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鋼鐵水噴濺原因及其預防措施

鋼鐵水噴濺原因及其預防措施

2024-07-17 閱讀 6312

1.噴濺原因

在鋼鐵冶煉過程中,鋼水和鐵水是高溫融熔液體,本身并不致噴濺或爆炸.煉鋼過程主要是氧化過程,它的反應主要是鋼渣之間的反應,反應速度與溫度和氣相壓力有密切關系。碳氧反應的同時,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氣體,產生的氣體能否順利排除,與熔渣的沸騰有直接關系。熔渣的堿度適當、流動性好,促使熔池有較活躍的沸騰,達到碳的氧化反應條件。依據碳的氧化反應機理,分析平爐冶煉期間產生大噴濺或爆炸的原因是:

(1)在熔池中熔渣過多、渣子粘,流動性不好以及熔池沸騰差的情況下,便加入氧化劑。由于碳氧反應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氣體,因溶渣的粘性太大,使氣體不能順利排除,同時促使溶池產生巨大壓力,在此瞬間形成大噴濺或大爆炸。

(2)由于低溫操作,在熔池尚未形成一定性能的堿性渣或溫度低的情況下,就急于集中往爐內加入氧化劑,所加入的氧化劑未完全起作用浮在熔渣中,當熔池溫度上升或從爐門抽管吹氧時,達到碳氧反應條件,突然進行急劇的碳氧化反應,產生大量氣體,這些氣體不能順利排除,導致產生大噴濺或爆炸。

(3)由于熔池溫度過高或熔池的上下溫差大。當爐子傾動或抽管吹氧時,促使熔池形成對流作用而引起激烈反應,產生大噴濺或爆炸。

2.防止措施

(1)補爐時要高溫正壓,分層投補,保證燒結好。防止一次投補大量耐火材料,保持爐床形狀和出鋼口形狀正常,防止剩留殘鋼、殘渣,防止爐床局部上浮。

(2)熔渣堿度要適當,流動性好,沸騰活躍,通常稱為高溫、薄渣,活躍,沸騰。為此要盡量多放初期渣,提前在熔化期進行,造渣,使熔渣堿度控制在2.0~2.5。

(3)嚴禁低溫操作,并在熔池溫度低的情況下,加入氧化劑(礦石,鐵皮)。

(4)嚴禁氧化劑集中和大批量加入,特別要防止所加入的氧化劑未完全進行碳氧反應,又連續加入,同時要注意所加入的氧化劑未反應完全時,不能從爐門插管吹氧。并且要適當控制供給燃料。

(5)控制好熔池溫度,防止熔池上下溫差過大,防止熔池表面溫度過高或過氧化現象產生,頂吹平爐氧槍距渣面不能超過250mm。

(6)注意維護水冷系統,保持不漏水,地面無積水。

頂吹轉爐煉鋼過程防止鋼水噴濺措施:

(1)轉爐出完鋼后,不論煉什么鋼種,鋼渣必須倒凈,在老爐出不完渣的情況下,添鐵,回爐,倒包應采取措施,通知周圍人員暫時離開,并緩慢兌鐵。

(2)爐內剩有爐渣,補鐵時必須由煉鋼工處理后才能緩慢兌鐵。

(3)冶煉新鋼種前須首先制訂出冶煉方案和安全措施。

(4)技術規程要求的補爐原則是:高溫快補、均勻薄補,燒結牢固。補爐料運來后應及時組織補爐.要保持補爐料溫度在140℃左右。

高爐煉鐵過程防噴濺的措施主要有:

(1)高爐冶煉過程中,爐前操作的主要任務是及時而又安全地放盡爐渣和生鐵,如果鐵口維護不好,就會發生鐵口堵不上,鐵水噴濺等事故。

(2)出鐵時,鐵口不能有潮泥,如果帶潮泥出鐵,會造成鐵口大噴,燙傷人員,鐵口也會崩塌,造成維護鐵口的困難,所以出鐵前應該把潮泥烘干。

(3)如果發生爐缸燒穿事故時,爐內鐵水將從燒穿處流出,如果爐基附近的地面存有積水時,鐵水流過就會發生爆炸,因此,必須經過清除平臺積水和垃圾,保持爐前地面干燥清潔。

