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作面收作防治自然發火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面收作防治自然發火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7 閱讀 8499

1026綜采工作面于2014年5月正式回采,截至2015年2月11日還剩195m停采開始改造,距收作線還剩195m。為切實加強該面停采、改造期間的防火管理,防止自然發火事故的發生,特編制如下防治自然發火安全技術措施。一、工作面概況1026工作面標高-329.8m~-434.2m之間,走向長度1986m,傾斜長度149m,現有ZY6800-19/40YF型掩護式液壓支架99架,采用傾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法,煤機落煤方式開采,頂板采用自由垮落方式管理。工作面煤層厚度0.1~4.5m,平均厚度3.2m,煤層傾角15~22°,平均為17°,局部含一泥巖夾矸,屬簡單結構煤層;煤層頂底板巖性為泥巖、細砂巖為主。該面采用U型通風方式,設計風量750m3/min,實際配風量1380m3/min;2007年3月份,重慶煤科分院對10煤層的煤炭自燃傾向性等級進行了取樣化驗,10煤層屬于Ⅱ類自然發火煤層,煤樣最短自然發火期為67天。煤層有煤塵爆炸性。二、工作面停采前措施(一)開采措施1、工作面回采至停采線100m位置開始,利用上隅角預埋灌漿管路加大采空區灌漿量。工作面推進至停采線80m的最后范圍,機、風兩巷的超前抹冒處嚴禁用木垛接頂,只能用袋裝碎矸接實;在距鋪網線15m開始,抹冒棚改變支護材料,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若采用圓木配合單體支柱支護時,必須將木料拉出,不準木料埋入采空區;同時,生產單位要加強管理,減少采空區丟煤,特別是在工作面鋪網和鋼絲繩前20m更要加大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回收率,嚴禁隨意丟頂、底煤和浮煤。2、回采期間生產單位負責工作面機、風巷管路的保護,回柱前必須將管路放置到實底,嚴禁管路懸空,管路保護不到位嚴禁回柱、拉架、抵車。通風區要強化管路連接及安裝質量,做好防火管理基礎工作。3、到工作面停采時,生產單位要保證支架的側護板盡量打開,支架高度保持在2.2m以上,同時要保證聯網質量及支架的初撐力,收作鋪網采用外層金屬網和里層雙抗網形式,使用雙股12#鐵絲,隔扣相聯,同時延長鋪網距離,保證鋪網范圍進入采空區1m以上,有效防止采空區漏風,技術科、安監處負責監督施工到位,防止頂板破碎造成漏頂、片幫。4、在回采期間,生產單位需施工淺孔動壓鉆孔注水,對煤體進行注水,濕潤煤體、增加煤體含水率,鉆孔間距7~8m,孔深5m(具體鉆孔施工參數根據工作面現場地質情況進行調整)5、生產單位加強木料和金屬管理,工作面及兩巷所有木料和金屬均要進行回收,嚴禁丟進采空區。6、工作面距停采線最后40m范圍內,生產單位嚴禁大幅度甩采,保證機、風巷均勻回采,防止因局部推進遲緩而造成老空區自然發火,不利于收作面防火管理。(二)工作面上、下隅角管理措施??工作面上、下隅角是采空區漏風的主要通道,采用袋裝碎矸封堵漏風通道,從而減少采空區漏風供氧,減緩采空區遺煤的氧化速度,達到防滅火的目的。1、在工作面機、風巷距停采線70m的范圍開始,加強工作面上、下隅角的充填堵漏,即采用袋裝碎矸每間隔10m施工一道隔離垛墻,對上、下隅角進行封堵,垛墻厚度為2m以上。封堵范圍:下隅角由機巷下幫至第1架架尾,上隅角由風巷上幫至99架尾。至工作面拆架時,機、風巷累計施工隔離垛16道(機、風巷各8道),以減少采空區供氧條件。2、距停采線70m開始,在正常回柱期間,生產單位采用袋裝碎矸對上、下隅角進行壘垛封堵。工作面停采后機、風巷嚴禁滯后采空區,機巷下隅角回收后部車后要及時充填,并保證充填嚴實無漏風。