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機電設備發火滅火專項措施
機電設備事故引起的火災的主要特點是突然發生,來勢迅猛,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出人意料之外。由于這種突發性和意外性,常使人們驚慌失措而造成惡性事故。絕大多數機電事故引起的火災是由于機電設備質量不高,安裝不良,又缺乏嚴格的檢修、維護制度,長期帶病運行而引起的。一、井下機電設備硐室發火滅火措施(1)井下中央變電所、主排水泵房采用混凝土支護,其通道中設置密閉門和防火柵欄兩用門。(2)井下采區變電所采用錨網噴支護,其通道中設置防火柵欄兩用門。(3)井下機電設備硐室內按規定配備消防器材。井下滅火器配備詳見表1。(5)當井下發生火災事故時,為減少災害損失,礦井建立了完善的反風系統,視發火地點不同,該系統可以分別實現局部反風及全礦井反風。(6)應加強管理,及時清理機電設備硐室內的可燃物,消滅事故隱患。井下滅火器配備表表1序號配備地點滅火器種類數量備注1井底車場干粉滅火器20.5m³消防沙2主水泵房干粉滅火器20.5m³消防沙3主變電所干粉滅火器40.5m³消防沙4采區串車干粉滅火器20.5m³消防沙二、井下電氣設備的發火滅火措施井下電氣火災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電氣設備的防爆等級:在井底車場、主要進風巷的高低壓電氣設備選用礦用防爆型設備,照明燈具選用礦用防爆型設備,通信、自動化裝置選用礦用防爆型設備兼本安型設備;在工作面、回風道等井下其它地點選用礦用隔爆型設備。井下電氣設備均選用具有“MA”標志的產品。(2)供電電壓等級:本礦采用10kV高壓下井。采、掘工作面的設備除煤電鉆和照明供電電壓為127V,綜采工作面設備供電電壓為1140V,其余設備供電電壓均為660V。以上均符合安全規程要求。(3)供電電源:井下中央變電所采用雙回路電源供電,其電源分別從地面副井10kV開閉所10kV側不同母線段引出,井下主變電所母線采用單母線分段,每段由一回電纜供電,當一回發生故障時,另一回能夠保證所帶全部負荷用電。(4)井下電氣設備的各種保護井下配電網路均設有過流、短路保護裝置。由地面變電所至井下主變電所的電纜線路上均設有零序電流互感器和相應的漏電保護裝置;井下中央變電所的高壓出線回路上裝有高壓漏電保護裝置;采區變電所至移動變電站的10kV線路的漏電和絕緣檢測,由MYPTJ-6/10礦用移動金屬屏蔽監視型橡套軟電纜,通過BGP-100/10礦用隔爆型高壓真空配電裝置內的檢漏保護和絕緣監視保護裝置實現。井下中央變電所低壓饋出線路低壓饋出路均裝設有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能自動切斷漏電的饋電線路,井下所有電機控制設備均設有短路、過負荷、單相斷線、漏電閉鎖保護及遠程控制功能。為保證井下照明安全,選用保護齊全的ZBZ-4.0型礦用隔爆型照明變壓器綜合保護裝置供給127V照明電源。煤電鉆選用ZBZ-4.0的礦用隔爆電鉆綜合保護裝置,設有漏電閉鎖、短路、過負荷、斷相、遠距離開停煤電鉆的功能。(5)接地:電壓在36V以上和由于絕緣損壞可能帶有危險電壓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構架、鎧裝電纜的鋼帶(或鋼絲)鉛皮或屏蔽護套等都有保護接地。在井底水泵房的主、副水倉中各設1塊主接地極,裝有電氣設備的硐室、低壓配電點或裝有3臺以上電氣設備的地點等處均設局部接地極。所有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置(包括電纜的鎧裝、接地芯線等)和局部接地裝置,均同主接地極相連接,以形成總接地網,其接地電阻不大于2Ω。當接地芯線斷裂時,靠近工作面的局部接地極的接地電阻在主接地芯線斷后不應超過80Ω。每一移動式和手持式電氣設備至局部接地極之間的保護接地用的電纜芯線和接地連接導線的電阻值,不得超過1Ω。