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丙烯壓縮崗位安全職責要求

丙烯壓縮崗位安全職責要求

2024-07-18 閱讀 5735

a.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保護用品。

b.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c.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的人員應當及時予以處理。

d.發生安全事故,要及時搶救受傷人員,保護好事故現場,立即向單位領導或公司安全主管部門報告,不得隱瞞。

e.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加強巡回檢查,合理使用安全保險裝置,保證設備、工具安全可靠。

篇2:丙烯腈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丙烯腈的工業生產方法有丙烯氨氧化法和乙炔─氫氰酸合成法。其中丙烯氨氧化法的生產工序主要有氧化和回收精制。

簡要工藝過程:丙烯與氨按一定比例混合送入氧化反應器,由分布器均勻分散到催化劑床層中。空氣按一定比例從反應器底部進入,經分布板向上流動,與丙烯、氨混合并使催化劑床層流化。丙烯、氨、空氣在440~450℃和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丙烯腈。反應生成熱由高壓冷卻水管產生高壓蒸汽移出;反應氣體中的過量氨在中和塔上部與硫酸中和生成硫酸銨被回收;反應氣體中的丙烯腈和其它有機產物在吸收塔被水全部吸收下來;吸收塔液中的乙腈在回收塔被分離出來;回收塔液中的氫氰酸在脫氫酸塔蒸出回收;在成品塔將水和易揮發物脫除得到高純度的丙烯腈產品。

本裝置所用原料和產品及副產物均為可燃氣體或易燃液體,其中氫氰酸為Ⅰ級毒物,丙烯腈等為Ⅱ級毒物。該裝置屬石油、化工生產中安全衛生檢查的重點。

2重點部位

2.1氧化反應器氧化反應器是本裝置的主要生產設備,生產中參加反應的物料丙烯、氨、空氣具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基礎條件,加之反應溫度提供的熱能源,因此具備燃燒、爆炸三要素。當工藝控制失調,參加反應氣體比例達到爆炸范圍,由催化劑床溫即可引爆或引燃(床溫450℃,丙烯自燃點410℃),此類事故在開、停工過程中更易發生。某丙烯腈裝置在開工預熱時,因系統的氮氣置換不徹底,加熱爐點火造成反應器內的可燃氣體爆鳴。

丙烯氨氧化為強放熱反應,保持器內正常熱量平衡是安全穩定操作的關鍵,當遇到自動控制系統故障,如:突然停電、停水、停氣(儀表空氣)或儀表局部失靈等,有發生飛溫燒壞催化劑或設備的危險。在自動化程度不高和安全保護設施不夠完善的固定床反應器的操作中,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更大。如某廠固定床反應器,曾兩次發生反應器列管腐蝕泄漏,造成丙烯、氨、空氣進入熱載體─熔鹽(硝酸鉀、亞硝酸鈉的混合物)著火,引起熔鹽分解爆炸事故。

2.2精制工序機泵區精制工序機泵區是轉送丙烯腈、氫氰酸、乙腈和其它混合物料的集中區。泵區的靜、動密封點甚多,是跑、冒、滴、漏等隱患的危險區域,特別是氫氰酸的沸點僅為26℃,常溫下極易氣化,對作業人員威脅甚大。該裝置中發生氫氰酸、丙烯腈中毒或因搶救知識不足、方法不當而發生的死亡事故已有多起。正確的操作維護和嚴格的防護以及安全監督是該區不容忽視的工作。

2.3火炬和焚燒爐火炬和焚燒爐是處理裝置中排出的廢氣、廢液、廢渣的專用設施,一般不被重視。但是,它們的故障會造成整個裝置的廢料無處排放而被迫停車,還可構成爆炸、污染、中毒等嚴重事故。

3安全要點

3.1氧化反應器

3.1.1預熱升溫投料前,必須進行系統氣密性試壓,經氮氣置換氧含量低于2%,否則不準點火升溫和投料。

3.1.2投料升溫時,要檢查投料程序是否正確,一定按照先投空氣再投氨,待器內氧含量降至7%以下逐漸投入丙烯的順序進行,防止丙烯過早進入反應器與過量氧氣發生激烈燃燒而飛溫,致使催化劑和設備被燒壞。