篇2:高溫液體噴濺溢出爆炸事故應急處置規程

一般情況下,應急預案應分層次逐級啟動。事故嚴重時,也可以幾個層次的應急預案同時啟動。

1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1高溫液體噴濺

(1)人員身上著火,嚴禁奔跑。周圍人員要幫助滅火。

(2)心跳、呼吸停止者,應立即心肺復蘇。

(3)面部、頸部深度燒傷及出現呼吸困難者,應迅速送往醫院設法作氣管切開手術。

(4)非化學物質的燒傷創面,不可用水淋,創面水泡不要弄破,以免創面感染。

(5)用清潔紗布等蓋住創面,以免感染。

(6)如傷員口渴,可飲用鹽開水,不可喝生水及大量白開水,以免引起腦水腫及肺水腫。

(7)嚴重的灼傷者,爭取在休克出現之前,迅速送醫院醫治。

(8)送傷員前,盡可能提前通知醫院做好搶救準備事宜。

2高溫液體溢出與爆炸

1)現場處置

(1)凡發生高溫液體溢流,應立即停止作業。危險區內嚴禁有人。

(2)發生漏鐵事故時,要將剩余鐵水倒入備用罐內。

(3)高溫液體溢流地面遇有乙炔瓶、氧氣瓶等易燃易爆物品時,如不能及時搬走,要采取降溫措施。

(4)溢流、泄漏地面的鐵水、鋼水在未冷卻之前,不能用水撲救。防止水出現分解,引起爆炸。

2)現場急救

(1)注意傷員全身情況,對呼吸、心搏驟停者,要立即搶救。

(2)有大量出血時要先止血。

(3)開放性骨折時,局部要做好清潔消毒處理。

(4)用紗布將傷口包好,暴露在外邊的骨頭,嚴禁送回人體組織內。

(5)做簡單的骨折固定后,再送醫院醫治。脊柱骨折時,嚴禁翻身等亂動傷員;搬運時,要用木板擔架,防止損傷脊髓。

(6)對劇痛難忍的傷者,必要時使用鎮痛劑,以免疼痛引起休克。

3誘發火災

1)滅火注意事項

(1)高溫液體溢出或泄漏誘發火災時,因有高溫液體存在,一般不能貿然采用噴水滅火的方法。

(2)在沒有良好的接地設備或沒有切斷電源的情況下,一般不能用水來撲救高壓電氣設備火災,防止觸電。

(3)一些高溫生產裝置或設備著火時,不宜用直流水撲救。防止突然冷卻,引起設備破壞。

(4)儲存有大量的硫酸、濃硝酸、鹽酸等的場所發生火災時,不能用直接用水撲救。防止出現放熱引起燃燒。

(5)輕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可燃液體火災,不能直接用水撲救。防止液體隨水流散,促使火勢蔓延。

