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纜故障檢修預防措施
一、電力電纜的故障和檢修
電力電纜常見的是漏油、接地和短路、內部斷線等故障。針對這些故障應采取有力的措施,使缺陷得到及時的處理或至少不會繼續惡化。
1.漏油產生的原因及處理
(1)過負荷引起的漏油,電纜過負荷運行,溫度過高而使電纜內部油壓上升很多,一般若電纜無中間接頭,或電纜質量較好,電纜油就會從電纜端頭沖破密封而滲出來。
由于這種情況,造成的漏油首先應監視電纜運行中是否是超負荷運行,正常情況下,電纜嚴禁超負荷運行。對于已經發生漏油的電纜應消除導致漏油的缺陷。
1)在線鼻子處滲油時,可將該處絕緣剝去,重新包扎;
2)若漏油嚴重時,則應將電纜端頭重新制作;
3)對于干包終端頭,在三芯分叉處漏油時,一般應重新制作。
(2)電纜端頭高低差過大引起的漏油,電纜端頭高低差過大的原因是由于敷設電纜時考慮不周,或是特殊環境條件迫不得已。要想妥善解決,應視具體情況和條件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應首先考慮兩端頭的密封要采取特殊手段予以加強,以克服靜壓造成的漏油。
(3)電纜中間接頭或終端頭的絕緣包扎不緊,端頭的密封蓋不嚴,或鉛封不好而造成漏油應該提高中間接頭和纜頭的制作工藝,檢查所使用材料的質量。
2.接地和短路生產的原因及處理
(1)負荷過大或變化大,造成絕緣迅速老化,使絕緣抗電強度降低以致絕緣損壞,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應該加強運行中的監視,使電纜工作在允許負荷范圍內。
(2)電纜終端頭或中間接頭,由于密封不好而使水分進入,這樣不但會降低絕緣的抗電
強度,而且還會因電纜絕緣的損耗增大而發熱,長此下去會導致絕緣的損壞,為了防止水分進入電纜端頭或中間接頭,應提高端頭和中間接頭的制作工藝,同時對敷設在纜溝的電纜應保證纜溝不漏水,使電纜工作在干燥的環境之中。
(3)鉛包上有小孔或裂縫,或受化學腐蝕、電腐蝕而穿孔,或鉛包被外物刺穿,都會使潮汽或水分進入電纜內部,造成的后果與()相同,此時也可采取同樣對策進行處理。假若腐蝕嚴重,而且所帶負荷又十分重要,則應考慮更換新電纜,改善電纜工作環境。
(4)外力作用造成機械損傷,或敷設不符合要求,彎曲過大,對于這種情況應該執行和貫徹有關規程。
3.斷線產生的原因及處理
電纜因敷設處地基沉降等原因而使其承受很大的拉力,或信息工期不注意而挖斷和損壞電纜,這樣常常造成電纜斷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執行電纜敷設的規定和安全維護的有關規定。
4.電纜的檢修中,常遇到的故障及處理方法
(1)發現終端頭有漏油現象時,應首先查明原因,及時消除導致漏油的缺陷,處理方法前面已敘及。
(2)絕緣膠不足、開裂或進入水分的處理方法是:當絕緣膠不足時,可用同樣牌號的絕緣膠灌滿,若有水分時,則應將舊膠清除,用同樣牌號的新膠重新灌注。
(3)終端頭或中間接頭受潮時,使用紅外燈泡或熱風機干燥,一直使電纜的絕緣電阻和吸收比值滿足預防性試驗規程規定的數值為止,若在纜頭嚴重受潮,難以用干燥方法處理時,則可截去一段纜頭,再試驗,合格后重新制作纜頭。
(4)線鼻子脫焊時,脫焊的原因常常是焊接前氧化皮沒清除干凈,造成焊接不良,接觸電阻太大而發熱,因此在焊線鼻子時,應特別注意氧化物要清理干凈,然后才可焊接。
二、電纜故障的預防措施
電纜的故障主要是電纜短路、接地和斷線。常見造成電纜故障的原因有機械損傷、絕緣受潮、過熱等,另外也有屬于絕緣老化陳舊變質或是制造上的缺陷造成的。
防止電纜故障一般應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必須對電纜運行狀態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看其溫度是否正常,是否有腐蝕現象,纜頭是否漏油或臟污等,對帶電部分,可用帶電測溫,另外結合停電檢修,進行定期預防性試驗。
(2)應特別注意防止電纜溝進水、進汽。
(3)定期檢查電纜線路及中間接頭有無漏油,磨損和腐蝕,并應及時處理漏油缺陷。
(4)支架應定期油漆,電纜鋼鎧應定期涂防腐漆。
(5)制定防止電纜化學腐蝕的電解腐蝕的具體措施:
防止化學腐蝕:盡量選用符合使用環境的電纜,選擇敷設路徑時,充分對土壤資料進行化學分析,判斷土壤和地下水的侵蝕程度,如浸蝕嚴重則應增加外層防護,將電纜穿入耐蝕的管道中,對已埋設的電纜,應了解電纜的腐蝕程度,必要時掘開泥土檢查。
