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工作制度范本
?1、根據醫療廢物的類別,將醫療廢物分置于符合《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的標準>標準和警示標識的規定》的包裝物或者容器內。
2、在盛裝醫療廢物前,應當對醫療廢物包裝物或者容器進行認真檢查,確保無破損、滲漏和其他缺陷。
3、對感染性、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藥物性廢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廢物,但應當在標簽上注明。
4、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藥品及其相關廢物的管理,在醫務部、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指導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
5、化學性廢物中批量的廢化學試劑、廢消毒劑的處理同(4)。
6、批量的含汞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報廢時、處置同(4)。
7、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具有傳染性的標本及排泄物,應該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8、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使用雙層包裝物,并及時密封。
9、放入包裝物或者容器內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不得取出。
檔案管理制度
篇2:醫療廢物分類收集管理制度范本
1.各科室醫療廢物的收集桶,應使用有蓋容器,并按分類貼有標識。如:“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
2.醫療廢物應按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分類收集,不能混合收集。
3.住院部病房由護士長負責,門診、輔助科室應指定科室專人負責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
4.損傷性廢物應直接放入利器收集盒;其它醫療廢物放入黃色垃圾袋。
5.在盛裝醫療廢物前,應認真檢查黃色垃圾袋或者容器,確保無破損。
6.盛裝的醫療廢物達到黃色垃圾袋或者容器的3/4時,應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黃色垃圾袋或者容器的封口緊實、嚴密。
7.運出科室的醫療廢物應按照規定進行檢查,發現密封不嚴、容器破損等情況應立即重新封裝并做相應的消毒處理。
8.嚴禁使用沒有醫療廢物標識的包裝容器。黃色垃圾袋、利器盒外表面應有標識,標識的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產生日期、類別及需要的特別說明等。
9.醫療廢物儲存時間不得超過48小時。嚴禁將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混放。
10.放入黃色垃圾袋或者利器盒內的醫療廢物不得取出。
11.不得將破損的醫療廢物包裝容器作為普通生活垃圾遺棄。破損后的包裝容器應與醫療廢物一同處置。
12.醫療廢物中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應當首先在產生地點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者化學消毒處理,然后按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
13.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包括生活垃圾)應當使用雙層黃色垃圾袋,并及時密封;
14.醫療廢物的收集桶應每日清掃,定期消毒,保持環境整齊。
15.醫療廢物每日收集并存儲在存儲間。
16.醫療廢物每日存儲要有登記,記錄內容包括產生醫療廢物的科室、種類、重量或數量、交接時間以及交接雙方簽字。記錄應保留三年。
篇3:黨務公開意見收集處理反饋制度(范本)
一、意見收集:由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建立黨務公開意見箱、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函)、聯絡黨務公開監督員等方式收集廣大黨員、群眾對黨務公開的意見和建議,整理后向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報告。
二、意見處理:對黨員、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各黨支部組織要指派專人,按照有關規定和辦法認真辦理,并及時將辦理情況向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重要意見和建議的辦理情況要向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對于提出的一般性意見和建議原則上要求3天內辦結;對于一時不能辦理的或涉及重大問題的,要解釋原因,創造條件,盡快辦理。
三、意見反饋:對黨員、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的處理結果,各黨支部組織應以適當形式給予回復。對署真實姓名的黨員、群眾,由所在村(居)支書當面答復,并進一步聽取意見。嚴禁對黨員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推諉扯皮、置之不理,堅決杜絕任何組織或個人對提意見、建議的黨員群眾進行打擊報復。
四、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制定《意見建議辦理登記冊》,全面公開意見建議收集辦理情況,并適時予以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