按規定在機、風兩巷施工最后一道隔離垛,安監處及通風區共同監督落實。(三)隔離垛施工措施1、施工前由生產單位下工作聯系單通知通風區,通風區派副隊長以上管理人員現場監督隔離垛施工,保證隔離垛施工質量符合要求,封堵嚴密。2、隔離垛采用碎矸裝袋壘砌。墻面豎縫要錯開,逐層壘砌,嚴禁出現階梯墻面,垛墻厚度不小于2m。3、在施工隔離垛前,對灌漿管(注氮管)進行確認,不得將灌漿(注氮)預留管口封于隔離垛內;且對管路進行保護,將管路靠幫靠底,不得懸空。(四)防火措施1、建立健全工作面通風系統,采區主要風門要設專人監管,確保通風系統穩定、可靠。同時,加強兩巷的維護,確保通風斷面,降低通風阻力。2、在工作面距停采線100m始,保持采空區全面灌漿,風巷每隔30m邁步灌漿管路。??3、工作面停采、改造期間除正常交替邁步式預埋灌漿、注氮外,風巷在距收作線老塘側60m和30m處,分別預埋一趟灌漿管路;機巷在距收作線老塘側30m處,預埋一趟注氮管路。預埋管最里端的1m用花管,并用鋼絲網纏繞保護,以利于氮氣的溢出及擴散。所有預埋的灌漿、注氮管均延接至收作線外,并與主管路多通相連,每趟管路分別有控制瓦籠。4、在埋設工作面60m、30m位置的灌漿管和30m位置的注氮管路時,生產單位要保證上、下隅角留有足夠空間,并將埋設管路路線預先清理好,為鋪設灌漿、注氮管路創造施工條件,同時做好灌漿、注氮管路的保護工作。5、通風區對延接好的灌漿管及注氮管進行編號標記,并進行掛牌管理,牌版字跡清晰明顯,易于識別,由生產單位負責保護,發現損壞時,立即匯報處理。8、通風區派專人定期巡查所有連通828綜放工作面采空區的封閉墻(包括已回采上覆7煤層采空區的封閉墻)狀況,發現漏氣等問題必須立即處理;定期取氣樣化驗、分析,對封閉墻內氧氣濃度超過8.0%的,采取注氮等措施處理。三、停采、改造期間措施(一)通風管理及防治瓦斯措施1、通風區在收作結束前負責指定機、風巷局部通風機安裝位置,保運區負責將局部通風機安裝到位,局部通風機必須實行“三專三閉鎖”。2、生產單位要保證支架拆除后煤壁側能夠正常通風、行人,通道高度不低于1.8m,寬不能小于1.5m。?3、采用局部通風機通風時,施工單位安設局部通風機司機,并持證上崗。4、停采、改造期間,必須采用全負壓通風,降低工作面配風量,配風以回風流CH4濃度不超過0.5%、溫度等符合《規程》要求為原則,以減小工作面風壓,減少向采空區漏風。5、通風區要加強現場瓦斯管理工作,防止瓦斯事故的發生,測氣員要加強班中走動式巡查,重點檢查工作面隅角、架頭、架尾、架間及車窩、硐室內的瓦斯情況,杜絕瓦斯積聚現象的發生。(二)自然發火參數預測預報1、加強防火預測預報,測氣員三班對工作面機、風巷冒高處、上隅角、下隅角、架頭、架尾、架間及老塘側等地點附近加強檢查,若探管或風流中溫度、CO等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匯報處理。2、在工作面收作停采期間通風區要加強工作面各地點的瓦斯及防火管理,同時加強CH4、CO和溫度的監測。每班由測氣員隨身攜帶便攜式CO報警儀、球膽和溫度計,隨時對冒空區、回風流、上隅角、下隅角、架頭、架尾、冒頂區域等地點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當發現收作面瓦斯超限或CO氣體超標、CO濃度出現較快上升速度、溫度有升高趨勢及其它自然發火征兆時,必須停止一切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及時向通風區、安全生產信息中心進行匯報處理。3、利用工作面風巷溫度、上隅角及回風流CO傳感器連續監測風流溫度及CO情況,通風區定期維護,確保傳感器靈敏、可靠。4、工作面距停采線20m和10m時分別在采空區上隅角后部埋兩路取樣束管,保證一路損壞后可以通過另一路進行取樣。束管外端安設在收作線以外,對安裝好的束管進行現場測試,并進行編號標記,以便專職測氣員隨時通過束管對采空區氣體情況進行檢測,同時每天取氣樣進行化驗分析。