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建筑工程防火技術措施
住宅小區建筑工程防火技術措施
1.組織管理
1.1.堅決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立足于自防自救,堅持安全第一,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施工現場設立義務消防分隊組織,并設專(兼)職消防人員進行檢查監護。
1.2.施工現場實行分級防火責任制,落實各級防火責任制,各負其責。項目經理為施工現場防火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施工現場的防火工作,班組長是各班組防火責任人,對本班組的防火負責。工地防火檢查員(消防員)每天班后進行巡查,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消除或匯報。施工現場成立防火領導小組(見附件-4)。
1.3.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防火宣傳教育,增強消防觀念。
1.4.施工現場設置防火警示標志、消防平面布置圖,施工現場張掛防火責任人,防火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防火制度等標牌。
1.5.動用明火按用火管理制度之規定進行審批,落實措施后方可,并設專人監護。
1.6.施工現場樓層、配電箱、配電間、易燃易爆等作業處,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消防器材及時檢查和更換,并設專人進行保管使用、維修。
1.7.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之規定,建立學習、培訓、評比、考核、事故隱患整改巡邏值班后臺帳記錄等。
2.火源管理
2.1.焊割作業、熬制瀝青等臨時動火,必須報項目部安全科審批后,方能動火作業,并由監護人實行全過程監護。
2.2.焊割作業必須持證上崗,無證不得私自操作。
2.3.動火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十不"、"四要"、"一清理"要求。
2.3.1.動火前"十不"
2.3.1.1.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證的人員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2.3.1.2.凡屬一、二、三級動火范圍的焊、割作業、未經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不準進行焊、割。
2.3.1.3.割焊工不了解焊、割現場周圍情況,不得進行焊、割。
2.3.1.4.焊工不了解焊件內部是否安全時,不得進行焊、割。
2.3.1.5.各種裝過可燃氣體易燃液體和有毒物質的容器,未經徹底清洗,排除危險性之前不準進行焊、割。
2.3.1.6.用可燃材料作保溫層,冷卻層、隔音、隔熱設備的部位或火星能飛濺到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2.3.1.7.有壓力或密閉的管道、容器、不準焊、割。
2.3.1.8.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焊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2.3.1.9.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
2.3.1.10.與外單位相連的部位,在沒有弄清有無險情或明知存在危險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2.3.2.動火中"四要"
2.3.2.1.動火前要指定現場安全負責人。
2.3.2.2.現場安全負責人和動火人員必須經常注意動火情況,發現不安全苗頭時要立即停止動火。
2.3.2.3.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要及時搶救。
2.3.2.4.動火人員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2.3.3.動火后"四清理"
