具、分別為焊炬和割炬。
(二)焊接的主要危害及防護措施
?1、焊接的主要危害從事焊接生產工作經常與各種易燃易爆氣體、壓力容器和電器設備接觸,焊接過程中又存在有害氣體、粉塵、弧光輻射、高頻電磁場、噪聲以及射線等對人體與環境不利的因素,因此,稍有疏忽就會發生爆炸、火災、燙傷、觸電等設備與人身事故。
焊工長期接觸金屬煙塵,如果防護不良,吸進過多的煙塵,將引起頭痛、惡心、氣管炎、肺炎甚至有形成焊工塵肺、錳中毒的危險。
?在電弧焊高溫和強烈紫外線作用下,弧區周圍可形成多種的毒氣體,各種有毒氣體被吸入體內,將影響操作者的健康。
電弧放電時,一方面產生高熱,同時還會產生弧光輻射。作用在人體上,被體內組織吸收,引起組織的熱作用、光化學作用或電離作用,造成人體組織急性或慢性損傷。并直接損害視力。
在等離子弧焊接和切割過程中,由于等離子流以高速噴射,會發生摩擦,產生噪聲。無防護情況下,強烈的噪聲可引起聽覺障礙、噪聲性外傷、耳聾等癥狀。
在非熔化極氬弧焊和等離子焊時,常見高頻振蕩器來激發引弧,有有交流氬弧焊機還用高頻振蕩器來穩定電弧。焊工長期接觸高頻電磁場能引起植物功能紊亂和神經衰弱,表現為全身不適、頭昏、疲乏、食欲不振、失眠及血壓偏低等癥狀。
2、焊接與切割作業的勞動保護措施
?所謂保護,就是要把人體內生中的危險因素和有毒因素隔離開來,創造安全、衛生和舒適的勞動環境,以保證安全生產。安全生產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預防工傷事故的發生,即觸電、火災、爆炸、金屬飛濺和機械傷害等;二是要預防職業病的危害,防塵、防毒、放射和噪聲等。本文主要論述有害因素的防護措施。
(1)通風防護措施
?焊接切割過程中只要采取完善的防護措施,就能保證焊工只會吸入微量的煙塵和有毒氣體,通過人體的解毒作用,把毒害減到最小程度,從而避免發生焊接煙塵和有毒氣體中毒現象。通風技術措施是消除焊接粉塵和有毒氣體、改善勞動條件的有力措施。
按通風范圍,可分為全面通風和局部通風。由于全面通風費用高,且排煙不理想,因此除大型焊接車間外,多采用局部通風措施。
a)全面通風在專門的焊接車間或焊接量大、焊機集中的工作地點,應考慮全面機械通風,可集中安裝數臺軸流式風機向外排風,使車間內經常更換新鮮空氣。
b)局部通風分為送風和排氣兩種。局部送風只是暫時將焊接區域附近作業地帶的有害物質吹走,雖對作業地帶的空氣起到一定的稀釋作用,但可能污染整個車間,起不到排除粉塵與有毒氣體的目的。局部排氣是目前采用的通風措施中,使用效果良好,方便靈活,設備費用較少的有效措施。
(2)個人防護措施
?個人防護措施主要是指對頭、面、眼睛、耳、呼吸道、手、腳和身軀等的人身防護。主要有防塵、防毒、防噪聲、防高溫輻射、防機械外傷等。
焊接作業除穿戴一般防護用品(如工作服、手套、眼鏡和口罩)外,針對特殊作業場合,還可以佩戴通風焊帽,防止煙塵危害。
對于劇毒場所緊急情況下的搶修焊接作業,可佩戴隔絕式氧氣呼吸器,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發生。
為保護焊工眼睛不受弧光傷害,焊接時必須使用鑲有特制防護鏡片的面罩,并根據焊接電流的強度不同來選用不同型號的濾光鏡片。
?焊工應穿淺色或白色帆布工作服,并將袖口扎緊,領口扣好,皮膚不外露,以防止皮膚受到傷害。長時間在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員應戴上護耳器,以減小噪聲對人的危害程度。
(3)改革工藝和改進焊接材料
a)生產工藝的優化選擇
不同的焊接工藝產生的污染物種類和數量有很大的區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選用成熟的隱弧焊代替明弧焊,可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b)材料和設備的選擇
