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范
隨著公司企業文化建設與和諧礦區建設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公共場所活動與日俱增。公共場所具有面積大、人員集中、易燃可燃物質多、電氣設備多、火災危險性大的特點,抓好活動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對于HSE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公共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公共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建筑物耐火等級低,先天性火災隱患。裝修采用木質材料、塑料、油漆等煙量大、毒性大的可燃材料,增加了活動場所的火災荷載,致使建筑物的耐火等級降低,一旦發生火災勢必造成火災蔓延迅速,過火面積增大,火災損失無法估量。二是電氣線路敷設不規范,違章用火、用電現象隱患。公共場所由于具有人員密集、人員流動量大,設置有大量照明、通訊、音響等電氣設備,臨時線路較多,一旦電氣線路的安裝、使用不當,極易引起電氣線路發熱、絕緣層老化、短路、過負荷等而引發火災。三是消防設施配置、管理、維護不善。滅火器材數量不足或與配置場所不符或過期使用,部分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標志不明顯、火災事故應急照明燈不符合要求,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自動消防設施不能正常運行、維護不當。設備損壞、老化嚴重,系統不能正常運行,一旦發生火災不能實施自救。四是防火分區不嚴,疏散通道不暢,安全出口數量少。不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設置防火分區,在建設之初,常常突破分區面積標準或為滿足分區面積要求,只簡單的以面積數字上滿足規范要求,沒有具體考慮其他因素對疏散的影響,安全通道堵塞、占用、安全出口數量少是公共場所普遍存在的最為嚴重、最為突出的問題。五是從業人員消防安全意識淡薄。履行消防管理責任不夠積極,宣傳等工作不夠主動;主體意識不強,消防安全責任制不落實,自我管理、自我防范的安全管理機制尚未形成;消防組織不健全,消防設施不配套,自動消防設施不能發揮作用,消防值班檢查制度形同虛設,員工不懂得消防安全知識,不會使用滅火器材撲救初起火災;群眾消防安全知識和逃生知識匱乏,自防自救能力差,群眾義務消防名存實亡,消防宣傳教育效果欠佳,整體抵御火災能力較弱。
二、公共場所的火災防范措施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牢固確立HSE安全責任主體意識。明確公共場所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負責。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確并落實逐級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確定主管負責人和專兼職消防管理人員,建立并落實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檢查、自我整改機制,確保本單位消防安全。因此,落實責任是公共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特點。公共場所尤其是被確定為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場所,應確定由正職領導擔任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對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同時,實行明確的防火安全責任制。公共場所應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結合單位實際情況應逐年完善并科學合理地制定消防安全責任書,并逐級簽訂,上至單位領導,下至各科室、部門、員工。從消防安全角度對每個科室及員工的行為都做嚴格規定,從而使消防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形成一個有效的網絡和體系。
(二)部門聯動,齊抓共管,把住消防“源頭關”。由于公共場所涉及到職能管理部門多,要抓好消防安全工作,就必須依靠發揮全員的作用,實行“領導牽頭、各單位聯動、各負其責、綜合治理”。各職能管理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權限,分片負責,各司其職,層層抓好落實,建立完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消防監督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從而形成齊抓共管消防安全的長效動態管理機制,達到了把好關口,杜絕隱患,從根本上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
?(三)加強消防宣傳、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公共場所必須經常性地對員工及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消防宣傳培訓教育工作,并經常性的組織滅火應急演練,以增強其消防安全意識,提高人們抗御火災和在火災中逃生自救的能力,要使其掌握在火災發生時做到會報火警,會正確使用滅火設施,會撲救初起火災,會自救逃生,會組織人員疏散。公共場所應標明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并保障暢通。有條件的單位應組建專職或義務消防隊,并配備相應的消防裝備和器材,開展滅火技能訓練,提高預防和撲救火災的能力。
?(四)落實制度,加強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公共場所為保證消防安全,必須實行科學管理,并應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到人,嚴格遵照,嚴格執行,嚴格查處。在健全制度的基礎上,公共場所在開放時要有專人值班,對發現的隱患要及時報告,及時整改;要加強對電器設備的安全管理,電氣線路均應穿鋼管和PVC阻燃管,嚴禁私拉、亂接電氣線路,人員活動時要嚴禁電、氣焊施工作業,盡量減少動用明火,避免電氣線路和設備超負荷運行;公共場所尤其是人員密集場所必須確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暢通。