3.1.3生產過程中須經常對原料氣的混合比例和催化劑床層溫度進行檢查。其中床層溫度不能超過450℃,發現異常要及時查找原因和處理。要防止丙烯投料過量,造成飛溫或投料比例失常,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

3.1.4反應器的高壓冷卻水是平衡反應熱量的重要手段,其供水壓力是重要的工藝指標之一,必須經常檢查。發現不正常現象時要迅速處理,防止燒壞水管(高壓蒸汽鍋爐)或由此而引起的其它事故。

3.2精制工藝

3.2.1機泵區及塔系的靜、動密封點是正常生產中應經常檢查和嚴密監視的部位,發現泄漏和有不正常現象時,必須迅速采取措施處理,不準在泄漏和不正常的情況下繼續生產,以防止中毒、污染環境及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2.2丙烯腈、氫氰酸等物料有自聚性質(國內某丙烯腈裝置曾有自聚爆炸事故教訓),要注意對回收塔、脫氫氰酸塔系統操作溫度的檢查和按規定添加阻聚劑,防止高溫自聚而堵塞設備和管道。

3.2.3要經常注意檢查急冷塔的硫酸銨母液濃度,發現超過正常值22%時,要及時調整處理,防止濃度過高硫酸銨結晶使系統堵塞。

3.2.4為防止接觸劇毒物料時的中毒危險(泵區搶修中曾發生多次沾染劇毒物料,造成中毒和死亡事故),對機泵的搶修要嚴格進行安全措施的檢查。其主要內容包括:關閉泵出入口及旁路閥,泵內物料排放至廢液回收槽,通入清水沖洗泵內物料和用氮氣吹掃,作業人員佩戴防護用具,監護人員和救護器材到位,拆機泵螺栓時要避開接口。上述措施未執行前,禁止開始搶修作業。

3.2.5要定期對塔系統的避雷接地、易燃可燃高電阻率物料的設備管道靜電接地、電氣設備的外殼地等安全保護設施進行檢查,發現陷患和缺陷要及時消除和整改。

3.3火炬和焚燒爐

3.3.1火炬常明線在生產投料前要檢查是否已點燃及正常生產中有無熄火現象,發現熄火要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時恢復正常狀態。氫氰酸、氰化鈉(或丙酮氰醇)裝置突然故障時,要防止大量劇毒物料排空造成的環境污染、中毒、爆炸著火等事故。

3.3.2要經常用工業電視對焚燒爐的燃燒情況進行檢查和監視,防止因燃料油中帶水或殘液殘渣中含水過多造成熄火和可能發生的復燃,防止爐膛爆鳴或爆炸。

3.4安全防護設備與器材要定期對下列特殊安全防護設備、器材進行檢查、校驗、維護保養和補充:

3.4.1檢測儀器包括氫氰酸濃度自動分析報警儀,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氧氣濃度檢測報警儀,個人用氫氰酸檢測器。

3.4.2防護、急救用具(品)包括急救室的急救器材和專用救護車;設置于各崗位上的事故柜和急救器材;救生器、氰化物解毒包;防護衣、護目鏡、防護面罩、膠皮手套;洗眼器及安全淋浴噴頭系統(設置于裝置中易發生毒物沾染部位的急救沖洗設備)。

3.4.3火災報警系統如設置于裝置各部位的報警按鈕和防爆型電話。

3.4.4安全閥的連續吹氮系統為防止丙烯腈、氫氰酸等聚合物粘堵管道、閥座等的氮封隔措施。

3.5其它部位

3.5.1本裝置檢修時要特別注意對容器、塔類設備易積累聚合物的部位進行蒸煮解毒。

3.5.2進入本裝置的人員,除了應進行一般的安全教育外,還要進行特殊殊的安全防毒、急救、搶救訓練以及對搶救藥物過敏性試驗。

篇3:聚丙烯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聚丙烯的生產工藝路線主要有溶劑法、氣相法、溶液法和本體法。這里重點敘述本體法。它的生產工藝由丙烯精制、催化劑配制、聚合、干燥、造粒及包裝工序組成。

簡單工藝過程是將聚合級丙烯經過精制后與聚合級乙烯(共聚單體)混合,加壓進入聚合釜,同時加入經配制的催化劑和氫氣進行聚合反應,串聯四釜流程的前兩釜為液相聚合,后兩釜為氣相聚合。聚合溫度按釜順序為70、67、80、70℃,聚合壓力按釜順序為3~4、2.7~3.5、1.7~2.0、1.5MPa。在第二釜控制聚合漿料濃度為40%,在第三釜利用反應熱氣化液體丙烯。在第四釜得到的聚合物漿液用液態丙烯逆流洗滌脫除催化劑和無規物,再經閃蒸、干燥、造粒、包裝為聚丙烯產品。