在生產工藝確定的前提下,應選用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
采用低塵低毒焊條、低害焊劑、低害釬料和釬劑等;氬弧焊和等離子弧焊接時不用釷鎢棒,改用放射性較低的鈰鎢或釔鎢電極;氬弧焊引弧及穩弧措施,盡量采用脈沖裝置,而不用高頻震蕩裝置;在保證焊接質量有前提下,合理選用工藝參數可降低噪聲。
c)提高操作者技術水平
高水平的焊接工人在焊接過程中能夠訓練、靈活地執行操作規章,并根據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技術調整。
d)努力采用和開發安全衛生性能好的焊接技術
提倡在焊接結構設計、焊接材料、焊接設備和焊接工藝等各個環節中,采用和開發安全衛生性能好的焊接技術。如以自動焊代替手工焊,以單面焊雙面形成代替雙面焊等。
(4)防火、防電和防爆
重點是防止氧氣、乙炔氣瓶爆炸,以及焊補易燃容器、管道時引起的火災和爆炸事故。防電擊的措施有:焊接電源應有接地線;操作須注意電纜、電焊鉗和工作鞋等絕緣的可靠性;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下作業。
(三)電焊作業安全技術要求
以常用的手工弧焊機為例,對電焊作業的安全技術要求進行介紹。
1、手工弧焊的安全要求
(1)使用前,應檢查并確認初、次極線接線正確,輸入電壓符合電焊機的銘牌規定。接通電源后,嚴禁接觸初級線路的帶點部分。
(2)次級抽頭連接銅板應壓緊,接線柱的墊圈。合閘前,應詳細檢查接線螺帽、螺栓及其它部件并確認齊全、無松動或損壞。
(3)多臺電焊機集中使用時,應分接在三相電源網絡上,使三相負載平衡。多臺電焊機的接地裝置應分別由接地處引接,不得串聯。電焊機必須有獨立的專用電源開關,禁止多臺焊機共用一個電源開關。
(4)移動電焊機時,應切斷電源,不得用拖拉電纜的方法移動電焊機。當焊接中突然停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在推拉電源閘刀時,應先關閉焊機開關。
(5)焊接電纜外皮完整、絕緣良好、應使用整根導線。交流弧焊機一次電源線長度應不大于5米,電焊機二次電纜長度應不大于30米。
(6)電焊機外殼,必須有良好的接零或接地保護,其電源的裝拆應由電工進行。電焊機的一次與二次繞組之間,繞組與鐵芯之間,繞組、引線與外殼之間,絕緣電阻均不得低于0.5兆歐。電焊機外露的帶電部分應有良好有防護裝置。
(7)電焊機接地及電焊工作回線都不準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準接在管道和機床設備上。工作回線應絕緣良好。
(8)電焊機應放在防雨和通風良好有地方,在焊接現場不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使用電焊機必須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
(9)焊鉗與把線必須絕緣良好、連接牢固,更換焊條應戴手套。在潮濕地點工作。應站在絕緣膠板或木板上。
(10)焊接帶點的設備必須先切斷電源。
(11)嚴禁在帶壓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嚴禁從氣瓶上引弧。
(12)焊接貯存過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須先清除干凈,并將所有孔打開。
(13)在密閉金屬容器內施焊時,容器必須可靠接地,通風良好,并應有人監護。嚴禁內容器內輸入氧氣。
(14)焊接預熱工作中,應采取隔熱措施。不可將電纜放在焊接電弧附近或熾熱的焊件上。
(15)容器內施焊時,必須配置可靠的通風設備,焊接鋁、黃銅等有色金屬時,產生的有毒氣體多,應佩戴口罩,以防止中毒。
(16)必須靠近可燃、易爆物質焊接時,可燃、易爆物質距作業點火源應小于5米;并且應用防火材料遮蓋。
(17)高空作業應系安全帶,并采取防護措施,地面應的人監護。
