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區域清潔衛生作業監管規程
物業公共區域清潔衛生作業監管規程
1目的
1.1規范清潔作業的監管流程,保持小區良好的環境氛圍。
2適用范圍
2.1**嘉園物業區域內公共區域的環境管理。
3職責
3.1管理處客服中心負責環境衛生工作質量的監督檢查。
3.2保潔主管負責環境衛生工作的具體管理。
3.3清潔員負責環境衛生的具體工作。
4作業流程
4.1.1保潔工作的監督、管理
4.1.1.1客服中心每天不定時對小區公共區域進行一次檢查,檢查標準按照《環境衛生檢查標準》(附后)執行。
4.1.1.2發現不合格項,記錄在《環境衛生檢查記錄表》。
4.1.1.3通知清潔人員限時整改,客服中心到規定時間進行復查。
4.1.1.4整改工作不完善,按照《環境衛生檢查標準》的標準扣分。
4.1.1.5客服中心每月10日前根據上月《環境衛生檢查記錄表》的扣分情況,填寫《分包項目質量評定和費用支付表》送管理處主任審定。
4.1.2突發情況的處理
4.1.2.1公共區域出現大量垃圾,應立即組織清潔工人清理,同時追查原因和責任人,對責任人進行教育或責令其自行清理。
4.1.2.2在公共區域發現有人為原因造成的頑固污跡,應查明原因,追究責任人,進行教育或責令自行清理,造成永久污跡者應視損壞及影響情況折價賠償。
附件:《環境衛生檢查標準》
《環境衛生檢查記錄表》
篇2:ZZ住宅小區清潔衛生監管規程
住宅小區清潔衛生監管規程
1、工作目標
層層落實、檢查監督、確保小區環境整潔衛生。
2、工作職責
管理處經理或主管:定期抽查,檢查統計、評定各項養護質量效果,將存在問題及處理意見遞交公司總部領導。
主管或組長:以清潔衛生質量標準為依據,檢查各崗各區域的衛生狀況,巡查結果記錄,巡查結果記錄,對發現和存在問題及時督導解決,重大問題即報部門主管、管理處經理、公司領導。
3、作業規范
3.1管理處每月對小區清潔衛生進行抽查,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即在平面圖上,隨機抽檢區域,然后到實地進行實檢。最后進行清潔衛生質量統計分析,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意見,并反饋給主管或組長。
3.2主管或組長負責小區環境保潔的各項管理工作(同時抓好室內的樓道清潔衛生等崗位的日常檢查),按《質量標準》進行監控,檢查各崗各區域的衛生狀況發現和督導解決不合格項,并記錄,過后復查結果,原則上地面巡視每天不少于兩次(上、下午各一次)、樓梯巡視每月每個樓梯檢查次數4次,并在所放置的表單上評估簽字。巡視重點:室外部分保潔、室內部分保潔,"四害"消殺等清潔衛生狀況;依照標準填寫巡查記錄。且做到每10天對各崗區域進行大檢查,填寫定期清潔衛生檢查表,每月三日前填報《清潔工作總結、計劃及問題匯總表》給管理處經理。
3.3管理處或主管根據月工作計劃管理要求堅持對各崗位進行交叉巡檢,并檢查表上作出評估簽字,發現不合格項立即通知該崗員工解決,并進行復查結果,對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總經理匯報。
3.4保潔員每日上班,著裝整潔,正確佩帶工牌,在小區保潔作業時,見到業主或公司領導等要以禮相待,言語文明。每完成一項保潔工作,要以質量標準自檢自糾,確保工作質量,并填表記錄。
3.5清潔衛生檢查方法
3.5.1目視:適用于清潔衛生檢查的石材保養,公共區過路,墻身與天板整體清潔,外墻清洗等方面,對專業性較強的檢查,如石材保養,可用對比樣板圖片進行檢查。
3.5.2手擦拭:廣泛用于公共設施的灰漬及滲水情況的檢查。操作方法是用手指壓在檢查部位,沿一個方向抹一定距離(一般10CM多點取樣),距離視檢查部位不同而不同。主要作用能檢查區分浮塵或積塵。
3.5.3紙巾擦拭:廣泛用于除粗糙地面,如水壩、地磚、文化石麻石以外的墻身,異形石材(光面的石柱、雕塑、花基等)天花板、公共設施的灰,沒漬及滲水情況的檢查。操作方法是用白色干凈紙巾壓在檢查部位,沿一個方向抹一定距離(一般50CM-1M多點取樣),距離視檢查部位不同而不同。主要作用能區分浮塵與積塵,能檢查油漬與水漬是否已滲入石材或墻身等。
3.5.4白布擦拭:用于粗糙地面(水坭、地磚、文化石)及梯階、麻石、外墻身(非光面)、水坭花基等灰塵,油漬情況檢查,操作方法是用白布在檢查部位,來回擦拭。主要作用檢查塵土,油漬用于檢查垃圾桶、垃圾車、垃圾中轉站、衛生間除臭工作效果、監察排水口、化糞池清疏時的影響情況,控制消殺工作的強度。
3.5.5其它檢查方法還有:滅蟲滅鼠的布粉法、石材保養的水檢法等,具體按技術資料相關規定操作。
4、相關文件
《環境清潔衛生質量標準》
5、質量記錄
5.1清潔工作月總結,計劃及問題匯總表。
5.2垃圾清運、垃圾桶清洗檢查記錄表。
5.3地面清潔衛生抽查記錄表。
5.4樓梯清潔衛生抽查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