防止電解腐蝕:主要是應加強電纜包皮與周圍金屬部件間的絕緣,也可加裝遮蔽管,測量鉛包對大地及其他管線的電位差、鉛包雜散電流的密度和流入大地電流的密度等,及時采取防止電解腐蝕的對策。
(6)檢查電纜溝、隧道內的防火設備、通風設備是否完善正常,照明是否充足并符合防火要求,記錄溝內溫度。
(7)檢查接地情況是否良好,必要時要測量接地電阻。
(8)充油電纜要取油樣,進行油試驗并檢查油壓力,定期抄錄油壓。
(9)有些電纜由于絕緣老化而不能繼續在正常系統電壓下輸送電力,可采取輕載減荷、降壓運行或把交流系統改為直流系統運行等改造措施,以節省投資,做到物盡其用。
(10)廠中改建、擴建信息工期較多,如果管理不好,有時常常造成電纜的機械損壞,這種事例是屢見不鮮的。為此,應制定機械損傷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地埋電纜應有明顯的標記,防止挖土時損傷;穿越馬路時應有緊固的溝道或穿管等防壓措施;為防止地面沉降而造成電纜的拉傷,在敷設拐彎處應稍有裕度。
總之,防止電纜故障措施涉及面廣,工作繁雜。因此平時要積累有關檢修、運行維護的技術資料,經常分析運行或預防性試驗情況,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防止電纜事故發生。
篇2:電力電纜檢修規程范文
本規程規定了公司白蓮崖水電站10--35kV電纜的檢修調試基本準則、檢修質量標準以及檢修工藝和方法。本規程適用于公司白蓮崖水電站10--35kV電纜的日常維護、小修、預防性試驗及臨時性檢修,對6kV以下電纜可參照本規程執行。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J23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驗收規范GB50168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DL/T59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DL409電業安全工作規程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檢修等級3.2小修依據高壓電纜運行中,電暈現象、放電強度判斷。3.3其他檢修依據電纜外觀和損壞情況確定。4.1檢修間隔及檢修停用時間的確定4.1.1檢修間隔及檢修停用時間取決于設備技術工況。4.1.2按規定每年對10kV及以上高壓電纜進行電氣預試4.2檢修項目檢修項目見表1表1檢修項目序號檢查內容檢修類別小修大修110kV橡塑冷縮電纜頭的制作工藝√√2電纜的敷設√√3電纜終端和接頭的制作√√4電纜終端頭技術要求√5電纜防火與阻燃√√見附錄A6.1檢修人員(包括外單位檢修人員)應認真學習有關檢修工藝措施,質量標準,并定期進行安全活動,確保檢修工作安全順利進行;6.2牢固樹立安全思想,嚴格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和本單位制定的各種安全注意事項;6.3嚴禁任何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移動或拆除遮欄、接地線和標示牌;若因工作需要,確需移動遮欄、標示牌應得到運行值班人員的許可;6.4動火工作必須嚴格按照“白蓮崖水電站動火工作管理規定”執行,嚴禁擅自進行動火,消防隊需在各動火點配備足夠的滅火器,并每天到各工作面巡視;6.5使用化學物品和易燃易爆品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同時通知消防監督人員6.6運行值班人員進入檢修區域時應注意好自身安全,遵守現場有關工作規定,不得遺漏或拿走任何物品,不得影響檢修工作,工作負責人有權制止任何違反“現場規定”的行為,運行值班人員巡視時如發現工作人員違反安全規程或任何危及工作安全的情況,應向工作負責人提出自己的意見,必要時可暫時停止工作,并立即報告上級。6.7每日收工時,工作班成員應清掃工作地點,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動,工作負責人應最后一個從現場撤退,次日復工時,應得到值班員許可,工作負責人必須事前重新認真檢查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待符合要求后,方可帶領工作人員進入現場工作,若無工作負責人或監護人帶領,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工作地點。