(18)焊件必須放置平穩、牢固才能施焊,不準在天車吊起或叉車鏟起的工件上施焊。
(19)電焊、氣焊工均為特種作業,應身體檢查合格,并經專業安全技術學習、訓練和考試合格,取得特殊工種操作證后,方能獨立操作。
?(四)、氣焊與氣割安全要求
1、氣瓶的試用、運輸和保管
?(1)氣瓶應每三年檢驗一次,盛裝惰性氣體的氣瓶應每五年檢驗一次。
(2)氣瓶瓶閥及管接頭處不得漏氣。應該常檢查絲堵和角閥絲扣的磨損及銹蝕情況,發現損壞應立即更換。
(3)氣瓶上必須裝兩道防振圈。
(4)不得將氣瓶與帶點物體接觸。氧氣瓶不得沾染油脂。氣瓶胡瓶閥嚴禁沾有油脂。
(5)氧氣瓶與減壓器的連接頭發生自燃時應迅速關閉氧氣瓶的閥門。
(6)瓶閥凍結時嚴禁用火烤,可用浸40℃熱水的棉布蓋上使其緩慢解凍。
(7)嚴禁直接使用不裝減壓器的氣瓶或裝設不合格減壓器的氣瓶。乙炔氣瓶必須裝設專用的減壓器、回火防止器。
(8)嚴禁銅、銀、貢等及其制品與乙炔接觸;必須使用銅合金器具時,合金的含銅量應低于70%。
(9)乙炔氣瓶的使用壓力不得超過0.147Mpa,輸氣流速不得大于(1.5~2.0)m3(h·瓶)
(10)乙炔氣瓶和氧氣瓶均應炬明火10米以上;乙炔氣瓶與氧氣瓶之間的距離應在5米以上。
(11)在通風不良的地點或在容器內作業時,焊割炬應先在外面點好火。
(12)氣瓶內的氣體不得用盡。氧氣瓶必須留有0.2MPa的剩余壓力。空、滿氣瓶應分別存放。
(13)檢查設備、附件及管路是否漏氣時,只準用肥皂水實驗。實驗時,周圍不準有明火。嚴禁用火試驗漏氣。
(14)乙炔氣瓶運輸和使用時應直立放置,不得臥放。
(15)在使用乙炔氣瓶的現場,儲存量不得超過5瓶。超過5瓶但不得超過20瓶,應在現場或車間內用非燃燒體墻隔或單獨的儲存間。超過20瓶,應設置乙炔氣瓶庫。
(16)氣瓶的存放與保管:
?a)氣瓶應存放在通風良好的場所,夏季應防止日光暴曬。
?b)嚴禁將氣瓶和易燃物、易爆物混放在一起。
?c)乙炔氣瓶、液化石油氣瓶應保持直立,并應的防止傾倒的措施。
?e)嚴禁將氣瓶靠近熱源。
?f)氧氣瓶在使用、運輸和儲存時,環境溫度不得高于60℃;乙炔氣瓶在使用、運輸和儲存時,環境溫度不得高于40℃.
?g)嚴禁將乙炔氣瓶放置在有放射性射線的場所,亦不得放在橡膠等絕緣體上。
?(17)氣瓶的搬運:
?a)氣瓶搬運前應旋緊瓶帽。氣瓶應輕裝輕卸,嚴禁采用拋、滾、滑的方法及用行車或吊車運氧氣瓶。禁止人工肩扛手抬搬運。
?b)汽車搬運氧氣瓶及液化石油氣瓶時,一般應將氣瓶橫向排放,頭部朝向同一側,裝車高度不得超過車廂板。
?c)汽車裝運乙炔氣瓶時,氣瓶應直立排放,車廂高度不得小于瓶高胡2/3.
?d)運輸氣瓶的車上嚴禁煙火。運輸乙炔氣瓶的車上應備有相應的滅火器具。
?e)易燃物、油脂和帶油污的物品不得與氣瓶嚴禁同車運輸。
?f)所裝氣體混合后能引起燃燒、爆炸的氣瓶嚴禁同車運輸。
?g)運輸氣瓶的車廂上不得乘人。
?(18)氣瓶庫的建立:
a)氣瓶庫內不得有地溝、暗道;嚴禁的明火或其他熱源;應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直射。
b)氣瓶庫必須在明顯、方便的地點設置滅火器具,并定期檢查,確保處于良好狀態。
c)氣瓶庫內必須設專人管理,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人員必須熟悉設備性能和操作維護規程。
d)氧氣瓶、乙炔氣瓶及液化石油氣瓶儲存庫周圍10m范圍內嚴禁煙火并嚴禁堆放可燃物。
2、減壓器及其使用
(1)減壓器應符合下列要求:
a)新減壓器有出廠合格證;
b)外套螺母的螺紋完好,使用纖維質墊圈(不得使用皮墊或膠墊);
c)高、低壓表有效,指針靈活;
d)安全閥完好,可靠。
(2)減壓器(特別是接頭的螺帽、螺桿)嚴禁沾染油脂,不得沾有砂粒或金屬屑。
(3)減壓器螺母在氣瓶上的擰扣數不少于5扣。
(4)減壓器凍結時嚴禁用火烘烤,只能用熱水、蒸汽解凍或自燃解凍。
