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廠房內部防火措施
廠房的防火間距表
一、二級三級四級
二、二級10M12M14M
三級12M14M16M
四級14M16M18M
表1注同時規則,其較高一面的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限。
我們講要對建筑物停止防火分區,必需經過防火分隔物來完成。但當用隔墻將一建筑物一隔為二并設置不同運用功用后,能夠視為兩幢具有不同功用的建筑并在了一同。那么為了避免火勢的蔓延,設置必要的防火間距是十分有必要的,如若沒有防火間距就應設置相應的防火分隔設備。從以上規則不難看出火災風險性高的,其防火請求低于火災風險性低的,這并不適宜。
三、規范廠房內部防火分隔對策
完善標準的規則
雖然標準對廠房與倉庫、民用建筑的防火分隔、間距作了相應的規則,但能夠看出還有不盡合理的方面。多功用的單層及非高層的廠房內設置的丙、丁、戊類物品庫房,其防火分隔應當予以規則和明白。筆者以為能夠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h的非熄滅體墻和1.5h的非熄滅體樓板與廠房隔開。
3h隔墻上開設的門、窗和卷簾應為甲級防火門、窗和防火卷簾。空調、新風管及機械排煙系統排煙管在穿越防火隔墻和樓板處應設置防火閥,使以上場所構成一個較為獨立的防火區域。3h隔墻和1.5h樓板上不應開設其他洞口,如需開設同其規則。
分隔民用區域并思索分散間隔
關于在廠房內設置辦公室及其他民用功用區域的,應當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h的非熄滅體墻和1.5h的非熄滅體樓板停止隔離。有爆炸風險的甲、乙類廠房依照《建規》第3.4.8條有關規則貼臨設置辦公室、休息室。為了便于人員分散,辦公室及其他民用功用的區域盡量不應設在廠房內部,設在車間內部的其出口至最近廠房平安出口的間隔應當依照民用建筑的分散間隔思索,即契合《建規》第5.3.8條的規則見表2。
平安分散間隔
明白分隔的性質
應當分清廠房內停止分隔設置以上場所,是設在內部既房內有房,還是只在房間的一角劃出一個區域。如屬后者,筆者以為1.5h的非熄滅體樓板其運用功用和屋蓋的功用并沒有什么區別了。這樣制造屋蓋各部件的耐火等級如能滿足《建規》第2.0.1條相應建筑的耐火等級的請求即可。但3h隔墻的設置應契合有關規則詳細如下:應高出熄滅體屋面不小于500mm,高出非熄滅體屋面不小于400mm;屋蓋為耐火極限不低于0.5h的非熄滅體時,高層建筑屋蓋為耐火極限不低于1h的非熄滅體時,可砌至屋面基層的底部,不用高出屋面,從隔墻中心線起每側2米范圍內不應開設非防火的天窗和采光帶,以便構成防火帶。
增加水幕的應用
設在廠房內部或一角的倉庫、民用建筑區域,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h的非熄滅體墻分隔有一定難度時,能夠依照《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標準》采用防火分隔水幕,水幕系統的持續噴水時間,應當不低于3h時。思索到防火分隔水幕的寬度不小于6米,曾經大于2米+2米=4米的防火帶,故1.5h的非熄滅體樓板或屋蓋上方的部位能夠不思索本文4.3中規則的有關請求。
詳細倉庫與民用建筑的分隔
關于車間內的倉庫與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分隔應當契合《建規》第4.2.12條的規則。其2.50h的非熄滅體隔墻和1.00h的樓板的有關請求能夠依照上述辦法予以設置,采用防火分隔水幕的,其持續噴水時間,應當不低于2.5h。
篇2:修理廠房防火規定范本
汽車(設備)在修保過程中,一般作業區較為狹窄,作業面經常出現清洗零件、帶油污的棉紗及清洗油料等易燃物品。電、氣焊配合作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電、氣焊崗位作業應遵守《電焊工崗位作業指導書》、《氣焊工崗位作業指導書》,廠房內作業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
1、廠房內按標準配備消防器材及滅火設施,如滅火器、防火鉤、防火砂等。并有明顯防火警示標牌。
2、電、氣焊在配合修理作業前,首先清除作業區內帶油污的棉紗和盛有汽油的油盆等易燃物,若作業地面有油污應用防火砂覆蓋或清理干凈,配合作業時作業區內必須準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并有專人監護。
3、電、氣焊配合作業完畢,監護人對現場應認真進行檢查,確認沒有火種存在方可收工具離開。
4、發動機在試運轉時,應清理排氣管附近的易燃物。
5、廠房內應通風良好,禁止在廠房內吸煙、丟棄煙頭等雜物。
篇3:某機修車間機修廠房防火應急預案
為了深化河南煤化集團“從零開始,向零奮斗”的安全理念,強化機修車間防火意識,保證機修廠房的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實處,根據上級有關規定,結合機修廠房實際情況,特制定此防火應急救援預案。
一、?目的
制定防火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火情緊急事件的發展,將事故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二、?適用范圍
本應急救援預案適用于機修廠房各個崗位人員。
三、?機修車間防火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及職責
1、機修車間防火應急救援小組主要成員:
組長:張永會
副組長:李昌田?韓志紅
主要成員:任福利?郭中杰?梁銀
2、主要工作職責?