2)逃生注意事項

(1)如果火勢過大過猛,出口通道已經被濃煙堵住,且沒有其它線路可走,可用濕衣物等做掩護,貼近地面,匍匐通過濃煙密布的區域。

(2)當火災無法控制時,要果斷地從安全途徑逃離火場,千萬不要因貪戀錢物而錯失了逃生良機。

(3)穿越煙霧逃生,應盡量低身前進,避免煙霧中毒和高溫灼傷。

(4)穿越毒煙區逃生,應用折疊的濕毛巾捂住口鼻,減少煙氣吸入。

(5)如必須穿越著火帶逃生,可用水澆濕全身自我保護。

(6)當向下逃生的通道被火封鎖時,可上到高處平臺,等待救援。

(7)火場逃生時,只要強度允許,還可利用建筑物的水管逃生。

(8)當知道門外發生大火時,出門前一定要用手輕摸門把和門面,如果燙手千萬不能開門,以防煙火傷人。

(9)當被大火困在房間時,應盡快封堵門窗縫隙部位,并不斷潑水冷卻門窗,阻止煙火進入,爭取救援時間。也可設法打開被火面的門(窗)逃生或對外求救。

(10)被困火場,應用電話、呼喊、敲打發聲、揮舞衣物、打電筒等方式積極向外發出求教信號,等待救援。

4.鐵水外漏

1)事故類型及特點

(1)鐵水包倒鐵水、吊運過程中發生鐵水噴濺、鐵水包漏鐵水。

倒鐵水時發生鐵水噴濺、鐵水包漏鐵水,可能造成火災事故;遇水導致爆炸。因鐵水包處于坑內,且坑內無人,不會造成人員傷害,事故危害低。

鐵水包在吊運過程中發生漏鐵水事故,由于泄漏部位不同,處置方法不同,可能造成火災事故、遇水導致爆炸事故、處置過程人員傷害等事故。

(2)鐵水扒渣過程中發生鐵水包漏鐵水。

①鐵水包上部包口處漏鐵水:直接漏至受渣渣罐,會產生鐵水飛濺,對周邊流動作業人員可能造成傷害,事故危害一般。

②鐵水包中、下部處漏鐵水:鐵水漏出初期危及扒渣位周邊煤氣烘烤裝置、能源介質管道、電氣設備、流動作業人員等,起重機吊運處理時危及周邊化品料倉、能源介質管道、生產設備、作業人員及車輛等,極易造成火災、爆炸、人員傷害等事故,事故危害性大。

2)處置措施

一般處置原則:一旦發生鐵水包漏鐵水,迅速停止受鐵、扒渣等作業,緊急呼叫事故區域內人員撤離,指揮起重機到位,視鐵水漏出位置、漏出量確定鐵水包內直接吊運至干燥的爐坑內或倒入最近處備用鐵水包。

(1)倒鐵水時包內鐵水漏出

①迅速將保溫爐或中頻爐恢復至0位,停止倒鐵。

②迅速指揮兌鐵起重機運行至事故區域。緊急呼叫事故區域人員迅速撤離。

③設置安全警戒區,禁止人員進入。

④起重機吊出事故鐵水包將鐵水倒入最近處備用鐵水包或地坑內。

(2)扒渣過程鐵水包鐵水漏出。

①視鐵水漏出部位確定指揮起重機吊運鐵水包繼續在扒渣位,待鐵水漏入受渣渣罐至液面低于漏出位后結束,或將鐵水包吊運至中頻爐,將包內剩余鐵水倒入爐內。

②視鐵水漏出部位緊急呼叫事故區域人員迅速撤離。指揮起重機吊運鐵水包將鐵水倒入最近處備用鐵水包或地坑內。

③設置安全警戒區,禁止人員進入。

3)不同工況處置措施

①鐵水包倒鐵水過程中漏鐵水。

操作工確認漏鐵水狀況并當即通知組長,同時執行以下工序:搖上保溫爐或中頻爐至不流出鐵水為止。班長在現場確認的同時,負責指揮起重機盡快將鐵水包內鐵水直接進爐或將該包吊至備用空包上方。作業長及區域負責人組織清理沿途冷鐵和恢復生產。

②扒渣或吊運過程中漏鐵水(鐵水包上部包口處漏)。

操作工確認鐵水包漏鐵水情況后,停止扒渣作業,并通知組長及廠部調度。

班長立即指揮起重機將該包鐵水吊至另一只空包上方或指揮天車將鐵水進爐。(若無空包或空爐則將該包鐵水留在扒渣位置,讓鐵水流至渣罐內。

③扒渣或吊運過程中漏鐵水(鐵水包中、下部處漏)

操作工確認鐵水包漏鐵水情況后,停止扒渣作業,并通知班長及廠部調度。

班長確認漏出鐵水不會對沿線的危險點造成危害,或不會導致事故擴大后,立即指揮起重機將該包鐵水吊至另一只空包上方或由指揮起重機將鐵水進爐,起重機吊運時班長沿途做好區域警示,并指令行車駕駛員全過程拉警報。

