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移動平臺操作規程

移動平臺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5954

1、移動操作平臺使用前,應有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檢查驗收合格,方能進行施工作業。

2、移動操作平臺作業面積小于1.5m2,高度大于6m時,嚴禁兩人以上(含兩人)同時在平臺作業面上施工作業。

3、移動操作平臺使用前設置要平穩、牢靠,移動輪應墊實,防止操作時滾動。

4、移動操作平臺在移動過程中,操作平臺上禁止站人或放置施工用工具、材料。

5、使用電動工具時接地要可靠。

6、移動操作平臺負責人應經常檢查其使用情況,當出現不安全隱患時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確保施工安全。

篇2:木料烘干工安全操作規程

1檢查電器設備,暖氣管道是否良好,有無跑氣漏氣現象。

2鋼絲繩、絞車、軌道必須良好,無故障。

3進窯木材要堆放整齊、牢靠,材料不要堆的過高。

4木材拆垛時,不準有人站在垛的最邊沿。

5推空車時,嚴禁坐車和飛跑。

6烘干過程中,如發現有異常聲音,必須報告有關領導后及時處理。

7開放加熱管不得超過規定氣壓。

8不準帶氣修理任何管道和零件。

9在取樣時,不準在烘車上行走。

10在烘窯四周,不準有易燃物,滅火器要齊全完好。

11烘料結束應關閉一切閥門,填寫好原始記錄,清理衛生。

篇3:拉管施工三措規程

根據工程進度要求,結合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為明確責任、嚴肅施工紀律、保證安全生產,特制定如下“三措”計劃。

一、組織措施:

工程總指揮:

工作負責人:

小組工作負責人:

現場技術員:

現場安全員:

施工人員:

二、技術措施:

1、非開挖頂管

1)非開挖拉管敷設采用非磁性耐溫耐壓圓形單孔管材,管材間連接采用熱熔焊,管材內壁應光滑,無凸起的毛刺。

2)兩端工作井待拉管穿越完畢后結合連接的電纜溝(電纜排管)尺寸和高差情況,確定工作井尺寸。出、入土工作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電纜保護管內徑和壁厚根據電纜直徑和非開挖拉管長度進行選擇,可選擇普通型或加強型。

4)每次拉管數量根據會擴孔大小和單根電纜保護管直徑大小確定,推薦保護管直徑取2倍電纜外徑,拉管數量根據工程需要進行選擇,并根據電網遠景規劃適當預留。

5)施工前應對電纜路徑兩側10米范圍內進行詳細地質和障礙物勘探,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詳細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拉管出入土角不宜太大,宜控制在8度~~20度左右,管材任意點的弧度應不大于8度。

6)穿越完成后管孔內應物積水、石子等其他雜物,并預留繩索用于電纜敷設,繩索兩端應一一對應,并作好標記。兩端工作井待拉管穿越完畢后結合連接的電纜溝(電纜排管)尺寸和高差情況確定。

7)在滿足覆土要求和管線交叉保護距離的要求下,非開挖埋深應盡可能淺,但不得低于規劃部門要求。

8)A-根據拉管最低點與出入土點高差確定的出入土水平最小距離B、與河床底部最小保護距離,一般大于3米,通航河道要求大于5米。C、與其它市政管線的最小距離,根據規范規程確定。D、回擴孔直徑,推薦800?000mm。E、非開挖拉管水平距離推薦不宜超過200米。

9)施工注意基面沉降。根據需要,管隙壓力注漿密實處理。

三、安全措施

1、按《安規》要求做好保證安全的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嚴格執行工作票,履行工作許可手續,實施現場安全監護。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放線、定位。開工前做好施工人員培訓和施工技術、標準、質量要求及控制點的詳細交底,做到參與施工人員都能熟悉技術質量要求。

2、嚴格開、收工會制度,詳細交待施工危險點及安全注意事項,交待清楚工作內容,任務明確到人,落實“互保”對子及相應措施,各施工隊需再行指派現場安全員負責本地段的安全監察工作。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放線、定位。開工前做好施工人員培訓和施工技術、標準、質量要求及控制點的詳細交底,做到參與施工人員都能熟悉技術質量要求。強化質量教育,開工前組織相關人員學習質量體系及施工技術要求,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及規范規定施工。建立各項管理知道,使質量保證體系正常運轉,認真做好“三檢制”,并做好記錄。

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規范,各崗位做好相關工作,認真記錄施工記錄,報相關部門審查認可。施工過程如出現質量問題,應立即通知建設單位現場代表和監理。采取補救措施,必須經建設單位、監理人員同意后才能實行。

3、全體施工人員要做好“自保”工作,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一律戴好安全帽。身體不適人員應及時向工作負責人講明情況,以便重新安排工作。

4、工作前要仔細檢查安全工器具,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

5、所有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十不干”,不得酒后工作,不得嬉笑打鬧。雨雪時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