(5)減壓器損壞、漏氣或有其他故障時,應立即停止使用,進行檢修。
(6)裝卸減壓器或因連接頭漏氣緊螺帽時,操作人員嚴禁戴沾有油污有手套和使用沾有油污的扳手。
(7)安裝減壓器前,應稍打開瓶閥,將瓶閥上粘附的污垢吹凈后立即關閉。吹灰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側面。
(8)減壓器裝好后,操作者應站在瓶閥的側后面將調節螺絲擰松,緩慢開啟氣瓶瓶閥。停止作業時,應先關閉氣瓶閥門,擰松減壓器調節螺絲,放出軟管中的余氣,最后卸下減壓器。
3、乙炔、氧氣及液化石油氣橡膠軟管的使用
(1)橡膠軟管應按下列規定著色:
?1)氧氣膠管為紅色;
?2)乙炔氣管為黑色;
?3)氬氣管為綠色。
(2)若乙炔氣管脫落、破裂或著火時,應先將火焰熄滅,然后停止供氣。氧氣軟管著火時,應先將氧氣的供氣閥門關閉,停止供氣后再處理著火膠管,不得使用彎折軟管的處理方法。
(3)不得使用的鼓包、裂紋或漏氣的橡膠軟管。如發現有漏氣現象,應先將其損壞部分切除,不得用貼補或包纏的辦法處理。
(4)氧氣橡膠軟管、乙炔氣橡膠軟管嚴禁沾染油脂。、
(5)氧氣橡膠軟管或乙炔橡膠軟管嚴禁串通連接或互換使用。
(6)嚴禁把氧氣軟管或乙炔軟管放置在高溫、高壓管道附近或觸及赤熱物體。不得將重物壓在軟管上,應防止金屬熔渣掉落在軟管上。
(7)氧氣、乙炔及液化石油橡膠軟管橫穿平臺或通道時應架高布設或采取防壓保護措施;嚴禁與電線、電焊線并行敷設或交織在一起。
(8)橡膠軟管的接頭應用特制的卡子卡緊,軟管的中間接頭應用氣管接頭連接并扎緊。
(9)乙炔氣、液化石油氣軟管堵塞或凍結時,嚴禁用氧氣吹通或用火烘烤。
4、焊炬、割炬的使用
(1)焊炬、割據點火前應檢查連接處和各氣閥的嚴密性。
(2)焊炬、割據點火時應先開乙炔閥、后開氧氣閥;嘴孔不得對著人。
(3)焊炬、割據的焊嘴因連續工作過熱而發生爆鳴時,應用水冷卻;如因堵塞而發生爆鳴時,應立即停用,待剔通后方可繼續使用。
(4)嚴禁將火點燃的焊炬、割據掛在工件上或放在地面上。
(5)嚴禁將焊炬、割據做照明用;嚴禁用氧氣吹掃衣服或納涼。
(6)氣焊、氣割操作人員應戴防護眼睛。當使用移動式半自動切割機或固定氣割機時操作人員應穿絕緣鞋,并采取防止觸電的措施。
(7)氣割時應防止割件傾倒、墜落。距離混凝土地面(或構件)太近或集中進行氣割時,應采取隔熱措施。
(8)氣焊、氣割作業完畢后,應關閉所有氣源的供氣閥門,并卸下焊(割)炬,嚴禁只關閉焊(割)炬閥門或將輸氣膠管彎折便離開作業場所。
(9)嚴禁將未從供氣閥上卸下的輸氣膠管、焊炬和割據放入管道、容器、箱罐或工具箱內。
5、施工現場的氣體管線
(1)施工現場的氣體應根據施工需要采用專用管道集中輸送,管道的安裝和驗收應符合GB50030、GB50031的要求。
(2)氣體管線著色:氧氣為天藍色;乙炔氣為白色。
(3)氧氣管道、乙炔管道的地下埋設:
a)埋設深度應根據地面負荷決定。管頂距地面一般不得小于0.7m,且應在凍土層以下,否則應采取防凍措施。
b)穿過鐵路或道路時,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管頂距鐵路軌面不得小于1.2m,距道路路面不得小于0.7m.且均應設套管,套管的兩端伸出鐵路路基或道路兩邊不應小于1m;鐵路路基或道路兩邊有排水溝時,應延伸出水溝1m;套管內的管段應盡量減少焊縫。
?c)管子上部30cm范圍內,用松土填平并倒實,或用砂填滿后再回填土。
?d)管道、閥門和附件外表應進行防腐處理。閥門、附件處應設檢查井。氧氣管道、乙炔管道應單獨設置,嚴禁有其他管道直接穿過。
?e)乙炔管道和液化石油氣管道嚴禁通過煙道、通風地溝或直接靠近高于50℃的熱表面;嚴禁穿過建(構)筑物和露天堆場的下面。
?f)管道在填土前,應進行氣密性檢查,不得有漏氣現象。
6、集中供氧氣站及乙炔氣站
(1)集中供氧氣站及乙炔氣站的設計應符合GB50030、GB50031與GBJ16的規定。
(2)集中供氧氣站及乙炔氣站之間的距離大于50m.