動火人員和安全監護人員在動火結束后,必須及時徹底清理現場火種,方能能離開現場。
2.3.3.1.高處焊、割作業時設專人監焊、落實防止焊渣飛濺、切割物下落的安全措施。
2.3.3.2.動火作業前后要告知防火檢查員或值班人員。
2.3.3.3.裝修工程施工期間,在施工范圍內不準吸煙,嚴禁油漆及木制作業與動火作業同時進行。
2.3.3.4.乙炔氣瓶應直立放置,使用時不得靠近熱源,應距明火不少于10m,與氧氣瓶應保持不少于5m的距離,不得露天存放,曝曬。
3.電氣防火管理
3.1.施工現場的一切線路、設備必須由持上崗操作證的電工安裝、維修,并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電安全規范》GB50194-93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規定。非電工嚴禁私自拉線接電。
3.2.電線絕緣層老化、破損要及時更換。
3.3.嚴禁使用銅絲或其他不符合規范的金屬絲作電路保險絲。
3.4.嚴禁在外腳手架上架設電線和使用碘鎢燈,因施工需要在其他位置使用碘鎢燈,架設要牢固,碘鎢燈距易燃物不少于2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當間距不夠時,應采取隔離措施,到施工完畢要及時拆除。
3.5.電氣設備和電線不準超過安全負荷、接頭處要牢固、絕緣性良好。室內外電線架設應有瓷瓶與其他物體隔離,室內電線不得直接敷設在可燃物、金屬物上。
3.6.照明燈具下方不宜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與堆放物品水平距離不得少于80cm。
3.7.臨時建筑設施內的照明,不準使用60w以上的照明燈具。
3.8.每棟臨時建筑以及臨時建筑內每個單元的用電必須設有電源總開關和漏電保護開關,做到人離電斷。
3.9.凡是能夠產生靜電引起爆炸或火災的設備容器,必須設置消除靜電的裝置。
4.易燃易爆物品防火管理
4.1.施工現場不宜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工程確需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必須按照防火規定設置,并經項目部安全科審批同意后,方能存放,存放量不得超過3天的使用總量。
4.2.易燃易爆物品倉庫,必須設專人看管,嚴格收發回倉登記手續。
4.3.在使用化學易燃易爆物品場所,嚴禁動火作業;禁止在作業場所內分裝、調料;嚴禁使用液化石油氣、乙炔發生器作業。
4.4.木加工場內木屑、刨皮等必須及時清理。嚴禁在油漆間、木工棚及其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附近吸煙取火。
4.5.食堂內柴煤等應堆放整齊,離明火應有足夠距離。
5.臨時設施及宿舍防火管理
5.1.外腳手架采用阻燃密目網進行全封閉圍護。
5.2.施工現場所有搭建的臨時設施都必須按防火要求搭建,使用不燃材料搭建,易燃易爆物品倉庫應單獨設置,并遠離其他臨時建筑。臨時建筑不得修建在高壓架空線下面,與高壓線的距離不得小于規定距離。
5.3.每間宿舍應設立一名防火責任人,負責宿舍日常的防火工作。
5.4.嚴禁躺在床上吸煙,亂丟煙頭。不得在宿舍內燃火取暖或用小太陽取暖烘烤衣服。
5.5.嚴禁亂拉亂接電線,嚴禁使用電爐,不準使用電熱器具,電線上不得掛衣物。
5.6.保持宿舍道路暢通,不準在宿舍通道門口堆放物品和作業。
5.7.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宿舍和宿舍內存放自行車、摩托車。
5.8.宿舍外必須設置足夠的消防器材和工具,消防器材和工具,不得隨便挪作他用,消防器材設置處不得堆放其它物資,以保持通暢易取。
5.9.每周一次的衛生,大掃除和防火安全結合起來,檢查安全執行情況。
5.10.宿舍的室長和輪流值日人員。應在燃燈睡覺前,上班離開宿舍前進行一次防火檢查,最后一個離開宿舍的人員應做好防火檢查工作。
5.11.在建建筑物內,不得住人。
篇2:冬季防火措施
1、加強冬季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全體人員的防火意識。
對施工人員進行冬季施工的防火教育是做好冬季施工防火安全工作的關鍵。要人人重視防火工作,處處想著防火工作,在做一件工作都與防火工作相聯系,從而提高全體人員的防火意識。
2、供暖鍋爐房與操作人員的防火要求
