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燃料部煤管班采樣員工作標準

燃料部煤管班采樣員工作標準

2024-07-18 閱讀 8250

燃料部煤管班采樣員工作標準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熱能制供公司燃料部采樣員的上崗條件、工作內容與要求、責任與權限、檢查與考核。

本標準適應于熱能制供電公司燃料部采樣員的工作。

2上崗條件

2.1具有中技以上文化程度,經《熱能制供公司燃料質檢人員考委會》技術培訓合格并取得相關證書后方可上崗。

2.2熟悉電力生產安全規程、從事燃煤相關專業工作一年以上。

2.3能判斷設備故障,能處理一般性設備故障,能提出設備的檢修申請,作好檢修設備的安全措施和修后的驗收工作。

2.4能夠遵守公司及部門的各種規章制度,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團結同志,愛崗敬業,勝任本崗位工作。

2.5本崗位工作人員應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

2.6掌握《電力工業技術管理法規》、《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的有關部分和燃供部安全生產基本常識,了解燃料管理基本概況,掌握燃料管理制度。

2.7熟悉掌握國家有關GB/T18666--20**《商品煤質量抽查與驗收方法》中的有關規定、全面掌握《汽車采樣機操作規程》。

2.8熟悉本公司、本部門有關入廠煤采樣工作紀律管理辦法。

3工作內容與要求

3.1負責日常的入廠煤煤質檢驗工作。

3.2負責區域內燃煤的抽樣檢查工作。

3.3負責管轄設備區域內的安全文明生產工作。

3.4負責采樣機的日常保養檢查工作。

3.5服從部門及班組工作安排。

3.6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商品煤質量抽查與驗收方法》對來煤進行采樣。

3.7采樣機司機在上班前不許喝酒,身體狀況不良時不能上崗,著裝要符合要求。

3.8采樣機司機必須參加由班長或組長主持的班前會,聽取生產任務的布置工作及安全注意事項。

3.9做好事故預想,應認真了解設備的運行情況,并對重點部位進行詳細檢查。

3.10不定時加強對自動換罐系統、縮分器的巡檢工作,堅決禁止發生混樣。

3.11嚴格執行部門有關采樣人員交替作業方式進行上機操作。

3.12嚴格執行有關《采制樣保密性紀律規定》。

3.13認真填寫《采制樣工作日志》。

3.14守紀守法,采樣公平、公正。

4責任與權限

4.1責任

4.1.1按照部門管理標準和部門工作標準,努力完成部門領導及班組安排的工作。

4.1.2對本機安全運行操作、設備安全、文明生產負有直接責任。

4.1.3對因本人失誤或失職造成的人身、設備事故和工作負有直接責任。

4.1.4對入廠煤的質量驗收把關工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4.2權限

4.2.1在任何時候,有權對任何檢質車輛進行仔細檢查。

4.2.2在緊急情況下,有權按有關規定和運行規程進行故障處理,結束后匯報班長。

4.2.3在崗位職責內發生的任何有關違規、違法行為,有權提出處理意見和直接匯報部門。

4.2.4有權制止無關人員上機。

4.2.5有權制止違章作業和違章指揮的行為。

4.2.6采樣機司機有權對所屬設備的檢修、缺陷處理和衛生進行驗收。

4.2.7有權監督崗位職責內的任何工作過程。

4.2.8發現煤質有問題時有權制止車輛入庫卸車,并向有關領導反映。

4.2.9發現有逃避采樣的車輛,有權利對其進行就地罰站和警告處理。

5檢查與考核

5.1本標準的執行情況由部門領導和班長檢查。

5.2按本部門績效考核管理細則進行考核。

篇2:工業用化學產品采樣安全通則

前言

本標準是根據國際標準ISO3165:1976《工業用化學產品采樣安全通則》(1976年6月15日第一版)對GB/T3723-1983進行第一次修訂的,在技術內容和編寫規則上都與之等同。

依據國際標準ISO3165:1976第一版對GB/T3723-1983進行修訂時,采用程序由原來的等效采用,做了部分編輯性修改變成現在的等同采用;內容上增加了前言、ISO前言及第一章引言。在編寫格式上,為與GB/T1.1-1993中的規定一致,現將國際標準中的每一章編號中“1”,即國際標準的第0章改成本標準的第1章、第1章改成本標準的第2章、第2章改成本標準的第3章、第3章改成本標準的第4章。各章中的條號沒有改變。

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代替GB/T3723-1983。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工學工業部提出。

