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特殊壓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

特殊壓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

2024-07-18 閱讀 3828

1、蒸壓釜(殺菌鍋、硫化罐等有快開門裝置可參照)

(1)運行前注意事項:

①當釜蓋完全關閉時,安全手柄必須是水平位置,鎖死釜蓋無法打開。

②安裝在釜體上的球閥,必須是安全關閉。

③符合上述二點才能送汽、升壓。

(2)快開門(蓋)安全操作:

①當快開門(蓋)達到預定方位,連鎖裝置發(fā)出報警信號,方能送汽升壓。

②當容器內的壓力完全釋放后,連鎖裝置發(fā)出報警信號。裝置脫開后,待2-3分鐘后,把安全手柄由水平位置轉向垂直方位,待安全圓盤上弓形缺口處于垂直位置,釜蓋上的限位塊通過釜蓋才能開啟。

③運行中注意觀察阻汽排水裝置,應及時排放,如釜內上下溫度大于40℃,應采取緊急措施排放冷凝水,如措施無效應立即停止送汽、停止運行。

④操作人員應嚴格執(zhí)行、抽真空、升壓、恒溫和降壓程序。

⑤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冷凝水、液位計等安全裝置應完全靈敏可靠:不可隨便拆卸安全裝置,及沒有安全裝置不可運行。

⑥運行中應重點檢查蓋體法蘭、支承支座,排放冷凝水、安全裝置等狀況并做好運行記錄。

⑦嚴禁在運行時對快開門上螺栓緊固或松解。

2、烘筒安全操作

(1)在進汽管上必須裝設減壓閥,在減壓閥的低壓側必須設置安全閥與壓力表。

(2)操作人員在運行中,應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和有關安全規(guī)章制度。

(3)按工藝指標,不得超過最高工作壓力或最高與最低工作溫度。

(4)進汽之前,必須放凈烘筒內的冷凝水,停機后必須釋放、烘筒內的余熱壓力與溫度。

(5)運行中,操作人員應觀察與視聽設備有否異常響聲,偏震等現象立即停車。

(6)嚴禁帶壓緊固螺栓。

(7)安全裝置、壓力表、安全閥應靈敏、可靠、正確并定期校驗。

(8)防止由于蒸汽停止供給使筒體產生真空而壓癟失穩(wěn),因此停壓必須緩慢進行,待壓力為零時,溫度低于25℃時,釋放筒內蒸汽水。(最好在端蓋處裝有自動真空吸氣閥)

3、小型制冷設備安全操作管理

按制冷循環(huán)的作用可分為二類:

一類是完成必不可缺少的設備,如冷凝器、節(jié)流閥、蒸發(fā)器,另一類是具有輔助設備,如各種貯存容器,分離器等。作用是改善制冷系統(tǒng)的工作條件,從而提高經濟安全運行。

(1)冷凝器:

①檢查閥門開啟情況:運行中其出、入水閘,進氣閥,出液閥,均壓閥,安全閥前的截止閥必須全開,放油閥、放空氣閥應關閉。

②冷凝器壓力一般不應超過1.5Mpa,若超過應查明原因,及時排除。

③檢查冷卻水情況,應保證水量足夠,供水均勻并應及時清除出水口端的堵塞物。

④冷凝水進、出水溫差(立式殼管冷凝器2-3℃,正常的臥式冷凝器4-6℃)氨液的冷凝溫度一般比水溫度高3-5℃。

⑤每周用酚酞試劑檢查冷凝水中是否含氨,如發(fā)現漏氨,應停止運行,查明修復后才能使用。

⑥要定期從冷凝器中放油和放空氣。一般每月放油一次,放油時最好停止工作。放油操作程序如下:

a、集油器處于待工作狀態(tài);

b、調整好壓縮機的排氣管理,使氣體通往冷凝器,然后關閉放油冷凝器的進氣閥停止工作30分鐘,但不能停止冷卻水;

