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事故調查處理管理制度

事故調查處理管理制度

2024-07-17 閱讀 9688

1總則

1.1為了及時報告、調查、統計、處理生產事故,規范風電場生產事故管理和調查行為,制定本規定。

1.2風電場生產事故調查應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

1.3風電場生產事故統計報告應當及時、準確、完整。

1.4本規定適用于山西福光風電有限公司下屬的所有風電場。

2事故定義和級別認定

2.1風電場人身事故的確定

人身傷亡事故按勞動部門《關于重傷事故范圍的意見》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統計問題解答》的規定確定人身死亡、重傷、輕傷事故,人身事故等級國務院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確定。

2.2風電場設備事故的確定

根據事故性質的嚴重程度及經濟損失大小,設備事故分為特別重大設備事故、重大設備事故、較大設備事故、一般設備事故。

2.2.1一般設備事故以上設備事故按照國務院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確定。

2.2.2公司風場一般設備事故、一二類障礙按公司規定執行。

3事故調查

3.1各類事故的調查

3.1.1人身輕傷以上人身事故以及一般設備事故以上的設備事故調查處理按照國務院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及勞動部門《關于重傷事故范圍的意見》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統計問題解答》相關規定執行。

3.1.2公司風電場一般設備事故調查

匯報上級公司,由上級公司組織或由上級公司委托公司組織調查,由公司安全生產部、風場組成調查組調查。

3.1.6輕傷事故、障礙調查

輕傷事故由公司安全生產部、風場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

3.2事故匯報及現場的保護

事故發生后,必須立即搶救傷員、處理事故并逐級匯報,并派專人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和收集證據工作,未經調查和記錄的事故現場,不得任意變動。

3.2.1事故發生后,事故風場應立即逐級匯報至總經理,總經理在1小時內通過應急值班系統報集團公司應急值班室,并根據事故級別,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準確報告政府監管部門,匯報應及時準確,不得遲報、漏報或者瞞報、謊報事故情況。

3.2.2事故發生后,公司領導及安全生產部人員和參加事故調查的有關人員應迅速趕赴現場,立即記錄現場事故情況,并對事故現場和損壞的設備進行拍照,錄像,繪制草圖,收集資料。

3.2.3未經調查和記錄的事故現場,不得任意變動。需要緊急搶救恢復運行而變動事故現場者,必須經公司有關領導同意。并作出標記、繪制現場簡圖并寫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必要的痕跡、物證。

3.3事故原始材料的收集

3.3.1事故發生后,當值值班人員、現場作業人員和在場的其他有關人員在離開事故現場前必須盡快如實提供現場情況和寫出事故的原始材料。

3.3.2事故發生后,事故調查組向事故發生部門、有關部門及有關人員了解事故的有關情況并索取資料,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拒絕。事故調查組成立之前,安全生產部要及時收集有關資料并妥善保管。

3.3.3事故現場所有搜集到的物件(如破損部件、碎片、殘留物等)應保持原樣,不準沖洗擦拭,并貼上標簽,注明地點、時間、管理者。

3.4事故調查內容

3.4.1人身事故

3.4.1.1人身事故發生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狀況;過去的事故記錄,工作內容、開始時間、許可情況,作業時的動作(或位置),有關人員的違章違紀情況等。

3.4.1.2人身事故還應了解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種、技術等級、工齡、本工種工齡等,并應查清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術水平、接受安全教育情況。

3.4.1.3人身事故場所周圍環境(包括照明、濕度、溫度、通風、聲響、色彩度、道路以及工作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取樣分析記錄),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品的情況(了解其有效性、質量及使用時是否符合規定)。

3.4.2設備事故

3.4.2.1發生時的時間、地點、氣象情況,查明事故發生經過、擴大及處理情況;設備事故發生前,設備和系統的運行情況。

3.4.2.2儀表、自動裝置、斷路器、保護、故障錄波器、調整裝置、遙測遙信、遙控、錄音裝置和計算機等的記錄和動作情況。上報時只需書面說明動作正確與否,但原始記錄需要妥善保存歸檔備案。

3.4.2.3設備資料(包括訂貨合同等)、設備損壞情況和損壞原因。

3.4.2.4現場規程制度是否健全,規程制度本身及其執行中暴露的問題。

3.4.2.5企業管理、安全責任制和技術培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3.4.2.6設計、制造、施工安裝、調試、運行、檢修等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

3.5原因和責任分析

3.5.1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應明確事故發生、擴大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3.5.2根據事故調查所確認的事實,通過對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分析,確定事故中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在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中,根據其在事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確定主要責任者、次要責任者和擴大責任者,并確定各級人員對事故應負的責任。在報告中應寫明責任者的姓名、職務、技術等級。

3.5.3設備投產后發生的事故,如與設計、制造、施工安裝、調試、檢修等單位有關時,應通知有關單位派人參加調查分析,并追查其事故責任。

3.6對下列情況應從嚴處理

3.6.1因忽視安全生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玩忽職守或發現事故隱患、危害現場而不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嚴重后果的,對責任人員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3.6.2在事故發生后隱瞞不報、謊報或故意遲延不報或在調查中采取弄虛作假、隱瞞真相的。

3.6.3以各種方式進行阻撓著、故意破壞現場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調查,以及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者。