本標準由化工部綜合基礎標準化歸口單位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化工部標準化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肖仰蕙、王曉兵。

本標準首次發布日期:1983年6月15日。

GB/T3723-1999

ISO前言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是世界性的國家標準協會(ISO的成員)的聯合機構。制定國際標準的工作是通過ISO技術委員會進行的。每個成員對所感興趣的科目,有權派代表出席為該科目設置的技術委員會。政府的及非政府的國際組織,在與ISO有聯系后,也可參加此項工作。

凡技術委員會所采納的國際標準草案,在被ISO理事會批準為國際標準之前,先散發給各成員征求意見。

國際標準ISO3165是由ISO/TC47技術委員會化學分會制定的,并在1973年7月散發給各成員征求意見。

本國際標準已經下列成員同意:

澳大利亞

奧地利

比利時

保加利亞

智利

捷克斯洛伐克

埃及

法國

德國

匈牙利

印度

愛爾蘭

以色利

意大利

荷蘭

新西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南非共和國

西班牙

瑞士

泰國

土耳其

英國

蘇聯

沒有成員表示不贊成該文件。

1引言

在有些情況下進行采樣時,采樣者有受到人身傷害的危險,也可能造成危及他人安全的危險條件。本標準旨在幫助從事采樣的操作人員,或指導采樣者業務的人員及采樣場所的負責人,以確保采樣操作的安全。

同時應注意危險品運輸的現行法規。本標準的使用者應切實遵守這些規定及承運者提出的要求。

2范圍

本標準對工業用化學產品采樣的安全作出了規定。

3一般規定

3.1無論所采樣品的性質如何,都要遵守下面采樣操作的規定:

采樣地點要有出入安全的通道,符合要求的照明、通風條件。

設置在固定裝置上的采樣點必須滿足上述這些要求,還要滿足所取物料性質的特殊要求。在儲罐或槽車頂部采樣時要預防掉下去,還要防止堆垛容器或散裝貨物的倒塌。

3.2如果所采物料本身是危險品,應遵守下面的一般規定;

3.2.1采樣時,不應使該批物料受到損害。

特別在通過閥門取流體樣品時,為了避免閥門開位卡住時可能導致流體的大量流出,采樣設備應具有隨時限制流出總量和流速的裝置。

對液體采樣時,為了預防溢出,應當準備排溢槽和漏斗,以便安全地收集溢出物,并為采樣者設置常備防濺防護板。

對液體和氣體的采樣,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能用閥門來切斷采樣點與物料或管線的聯系。該閥門應安裝在采樣點附近,但不要太靠近,以便萬一發生意外時可以安全地控制流體。

在任何情況下,采樣者都必須確保所有被打開了的部件和采樣口按照要求重新關閉好。

3.2.2當需要用待采物料去清洗樣品容器,而該物料又存在危險時,應準備適當的設施以處理那些清洗用過的物料。氣體應排放到遠離采樣者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地方。

3.2.3采樣量和采樣次數應根據檢驗的需要來確定。

3.2.4裝有樣品的容器,應使用適當的運載工具來運輸。此運載工具的設計和制造應便于操作并盡量減少樣品容器的破損及由此引起的危險性。

3.2.5采樣設備(包括所有的工具和容器)要與待采物料的性質相適應并符合使用要求。例如:樣品容器要能密閉并附有減壓裝置。樣品應同容易與它相互作用的化學產品隔離。

3.2.6應在采樣前或盡早地在容器上作出標記。標明物料的性質及其危險性。

3.2.7采樣者要完全了解樣品的危險性及預措施,并受過使用安全設施的訓練,包括滅火器、防護眼鏡和防護服等。采樣前及采樣后應向有關主管人匯報,尤其要匯報發生的異常事件和情況。

若對毒物進行采樣,采樣者一旦感到不適時,應立即向主管人報告。

3.2.8采樣者應有第二者陪伴,此人的任務是確保采樣者的安全。采樣操作時,陪伴者應處于能清楚地看到采樣點的地方并觀察整個采樣操作過程。陪伴者應受過專門訓練,懂得在緊急情況時該采取什么行動,這些訓練要求他首先報警,除非在極特殊的情況下,不要單獨一人去進行營救。