5、通風區設專人密切監測工作面標志性氣體變化情況,做好自然發火日常預測預報資料的整理、總結、上報等工作。6、工作面停采后通風區在工作面上隅角、下隅角、架頭、架尾、架間及已回收的采空區等重點地點設置防火觀察點,測氣員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每班進行檢查,若發現異常,要及時進行匯報處理。(三)防火措施1、均壓防滅火停采、改造期間,在保證瓦斯、溫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和集團公司規定的情況下,工作面風量控制在600m3/min左右,以降低進、回風側的壓差,減少采空區漏風。施工單位要愛護和保管好所有通風設施,不得損壞。2、灌漿防滅火(1)工作面灌漿防滅火措施1)在工作面距收作線100m位置開始,通風區加強灌漿管理,利用風巷預埋的灌漿管向采空區進行灌漿。2)根據停采、改造期間現場防火情況,隨時對架間插管,利用高壓膠管實施防火灌漿或注膠,充填采空區內的漏風通道,減少漏風,抑制煤層自然發火。3)根據現場防火情況需要,生產單位利用氣動鉆機在工作面支架的間隙施工防火鉆孔,鉆孔打到頂梁上部及支架后浮煤內,并在工作面內布置一趟高壓膠管,高壓膠管與風巷灌漿管相連,并每隔一段距離安設一個三通閥門,通過多孔壓注方式壓注漿液或凝膠。4)通風區負責防火灌漿系統正規、可靠,運行正常。停采、改造期間加強灌漿,每天要安排專人負責向1026工作面灌漿,并確保灌漿的質量和數量,水、土比不低于5:1,并在漿液中添加粘稠劑和阻化劑,對于工作面內灌漿覆蓋不到的地段,進行噴灑阻化劑,要將底板、支架間隙后方噴透撒勻。5)噴灑阻化劑方法,阻化劑與水配比為1:5,根據現場噴灑效果,可適當調整比例。噴灑施工過程中要設專人觀察巷道支護情況,噴灑人員應不斷擺動管子,以灑滿底板、支架間隙后方及其他角落、不留死角。(2)工作面灌漿防滅火設計工作面采取隨采隨灌的方式進行采空區灌漿,工作面停止推進后,扒大棚開始進行采空區集中灌漿。1)隨采隨灌期間的灌漿量計算(根據日灌漿量):1日灌需土量:Qt—日灌漿需土量,m3/dM—煤層采高,mL—工作面日推進度,m/dH—工作面傾斜長度,mC—工作面回采率,%K—灌漿系數,取值范圍為0.01—0.31026工作面割煤高度為3.2m,日推進度為4.5m,工作面傾斜長度H=149m,工作面回采率95%,灌漿系數取0.01。綜上可得:=0.01×3.2×4.5×149×95%=20.4m32灌漿需水量:Qs—日灌漿需水量,m3/dKs—沖洗管路防止堵塞用水量備用系數,取1.1—水土比,取5所以=1.1×20.4×5=112.2m3日灌漿量:Q=Qt+Qs=20.4+112.2=132.6m331026綜采工作面灌漿使用中央風井地面灌漿站,制漿能力為50m3/h。一池泥漿根據灌漿速度所需時間為1至2小時,每天4至5小時對工作面進行灌漿,可滿足采空區灌漿防滅火要求;根據工作面的推進速度,采空區、架尾的跑漏漿情況,可適當調整灌漿時間。灌漿時,漿液中按比例添加阻化劑和增稠防堵添加劑。2)采空區集中灌漿灌漿量計算1灌漿需土量:Qt—灌漿需土量,m3/dM—煤層采高,mL—灌漿區走向長度,m/dH—灌漿區傾斜長度,mC—工作面回采率,%K—灌漿系數,取值范圍為0.01—0.31026綜采工作面鋪網收作期間采高取3.2m;灌漿區傾向長度為20m;灌漿系數取0.01;工作面回采率95%。綜上可得:=0.01×3.2×30×149×95%=135.9m32灌漿需水量:Qs—灌漿需水量,m3/dKs—沖洗管路防止堵塞用水量備用系數,取1.1—水土比,取5所以=1.1×135.9×5=747.45m3灌漿量:Q=Qt+Qs=135.9+747.45=883.35m3根據以上計算,灌漿量884m3即可對采空區進行充分灌注,同時結合噴灑阻化劑,強化防滅火效果。灌漿時,漿液中按比例添加阻化劑和增稠防堵添加劑。4、注凝膠防滅火(1)根據工作面現場防火情況需要,在工作面停采改造期間,通風區利用移動注膠泵對工作面上下端頭支架后部采空區注凝膠封堵,以加強工作面架后堵漏管理,充填采空區內的漏風通道,減少漏風,抑制煤層自然發火。