生產過程中的物料丙烯、乙烯、氫氣等均為易燃、易爆物質。

2重點部位

2.1聚合釜丙烯聚合采用四釜流程,第一、二釜為帶攪拌器的液相聚合;第三、四釜為流化床的氣相聚合。由于聚合反應較復雜,催化劑、活化劑和原料質量不易控制,極易發生著火和很難處理的“爆聚”結塊事故。如某廠聚丙烯裝置在清理爆聚結塊過程中,聚合物中的活化劑烷基鋁遇空氣著火,造成多人燒傷事故。

2.2丙烯精制是將原料丙烯加熱汽化后用銅催化劑除去易使催化劑中毒的有害雜質一氧化碳和硫氧化碳。

氣態丙烯極易泄漏而導致著火爆炸事故。如某裝置因丙烯線閥門未關嚴,致使丙烯竄入閃蒸釜,又從下料口溢出至包裝室,遇電火花導致爆炸,造成多人傷亡事故。

2.3催化劑配制聚丙烯生產過程中使用三種催化劑,一種是特殊合成的鈦基催化劑(TK),用作主催化劑;其余兩種為助催化劑即三乙基鋁催化劑(AT)和有機化學品催化劑(OF)。

催化劑配制過程中,鈦基催化劑對氧和水高度敏感,同時失去活性,暴露于空氣中會產生刺激性的鹽酸氣味;三乙基鋁活化劑遇空氣即燃燒,遇水則猛烈爆炸,是極易發生火災的危險品。

3安全要點

3.1聚合釜

3.1.1經常注意檢查操作參數,聚合釜的反應溫度、壓力是否符合工藝控制的要求。

3.1.2聚合釜在清理時,必須有清理方案,用盲板與系統隔開,可燃氣體用氮氣置換后再用空氣置換。對物料表面和作業表面進行噴水處理,以便清除靜電火花和使活化劑失活。

3.1.3當更換催化劑批號和原料之前,應在配比模擬實驗以后,再行正式投入生產,以確保聚合反應安全進行。

3.1.4系統開車前,必須用氮氣吹掃,在氮封條件下方可投料運行。

3.1.5聚合系統嚴防泄漏,檢查密封油系統必須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3.1.6在事故狀態下,必須及時采取放空泄壓,迅速降溫措施,必要時可提示注入一氧化碳阻聚劑。

3.1.7作為特殊消防設施的噴淋水管要定期噴試,做到常備不懈。

3.2丙烯精制物料已烷極易著火,絕不容許泄漏。催化劑配制區絕對禁止用水、泡沫滅火。

配備的特殊自動噴霧消防設施,要經常檢查,保證事故狀態下能復蓋整個危險區。裝置內禁止用已烷擦洗設備零件。

3.3催化劑配制配制時,三乙基鋁催化劑的裝卸與操作必須在氮封下進行,絕對與水隔離,裝置區內儲備不得超過安全儲量。盛裝三乙基鋁的特殊容器上,要復蓋一定量的膨脹珍珠巖作為特殊防火措施。

3.4其它部位

3.4.1聚合工序所使用的物料大部分為非導電性的可燃物料,必須防止靜電危害,在壓料、泄料、取樣時必須控制流速。尤其在閃蒸釜出料時,當殘余丙烯含量達到爆炸范圍,就可能因產生靜電火花而引起火災。對設備、管線、框架等要定期檢查接地情況是否良好。

3.4.2對鈦基催化劑操作時,操作人員應穿戴好橡皮手套和面罩;處理燒堿時要穿防酸服、戴護目鏡;清理造粒模頭時要戴石棉手套。

3.4.3熔融聚合物溫度在200℃左右,為確保人身安全,在擠壓機拉條時必須使用特制的專用工具。易燃、易爆區必須使用無火花銅質工具。

3.4.4作為備用電源的蓄電池設施,要定期檢查。一旦斷電,保證繼續為事故照明、記錄、高壓配電盤控制和儀表等系統供電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