鍋爐房要建在施工現場的下風方向,遠離在建工程、易燃、可燃建筑、露天可燃材料堆場、料庫等。嚴格值班檢查制度,鍋爐開著火以后,司爐人員不準離開工作崗位,值班時間絕不允許睡覺或做無關的事。上下班時要做好交接班記錄,嚴格執行操作程序,杜絕違章操作,爐灰倒在指定地點(不能帶余火倒灰),隨時觀察水溫及水位。
3、爐火安裝與使用的防火要求
火爐的爐身、煙囪、和煙囪出口等部分與電源線和電氣設備要保持50cm以上的距離。
爐火必須有專人看守,掏出的爐灰必須隨時用水澆滅后倒在指定地點,禁止用易燃、可燃液體點火,填的煤不要過多,以不超出爐口上沿為宜,防止熱煤掉出引起可燃物起火。不準在火爐上熬煉油料、烘烤易燃物品。
4、易燃材料的管理
使用可燃材料進行保溫時,必須設專人進行監護、巡邏檢查。保溫材料定位后,禁止一切用火、用電作業。照明線路、照明燈具要遠離可燃的保溫材料。保溫材料使用完以后,要隨時進行清理,集中進行存放保管。
5、入冬前要將泡沫滅火器等放入有采暖的地方,并套上保溫套。
6、電焊、氣割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專門培訓,掌握焊割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經過考試合格,取得操作合格證后方準操作。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
7、嚴格執行用火審批程序和制度,操作前必須輸用火申請手續。
8、木工操作間內嚴禁吸煙和用明火作業,操作間只能存放當班的用料,成品及半成品要及時運走,要做到活完場地清,刨花等每班都打掃干凈,倒在指定地點。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工作完畢要拉閘斷電,并經檢查確無火險后方可離開。
9、電工要經過專門培訓,掌握安裝與維修的安全技術,并經過考試合格后,方準獨立操作。施工用電和照明用電要嚴格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執行。
10、施工現場和宿舍嚴禁使用電爐,熱器具等。
篇3:化工工業防火措施
化工工業如何防火
一、基本情況
化工工業的出現,為人類社會提供了新的能源、新的材料,在人類改造自然的進程中提供了新的方法、途徑和手段,是社會生產技術發展史上值得為之驕傲的一個輝煌。化工生產技術的大量應用,物質文明也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化工產品在人們的吃、穿、住、行中無所不及、息息相關。在社會生活中,化工產品已是不可或缺,也是不可替代的了。
化工生產泛指化學工業生產,主要是石油化工提煉,及其衍生物化合生產。石油化工生產的生產鏈相當冗長,其衍生物亦十分繁多,但生產工藝不乏高溫、高壓;蒸溜、裂解等,具有相當大的危險性。其初始產品到終極產品絕大多數列入危險物品之列,因此整個化工行業,整個化工生產過程,甚于包括運輸、儲存,與安全的相關度都極大,因此化工業是風險防范的重點。
二、行業特點提示
化工生產中,無論原料還是產品,從固體物質到液體、氣體物質,基本上都具有火災危險性,有的有腐蝕性,有毒性,生產、運輸、儲存的安全要求都很高,尤其是提煉生產中,裝置碩大,管道交錯,采用高溫高壓,對原料進行蒸溜、裂解,或者融溶、催化、化合,再或低溫、低壓,這一切,基本上都是通過管道到道管的封閉運行,完成的,整個生產過程靠儀器儀表反映其情況,對設備的要求就非常高,因此,自動化程度也相對較高。
三、行業危險要述
化工生產的危險性相當之大,在世界范圍內,每年都有化學物品大火發生。
化工生產的危險性主要是火災危險、毒害危險、污染危險。火災危險的形式表現得相當完整,包括燃燒、自燃、爆炸。由于化工生產中多帶高溫、高壓,產生有害有毒的氣體、液體,對設備的腐蝕較嚴重,設備的維修保養任務就顯得繁重。另一方面,化工生產一旦投產投料就要連續運轉,又對維修保養和緊急情況處理增加了難度。所以設備、管道、接口、閥門上出現問題是一個非常具有動態特征的現象,同時又典型地顯示了化工生產安全行業中的一個特殊問題。對此,風險防范工作也應有明顯的對應性,即不間斷檢查、保養、維修,不可掉以輕心,更不能盲目相信前一次的檢查結果,每次都要有認真的記錄,數次以后,將前后數據作比較,從中捕捉即時階段的隱患。
1.行業流程危險分述
化工生產是公認的,最具危險性的行業這一,在世界范圍內,每年化學物品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間接損失、間接影響實在難以計算。1999年印度化學品廠大火的后期遺害,至今仍在。化工生產的危險性主要表現在火災危險,毒害危險,污染危險。火災形式亦多樣,除表現為燃燒以外,多表現為爆炸。毒害危險也有急性和慢性,且經常是大范圍的。污染危險又有接觸性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如此眾多的危險集于一個生產行業,實不多見。