主接地極采用鍍鋅鋼板,其面積不應小于0.75m²,厚度不應小于5mm。局部接地極設置于巷道水溝內或其他就近的潮濕出。設置于巷道水溝中的局部接地極用面積不應小于0.6m²,厚度不應小于3mm的鋼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積的鋼管制成,并應平放于水溝深處。設置在其他地點的局部接地極,可用直徑不小于35mm、長度不小于1.5m的鋼管制成,鋼管上應至少鉆2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徑不小于22mm、長度為1m的2根鋼管制成,每根管上應鉆1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鋼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采用厚度為4mm、截面積為100mm2的扁鋼。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采用厚度為4mm、截面積為50mm2的扁鋼。橡套電纜的接地芯線,除用作監測接地回路外,不得兼作他用。井下供電網絡為中性點不接地系統。由地面變電所至井下主變電所的電纜線路上均設有零序電流互感器和相應的漏電保護裝置;井下主變電所的高壓出線回路上裝有高壓漏電保護裝置;采區變電所至移動變電站的10kV線路的漏電和絕緣檢測,由MYPTJ-6/10礦用移動金屬屏蔽監視型橡套軟電纜,通過BGP-100/10礦用隔爆型高壓真空配電裝置內的檢漏保護和絕緣監視保護裝置實現。井下低壓饋電線路上均裝設漏電保護裝置。由上述裝置對井下電網的絕緣狀況進行連續檢測,當電纜線路發生故障時,可及時切斷電源,以保證礦井安全生產。三、井下電纜的發火滅火專項措施井下電纜容易受潮和遭到機械損傷,發生事故的機率較大,為確保井下用電安全,主要從電纜的選擇、敷設和連接三個方面采取措施。(1)井下電纜的選擇井下所有電纜均為阻燃型電纜。下井電纜采用MYJV32-8.7/10KV3*70長420m交聯聚乙烯絕緣阻燃電力電纜,兩回沿副立井至井下中央變電所。兩回電源同時工作,互為備用,即當任一回電源停止供電時,另一回電源仍能保證井下全部設備正常運行。井下中央變電所至采區變電所的電纜采用MYJV22-8.7/10礦用交聯聚乙烯絕緣阻燃電力電纜;采區變電所至移動變電站的電纜采用MYPJ-6/10礦用移動金屬屏蔽監視型橡套軟電纜;采煤機及掘進機采用MCP-0.38/0.66型屏蔽橡套軟電纜供電;其余低壓設備采用MY礦用移動橡套軟電纜供電;電鉆采用MZ-0.3/0.5型電鉆電纜供電;井下照明采用MYQ-0.3/0.5型礦用移動輕型橡套軟電纜供電。上述電纜主芯線截面選擇均根據負荷大小要求選擇,并校驗設備的正常壓降及起動壓降。井下一律采用銅芯電纜。所有采掘設備均按電壓等級,采用相應的絕緣電纜。井下電纜選擇均符合MT818《煤礦用阻燃電纜》標準,并具有“MA”標志。以上下井電纜當一趟發生故障時,其余電纜仍能保證所擔任的全部井下負荷的供電,符合安全供電要求。(2)電纜敷設井下水平巷道或傾角在30℃以下的井巷中,除手持式或移動式設備的電纜外,其它電纜均采用在巷道壁或巷道頂板用電纜掛架敷設的方法,掛架間距不超過3m,高低壓電纜敷設在巷道同一側時,高壓、低壓電纜之間的距離大于100mm,高壓電纜之間,低壓電纜之間的距離大于50mm。井筒和巷道內的通訊和信號電纜應與電力電纜分掛在井巷的兩側,如果受條件所限:在井筒內,應敷設在距電力電纜0.3m以外的地方;在巷道內應敷設在電力電纜上方0.1m以上的地方。井下巷道內的電纜,沿線每隔一定距離、拐彎或分支點以及連接不同直徑電纜的接線盒兩端、穿墻電纜的墻的兩邊都應設置注有編號、用途、電壓和截面的標志牌。(3)電纜連接井下電力電纜需要連接的地方均用隔爆接線盒連接。井下電力電纜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①電纜與電氣設備的連接,要用與電氣設備性能相符的接線盒。電纜線芯要使用齒型壓線板(卡爪)或線鼻子與電氣設備進行連接。