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建筑工程防火技術措施

某建筑工程防火技術措施

2024-07-17 閱讀 3703

1.組織管理

1.1.堅決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立足于自防自救,堅持安全第一,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施工現場設立義務消防分隊組織,并設專(兼)職消防人員進行檢查監護。

1.2.施工現場實行分級防火責任制,落實各級防火責任制,各負其責。項目經理為施工現場防火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施工現場的防火工作,班組長是各班組防火責任人,對本班組的防火負責。工地防火檢查員(消防員)每天班后進行巡查,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消除或匯報。施工現場成立防火領導小組(見附件-4)。

1.3.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防火宣傳教育,增強消防觀念。

1.4.施工現場設置防火警示標志、消防平面布置圖,施工現場張掛防火責任人,防火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防火制度等標牌。

1.5.動用明火按用火管理制度之規定進行審批,落實措施后方可,并設專人監護。

1.6.施工現場樓層、配電箱、配電間、易燃易爆等作業處,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消防器材及時檢查和更換,并設專人進行保管使用、維修。

1.7.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之規定,建立學習、培訓、評比、考核、事故隱患整改巡邏值班后臺帳記錄等。

2.火源管理

2.1.焊割作業、熬制瀝青等臨時動火,必須報項目部安全科審批后,方能動火作業,并由監護人實行全過程監護。

2.2.焊割作業必須持證上崗,無證不得私自操作。

2.3.動火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十不"、"四要"、"一清理"要求。

2.3.1.動火前"十不"

2.3.1.1.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證的人員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2.3.1.2.凡屬一、二、三級動火范圍的焊、割作業、未經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不準進行焊、割。

2.3.1.3.割焊工不了解焊、割現場周圍情況,不得進行焊、割。

2.3.1.4.焊工不了解焊件內部是否安全時,不得進行焊、割。

2.3.1.5.各種裝過可燃氣體易燃液體和有毒物質的容器,未經徹底清洗,排除危險性之前不準進行焊、割。

2.3.1.6.用可燃材料作保溫層,冷卻層、隔音、隔熱設備的部位或火星能飛濺到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2.3.1.7.有壓力或密閉的管道、容器、不準焊、割。

2.3.1.8.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焊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2.3.1.9.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

2.3.1.10.與外單位相連的部位,在沒有弄清有無險情或明知存在危險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2.3.2.動火中"四要"

2.3.2.1.動火前要指定現場安全負責人。

2.3.2.2.現場安全負責人和動火人員必須經常注意動火情況,發現不安全苗頭時要立即停止動火。

2.3.2.3.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要及時搶救。

2.3.2.4.動火人員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2.3.3.動火后"四清理"

動火人員和安全監護人員在動火結束后,必須及時徹底清理現場火種,方能能離開現場。

2.3.3.1.高處焊、割作業時設專人監焊、落實防止焊渣飛濺、切割物下落的安全措施。

2.3.3.2.動火作業前后要告知防火檢查員或值班人員。

2.3.3.3.裝修工程施工期間,在施工范圍內不準吸煙,嚴禁油漆及木制作業與動火作業同時進行。

2.3.3.4.乙炔氣瓶應直立放置,使用時不得靠近熱源,應距明火不少于10m,與氧氣瓶應保持不少于5m的距離,不得露天存放,曝曬。

3.電氣防火管理

3.1.施工現場的一切線路、設備必須由持上崗操作證的電工安裝、維修,并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電安全規范》GB50194-93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規定。非電工嚴禁私自拉線接電。

3.2.電線絕緣層老化、破損要及時更換。

3.3.嚴禁使用銅絲或其他不符合規范的金屬絲作電路保險絲。

3.4.嚴禁在外腳手架上架設電線和使用碘鎢燈,因施工需要在其他位置使用碘鎢燈,架設要牢固,碘鎢燈距易燃物不少于2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當間距不夠時,應采取隔離措施,到施工完畢要及時拆除。

3.5.電氣設備和電線不準超過安全負荷、接頭處要牢固、絕緣性良好。室內外電線架設應有瓷瓶與其他物體隔離,室內電線不得直接敷設在可燃物、金屬物上。

3.6.照明燈具下方不宜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與堆放物品水平距離不得少于80cm。

3.7.臨時建筑設施內的照明,不準使用60w以上的照明燈具。

3.8.每棟臨時建筑以及臨時建筑內每個單元的用電必須設有電源總開關和漏電保護開關,做到人離電斷。

3.9.凡是能夠產生靜電引起爆炸或火災的設備容器,必須設置消除靜電的裝置。

4.易燃易爆物品防火管理

4.1.施工現場不宜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工程確需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必須按照防火規定設置,并經項目部安全科審批同意后,方能存放,存放量不得超過3天的使用總量。