(2)通風區加強注膠管理工作,充分利用防火阻燃材料,及時對機、風巷冒頂區、上下隅角、架尾、架間及采空區等有自然發火隱患的地點打撞管進行注膠,做到封嚴堵實。(3)通風區根據需要備足注膠所用的6分鐵管、1寸軟管、凝膠等防火材料,并堆放在指定地點備用。四、封閉措施因工作面為跳采,所以在里切眼收作完成后,需對機巷、腰巷、風巷里段進行封閉(見附圖5)。密閉墻嚴格按標準施工,確保質量。?(一)防爆墻1、必須采用雙墻結構,先施工3m袋垛墻,貼袋垛墻施工兩道瓦石墻,墻體厚度不小于0.8m,兩墻之間打5根工字鋼站柱,兩墻間隔不小于1.0m,中間用水泥砂漿帶壓注實。2、墻體周邊、工字鋼站柱要掏槽。墻體掏槽深度煤幫不小于0.5m,巖幫不小于0.3m,見硬底、硬幫、硬頂,工字鋼站柱掏槽深度不小于0.3m。3、墻體與巷道四周接實,并抹不小于0.2m的裙邊。墻面要平整(1m2內凹凸不大于10mm,料石勾縫除外),無裂縫、重縫、空縫,灰漿飽滿,保證密閉墻施工質量符合質量標準化要求,做到嚴密不漏風,密閉墻體要留設連通采空區的取樣觀察孔和措施孔。(二)施工要求1、改造切眼與原切眼之間的巷道,必須回棚。密閉墻前后5m進行噴漿,噴漿厚度不小于100mm。2、若巷道因受動壓影響,裂縫增多,在實施封閉前,要對封閉墻位置的前后5m巷道進行注漿堵漏,防止圍巖裂隙漏風供氧造成采空區煤炭自燃。3、封閉墻最少留設三孔(觀察孔,措施孔,放水孔),措施孔管徑不得小于100mm,孔口要采取防漏風措施。(三)施工安全技術措施1、密閉墻的位置改造切眼往原切眼方向5.5m范圍內,頂幫堅硬、未遭破壞的煤巖巷道內。施工密閉墻地點拉棚、改棚、護頂及永久性封閉前支護不完好等處理工作,應由有經驗的人員進行,在確保安全后方可按要求進行密閉墻施工。2、砌筑永久密閉時,必須切斷密閉墻外的鋼管、軌道金屬物體及電纜等,防止雜散電流引入封閉區內。3、施工密閉墻期間,施工地點應懸掛CO報警儀、甲烷氧氣兩用儀、甲烷報警儀,并時刻注意施工地點氣體變化情況。4、密閉墻施工至1.5m高時,必須搭設腳手架,并佩戴保險帶,保險帶必須生根牢固,高掛抵用。5、施工前要明確密閉墻施工質量、安全責任人,安監部門要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密閉墻峻工后,礦要組織安監、技術、調度、通風等部門進行現場驗收。質量不合格,要追究責任,推倒重建。6、密閉墻外要設置柵欄、警標、說明牌板和檢查箱;柵欄外嚴禁安設和存放機電設備。五、安全管理措施(一)組織機構組長:凌東啟副組長:汪大全、王正武、王少華、李子明、張興奎成員:沈留德、沈懷禮、劉二礦、馬海鷗、萬力、鄭銳、張裕峰、湯衛東、梁玉臣、劉東超(二)相關部門職責停采前防火措施落實職責分工表工作內容責任單位責任人監督人施工時間工作面上下端頭在距停采線70m開始每隔10m采用袋裝碎煤進行封堵,厚度為2m以上綜采一區沈留德張裕峰鄭銳機、風巷距停采線70、60、50、40、30、20、10、2m時施工阻燃堵漏材料準備到位通風區于學雷張裕峰工作面離停采線70m前距停采線80m開始加強灌漿通風區關鵬張裕峰工作面距停采線80m開始距停采線80m開始從風巷每隔20m埋設灌漿管路,共4路通風區李亞杰張裕峰在工作面推至距停采線80、60、40、20m時距停采線80m開始從機巷每隔20m預埋注氮管路,共4路通風區沈懷禮張裕峰在工作面推至距停采線80、60、40、20m時距離停采線20、10m位置預埋束管共八趟通風區關鵬張裕峰工作面機巷、風巷推至距停采線20m和10m時注氮期間工作面上下端頭,回風流氧氣及瓦斯檢查通風區孫杰張裕峰從注氮開始至注氮結束工作面上下隅角回柱期間木料、遺煤回收綜采二區沈留德鄭銳張裕峰工作面推進至停采線80m至結束保證聯網質量,做到扣扣相聯綜采二區沈留德鄭銳朱治華從工作面鋪網開始停采前一天支架側護板打開,支架高度2.2m,保證支架初撐力綜采二區沈留德鄭銳朱治華停采前一天工作面機、風巷加強維護,減少通風阻力綜采二區沈留德鄭銳張裕峰停采收作前工作面通風系統調整通風區關鵬張裕峰收作期間根據現場瓦斯情況