3.2.9這些一般規定和后面的具體規定應作為制備所有樣品必要的安全指南。

3.2.10無論在何處接觸化學品時,都要堅持使用保護眼睛的設施。

3.2.11應該強調,采樣工作的指導者應詳細考慮可能發生細小事故的后果,如:溢出、閥門失靈等。對采樣者要進行專門訓練,知道在正常情況下和一旦發生事故時應該怎樣做。同樣重要的是對陪伴者也要進行專門訓練,使他們知道在對有毒物質和危險的腐蝕性物質采樣時該怎樣做(見4.4和4.5)。

4對危險物質的具體規定

待采物質的物理或化學性質可能對人體直接產生生理上的影響,也可能是易燃易爆的。由于危險程度差異極大,所以只能作一般的指導。下面列出對危險物質的一般分類及相應的預防措施,作為對3.2的補充。當沒有確切的資料說明它是無害時,所有新的待采物質都應認為是有危險的。

許多物質具有不止一種危險性,例如:苯有毒又易燃,它的蒸氣能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個別物質的詳細情況,見下列參考資料:

歐洲委員會(工業安全及衛生分委會)化學部編,“危險化學品及有關標簽的建議”,斯特拉斯堡,1971年第三版。

恩·歐文·塞克斯著,“工業物料的危險性”,萊因霍爾德出版社出版。

埃塞爾·布朗寧著,“工業溶劑的毒性和代謝作用”,埃爾西文出版社出版。

吉·德·米爾著,“化學實驗室中的危險”,皇家化學學會出版。

帕·杰·加斯頓著,“危險化學品的管理、運輸和貯存”,科學技術協會出版。

另外,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化學制造家聯合有限公司”發表了特殊化學物質的化學安全數據表。同時大部分化學品制造商也會向用戶及其他人講明產品的使用方法。

通常可能遇到的化學危險物質有以下幾類:

a)爆炸性物質,包括不用作炸藥的不穩定物質(見4.1);

b)氧化性物質(見4.2);

c)易燃性物質(見4.3);

d)毒物(見4.4);

e)腐蝕性和刺激性物質(見4.5);

f)由于物理狀態(特別是溫度和壓力)而引起危險的物質(見4.6);

g)放射性物質(見4.7)。

4.1爆炸物和不穩定物質

4.1.1舉例

保存在水和其他液體中不穩定物質,如:濃的過氧化氫、酮的過氧化物、有機酸的過氧化物、乙炔等。

4.1.2應增加的預防措施

4.1.2.1樣品容器應密閉,以防止物料損失或揮發,但封蓋上應有一個安全減壓閥。

4.1.2.2樣品應防止受熱或震蕩。樣品容器必須裝在專門設計的運載工具中方可運輸,該運載工具能保證在樣品容器發生破裂和泄漏時不使樣品外漏。

4.1.2.3任何泄漏都應報告,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4.1.2.4禁止吸煙,禁止使用無防護的燈及可能發生火花的設備。

4.1.2.5必須戴上防護眼鏡和穿上防護服。

4.1.2.6必須知道報警系統和滅火設備的位置。

4.2.氧化性物質

4.2.1舉例

液態空氣和液態氧、氧化性酸及其鹽類、過氧化氫等。

危險性隨物質的性質和它可能接觸的可燃物性質而變化,同時也與它們的細度有關。應該牢記采樣者的衣服大多是可燃的。

4.2.2應增加的預防措施

4.2.2.1在采樣地點附近應盡可能沒有可燃物。

4.2.2.2應準備足夠的、適用的滅火器。

4.2.2.3樣品的運載工具內不應有可燃的填充物。

4.2.2.4禁止吸煙、禁止使用無防護的燈。

4.2.2.5任何泄漏都應報告并盡快排除。

4.2.2.6應戴上防護眼鏡、穿上防護服。

4.3易燃性物質

4.3.1舉例

除易燃的氣體、液體和固體(以氫、燃料油和煤為代表)外,還包括這樣一些物質,雖然它們本身一般不看作是易燃的,但如果暴露在潮氣中,會產生易燃性物質(例如:堿金屬氫化物和碳化鈣),還有一些物質接觸空氣會發生自燃,如:白磷、自燃的金屬等。

危險性隨著物質、物質的溫度及其細分狀態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液體的危險性大于固體。如果物質是揮發性的并產生易燃氣體或者易于分散的空氣中時,其危險性就更大。應該特別注意含有殘留痕量溶劑的物質的揮發會在密閉空間積累而引起的爆炸危險,還應注意可燃物質的塵埃,如:面粉、淀粉、煤粉存在的地方,如果飛揚起來也會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負責采樣的人應該熟悉這些物質的閃點、自燃點和它們的蒸氣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濃度。

