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止線路短路過負荷引起火災措施

防止線路短路過負荷引起火災措施

2024-07-18 閱讀 8379

為了防止配電線路發生火災,應采取以下措施:

(1)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不同類型的導線,使所選導線適合使用環境,絕緣符合線路電壓的要求。

(2)經常檢查絕緣層是否損壞,定期測試絕緣電阻。

(3)按規程要求敷設線路,使各種間距都符合規程的規定,并保護導線不受機械損傷。

(4)按規定在線路上裝設斷路器或熔斷器,以防止線路短路。

(5)嚴格禁止亂拉導線或擅自接入過多、過大的負荷;嚴禁利用銅絲或鐵絲等代替熔斷器的熔體。

(6)導線之間或導線與電氣設備之間的連接必須牢固可靠;經常對運行中的線路進行巡視檢查,在易出現地大接觸電阻的部位涂變色漆或粘貼示溫蠟片,以便及時發現熱現象。

(7)帶電安裝和修理設備時,應采取安全措施,以防火花和電弧引起火災。

(8)熔斷器或斷路器應裝在非燃燒材料的基座上,其箱殼也應使用非燃燒材料制作。

篇2:X礦井火災預防安全措施

一、礦井外因火災隱患分析

1、產生外因火災的條件是:有易燃物存在、有足夠的氧氣和足以引起火災的熱源。

2、礦井易燃物有:①坑木;②變壓器油、液壓油、潤滑油等;③棉紗、布頭、紙等擦拭材料;④瓦斯、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氣體;⑤煤和煤塵等。

3、引起外因火災的原因有:

(1)機械能轉化的熱。如皮帶與托輥摩擦、采掘機械運轉時沖擊或摩擦產生的熱。

(2)電能轉化的熱。如電流短路、電器設備帶載運轉、電焊、電爐放熱等。

(3)化學反應產生的熱。如不合格的炸藥爆破、瓦斯和煤塵爆炸、煤炭自燃、火焊、電焊接等。

(4)吸煙、冬季取暖、消防設施、器材不完好、工人消防意識不強等原因。

二、外因火災的預防

1、帶式輸送機使用中,必須制定防止發生火災的技術安全措施,所使用的皮帶必須是阻燃膠帶。

2、所有帶式輸送機機頭都要配齊合格的干粉滅火器和滅火沙、防火鐵鍬,防止帶式輸送機發生意外火險時使用。帶式輸送機機道供水管路每50米安裝一個三通,且軟管齊全,水路暢通。

3、各電氣、機械場所都必須按要求配齊滅火器材包括干粉滅火器、co2滅火器和滅火沙、防火锨,并做到定期檢查,以備發生意外火險時使用。

4、定期對帶式輸送機的六大保護進行試驗,試驗完后必須填寫試驗記錄并簽字,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嚴禁甩掉或拆除帶式輸送機保護。

5、設置煙霧報警斷電保護裝置,每月上井到地面試驗一次。

6、供電系統的繼電器應每天進行一次試驗,并認真填寫記錄,保證繼電器靈敏可靠,嚴禁甩掉繼電器不用。

7、井下各種電器高低壓開關防爆性能達到《煤礦安全規程》要求,過電流、漏電、過負荷和欠壓釋放等保護裝置齊全,動作靈敏可靠;井口和井下電氣設備必須有防雷擊和防短路的保護裝置。

8、井下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時必須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第223條的有關規定,并制定嚴格的安全措施,報有關領導批準。

9、井下必須使用取得生產許可證的煤礦許用炸藥和許用電雷管,嚴禁使用產生火焰的爆破器材和爆破工藝。

10、嚴格井口檢身制度,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工業廣場內的主井、副井、風井,井口20米內嚴禁煙火;井下嚴禁使用電爐、燈泡取暖。

11、井下主要大巷、機電硐室必須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或進行阻燃處理。

12、加強員工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防火意識。

三、外因火災發生時的處理

1、外因火災比較直觀,初期火勢較小,容易控制,現場人員應充分利用防塵供水管路、滅火器或其它可能利用的滅火工具直接滅火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2、如果火災規模較大,現場人員不能直接撲滅火災時,應盡快將火災的地點、范圍、性質等情況向調度室匯報,并積極組織受火災威脅區域的人員沿避災路線盡快撤離災區。

3、調度室接到井下火警報告后,應根據事故的地點、性質、規模等,立即通知災區人員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盡快沿避災路線撤離災區,并及時通知礦山救護隊和有關領導組織救災。