收作期間防火措施落實職責分工表工作內容責任單位責任人監督人施工時間工作面在保證瓦斯不超限情況下,降低風量至600m3/min通風區關鵬張裕峰停止移架上下隅角使用袋裝碎矸施工厚度為2m的隔離垛,垛間預埋插管綜采二區沈留德張裕峰鄭銳停止移架對工作面冒空區、回風流、上隅角和架間瓦斯、CO和溫度監控檢查,并取樣化驗通風區孫杰張裕峰工作面收作期間工作面布置一趟高壓軟管安拆公司劉二礦朱治華鄭銳根據現場情況,對上下隅角、架后、支架回收后空間等隱患地點實行打管注膠通風區關鵬張裕峰工作面收作期間支架撤除后保證煤壁正常通風、行人安拆公司劉二礦朱治華鄭銳工作面收作期間架間施工注漿鉆孔安拆公司劉二礦張裕峰鄭銳工作面收作期間通過灌漿管、鉆孔加強采空區和架間灌漿或灌注三相泡沫通風區關鵬張裕峰工作面收作期間配備兩箱CO2滅火器安拆公司劉二礦張裕峰鄭銳工作面收作期間合理收作工序,加快收作進度安拆公司劉二礦張裕峰鄭銳停采45天內收作完畢收作完成后在停采線上下端頭用袋裝碎矸施工厚度3m袋垛安拆公司劉二礦張裕峰鄭銳收作完畢后施工封閉墻、兩道封閉墻間注漿通風區關鵬張裕峰收作完畢后封閉墻掏槽、噴漿、圍巖注漿堵漏掘修區劉東超張裕峰鄭銳收作封閉后施工調整通風系統通風區關鵬張裕峰支架回收前及收作封閉后調整