篇2:某大型公共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大型公共場所系指集團公司所屬企事業單位的賓館(飯店)、體育場(館)、會堂、展覽館、商場(市場)、公共娛樂場所(如影劇院、錄像廳、舞廳、卡拉OK廳、游藝游樂場、保齡球館、旱冰場、桑拿浴室等健身、休閑場所)等公共場所(以下簡稱“公共場所”)。
第二條公共場所產權單位對所屬公共場所的消防安全負領導與管理責任。
第三條公共場所應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規和集團公司規定,自覺接受其所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公安機關的消防安全監督。
第四條公共場所的主要負責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對消防安全工作負全面責任。
第五條公共場所的資產所有者在與其他單位或個人發生租賃、承包關系時,應明確其消防安全由經營者負責。
第六條公共場所新建、改建、擴建及內部維修、裝飾工程的設計、施工應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國家建筑設計防火等規范;開業前,應報經公安消防機構批準。
第七條公共場所應按規定成立防火安全領導小組,建立義務消防組織。
第八條公共場所應做到: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
2.建立防火安全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和各崗位的防火安全責任;
3.對職工進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
4.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及時整改和消除事故隱患;
5.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置消防設施與消防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及時進行檢驗、維修,確保完好、有效;
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并設置符合國家規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標志;
7.建立防火檔案,確定消防安全重點部位,設置防火標識,嚴格管理措施;
8.實行每日防火巡查,建立巡查記錄;
9.制定消防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消防演練;
10.定期分析本單位消防安全情況,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第九條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全體員工應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識,會報火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會撲滅初期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在新職工及轉崗人員上崗前,應接受相應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和考核。消防設備的操作人員應經過專項培訓,經考試取證上崗。
第十條在消火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處檢修或在其附近擺放物品時,不應影響消火栓、疏散指示標志、通道和出口的辨認與使用。檢修后,消火栓箱門與墻面顏色一致時,應設置明顯的消防標志。室內消火栓箱門不應被裝飾物遮蓋。
第十一條不應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與消防器材。不應占用防火間距或堵塞消防通道。
第十二條對防煙排煙、消防給水、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電源等消防設施及消防器材,應按有關規定進行定期檢查、日常檢查和檢驗、維修,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確保其完好、有效。
第十三條公共場所內的輸配電線路、電氣設備、模型與燈具應由取證電工人員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進行安裝,檢查和維修。電氣線路的敷設和用電設備的安裝應嚴格按有關規定要求施工,采取防火、隔熱等措施。不得擅自拉接臨時用電線路。
第十四條禁止在公共場所內動用明火。因特殊情況需動用明火作業或使用易燃易爆物品作火焰效果時,應按規定事先辦理審批手續,并采取相應的消防措施。
第十五條公共場所內嚴禁攜帶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易燃、易爆、腐蝕、劇毒等化學危險物品不宜在展覽館內實物展出,應展出時,其數量以不構成危險為限或用非燃燒物品及模型代替。存放和使用化學易燃易爆品的商店、作坊和儲藏間等不得在公共場所內。
第十六條公共場所應安裝報警電話并按規定配備消防通信設備。
第十七條公共場所在使用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1.嚴禁超過額定人員;
2.嚴禁動用明火進行設備檢修、油漆、粉刷等施工維修、作業;
3.*、演出、放映、展覽、比賽場所的舞臺和觀眾廳內嚴禁吸煙;
4.所有安全出口和通道應保持暢通無阻;
5.安排專人值班巡邏檢查;
6.活動結束后,應指定專人進行安全巡視檢查。確認無隱患、切斷電源后方可離開。
第十八條發生火災時,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報警和按消防預案撲救;并認真履行組織、引導在場群眾疏散的義務。
第十九條舉辦演出、*、舞會、焰火晚會、燈會等大型*活動,主辦單位應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落實消防安全措施,明確緊急疏散通道和方案,確保人員生命安全,并向公安消防機構申報并經檢查合格后方可舉辦。