1)組長:張永會
組長職責:
負責定時召開消防安全工作組會議,傳達上級相關文件與會議精神,布署、檢查落實消防安全事宜;
決定突發火情事件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和終止;
負責機修間火情事件應急救援的指揮工作,進行應急救援任務的分配和人員的調度,有效利用各種應急救援物資,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行動。
副組長:李昌田?韓志紅
?副組長職責:
負責具體成員對緊急預案的落實情況,未雨綢繆,做好準備,保證完成組長布署的各項任務;
根據事件應急處理救援預案,在火情現場指揮應急處理救援行動,力求把事件消滅在初始狀態;
指揮事件現場無關人員有序疏散,撤離到安全區域;
負責現場應急救援任務分配和人員調度,并保證救援人員的安全;
把事件情況、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救援事項向總指揮報告;
維持現場秩序,負責事件現場的警戒和保護;
負責事件后的現場清理工作。
主要成員:任福利郭中杰?梁銀?
主要成員職責:
根據上級指示,對現場火情進行應急救援行動;
事件后對火情現場進行清理工作。
四、?機修廠房應急救援響應程序
應急救援預案啟動程序
應急救援預案匯報程序
發現火災險情后,應立即按照以上程序進行操作,如遇緊急情況,發現火情的人員可直接向礦山公司總經理匯報,并及時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進行現場火災搶救。
五、?機修廠房重點防火部位、危險情況及預防應急措施
1、機修廠房重點防火部位及危險情況
機修車間鉗工班易發生火災事故的重點部位有機修廠房、電氣焊場所、機械設備場所等。因不規范操作造成電氣設備著火和電氣設備線路年久失修漏電造成的火災,另外可燃物的不安全管理造成的火災,這些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方面。為此,加強對可燃物物品的管理,熟練并正確掌握安全用電操作知識是有效防止火災的發生,保護員工生命安全和企業財產利益的根本措施。
火災事故的預防措施
1)加強安全教育
做好班組成員的安全學習、宣傳教育工作,加強對操作人員的管理。班組配備適宜人力、物力資源,保證易燃物品的正常使用。
嚴格執行防火安全制度,落實防火安全責任制,時刻做好防火、滅火準備。
易燃物品的儲存
易燃物品(油脂、油漆、氧氣、乙炔)必須儲存在專用倉庫,專用場地并設專人管理。倉庫內應當配備消防設施,嚴禁在倉庫內吸煙和使用明火。倉庫要符合有關安全、防火規定,物品之間通道要保證安全距離。受陽光照射容易燃燒的物品應當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存放,氧氣、乙炔不得在同一倉庫內存放。
易燃物品的運輸裝卸
在裝卸(油脂、油漆、氧氣、乙炔)過程中應輕拿、輕放,防止撞擊、拖拉。
在裝卸氧氣、乙炔瓶時,不得違反配裝限制和混合裝運。
易燃物品的使用管理
使用氧氣、乙炔作業時,應按照有關操作規程執行,使用者必須持證上崗。氣焊作業時,氧氣、乙炔之間的距離不得少于5米,離火源距離不小于10米,乙炔瓶減壓器上應有安全閥,嚴防沾染油脂,不得曝曬倒立。
5)保證電焊機的漏電保護裝置有效,焊接時必須加防護措施,檢查氧氣和乙炔壓力表等配套設備,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解決。
6)認真落實消防器材管理制度,班組各種消防器具應登記造冊,并注明配備數量、擺放地點、檢修日期、承包人、主要使用場所等內容,加強定期維護保養,確保消防器材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7)辦公室及機修間用電設備的管理
加強各種用電設備的安全檢查力度,機修廠房安裝和維修用電車床必須由專門人員按規定進行實施。新設、增設、更換用電設備必須經過檢驗合格后投入使用。用電設備及線路要定期檢修,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處理。辦公室禁止使用大功率電器。
火災事故的應急措施
火災事故發生后,發現人應立即報警。
接到報警后,組長立即組織自救隊伍,若事態嚴重,應立即在自救的同時向專業隊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隊伍。
事故發生時,在安全地帶的施工人員可適當通過手機向工作人員傳遞火災發生信息和位置。
疏通事發現場道路,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帶。
在救援過程中,遇到威脅人身安全的情況時,應首先確保人身安全,迅速組織脫離危險區域或場所后,在采取急救措施。
切斷電源、可燃物、腐蝕物、有毒有害氣體(液體)的輸送,防止事態擴大。
組長為緊急事務聯絡員,負責緊急事件的聯絡工作。
緊急事故處理結束后,組長應填寫記錄,并召集相關人員研究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事故再次發生應采取的措施。
六、?機修廠房人員緊急疏散撤離路線和救援預案
緊急疏散撤離路線
從火災發生現場撤離到空曠地區,如機修廠房發生火災撤離到外面的空曠區域,機械設備和電焊機著火則遠離它們到安全區域。
救援預案
火災緊急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小組分為三個部分進行:
消防組:由組長領導的消防隊在第一時間趕到火災事故現場,同時通知保衛部。使用消防器材撲滅可以撲滅的火險,若火勢蔓延則立刻報警。
疏散組:負責所有消防通道的暢通,并切斷電源,隔離可燃物,指揮員工安全有序的撤離。
救援組:負責對受傷人員的應急處理,負責聯絡消防和醫療急救中心,做好消防和急救車輛的引導工作。
七、?本預案要求
在處置火情突發事件中按分工負責。凡是在執行本預案過程中,因瀆職、不服從指揮、不及時處理,從而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機修車間
2012年元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