(三)現場管理措施為確保工作面按期快速收作,繪制工作面收作進度網絡圖,將拆面和防火工作合理組織穿插,強化責任制,落實施工單位和計劃工期,確保工作面45天內收作封閉完畢。(四)其他安全要求及注意事項1、生產單位要保證工作面配備兩箱CO2滅火器,由專人看管,并能正常使用。2、停采前及收作期間各項措施的施工,根據工作面距停采線距離,由生產單位以聯系單的方式下發到通風區,聯系單須有技術科簽字;安監處負責對各項措施的落實進行監督檢查。3、加強收作期間的粉塵治理,通風區要保證防塵設施齊全,施工單位落實灑水滅塵責任制,消除煤塵堆積飛揚。4、認真貫徹落實《淮北礦業“一通三防”管理特別規定》,簽訂《1026綜采工作面收作“一通三防”工作落實責任書》,明確有關領導和責任單位的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及人財物保障措施等,加強現場監督檢查,確保工程措施與管理責任雙落實。

篇2:礦防治自然發火管理規定

我礦屬二級自然發火礦井,煤層自然發火期只有3~6個月,為確保礦井安全生產,加強防治自然發火管理,根據《規程》及《礦井防滅火規范》要求,特制訂本規定。

第一條礦井必須建立健全防火灌漿系統

1、13-1煤層工作面回采前必須提前接齊灌漿管路并和工作面同時移交生產,沒有灌漿管路的工作面不得生產。

2、采區灌漿干管直徑不得小于108mm,工作面灌漿管直徑不得小于50mm,灌漿管路由機電安裝工區負責安裝,并每旬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檢查要有記錄。

3、地面灌漿站采用機械攪拌,黃土制漿,必要時添加阻化劑,保證灌漿質量,土水比不小于1:5。

4、13-1煤層回采工作面(包括分層開采的底分層工作面)都必須進行隨采隨灌,因故三天不能灌漿時,必須經生產礦長批準停灌報告。

5、分層開采的底區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須進行打鉆補漿,并有專門的防火措施。

6、回采面收作后,必須及時撤出設備,綜采設備在40天內拆除完畢普采、炮采設備在15天內拆除完畢,通風區在規定時間(1.5個月)內封閉、灌漿。

7、封閉墻施工要有安全措施,施工時要保證質量,確保嚴密不漏風,墻外巷道加強支護并清理干凈,封閉墻體要留有觀察孔、灌漿孔,巷道口要設置棚欄警標,封閉墻實行圖、牌、板和臺帳管理。

8、新施工的采空區封閉墻要及時灌漿、灌滿,并對井下所有封閉墻進行補漿,減少采空區漏風。

9、井下所有人員要愛護灌漿設施,不準擅自關閉,損壞及拆卸灌漿管路,影響正常灌漿。

第二條建立自然發火的預測與預報制度。

1、13-1煤層的回采工作面、收作面及其它有自然的煤柱、高冒處、均應建立自然發火預測預報,收集整理有關氣溫參數,井下所有的封閉的墻都要由老硐檢查工負責每周檢查一次,檢查內容:CH4、CO2、CO、氣溫、水溫,每次檢查都要有專門的記錄,對13-1煤層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及其它有自然發火隱患的地點,必須每周取樣化驗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13-1煤層回采工作面回風流、各采區回風道安設CO監測探頭。

3、井下各工作地點嚴禁一氧化碳超限作業,當一氧化碳濃度超過24PPM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如發現自然發火征兆(巷道溫度、濕度增高、出現霧氣、煤壁掛汗有煤油味、汽油味等),自然發火隱患或出現高溫點(煤體氧化、溫度上升至35℃以上、)都必須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第三條火區管理

1、建立火災報告制度,礦井發生火災時,立即組織搶救,并向集團公司調度匯報。自然發火事故還應向集團公司呈報火災報告書。

2、每一處火區都必須建立火區管理卡、火區位置關系圖,火區管理卡片由礦通風部門永久保存。

3、在火區附近進行采掘工作必須符合《規程》及《礦井防滅火規范》要求,并編制專門的防火措施。

第四條綜合防火措施

井下東、西部均要設立消防材料庫,儲備足量的各種消防器材、封閉材料及工具等。

采區設計中必須有防火設計,對巷道布置、煤柱尺寸、工作面停采線、灌漿系統、預筑防火墻的位置以及采掘順序等都必須詳細說明。煤柱寬度不小于6米,隔離煤柱中不許開掘巷道。對《規程》規定留設的各種保安煤柱嚴禁開采。

