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熱處理安全技術規程
為了使各種機械零件和加工工具獲得良好的使用性能。或者了了使各種金屬材料便于加工,常常需要改變它們的物理。化學和機械性能,如磁性、抗蝕性、抗高溫氧化性、強度、硬度、塑性和韌性等。這就需要在機械加工中通過一定溫度的加熱、一定時間的保溫和一定速度的冷卻,來改變金屬及合金的內部機構(組織),以其改變金屬及合金的物理、化學和機械性能,這種方法就叫作熱處理。進行這項工作時,工人經常與設備和金屬件接觸,因此必須認真掌握有關安全技術,避免發生事故。
(一)熱處理工序主要加熱設備。熱處理工序中的主要設備是加熱爐,可以分為燃料爐的電爐兩大類。
1.燃料爐。以固體、液體和氣體燃燒產生熱源,如煤爐、油爐和煤氣爐。它們靠燃燒直接發出的熱能量,大都屬一次能源,價值經濟、消耗低,但容易使工件表面脫碳和氧化。常用于一般要求的加熱工件和材料熱處理中,如回火、正火、退火和淬水。
2.電爐。以電為熱能源,即二次能源。按其加熱方法不同,又分為電阻爐和感應爐。根據加熱工件和材料不同,按工藝要求應配備不同形式的電加熱爐。
(1)電阻爐。主要由電阻體作為發熱元件和電爐。根據熱處理工藝的要求,可進行退火、正火、回火、淬火、滲碳氧化和氮化,也可解決無氧化問題。
(2)感應爐。通過電磁感應作用,使工件內產生感應電流,將工件迅速加熱。感應爐加熱是熱處理工藝中的一種先進方法,主要用于表面熱處理淬火,后來逐步擴大為用于正火、淬火、回火以及化學熱處理等,特別是對于一些特殊鋼材和有特殊工切要求的工件應用較多。
(二)熱處理操作的一般安全要求
1.操作前,首先要熟悉熱處理工藝規程和所要使用的設備。
2.操作時,必須穿戴好必要的防護用品,如工作服、手套、防護眼鏡等。
3.在加熱設備和冷卻設備之間,不得放置任何妨礙操作的物品。
4.混合滲碳劑、噴砂等就在單獨的房間中進行,并應設置足夠的通風設備。
5.設備危險區(如電爐的電源引線、匯流條、導電桿和傳動機構等),應當用鐵絲網、柵欄、板等加以防護。
6.熱處理用全部工具應當有條理地放置,不許使用殘裂的、不合適的工具。
7.車間的出入口和車間內的通路,應當通行無阻。在重油爐的噴嘴及煤氣爐的澆嘴附近,應當安置滅火砂箱;車間內應放置滅火器。
8.經過熱處理的工件,不要用于去摸,以免造成灼傷。
篇2:井式電阻爐熱處理工安全操作規程
1.指定爐前操縱負責人。遵守一般熱處理工安全操縱規程。
2.操縱時必須戴好防護眼鏡或面罩。
3.檢查設備及爐蓋提升裝置、工件吊具是否完好,風扇、設備接地是否良好。
4.裝、出爐工件時必須切斷電源,封閉風扇,嚴禁帶電操縱。吊裝工件時,應留意不要碰撞或接觸電阻絲,留意工件重量不準超過吊具規定負荷。
5.開爐過程中溫度不要超過額定值。
6.大型井式電阻爐吊、裝工件時,爐子平臺上、下不許站人。
篇3:熱處理作業安全防護措施
1、高溫作業跌倒或燙傷之防止措施
以人力搬運經熱處理之物品時,應注意其動線,避免發生跌倒或燙傷(加熱爐作業區應有適當之通道)。
2、加熱爐高溫操作場所灼傷災害防止
加熱爐高溫操作場所除應有適當防護裝置,并使勞工確實使用該防護具。
3、熔煉作業地面水蒸氣爆炸災害防止
電弧爐建筑物應有防止雨水由屋頂、墻壁、窗戶等滲入之構造。
煉鋼爐開口邊緣部份應設有適當強度之圍欄
電弧爐建筑物地板面應有不積水之構造(地板保持斜度)。
4、熔煉作業加熱爐爐內水蒸氣爆炸、火藥爆炸災害防止
投入加熱爐之鋼料(鋁料或其它)應確定該金屬碎屑中未含水分、火藥類等危險物或小瓦斯罐等密閉容器。
5、高溫作業熱災害之防止措施
投入電弧爐之鋼料應確定未含水分、火藥類等危險物或密閉容器等。
6、處置大量高熱物之作業場所高溫作業熱災害之防止措施
澆鑄作業勞工應確實使用防護面罩。
澆鑄作業勞工應確實使用隔熱防護衣、耐熱手套、安全鞋。
澆鑄作業場所應設置抽風機或局部排氣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