班長確認漏出鐵水可能會對沿線的危險點造成危害,但不會導致事故擴大后,指揮起重機將漏的鐵水包吊至地坑內,直至鐵水漏完。

篇3:鋼鐵水噴濺原因防止措施

一、噴濺原因

在鋼鐵冶煉過程中,鋼水和鐵水是高溫融熔液體,本身并不致噴濺或爆炸.煉鋼過程主要是氧化過程,它的反應主要是鋼渣之間的反應,反應速度與溫度和氣相壓力有密切關系。碳氧反應的同時,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氣體,產生的氣體能否順利排除,與熔渣的沸騰有直接關系。熔渣的堿度適當、流動性好,促使熔池有較活躍的沸騰,達到碳的氧化反應條件。依據碳的氧化反應機理,分析平爐冶煉期間產生大噴濺或爆炸的原因是:

(1)在熔池中熔渣過多、渣子粘,流動性不好以及熔池沸騰差的情況下,便加入氧化劑。由于碳氧反應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氣體,因溶渣的粘性太大,使氣體不能順利排除,同時促使溶池產生巨大壓力,在此瞬間形成大噴濺或大爆炸。

(2)由于低溫操作,在熔池尚未形成一定性能的堿性渣或溫度低的情況下,就急于集中往爐內加入氧化劑,所加入的氧化劑未完全起作用浮在熔渣中,當熔池溫度上升或從爐門抽管吹氧時,達到碳氧反應條件,突然進行急劇的碳氧化反應,產生大量氣體,這些氣體不能順利排除,導致產生大噴濺或爆炸。

(3)由于熔池溫度過高或熔池的上下溫差大。當爐子傾動或抽管吹氧時,促使熔池形成對流作用而引起激烈反應,產生大噴濺或爆炸。

二、防止措施

(1)補爐時要高溫正壓,分層投補,保證燒結好。防止一次投補大量耐火材料,保持爐床形狀和出鋼口形狀正常,防止剩留殘鋼、殘渣,防止爐床局部上浮。

(2)熔渣堿度要適當,流動性好,沸騰活躍,通常稱為高溫、薄渣,活躍,沸騰。為此要盡量多放初期渣,提前在熔化期進行,造渣,使熔渣堿度控制在2.0~2.5。

(3)嚴禁低溫操作,并在熔池溫度低的情況下,加入氧化劑(礦石,鐵皮)。

(4)嚴禁氧化劑集中和大批量加入,特別要防止所加入的氧化劑未完全進行碳氧反應,又連續加入,同時要注意所加入的氧化劑未反應完全時,不能從爐門插管吹氧。并且要適當控制供給燃料。

(5)控制好熔池溫度,防止熔池上下溫差過大,防止熔池表面溫度過高或過氧化現象產生,頂吹平爐氧槍距渣面不能超過250mm。

(6)注意維護水冷系統,保持不漏水,地面無積水。

頂吹轉爐煉鋼過程防止鋼水噴濺措施:

(1)轉爐出完鋼后,不論煉什么鋼種,鋼渣必須倒凈,在老爐出不完渣的情況下,添鐵,回爐,倒包應采取措施,通知周圍人員暫時離開,并緩慢兌鐵。

(2)爐內剩有爐渣,補鐵時必須由煉鋼工處理后才能緩慢兌鐵。

(3)冶煉新鋼種前須首先制訂出冶煉方案和安全措施。

(4)技術規程要求的補爐原則是:高溫快補、均勻薄補,燒結牢固。補爐料運來后應及時組織補爐.要保持補爐料溫度在140℃左右。

高爐煉鐵過程防噴濺的措施主要有:

(1)高爐冶煉過程中,爐前操作的主要任務是及時而又安全地放盡爐渣和生鐵,如果鐵口維護不好,就會發生鐵口堵不上,鐵水噴濺等事故。

(2)出鐵時,鐵口不能有潮泥,如果帶潮泥出鐵,會造成鐵口大噴,燙傷人員,鐵口也會崩塌,造成維護鐵口的困難,所以出鐵前應該把潮泥烘干。

(3)如果發生爐缸燒穿事故時,爐內鐵水將從燒穿處流出,如果爐基附近的地面存有積水時,鐵水流過就會發生爆炸,因此,必須經過清除平臺積水和垃圾,保持爐前地面干燥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