3、沿空掘巷要編制專門的防火措施,并報集團公司備案。掘進時要邊掘邊打鉆補漿,防止老塘漏風。沿空留巷必須編制專門設計和防火安全措施報集團公司批準。

4、對分層開采的13-1回采工作面,嚴格跟頂回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煤炭回收率,減少老塘浮煤和遺煤。采煤面因采作業規程中必須有專門的防火措施,回采完畢后,通風區要及時調整風量,采取均壓措施,減小老塘漏風。

5、在有自然發火傾向煤層中掘進的巷道嚴禁空幫空頂,嚴禁堆積浮煤,冒頂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填實,較大的冒落空間(冒高超過1米、體積超過3立方米)和突出孔洞要進行防火處理,并設點檢查,建立臺帳和防火系統圖,按預測預報規定定期檢查;重點區域必須取氣樣化驗。

6、實行分區通風,利用均壓技術使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兩端風壓差不超過200Pa,如超過應采取降壓措施。

7、建立風門、風窗等通風設施均應按防滅火的要求正確選擇位置,避免增加采空區、煤柱裂隙、火區的漏風壓差。

8、礦井在安排月度工作計劃時,必須同時安排防滅火工作計劃,月度安排的防火工作任務(包括封閉墻的施工、灌漿量)由通風科組織驗收,并根據驗收情況提出處理意見。

篇3: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技術措施

一、概況

根據煤層鑒定報告,我礦所開采的17#煤層屬于不易自然煤層,為了我礦的安全生產工作提高,特制定以下防治煤層自然發火的技術措施。

二、開采煤層自燃預測及防治措施

(一)煤的自燃預測分析

煤礦在開采過程中未發生過煤層自燃現象。從開拓方式和采煤方法方面分析,設計采用合理的開拓方式和采煤方法,做到少切割煤體,盡量減少浮煤與空氣接觸時間,以防患于未然。

從通風方面,設計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通風系統簡單,通風斷面合理,使礦井阻力降低,減少漏風,易于調節風量,使得在發生火災時便于控制風流,隔絕火區。

(二)煤的自燃預防措施

1、開拓開采方面的措施

○1巷道布置與開采順序

裝有主皮帶的斜井設計采用粗料石砌碹支護,碹體與煤層間用片石填充嚴密。

○2運輸和回風下山間留設30m的保護煤柱,留設煤柱充足,保護開采,減少漏風。

○3運輸與回風下山之間盡量少貫通,如需貫通,使用后采用永久性密閉。

○4礦井在首產投產區,10#煤層厚度為1.8m,設計采用走向長壁機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工作面回收率設計為95%,丟煤少,推進方式為后退式,漏風少,有效地地減少了煤的氧化。

從周邊鄰近礦井開采情況看,采用本方法在設計的服務期限內沒有發生自燃現象。

○5回采工作面結束后,盡快封閉采空區,進行永久性密閉,并確保閉墻質量。

(三)通風方面的措施

礦井通風系統采用中央并列式,機械抽出式。設計中留設充足的煤柱,減少通風系統的漏風。通風構筑物風門、風橋按質量標準化要求制作,達到減少漏風,降低通風阻力的目的。

(四)監測方面的措施

充分利用礦井瓦斯監測系統,監測一氧化碳、溫度的變化情況,在可能發生自然的地點安設一氧化碳傳感器,掌握巷道內氣體變化,以掌握各種可靠的數據。

三、井下外因火災防治及裝備

(一)電氣事故引發的火災防治措施及裝備

1、井下機電設備硐室有中央變電所、中央水泵房,設計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1)變電所、水泵房均采用料石砌碹支護。