化工生產囿于生產工藝限制和經濟效益的考慮,大型企業并不少見,也正因為如此,化工企業往往具備了發生大規模事故的基礎。
A、火災形式多樣
爆炸,是化工行業火災的顯著特點。一方面是因為化工原料都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另一方面是因為化工生產裝置也會因超溫超壓發生爆炸。日本的統計資料反映,石油化工企業火災的爆炸概率為32.4%,這與其他國家有關資料中的記載差不多。
大面積流淌性火災。這是化工行業火災的又一特點。化工生產的上游生產幾乎都是液體原料。液體原料由于種種原因發生漏料、冒料、跑料,就可能引發流淌火災,或火災發生后容器破損形成流淌火災。特別是貯罐發生問題,極易形成流淌火災。
立體火災。由于原料易泄、易淌、易流,設備又多為豎直筑架,管道縱橫交錯,孔洞縫隙互為貫通,有火災發生時就易形成立體燃燒。立體燃燒對滅火來講難度較大、造成的損失也較大,往往使設備受重創,直至報廢。危險傳遞速度快。原料在設備內是受壓受熱的,發生險情后,往往會有跑料、噴料現象,受壓的原料在沖出裝置、管道時量大,噴射距離遠,可在短時間內對附近構成威脅。
B、物料。
化學物品的理化性質涉及危險物品中7大類,其物質形態包括固、液、氣態三大類,生產和儲存要求十分苛刻,要防火、還要防水、防腐、防震、防撞、防氧化、防靜電等。
C、設備。
化工生產的設備要求很高。有的要求耐腐蝕,有的要求耐高壓、耐高溫、抗撞擊,大多數要求防靜電積聚,而這些情況在設備運行會出現突發性發作,如:氣態物料的輸送管道一般都是金屬管道,極個別用塑料管、橡膠管。導管管材因受腐蝕,或遭意外撞擊,熱脹冷縮,振動疲勞,自然老化等因素干擾,就可能造成大量氣體外泄。密封墊圈老化,損壞,聯接處也會發生漏氣。漏出的氣體遇到點火源就會發生險情。泄漏的氣體如果是無色無味,有毒的,就可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化工生產中壓力容器較多,反應爐,裂解爐等還需加熱,一些附件,如溫度計、壓力計、窺視窗,泄壓閥等,貌似無足輕重,也要精心維護。
D、倉庫。
化學物品倉庫有其特定要求,不同種類物品有不同設計要求,不可錯位存放,更不許混存混放。深圳清水河化學物品倉庫“8.5”大爆炸事故的主要教訓就是混存混放。
E、運輸。
化學物品運輸從運輸車輛到裝卸工具都有嚴格規定。在生產區域內的運輸工具要嚴格要求防止產生火花。對外運輸車輛要專車專用,并作相應處理。否則導致陽光曝曬受熱,靜電積聚放電,閥門損壞泄漏,意外撞擊破損,造成漏料發生化學反應等都會引發災難性后果。
2.行業危險源
化工行業的危險源很難一一敘清,但有一句話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反映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即“可以說,所有點火源都能對化學危險物品起作用。”
A明火。化工生產嚴禁明火是最起碼的。明火的溫度一般都在七八百攝氏度以上,而化學物品中許多物料只要有一二百攝氏度就可以發生化學反應,引發災難。
B撞擊。撞擊有時可能是輕微撞擊產生的能量,也足以引發一些敏感度較高的化學物料的激劇氧化反應。
C磨擦。磨擦既能產生靜電,也會產生熱量,這二點,對大多數化學物料來講都是不可接受的。磷在輕微的磨擦中生火,這在日常生活億萬次地演示著。
D熱能。因為化學物品對熱的反應敏感,所以除明火外,傳導熱、聚焦熱,也能引起物料劇烈反應。
E靜電。化工產品在生產、運輸、貯存中都容易產生靜電,而由于靜電的電位差高,雖放電時間短瞬,對化學物品而言,已綽綽有余了。
F高壓。化學生產中有許多是反應過程,在高壓下發生反應,或在高熱下發生反應。高熱必然產生高壓,壓力過高,會導致物料的過激反應,甚至導致爆炸,燃燒。
3.常見的事故原因
投料過量。由于量器、測量儀的損壞,或人員失職,導致過量投料,造成反應異常劇烈,引發事故。
設備。設備失修損壞,質量問題損壞,設計不合理和其它原因
損壞,導致跑料、漏料、冒料,超溫、超壓、超量;
誤操作。操作中誤動作或不動作,造成物料配比失調,反應失常。
違章。化工生產的作業制度十分嚴密,然而由于種種因素,違章現象頻頻出現,違章引發的事故也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