4.2.易燃易爆物品倉庫,必須設專人看管,嚴格收發回倉登記手續。

4.3.在使用化學易燃易爆物品場所,嚴禁動火作業;禁止在作業場所內分裝、調料;嚴禁使用液化石油氣、乙炔發生器作業。

4.4.木加工場內木屑、刨皮等必須及時清理。嚴禁在油漆間、木工棚及其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附近吸煙取火。

4.5.食堂內柴煤等應堆放整齊,離明火應有足夠距離。

5.臨時設施及宿舍防火管理

5.1.外腳手架采用阻燃密目網進行全封閉圍護。

5.2.施工現場所有搭建的臨時設施都必須按防火要求搭建,使用不燃材料搭建,易燃易爆物品倉庫應單獨設置,并遠離其他臨時建筑。臨時建筑不得修建在高壓架空線下面,與高壓線的距離不得小于規定距離。

5.3.每間宿舍應設立一名防火責任人,負責宿舍日常的防火工作。

5.4.嚴禁躺在床上吸煙,亂丟煙頭。不得在宿舍內燃火取暖或用小太陽取暖烘烤衣服。

5.5.嚴禁亂拉亂接電線,嚴禁使用電爐,不準使用電熱器具,電線上不得掛衣物。

5.6.保持宿舍道路暢通,不準在宿舍通道門口堆放物品和作業。

5.7.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宿舍和宿舍內存放自行車、摩托車。

5.8.宿舍外必須設置足夠的消防器材和工具,消防器材和工具,不得隨便挪作他用,消防器材設置處不得堆放其它物資,以保持通暢易取。

5.9.每周一次的衛生,大掃除和防火安全結合起來,檢查安全執行情況。

5.10.宿舍的室長和輪流值日人員。應在燃燈睡覺前,上班離開宿舍前進行一次防火檢查,最后一個離開宿舍的人員應做好防火檢查工作。

5.11.在建建筑物內,不得住人。

篇2:建筑工程施工現場防火安全制度

1.施工現場人員、設各非常集中,各種機械、工具交叉使用,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釀成火災和爆炸事故。火災和爆炸事故均為重大安全事故,不僅會給工程帶來巨大損失,還會造成人員傷亡,企業也會因此承受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有些甚至還要承擔法律責任。為了防止火災和爆炸事故的發生,必須建立和健全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2.組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和公安部《關于建筑工地防火的基本措施》以及其它省市消防法律法規,要教育參加施工的全體職工認真貫徹執行消防法規,增強全員的法律意識。

3.在擬定施工組織設計的同時,要擬定現場防火措施,配備足夠的消防滅火器具,并在施工平面圖上標定現場消防通道。根據工程情況,設計合理的專用消防水管網,配備消防栓。

4.定期對職工進行消防技能培訓,便所有施工人員都懂得基本防火防爆知識,掌握安全技術,能熟練使用工地上配備的防火防爆器具,能掌握正確的滅火方法。

5.施工現場應統籌規劃,嚴格按規定劃分用火作業區、易燃材料區等,保持防火間距。對現場的臨建設施和倉庫更要嚴格管理。存放易燃液體和易燃易爆材料的庫房,要設置專門的防火防爆設備,采取消除靜電等防火防爆措施,防止火災、爆炸等惡性事故的發生。

6.建立現場明火管理制度。施工現場未經主管領導批準,任何人不準擅自動用明火。從事電、氣焊的作業人員要持證上崗(用火證),在批準的范圍內作業。要從技術上采取安全措施,消除火源。

7.施工現場內嚴禁吸煙,工地要樹立警示牌,現場可設立吸煙室,室內放置必要的消防器具。對違反規定者要從重處罰。

篇3:建筑工程安全用電電氣防火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用電和電氣防火措施

1、安全用電措施

(1)、接地與接零

在施工現場專用的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線中,必須采取TN-S接零保護系統(即三相五線制)。

A、保護零線應由工作接地線或配電室的零線或第一級漏電保護器電源側的零線引出;

B、保護零線應與工作零線分開單獨敷設,不作它用,保護零線PE必須采用綠/黃雙色線;

C、保護零線必須在配電室(或總配電箱)配電線路中間和末端至少三處作重復接地,重復接地線應與保護零線相連接;

D、保護零線的截面應不小于工作零線的截面,同時必須滿足機械強度的要求,其中,架空敷設間距不大于12米時,采用絕緣銅線截面不小于10MM2,采用絕緣鋁線截面不小于16MM2;與電氣設備相連接的保護零線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絕緣多股銅線;

E、電氣設備的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框架、部件、管道、軌道、金屬操作臺以及靠近帶電部分的金屬圍欄、金屬門等均應用保護接零;

F、供電電力變壓器中性點的直接工作接地電阻值應不小于4歐姆,保護零線重復接地電阻值應不小于10歐姆。不得一部分設備作保護接零,另一部分作保護接地。

(2)、配置漏電保護器

A、施工現場的配電箱(配電室)和開關箱至少配置兩級漏電保護器;

B、漏電保護器應選用電流動作型,一般場合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不大于0.1s;潮濕和有腐蝕介質場所的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和額定漏電動作時間乘積的極限值為(大于)30MA.S;