(2)變電所和水泵房在兩個出口通道內裝設向外開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閉門。

(3)變電所內變壓器與配電室之間設置防火棚欄兩用門。

(4)在變電所和水泵房配備消防器材。

(5)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口,選擇永久性密閉點,并配備密閉所需材料。

(6)回采工作面運輸順槽運輸機頭附近20m范圍內采用金屬支架支護。

2、井下電氣設備的防火措施

中央變電所10kv高壓配電設備選用pjgi型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永磁機構高壓真空配電裝置,660v低壓配電設備選用bkd20型和kbz型礦用隔爆饋電開關。變壓器選用kbsg礦用干式變壓器,其余選擇了qbz隔爆型真空開關。井下照明電源選擇,工作面照明選擇bz*-4.0型照明信號綜合裝置,照明燈具選擇bz*-4.0型照明信號綜合裝置礦用隔爆燈。所選設備符合規定。

中央變電所雙回路供電。井下供配電電壓等級為10/0.66/0.127kv。井下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井底車場、工作面順槽、巷道交岔點、運輸下山等設固定照明。

3、井下電纜的選擇、敷設及連接

井下電纜沿副井敷設至井下中央變電所,電纜選用阻燃型交聯絕緣粗鋼絲鎧裝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型號為myjv32-8.7/10kv下井電纜為兩回路,當任一回路出現故障時,另一回路仍能保證井下全部負荷用電。

井下非固定敷設的低壓電纜,均采用符合mt818標準的橡套軟電纜。井下660v用電設備的電纜選用myp型阻燃橡套電纜,照明選用myq型阻燃橡套軟電纜。井下全部采用阻燃型銅芯電纜。

井下電力電纜需要連接的地方均采用隔爆接線盒連接。電纜與電氣設備的連接,必須用與電氣設備性能相符的隔爆接線盒。

4、井下電氣設備的各種保護

主水泵房主副水倉中均設主接地級。主接地極為面積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的耐腐蝕鋼板。變電所、高壓動力電纜的金屬連接裝置及各配電點等處均設局部接地板。局部接地極可設置于巷道水溝或其它就近的潮濕處。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采用截面不小于50㎜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于100㎜2的扁鋼。接地網上任一點所測得的接地電阻均不超過2ω。

中央變電所高壓饋電線上,應裝設有選擇性的單相接地保護裝置。井下控制動力變壓器的高壓開關柜設有短路、過負荷、接地欠壓釋放等保護。每一移動式和手持式電氣設備至局部接地極之間的保護接地用的電纜芯線和接地連接導線的電阻值均不超過1ω。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采用截面不小于25㎜2的銅線。橡套電纜的接地芯線,除用作監測接地回路外,不可兼作他用。

低壓側選用bkd型和kbz礦用隔爆饋電開關,該開關具有欠壓、過載、短路和漏電保護。井下40kw及以上的電動機的控制設備均選用qbz型隔爆真空電磁起動器,該控制設備設有短路、過負荷、缺相、漏電閉鎖等保護及遠程控制功能。

為防止地面雷電波侵入井下,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設備機架及各種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線等,在井口附近將金屬體做不小于兩處的良好的集中接地,通信線路在入井處要裝設熔斷器和防雷電裝置。電氣設備的檢查、維護和調整,必須由電氣維修工進行。井下電氣設備防爆性能遭破壞的,必須立即處理或更換,嚴禁繼續使用。

四、其它火災的防治措施及設施

1、防止地面照明引發井下火災的措施

(1)坑木場、矸石山、爐灰場設計與進風口距離大于80m,不會對井下生產造成威脅。

(2)井口房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3)地面設消防材料庫建筑面積40㎡,并按規定配備了消防器材,并有軌道直達主井井口。

2、防止地面雷電波及井下

(1)由地面直接入井設備、各種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在井口附近將金屬體做不少于兩處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2)通信線路在入井處裝設有熔斷器和防雷裝置。

五、井下防火構筑物

1、在井下設消防材料庫,消防材料庫按《礦井防滅火規范》(試行)儲存了滅火器材和工具。

2、中央變電所設有防火柵欄兩用門,防火門安裝要求防火門外5m內的巷道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門框用強度等級不低于c20混凝土砌筑并用m10砂漿充填,斷面采用半園拱,門框預埋電纜管時注入瀝青將管內縫隙封閉。

六、井下消防灑水系統

井下消防灑水與靜壓灑水共用一套管路系統,并且地面水池可以滿足常備200m3消防水量。

七、井上下消防材料附表現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