4、總指揮應積極組織礦山救護隊營救災區人員,并組織人員采取措施,控制火勢蔓延,制定切實可行的救災、滅火方案。

5、電氣設備著火滅火時,必須首先切斷電源,油類著火時,禁止用水滅火。

6、根據已探明的火區地點、范圍等情況,確定調整通風系統方案。

7、當井下火災規模較大,無法直接滅火或直接滅火無效時,必須采取封閉火區的滅火措施。封閉時應采取在火源的“進、回風側同時封閉”;不具備同時封閉條件時,可以采用“先封閉火源進風側,后封閉火源回風側”的封閉順序;一般不得采用“先回后進”的封閉順序。封閉火區應采取措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缺氧窒息和瓦斯爆炸事故。

8、搶救火災或爆炸事故的遇險人員時,必須在救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以救護隊為主進行。

9、井上設有消防材料庫,如因處理事故使用,必須及時補齊消防材料。

篇3:礦井火災治理方案安全措施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第一、超前預防、貫穿全程、關鍵落實”的安全理念,進一步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規范人的不安全行為,結合礦井實際情況制

定礦井火災治理方案及安全措施。

一、成立防火領導組

組長:杜強

副組長:溫海、邢茂成

組員:唐全、趙瑋、彭振明、王彥軍、劉寶平

二、火災治理方案:

由一通三防科負責每周對礦井采空區的永久密閉、采煤工作面的上隅角、回風巷、和可能發熱的地點檢查一次,對采空區內外壓差進行測定,并建立管理臺帳。

回采工作面回采結束后45天內必須撤出一切設備、材料,一通三防科必須在一周內提出封閉設計,報總工批準審核。根據設計要求選好密閉位置,對采空區進行防火密閉。

回采工作面回采結束后,一通三防科提前備齊封閉所用的材料。構筑密閉全部符合《大同煤業公司通風設施建筑標準》要求,必須留三管一注孔,全部密閉工作要求10天內完成。設置柵欄、警標、牌數、并編號管理。

地面消防水池必須經常保持足夠的水量,由機電科責成專人管理。

井下機電硐室、火藥庫、絞車房進風口等地點必須設置消防栓。

一通三防科每周對全礦井的消防供水系統檢查一次,對查出的問題及時處理,嚴禁出現設施不全和跑冒、滴、漏等現象。

采掘工作面、上下順槽和其他巷道及時將浮煤清理干凈,嚴禁在2平方米的范圍內有厚度超過30毫米的浮煤堆積。

皮帶運輸機必須采用阻燃皮帶,必須安設有防止皮帶輸送機打滑,堆煤、跑偏、煙霧、升溫、撕裂等綜合保護裝置,機電可要責成專人定期檢查維護,確保系統正常運行。

井下電纜必須選用取得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阻燃電纜。

炮眼必須用炮泥充填,充填長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嚴禁用煤粉及其它易燃物充填炮眼,嚴禁不充填炮眼。

放炮用完的火工品必須當班交回火藥庫,嚴禁亂仍亂放。

井上下配置的消防滅火器材,由使用單位管理,發現損壞、失效、欠缺的器材及時更換補充。

三、防火安全措施

防止外因火災的產生及蔓延

所有井下人員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品入井,井下禁止用燈泡和電爐取暖;嚴格井下機電設備管理,所用機電設備必須采用防爆型或防火花型;嚴格爆破安全管理,按礦井瓦斯等級使用規定的安全可靠的炸藥和雷管,并嚴格執行放炮的有關規定。

煤礦井下巷道和硐室內不準存放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和油紙等也必須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有專人定期送出地面處理,不準亂仍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和硐室內。

礦井必須在地面井口附近和井下井底車場(或運輸大巷)附近設置消防材料庫,消防材料庫儲存足夠的消防材料和滅火工具。

井下主要場所如:火藥庫、機電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和井底車場等都應配備滅火器材以保證能撲滅初起的火災,井下所有人員都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自己工作區域內這些器材的存放地點。

井下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防止電器設備或電纜發生電火花或電弧。

井下嚴禁從事電氣焊作業。

預防自燃火災

選擇合理的通風系統,防止漏風,力求礦井通風網路結構簡單,通風設施質量可靠,通風壓力分布適宜。

堅持正常的開采順序,提高采出率、提高開采速度,盡量在自然發火期內采完并及時封閉采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