C、開關箱內漏電保護器的選用應與動力設備的容量大小、相數等實際情況相適應、相配合,如三相電動機則應選用參數匹配的三相三線的漏電保護器;照明用電必須與動力用電分開,照明應選用單相二線的漏電保護器。

(3)、開關箱按三級設置,即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開關箱距離機具不能超過三米,開關箱實行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

(4)、外電保護

A、在建工程(含腳手架)的外側邊緣與外電架空線路的邊線之間和最小安全操作距離:電壓1KV以下為4米;電壓1KV-10K為6米;

B、施工現場的機動車道與外電架空線路交叉時的最小垂直距離:電壓1KV以下為6米,電壓1KV-10KV之間為7米;

(5)、配電系統

A、所有的電線架設都必須使用電桿、絕緣子、橫擔等,按規范要求架設;

B、開關電器及電氣裝置必須完好無損;

C、開關電器及電氣裝置必須裝設端正、牢固,不得拖地放置;

D、帶線導線與導線之間的接頭必須絕緣包扎,帶電導線必須絕緣良好;

E、帶電導線嚴禁搭、掛、壓在腳手架或其它物體上;

F、配電箱與開關箱應作名稱、用途、分路標記;配電箱、開關箱應配鎖并有專人負責;

G、電箱內部及其周圍臨近區域不得有雜物、灌木和雜草等;

H、室外用電嚴禁拉設使用花線,嚴禁使用銅線或其它金屬線代替保險絲使用,嚴禁工人宿舍內亂拉電線、插座、燒電爐、電飯煲;

I、電氣裝置應定期檢修,檢修時必須做到:

①、停電;

②、懸掛停電標志牌,掛接必要的接地;

③、由相應級別的專業電工檢修;

④、檢修人員應穿絕緣鞋和手套,使用電工絕緣工具;

⑤、有組織和專人統一指揮。

(6)、照明

A、在夜間施工或自然采光的場所、料具堆放場、道路、倉庫、辦公室、食堂、宿舍等設備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或混合照明;

B、根據使用場所的環境條件選擇相應的照明器;

C、行燈電壓不超過36V,燈具離地面高度底于2.4米等場所照明電壓不大于36V。潮濕及易觸及帶電體場所照明電壓不大于24V;

D、根據需要設置警衛和紅色信號照明和事故照明,其電源應設在施工現場電源總開關的前側,并配備電源。

(7)、對各類用電人員進行安全用電基本知識培訓。

2、安全用電組織措施

(1)、建立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用電技術措施的編制、審批制度,并建立相應的技術檔案。

(2)、建立技術交底制度。

向專業電工、各類用電人員介紹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用電技術措施的總體意圖、技術內容和注意事項,并應在技術交底文字資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簽字手續,載明交底日期。

(3)、建立安全檢測制度。從臨時用電工程竣工開始,定期對臨時用電工程進行檢測,主要內容是:接地電阻值、電氣設備絕緣電阻值、漏電保護器動作參數等,以監視臨時用電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作好檢測記錄。

(4)、建立電氣維修制度。加強日常和定期維修工作,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并建立維修工作記錄,記載維修時間、地點、內容、技術措施、處理結果、維修人員、驗收人員等。

(5)、建筑工程竣工后,臨時用電工程的拆除應有統一的組織和指揮,并須規定拆除時間、人員、程序、方法、注意事項和防護措施等。

(6)、建立安全檢查和評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門和企業要按照JGJ59-88《建筑安全檢查評分標準》定期對現場用電安全情況進行檢查評估。

(7)、建立安全用電責任制,對臨時用電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監護、維修分片、分塊、分機、落實到人,并輔以必要的獎懲。

(8)、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訓制度。定期對專業電工和各類用電人員進行用電安全教育和培訓,經過考核合格者持證上崗。禁止無證或隨意串崗。

(9)、強化安全用電領導體制,改善用電技術隊伍素質。

3、電氣防火技術措施

(1)、合理配置、整定、更換各種保護電器,對電器和設備的過載、短路故障進行可靠的保護。

(2)、在電氣裝置和線路周圍不堆放易燃、易爆和強腐蝕介質,不使用火源。

(3)、在電氣裝置相對集中的場所,如變電所、配電室、發電機室等配置絕緣滅火器材等,并禁止煙火。

(4)、加強電氣設備相間和相一地間絕緣,防止閃爍。

(5)、合理設置防雷裝置。

4、電氣防火組織措施

(1)、建立易燃、易爆物和強腐蝕介質管理制度。

(2)、建立電氣防火責任制,加強電氣防火重點場所煙火管制,并設置禁止煙火標志。

(3)、建立電氣防火教育制,經常進行電氣防火知識教育和宣傳,提高各類用電人員電氣防火自覺性。

(4)、建立電氣防火檢查制,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強化電氣防火領導體制,建立電氣防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