篇3:公共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辦法
第一條大型公共場所系指集團公司所屬企事業單位的賓館(飯店)、體育場(館)、會堂、展覽館、商場(市場)、公共娛樂場所(如影劇院、錄像廳、舞廳、卡拉OK廳、游藝游樂場、保齡球館、旱冰場、桑拿浴室等健身、休閑場所)等公共場所(以下簡稱“公共場所”)。
第二條公共場所產權單位對所屬公共場所的消防安全負領導與管理責任。
第三條公共場所應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規和集團公司規定,自覺接受其所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公安機關的消防安全監督。
第四條公共場所的主要負責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對消防安全工作負全面責任。
第五條公共場所的資產所有者在與其他單位或個人發生租賃、承包關系時,應明確其消防安全由經營者負責。
第六條公共場所新建、改建、擴建及內部維修、裝飾工程的設計、施工應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國家建筑設計防火等規范;開業前,應報經公安消防機構批準。
第七條公共場所應按規定成立防火安全領導小組,建立義務消防組織。
第八條公共場所應做到: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
2.建立防火安全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和各崗位的防火安全責任;
3.對職工進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
4.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及時整改和消除事故隱患;
5.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置消防設施與消防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及時進行檢驗、維修,確保完好、有效;
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并設置符合國家規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標志;
7.建立防火檔案,確定消防安全重點部位,設置防火標識,嚴格管理措施;
8.實行每日防火巡查,建立巡查記錄;
9.制定消防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消防演練;
10.定期分析本單位消防安全情況,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第九條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全體員工應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識,會報火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會撲滅初期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在新職工及轉崗人員上崗前,應接受相應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和考核。消防設備的操作人員應經過專項培訓,經考試取證上崗。
第十條在消火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處檢修或在其附近擺放物品時,不應影響消火栓、疏散指示標志、通道和出口的辨認與使用。檢修后,消火栓箱門與墻面顏色一致時,應設置明顯的消防標志。室內消火栓箱門不應被裝飾物遮蓋。
第十一條不應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與消防器材。不應占用防火間距或堵塞消防通道。
第十二條對防煙排煙、消防給水、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電源等消防設施及消防器材,應按有關規定進行定期檢查、日常檢查和檢驗、維修,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確保其完好、有效。
第十三條公共場所內的輸配電線路、電氣設備、模型與燈具應由取證電工人員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進行安裝,檢查和維修。電氣線路的敷設和用電設備的安裝應嚴格按有關規定要求施工,采取防火、隔熱等措施。不得擅自拉接臨時用電線路。
第十四條禁止在公共場所內動用明火。因特殊情況需動用明火作業或使用易燃易爆物品作火焰效果時,應按規定事先辦理審批手續,并采取相應的消防措施。
第十五條公共場所內嚴禁攜帶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易燃、易爆、腐蝕、劇毒等化學危險物品不宜在展覽館內實物展出,應展出時,其數量以不構成危險為限或用非燃燒物品及模型代替。存放和使用化學易燃易爆品的商店、作坊和儲藏間等不得在公共場所內。
第十六條公共場所應安裝報警電話并按規定配備消防通信設備。
第十七條公共場所在使用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1.嚴禁超過額定人員;
2.嚴禁動用明火進行設備檢修、油漆、粉刷等施工維修、作業;
3.*、演出、放映、展覽、比賽場所的舞臺和觀眾廳內嚴禁吸煙;
4.所有安全出口和通道應保持暢通無阻;
5.安排專人值班巡邏檢查;
6.活動結束后,應指定專人進行安全巡視檢查。確認無隱患、切斷電源后方可離開。
第十八條發生火災時,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報警和按消防預案撲救;并認真履行組織、引導在場群眾疏散的義務。
第十九條舉辦演出、*、舞會、焰火晚會、燈會等大型*活動,主辦單位應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落實消防安全措施,明確緊急疏散通道和方案,確保人員生命安全,并向公安消防機構申報并經檢查合格后方可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