3.6.4在事故處理中積極恢復設備運行和救護、安置傷亡人員,并主動反映事故真相,使事故調查順利進行的有關事故責任人員,可酌情從寬處理。

3.7事故歸檔資料

3.7.1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或設備事故報告;

3.7.2事故調查報告書、事故處理報告書及批復文件:

3.7.3現場調查筆錄、圖紙、儀器表計打印記錄、照片、錄像帶等;

3.7.4技術鑒定和試驗報告;

3.7.5物證、人證材料;

3.7.6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材料;

3.7.7醫療部門對傷亡人員的診斷書;

3.7.8發生事故時的工藝條件、操作情況和設計資料;

3.7.9處分決定和受處分人的檢查材料;

3.7.10有關事故的通報、簡報及成立調查組的有關文件;

3.7.11事故調查的人員名單、內容包括姓名、職務、職稱、單位等;

3.7.12事故責任者的自述材料。

4統計報告

4.1事故報告、統計、報送單位和負責人

4.1.1各風場為本風場事故報告、統計和報送的基層單位,風場場長為負責人。

4.1.2安全生產部為公司各類事故報告、統計、報送的匯總單位,安全生產部經理為負責人。

4.2事故報告的填寫

4.2.1《人身傷亡事故報告》填寫范圍:所有人身輕傷、重傷、死亡事故(按一人一張填報,同一次事故編號應相同)。

4.2.2《設備事故報告》和《設備一類障礙報告》填寫范圍:所有設備事故和障礙。

4.2.3《事故報告》和《月度安全綜合報表》應經安全生產部經理和公司領導審核后按上級公司規定時間上報。

4.3《事故調查報告書》

4.3.1人身傷亡事故、一般設備事故、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的事故應填寫《事故調查報告書》

4.3.2發生事故的30天內(特殊情況由上級部門同意可延長),由安全生產部以文件形式報出《事故調查報告書》,并附影像資料,報上級公司安監處。

篇2:事故調查處理統計制度

總則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及時準確全面撐握工傷事故情況,研究事故發生的規律性,采取有效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報告及現場處理

1、事故發生后,事故當事人或發現人應立即直接涿級報告廠負責人,如遇火災應報警消防部門。

2、公司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根據事故的性質立即(最遲在24小時內)琢級歸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單位名稱、傷亡人數,造成的后果、原因初步分析、采取的措施等詳細的電話、傳真或當面報告。如重傷、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應立即報告當地勞動部門、公安部門。

3、如發生人員傷亡或中毒事故,應在保護好事故現場的同時,聯系救援。迅速拯救受傷或中毒人員,并采取防止事故擴大的措施,發生重大火災時,應以公司領導為首組成現場指揮總,統一指揮處理。

二、事故調查

1、公司安全管理員為事故的綜合管理,主管各類事故的匯總、統計、分析和上報工作,對各類事故的調查處理進行監督。

2、事故調查組成員應具有事故調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專長,具有認真,實事求是的品德并與所發生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

3、事故調查組應查明事故發生原因、過程、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情況,確定事故責任者,提出事故處理意見,防范措施和建議,突出事故調查報告,事故調查組有權向發生事故單位有關人員了解情況。

三、事故處理

7、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沒有落實防范措施不放過。

8、因忽視安全運營、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玩忽職守或者發現事故隱患、危險情況不采取有效措施,不積極處理以至造成事故,按有關規定對有關負責人和事故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9、對事故發生隱瞞不報、謊報、故意拖延不報、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調查,以及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按有關規定對有關負責人和事故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10、對安全生產及處理事故中做出貢獻的部門和個人給以表彰和獎勵。

11、發生事故后除琢級上報有關部門負責人外并及時填寫事故登記表。輕傷報表要48小時內,重傷要24小時內上報,死亡事故要8小時內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12、傷亡事故處理工作應在90日期內結案,特殊情況不得超過180天并準確無誤建檔務查。

篇3:礦山事故調查制度范本

1.輕傷、重傷事故的調查,由企業負責人或其指定人員組織生產、技術、安全等有關人員以及工會成員參加的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2.死亡事故的調查,由企業主管部門同企業所在地設區的市或者相當于設區的市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公安部門、工會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并邀請檢察院派員參加,還可邀請專家參加調查。

3.重大死亡事故的調查,按照企業的隸屬關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企業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同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公安部門、監察部門、工會組成事故調查組并邀請檢察院參加,還可以邀請有關專家參加調查。

4.特大安全事故的調查,按照發生事故企業的隸屬關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歸口管理部門組織,成立特大事故調查組,負責事故的調查工作。國務院認為應當由國務院調查的特大事故,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成立特大事故調查組。特大事故調查組根據事故的具體情況,由發生事故的企業歸口管理部門、公安部門、監察部門、計劃綜合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等單位派員組成,并邀請人民檢察和工會派員參加。特大事故調查組根據調查工作的需要,可以選聘其他部門或者單位的人員參加,也可以聘請有關專家進行技術鑒定。特大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當是有事故調查的某一方面專長同時與所發生的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

事故調查組的職責:

(1)查明事故經過、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情況;

(2)查明事故的原因;

(3)確定事故的性質和責任;

(4)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5)檢查控制事故的應急措施是否得當和落實;

(6)提出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的技術措施和事故教訓;

(7)今后需要研究的課題;

(8)對有關法律、條例、規程等的修改意見;

(9)寫出事故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