②電纜之間嚴禁直接連接,要經過符合要求的接線盒、連接器或母線盒進行連接。(4)電纜突發著火,首先斷開其線路的電源,然后用干粉滅火器對準著火處噴射滅火。四、井下電氣設備的各種保護井下主變電所動力變壓器的高壓控制設備設有短路、過負荷、接地和欠壓釋放保護。低壓饋出回路均裝有帶選擇性漏電保護的裝置,能自動切斷漏電的饋電線路。每天要對低壓檢漏裝置的運行情況進行1次跳閘試驗。40kW及以上的電機均選用QJZ礦用隔爆型真空磁力起動器控制。礦用隔爆型移動變電站高壓側為隔爆型高壓負荷開關箱,設有觀察孔、急停按鈕和安全聯鎖按鈕組成的聯鎖保護裝置;低壓側為隔爆型低壓饋電開關箱,設有空氣、真空管式兩種斷路器,它們確立有檢漏、過載、短路、欠電壓、延時等保護性能,另外還具有電壓、電流、漏電指示及變壓器器溫度保護裝置;變壓器為隔爆型干式變壓器,空氣自冷,B級絕緣。井下供電網絡為中性點不接地系統。由地面變電所至井底車場至中央變電所的電纜線路上均設有零序電流互感器和相應的漏電保護裝置;中央變電所的高壓出線回路上裝有高壓漏電保護裝置;采區變電所至移動變電站的10kV線路的漏電和絕緣檢測,由MYPJ-6/10kV礦用移動金屬屏蔽監視型橡套軟電纜,通過BGP-100/10礦用隔爆型高壓真空配電裝置內的檢漏保護和絕緣監視保護裝置實現井下所有電機控制設備均設有短路、過負荷、單相斷線、漏電閉鎖保護及遠程控制功能。礦用隔爆電鉆綜合保護裝置設有檢漏、漏電閉鎖、短路、過負荷、斷相、遠距離起動或停止功能。每班使用前,要對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進行1次跳閘試驗。KBZ礦用隔爆型真空真空饋電開關礦用隔型真空饋電開關綜合保護采用數字化單片機技術,具有過載、短路、欠壓、失壓保護;選擇性漏電保護;分支開關漏電保護的后備保護及漏電閉鎖保護功能??勺鰹楣╇娤到y的總開關(Z)和配電支路首末端的分支開關(F)使用。井下40kW及以上的電動機控制設備,采用真空磁力起動器。采煤機采用KJZ-1500/1140型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組合開關,具有失壓、過壓、過載、短路、斷相、及漏電閉鎖保護功能,可以實現設備的軟起動和軟停車。五、井下電氣設備的檢查、維護、修理和調整(1)井下電氣設備的檢查、維護、修理和調整要由電氣維修工進行。高壓電氣設備的修理和調整工作,要有工作票和施工措施。井下防爆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修理,要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項技術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壞的電氣設備,應立即處理或更換。電氣設備和電纜應按安全規程定期檢查。井下供電應做到: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有過流和漏電保護裝置、有螺釘和彈簧墊、有密封圈和擋板、有接地裝置、電纜懸掛整齊、設備硐室清潔整齊、防護裝置全、絕緣用具全、圖紙資料全。電氣維修工具體操作時,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第488條,第489條、第490條、第491條之規定執行。(2)電氣設備和電纜的檢查和調整應按表2規定執行:電氣設備和電纜的檢查、調整規定表2檢查、調整項目檢查周期備注使用中的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檢查每月一次每日應由分片負責電工檢查1次外部配電系統繼電保護裝置檢查整定每6個月一次負荷變化時應及時整定高壓電纜的泄漏和耐壓試驗每年1次主要電氣設備絕緣電阻的檢查每6個月不少于1次固定敷設電纜的絕緣和外部檢查每季一次每周應由專責電工檢查1次外部和懸掛情況移動式電氣設備的橡套電纜絕緣檢查每月1一次每班由當班司機或專責電工檢查1次外皮有無破損接地電網接地電阻值測定每季1次新安裝的電氣設備絕緣電阻和接地電阻的測定投入運行以前六、帶式輸送機的發火滅火措施(1)井下采區運輸巷、運輸順槽帶式輸送機巷道沿線敷設有消防灑水管路,每隔50m設置三通,便于消防灑水,每個三通配備閥門和接管,并配有25m的消防專用軟管。