c、關閉冷凝器出液閥和均壓閥,開放油閥和集油器的進油閥,待油放完后,調整閥門恢復冷凝器工作。

(2)低壓設備的操作管理

直接冷卻的低壓設備,包括循環(huán)貯液桶、排液桶、氨液分離器等。

①循環(huán)貯液桶

a、使用之前檢查循環(huán)液桶的進氣、出氣閥,安全閥的控制閥、浮球閥的均壓器,出液閥及進液閥油面指示器,壓力表閥是否開啟,放油閥、排液閥是否關閉。

b、開啟供液閥,啟動氨泵。

c、開啟進液和出液閥氨泵的進液閥,同時打開氨泵的降壓泵將泵內氣體排出,然后關閉抽氣閥,開動氨泵向系統(tǒng)供液。

d、液面應保持在桶高的1/3左右。

e、運行時間較長時應進行放油,以免影響氨泵的進液。

②低壓貯液桶的操作管理

a、使用中降壓閥、壓力表閥、液面指示器閥均應開啟,放油閥、排液閥、加壓閥應關閉。

b、經常檢查液面情況,液面達到50-60%時可直接從調節(jié)站排液。

c、容器工作時,首先開啟膨脹閥,當容器內液位高1/2時,應關小膨脹閥(也可以啟動氨泵將液體送去)當液位下降到容器1/3時再向里供液。對裝有遙控液位計和供液電磁閥的低壓循環(huán)貯液桶要定期放油。

d、低壓循環(huán)貯液放油操作如下:

a、使集油器處于工作狀況;

b、待容器內液體沉淀20分鐘后,再進行放油,如壓力過低可用熱氨適當加壓;

c、開啟容器放油閥和集油器進油閥,將油放到集油器然后放出。

③排液桶操作管理

a、排液之前,首先檢查桶內是否有液;

b、排液時,應先打開降壓閥,壓力降至蒸汽壓力并開啟其它設備的出液閥,進行排液工作。

c、排液完畢后,應關閉進液閥,打開加壓閥,加壓至0.6Mpa,靜止20min后放油,同時關閉排液桶的供液閥,打開儲液桶供液閥恢復正常供液。

④氨液分離器操作管理

a、氨液分離器運行時,進、出汽閥,出液閥,壓力表閥,浮球閥裝置的平衡閥都應開啟手動供液閥,放油閥都應關閉(只有浮球失靈時才開啟手動供液閥)。

b、運行時在金屬液面指示器1/2高度的位置應結有霜層(如全部有霜層說明供液過多,如無霜說明供液過少同時應檢查浮球是否失靈)。

c、氨液分離器應定期進行放油,每周至少一次,否則積油過高易引起庫房降溫不良。

氨液分離器屬于低溫低壓容器,一般情況下都連續(xù)工作的,一般都在系統(tǒng)停止運行的間隙,通過自然升溫和加壓的辦法向集油器放油,其操作程序同低壓貯液桶。

a、待容器液體沉淀20分鐘,再進行放油,(壓力過低可用熱氨適當加壓);

b、開啟容器放油閥和集油器進油閥,將油放到集油器然后放出。

c、氨液分離器放油,為了使壓縮機不停止工作,可先關閉液壓5-10分鐘,待容器下面外殼溫度升至40-45℃時,打開放油閥向集油器放油,但停止供液不宜過長,以免容器內的積油氣化而入進冷凝器。

d、運行中操作人員,必須經常檢查氨液分離器隔熱層是否良好,法蘭盤,接頭是否有漏氨。

⑤集油器的操作

a、開啟降壓閥,當壓力表指針穩(wěn)定到接近回氣壓力時,關閉降壓閥;

b、開設備放油閥和集油器進油閥,當壓力超過0.5Mpa時應微開降壓閥,待集油器油面近70%時,應關閉設備放油閥與集油器進油閥;

c、集油器放油時,必須在低壓狀態(tài),如發(fā)現集油器放油口發(fā)潮或結霜,說明有氨液放出,應立即關閉油閥;

d、集油閥放油時,操作人員應在放油閥側面操作不得離開操作地點。

(3)制冷設備的安全操作

①為防止環(huán)境污染和氨中毒,從制冷系統(tǒng)中排放不凝性氣體時需經過專門設置的空氣分離排放入水中。

②為了防止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竄入庫房,使機器負荷突增,儲液器液面不得低于其徑向高度的30%。