(3)乙炔氣站不得設在高壓線路的下方、人員集中的地方或交通道路附近。
(4)集中供氧氣站、乙炔氣站的墻壁應采用耐火材料,房頂應采用輕型材料,但不得使用油毛氈。
(5)氧氣站及乙炔氣站應裝有避雷設施。
(6)氧氣站及乙炔氣站必須在明顯方便的地點設置滅火器具,并定期進行檢查。
(7)氧氣站及乙炔氣站周圍10m范圍內嚴禁煙火。
(8)氧氣站及乙炔氣站應設專人負責運行管理。站內主要部位應有醒目的安全標志。
篇2:焊接與焊接設備使用安全技術措施方案
焊接與焊接設備使用安全技術措施
1、焊接工作開始前,應首先檢查焊機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如焊鉗和焊接電纜的絕緣是否有損壞的地方、焊機的外殼接地和焊機的各線點觸是否良好。不允許未進行安全檢查就開始操作。
2、在狹小空間、容器和管道內工作時,為防止觸電,必須穿絕緣鞋,腳下墊有橡膠板或其他絕緣襯墊;最好兩人輪換工作,以便互相照看。否則就需有一名監護人員,隨時注意操作人的安全情況,一遇有危險情況,就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搶救。
3、身體出汗后而使衣服潮濕時,切勿靠在帶電的鋼板或工件上,以防觸電。
4、工作地點潮濕時,地面應鋪有橡膠板或其他絕緣材料。
5、更換焊條一定要戴皮手套,不要赤手操作。
6、在帶電情況下,為了安全,焊鉗不得夾在腋下去搬被焊工件或將焊接電纜掛在脖頸上。
7、推拉閘刀開半時,臉部不允許直對電閘,以防止短路造成的火花煉傷面部。
8、下列操作必須在切斷電源后才能進行:
更改焊機接頭時;
更換焊件需要改接二次回路時;
更換保險裝置時;
焊機發生故障需進行檢修時;
轉移工作地點搬動焊機時;
工作完畢或臨時離開工作現場時。
9、電焊、氣割,嚴格遵守“十不燒”規程操作。
10、操作前應檢查所有工具、電焊機、電源開關及線路是否良好,金屬外殼應有安全可靠接地,進出級應有完整的防護罩,進出端應用銅接頭焊牢。
11、每臺電焊機應有專用電源控制開關。開關的保險絲容量,應為該機的1.5倍,嚴禁用其它金屬絲代替保險絲,完工后,切斷電源。
12、電氣焊的弧火花點必須與氧氣瓶、電石桶、乙炔瓶、木材、油類等危險物品的距離不少于10米。與易爆物品的距離不少于20米。
13、乙炔瓶氧氣瓶均應設有安全回火防止器,并分開堆放,橡皮管連接處須用軋頭固定。
14、氧氣瓶,嚴防沾染油脂、有油脂衣服、手套等,禁止與氧氣瓶、減壓閥、氧氣軟管接觸。
15、清除焊渣時,面部不應正對焊紋,防止焊渣濺入眼內。
16、經常檢查氧氣瓶與磅表頭處的螺絞是否滑牙,橡皮管是否漏氣,焊槍嘴和槍身有無阻塞現象。
17、注意安全用電,電線不準亂拉,電源線均應架空扎牢。
18、焊割點周圍和下方應采取防火措施,并應指定專人防火監護。
篇3:PE管焊接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1.PE管焊接設備操作人員須經過培訓、考核,具備焊工的操作知識和技能,并取得PE管焊接特種作業證,作業時須持證上崗。
2.電、熱熔焊機需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庫房內,避免受潮。
3.使用前需檢查設備電源線是否完好,電、熱熔焊機與外部電源電壓是否一致,功率是否匹配。
4.焊接作業時,電、熱熔焊機的電子部分嚴禁進水。陰雨潮濕天氣必須作業時,須對設備尤其是設備的電子部分采取保護措施。
5.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定期按設備說明書進行維護保養,保證設備好使好用。
6.電熔焊接作業,兩端管線中心線錯開角度較大時,必須使用電熔管件焊接夾具固定,以保證焊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