機頭尾不得堆放任何易燃物。(2)帶式輸送機機頭前后20m的巷道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井下消防材料庫配備了足夠的撲滅膠帶機火災的消防器材。(3)在帶式輸送機機頭設有自動灑水滅火裝置,水源取自井下消防灑水供水系統。(4)在膠帶機機頭、機尾安裝有灑水裝置外,中部每50m設有灑水降溫設施;膠帶選用了抗靜電的阻燃輸送帶,選用的膠帶輸送機托輥及滾筒的非金屬材料和橡膠襯墊,其阻燃性和抗靜電性均滿足MT147—95標準,此外膠帶機機架刷防火油漆。(5)設計選用帶式輸送機綜保監控裝置,該裝置上設置了滾筒溫度保護和煙霧保護裝置。(6)結合礦井安全生產監測系統,于帶式輸送機滾筒下風側10-15m處設一氧化碳及煙霧傳感器。(7)采區運輸巷帶式輸送機、順槽帶式輸送機采用液力偶合器實現軟起動方式,掘進工作面帶式輸送機采用直接起動方式。(8)運輸機的電氣設備突發著火,首先斷開其電源,然后用干粉滅火器和消防沙,進行滅火。
篇2:機電設備防滅火措施規程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中關于礦井防滅火規定,為消除礦井火災危害,防止事故的發生;保護職工的安全和身體健康,結合我礦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此防滅火安全技術措施,望公司各部門及職工認真貫徹執行。
1、井下所有電氣設備必須選擇防爆型電氣設備,且必須是煤礦專用設備,要有“三證一標”齊全者,方可入井,否則禁止使用。
2、向井下供電的變壓器必須用煤礦井下專用變壓器,中性點嚴禁接地。
3、硐室必須裝設向外開的防火鐵門。鐵門全部敞開時,不得妨礙巷道交通。裝有鐵門時,可加設向外開的柵欄鐵門,但不得妨礙鐵門的開閉。
4、電纜應帶有供保護接地用的足夠截面的導體,嚴禁采用不合格電纜,必須選用經檢驗合格的,并取得煤礦專用產品安全標志的阻燃電纜。
5、所有機電設備必須根據其功率選擇電纜截面,嚴禁小斷面電纜向大功率設備供電,以防電纜爆炸或燃燒,引發火災。
6、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檢修或搬遷前,必須切斷電源。
7、嚴禁在井下從事電焊工作,如必須在井下工作時,應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每次制定安全措施。
8、電工必須隨時檢查井下電氣的失爆情況,杜絕電氣設備失爆。
9、電纜的連接均用礦用防爆接線盒,接線不得失爆。
10、井下檢修設備后,必須及時清除殘余物及油脂,嚴禁擺放于井下。
11、井下停、送電操作,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操作。
12、井下機電設備硐室按照規定配備各種滅火器材。,
13、永久性的機電設備硐室,應砌碹或用其它可靠的方式支護。采區變電所應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14、井下低壓饋電線上,必須裝設檢漏保護裝置或有選擇性的漏電保護裝置,保證自動切斷漏電的饋電線路。
15、井下電氣應具備短路過負荷、單相斷線、漏電閉鎖保護及遠程控告。
16、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存放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在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送出地面處理
編制單位:左則溝煤業通防部
編制人:
二O一三年四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