③為了防止儲液器、排液器出現滿液而影響冷凝壓力工況惡化,儲液器的液面不得超過徑向高度80%。

④由于制冷設備內油和氨呈有壓力混合狀態(tài),為了避免釀成嚴重的跑氨事故,嚴禁從制冷設備上直接放油。

⑤停用設備時應將剩水放盡以防凍裂。

(4)安全裝置及色標

①安全閥

a、壓縮機排汽側與吸氣側之間應裝彈簧安全閥排氣量超過1.6Mpa應自動開啟,使高壓氨汽回入低壓腔內,管道間不得裝任何截止閥。

b、冷凝器、貯液桶(包括高、中、低貯液桶,排液桶)中間冷卻器等設備都應裝安全閥,它的開啟壓力通常高壓設備,1.85Mpa(表壓)低壓設備為1.25Mpa,各設備的安全閥前截止閥應處于開啟狀態(tài)。

c、為了防止貯氨容器不發(fā)生爆炸,在制冷系統(tǒng)中應該裝緊急泄氨器。

d、其它有關安全附件按《容規(guī)》、《壓力容器定期檢驗規(guī)則》及技術規(guī)范要求施行。

②安全標志

a、回氣管藍色,排氣管紅色,氨液管黃色,油管棕色,水管綠色,鹽水管灰色,并在靠近閥門的明顯處應標有介質流向;

b、所有控制閥手輪上應掛開閉牌;

c、在車間與設備附近應懸掛操作規(guī)程及制冷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圖。

篇2:壓力容器:安全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渝黔鐵路土建3標接受交底人各工區(qū)交底項目壓力容器交底日期一、一般規(guī)定1、鍋爐及壓力容器的使用與管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凡使用國家規(guī)定《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熱水鍋爐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和《有機熱載體鍋爐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適用范圍內的鍋爐及《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規(guī)定范圍內的壓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d內,必須辦理使用登記,領取《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并將登記標志置于該特種設備的顯著位置。2)鍋爐及壓力容器安全狀況發(fā)生變化、長期停用、移裝或過戶、重大修理改造前,使用單位應向所屬地技術監(jiān)督部門辦理告知手續(xù)。3)鍋爐及壓力容器超過安全技術規(guī)程規(guī)定的使用年限時,使用單位應及時予以報廢,并向原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督管理部門辦理注銷。2、操作人員應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嚴格執(zhí)行鍋爐及壓力容器安全運行的各項制度及安全操作規(guī)程,做好運行值班記錄和交接班記錄。3、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鍋爐及壓力容器的安裝、改造與維修,并由所屬地特種設備檢驗部門檢驗。4、鍋爐及壓力容器應進行定期檢驗和運行檢驗,并應在有效期內運行。投入運行前及受壓元件經重大修理或改造后應進行檢驗。5、鍋爐及壓力容器的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低壓鍋爐水質》(GB1576)標準的規(guī)定,不應以化學清洗代替正常的水處理工作。6、鍋爐及壓力容器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等安全附件的校驗和維護應符合國家計量部門的規(guī)定。二、壓力容器1、壓力容器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使用單位應制定操作規(guī)程。2)安全閥、爆破片、緊急切斷裝置、壓力表、測溫表等附件及檢測裝置的使用與管理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的規(guī)定。3)壓力容器發(fā)生下列異常情況之一時,操作人員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1)壓力容器壓力超過規(guī)定值,采取措施后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壓力容器的主要受壓元件發(fā)生裂縫、鼓包、變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情況;(3)安全附件失效;(4)其他異常情況。(4)壓力容器內部有壓力時不得進行任何修理。2、氣瓶的使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使用前應對鋼印標記、顏色標記及安全狀況進行檢查,不符合規(guī)定的不得使用。2)氣瓶的防振和安全防護裝置應齊全、有效、完好。氣瓶裝卸、搬遷過程中應輕拿輕放,嚴禁拋擲、振蕩。氣瓶應分類存放,并遠離火源,嚴禁露天存放。3)移動作業(yè)時,應采用專用小車搬運;乙炔瓶和氧氣瓶放在同一小車上搬運時,必須用阻燃的隔板隔開。4)氣瓶嚴禁敲擊、碰撞,嚴禁在瓶體上引弧,嚴禁將乙炔瓶放置在電絕緣體上使用。5)儀表應定期校驗,每只氧氣瓶、乙炔瓶的減壓器上應裝一把焊接火鉗,膠管應無漏氣現象,嚴禁用明火烘烤解凍。6)作業(yè)過程中,乙炔瓶必須直立放置,氧氣瓶和乙炔瓶間必須保證5m以上距離,氣瓶與明火間必須保證10m以上防火距離,如(圖1)所示。火鉗點火時不得對人,發(fā)生回火時必須先關閉乙炔閥,再關閉氧氣閥。7)氣瓶閥出口處必須配置專用的減壓器和回火防止器。減壓器指示的放氣壓力嚴禁大于0.15MPa。氣體流量較大時,應采用多只乙炔瓶匯流供氣。8)乙炔瓶使用過程中,開閉乙炔瓶瓶閥的專用搬手應始終裝在閥上。暫時中斷使用時,必須關閉焊、割工具的閥門和乙炔瓶閥,嚴禁手持點燃的焊、割工具調節(jié)減壓器或開閉乙炔瓶閥。圖1氣瓶與氣瓶及明火間必須保證安全距離9)使用過程中,發(fā)現泄漏應及時處理,嚴禁在泄漏的情況下繼續(xù)使用。10)乙炔瓶內氣體必須保證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壓力,嚴禁用盡。11)氣瓶的使用單位嚴禁自行對瓶閥、易熔合金塞等附件進行修理或更換,嚴禁對氣瓶體和底座進行焊接修理。????編制人復核人接收人見后附簽收表安全技術交底簽收表一工區(qū)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安全員工區(qū)人員:二工區(qū)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安全員工區(qū)人員:三工區(qū)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安全員工區(qū)人員:

篇3:鍋爐壓力容器常用檢查方法規(guī)范

對鍋爐和壓力容器進行檢查,常用的方法有直觀檢查、量具檢查、無損探傷等幾種。

1.直觀檢查。指憑肉眼借助放大鏡和小錘對容器和受壓元件內外表面進行檢驗,這種方法可發(fā)現一些明顯的腐蝕、變形、滲漏和裂紋等缺陷。

直觀檢查方法比較簡單,是對鍋爐和壓力容器進行內外部檢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不但可以直接發(fā)現較為明顯的容器表面缺陷,而且還可對進一步用其他方法作詳細檢查時提供線索和根據;

2.量具檢驗。指用各種不同的工具儀器對容器的內外表面直接進行測量,如檢查容器部件的平直度、弧度,以確定其在軸向或周圍的變形程度;用測深長尺直接測量被磨損的溝槽或腐蝕坑的深度。用鉆孔檢查法測量器壁的剩余厚度后再用螺針補孔或焊接將孔填平的方法,目前已被無損探傷所代替;

3.無損探傷。即在不損壞被檢元件的基礎上用各種方法探測其內部其表面所存在缺陷,而這些缺陷往往都是用直觀檢查法所不能發(fā)現或確認的。無損探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射線(*射線,γ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和滲透探傷等。

3.1放射線探傷:主要是*射線和y射線,它們都是波長短的電磁波。它們雖然容易穿透物體,但透過時由于吸收和散射,使透過的*、y射線減弱,這種現象叫做衰減。材質相同衰減的程度因厚度而異,如果物體中有汽泡,衰減的程度就要減少。由于穿過的放射線使照片底片感光,就產生缺陷圖像,觀察缺陷圖像,便可確定缺陷程度和部位。

*射線對金屬的穿透能力,根據*射線機的功率大小一般在100毫米以下;而y射則能穿過300毫米的鋼板。

3.2超聲波探傷:超聲波是一種頻率高于20000赫的振動波(人的聽覺能夠聽到的頻率是30—20000赫茲)。它對大多數材料具有穿透、反射和折射能力,但在不同材質的界面上難以穿透而產生反射。利用這些特性,通過超聲波探傷儀在熒光屏上顯示出的波高和波形的特性和變化,就可來檢查材料內部和表面缺陷。

3.3磁粉探傷:磁粉探傷是通過磁粉機產生磁場使被測工作部分磁化后,再向其表面噴灑磁粉,從磁粉分布情況可以查出缺陷的有無、大小、部位等。如果表面無缺陷,顯示出來的磁粉都是均勻分布的;當表面有缺陷時,在缺陷處的磁粉會發(fā)生堆積較多的現象,肉眼很容易分辨。磁粉通常采用四氧化三鐵(Fe3O4)和紅色y—氧化鐵。磁粉探傷屬于表面探傷法之一,靈敏度高,透用于檢測鋼鐵導磁材料的表面裂紋、折疊夾層等缺陷。

3.4滲透探傷:把一種滲透力較強的液體(稱為滲透液、滲透劑),涂刷或噴涂在被查的零部件的表面上,如果被查零件表面存在微小缺陷(例如裂紋),根據毛細管作用原理,滲透液便滲透到缺陷的縫隙中去,然后把被查部件表面上的滲透液清除干凈,再涂刷或噴涂一種顯示劑,使殘留在缺陷中的滲透液被顯示劑吸出,并在顯示劑上顯示出與缺陷形狀相同的影像。目前溶劑去除型螢光滲透探傷和溶劑去除型著色滲透探傷法用得較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