6.8使用的各種工具在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不完整的工具不準使用;使用工具的人員必須熟悉該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按其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專用的試驗儀器儀表應嚴格按照其操作流程進行。6.9檢修工作結束,辦理工作終結手續前,工作負責人應認真核對各設備的狀態,做到恢復到開工前運行交付的狀態。6.10工作場地應保持整潔,及時整理場地,做到工完場清。
篇3:電力電纜檢修試驗安全事項
1.電纜直埋敷設施工前應先查清圖紙,再開挖足夠數量的樣洞和樣溝,摸清地下管線分布情況,以確定電攬敷設位置及確保不損壞運行電纜和其他地下管線。
2.為防止損傷運行電纜或其他地下管線設施,在城市道路紅線范圍內不應使用大型機械來開挖溝槽,硬路面面層破碎可使用小型機械設備,但應加強監護,不得深入土層。若要使用大型機械設備時,應履行相應的報批手續。
3.掘路施工應具備相應的交通組織方案,做好防止交通事故的安全措施。施工區域應用標準路欄等嚴格分隔,并有明顯標記,夜間應加掛警示燈,以防行人或車輛等誤人。
4.溝槽開挖深度達到L.5M及以上時,應采取措施防止土層塌方。
5.溝槽開挖時,應將路面鋪設材料和泥土分別堆置,堆置處和溝槽應保留通道供施工人員正常行走。在堆置物堆起的斜坡上不得放置工具材料等器物,以免滑人溝槽傷害施工人員或損壞電纜。
6.挖到電纜保護板后,應由有經驗的人員在場指導,方可繼續進行,以免誤傷電纜。
7.挖掘出的電纜或接頭盒,如下面需要挖空時,應采取懸吊保護措施。電纜懸吊應每1-1.5M吊一道接頭盒懸吊應平放,不得使接頭盒受到拉力若電纜接頭無保護盒,則應在該接頭下墊上加寬加長木板,方可懸吊。電纜懸吊時,不得用鐵絲或鋼絲等,以免損傷電纜護層或絕緣。
8.移動電纜接頭一般應停電進行。如必須帶電移動,應先調查該電纜的歷史記錄,由有經驗的施工人員,在專人統一指揮下,平正移動,以防止損傷絕緣。
9.鋸電纜以前,應與電纜走向圖圖紙核對相符,并使用專用儀器(如感應法)確切證實電纜無電后,用接地的帶絕緣柄的鐵釬釘人電纜芯后,方可工作。扶絕緣柄的人應戴絕緣手套并站在絕緣墊上。
10.開啟電纜井井蓋、電纜溝蓋板及電纜隧道人孔蓋時應使用專用工具,同時注意所立位置,以免滑脫后傷人。開啟后應設置標準路欄圍起,并有人看守。工作人員撤離電纜井或隧道后,應立即將井蓋蓋好,以免行人碰蓋后摔跌或不慎跌入井內。
11.電纜隧道應有充足的照明,并有防火、防水、通風的措施。電纜井內工作時,禁止只打開一只井蓋(單眼井除外)。進入電纜井、電纜隧道前,應先用吹風機排除濁氣,再用氣體檢測儀檢查井內或隧道內的易燃易爆及有毒氣體的含量是否超標,并做好記錄。電纜溝的蓋板開啟后,應自然通風一段時間后方可下井工作。電纜井、隧道內工作時,通風設備應保持常開,以保證空氣流通。
12.充油電纜施工應做好電纜油的收集工作,對散落在地面上的電纜油要立即覆上黃沙或砂土,及時清除,以防行人滑跌和車輛滑倒。
13.在10KV跌落式熔斷器與10KV電纜頭之間,宜加裝過渡連接裝置,使工作時能與跌落式熔斷器上樁頭有電部分保持安全距離。在10KV跌落式熔斷器上樁頭有電的情況下,末采取安全措施前,不得在跌落式熔斷器下樁頭新裝、調換電纜尾線或吊裝、搭接電纜終端頭。如必須進行上述工作,則應采用專用絕緣罩隔離,在下樁頭加裝接地線。工作人員站在低位,伸手不得超過跌落式熔斷器下樁頭,并設專人監護。上述加絕緣罩工作應使用絕緣工具。
雨天禁止進行以上工作。
14.使用攜帶型火爐或噴燈時,火焰與帶電部分的距離:電壓在10KV及以下者,不得小于1.5M;電壓在10KV.以上者,不得小于3M。不得在帶電導線、帶電設備、變壓器、油斷路器(開關)附近以及在電纜夾層、隧道、溝洞內對火爐或噴燈加油及點火。
15.制作環氧樹脂電纜頭和調配環氧樹脂工作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防毒和防火措施。
16.電纜施工完成后應將穿越過的孔洞進行封堵以達到防水或防火的要求。
17.非開挖施工的安全措施:
1)采用非開挖技術施工前,應首先探明地下各種管線及設施的相對位置。
2)非開挖的通道,應離開地下各種管線及設施足夠的安全距離。
3)通道形成的同時,應及時對施工的區域進行灌漿等措施,防止路基的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