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措施

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措施

2024-07-17 閱讀 6169

1、輕傷、重傷事故由公司分管安全領導組織生產安全及技術部門、工會組織、事故單位領導等有關人員參加。

2、四級以下安全事故由公司分管安全領導組織事故單位領導、公司生產安全和技術部門、人力資源和勞務部門、工會等有關人員參加,配合市建設局、市安監(jiān)局、市總工會、勞動局等主管部門進行調查。

3、四級以上重大安全事故,由公司經理負責組織公司生產安全、技術、人力資源和勞務、工會部門和事故單位領導等有關人員,配合市建設局、安監(jiān)局、勞動局、總工會、監(jiān)察局及檢察機關進行調查。

4、特大安全事故由市政政府組織有關主管部門和總工會等參加調查,由公司經理按規(guī)定組織有關人員配合工作。

5、急性中毒、爆炸、火災事故,由公司保衛(wèi)部門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進行調查。

6、事故調查組有權向事故有關責任單位及其有關人員了解有關情況和索取有關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和干涉事故調查處理。必須如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拖延不報,不得破壞事故現(xiàn)場和毀滅證據(jù)。

7、事故調查應實事求是查清事故發(fā)生的經過、原因,確定事故性質和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和制定改進措施。

8、安全事故的處理措施應嚴格按照公司事故處理制度執(zhí)行。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yè)行車事故統(tǒng)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guī)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fā)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xiàn)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fā)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fā)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fā)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fā)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shù)發(fā)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fā)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fā)生單位在事故發(fā)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fā)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jù)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jù)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guī)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fā)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xiàn)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安全事故統(tǒng)計報告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yè)行車事故統(tǒng)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guī)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fā)生道路行車安全事故后,當班駕駛員及現(xiàn)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fā)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fā)生道路行車安全死亡事故后,公司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fā)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shù)發(fā)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fā)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fā)生單位在事故發(fā)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fā)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jù)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jù)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guī)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fā)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xiàn)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