4.3.2根據危險的嚴重程度應增加的預防措施

4.3.2.1在采樣地點附近,不應有潛在的著火因素和設施。禁止吸煙,禁止使用無防護的燈和產生火花的裝置。

4.3.2.2應采取預防措施以確保不存在靜電荷。裝有橡膠輪胎的車輛在開動前要接地。固定裝置上的采樣點應單獨接地。還應注意,雖然這些預防措施可以確保所采物料上不帶電荷,但采樣者和他的衣服上都可能帶有電荷。在干燥的天氣,尼龍工作服總是帶有大量電荷,因此,最好選用棉織品衣服。采樣者應穿導電鞋。液體流動和液體混合時常會產生靜電,因此,在液體運動停止之后應等候足夠的時間以確保由運動而產生的電荷全部泄入地下后再進行采樣。

4.3.2.3應準備足夠的、適用的滅火器。

4.3.2.4任何泄漏都應報告并盡快排除。漏出的易燃液體不應排入下水道,除非它可以與水混溶并可被不斷的水流沖走。

4.3.2.5必須戴防護鏡、穿防護服。這些服裝本身應是不易燃的。不應穿合成纖維衣服或塑料衣服。

4.3.2.6自燃性物質應放在惰性液體或惰性氣體中處理。

4.4毒物

4.4.1引言

可能中毒的途徑:

a)攝入中毒(見4.4.2);

b)呼吸中毒(見4.4.3);

c)接觸中毒(見4.4.4);

急性中毒是來自一次大劑量的毒性反應,使人立即感到不舒服或出現其他癥狀;有時由于滯后效應,要過幾小時后才出現中毒癥狀。所有情況都應及時治療。

反復接觸某些小劑量的毒物,會因為毒物本身在人體中積累或輕微的生理變化的積累而危害健康。經常接觸這類毒物的人,應定期由醫生做體格檢查。

當處理毒物或對毒物采樣時,應該使采樣者了解毒物的危害性、中毒的癥狀以及各種滯后的中毒效應的特征。還應告訴他們,當感到任何不舒服時,應立即找醫院大夫治療。當采樣物質有延遲中毒效應時,應給采樣者建立一張有日期的卡片,寫明他所處理的毒物名稱,并填上可對該情況做處理的醫務人員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當中毒人員被送去治療時,應詳細填寫他的中毒情況并隨中毒人員一道送去。

4.4.2攝入中毒的毒物

4.4.2.1概述

本條包括固體和低蒸氣壓的液體。這是因為毒物的蒸氣壓足夠大時,就應認為主要危險是呼吸中毒。如果固體粉末很細能飛揚到空氣中形成粉塵,則應按照引起呼吸中毒的毒物處理(見4.4.3)。

4.4.2.2根據危害嚴重程度應增加的預防措施。

4.4.2.2.1禁止在毒物附近吸煙、吸鼻煙或飲食。

4.4.2.2.2應有合適的沖洗設施供采樣者在安置好樣品容器之后和離開現場以前使用。還要提供適當的設施供采樣后清洗全部采樣設備之用。

4.4.2.2.3安裝液體采樣閥,應做到使液體不發生泄漏,萬一漏出物料可以收入容器。還應裝有將采樣點和系統切斷的閥門,該閥門應裝在采樣點附近,但不要不靠近。

4.4.2.2.4全部采樣容器和工具都應清潔到不用樣品沖洗就可以使用的程度。如必須沖洗或要求樣品管線做初次清洗時,要準備適宜的有標記的容器,以盛殘余的液體,并提供處理這些殘液的操作規程。

4.4.2.2.5任何泄漏必須立即報告。必要時采樣者應穿著合適的罩衣,以便沾污時更換。沾污的衣服不要直接送洗衣房或清潔工人,要先由了解其危險性的內行人采取適當步驟消除沾污后再行洗滌。

4.4.3呼吸中毒的毒物

4.4.3.1概述

本條包括氣體、揮發性液體及在處理時可能形成飛揚的霧滴或粉塵的其他有毒液體和固體。

在一定意義上,除氧氣以外的所有氣體都可以看作是有害于健康的。因為,當其濃度很高時,將使呼吸的空氣中氧含量降低。甚至氮氣,盡管它是正常呼吸的空氣的主要成分,但它在上述意義下仍有潛在的致命性。所以在壓力下對任何一種氣體進行采樣時,采樣的場所一般應通風良好。

當存在引起呼吸中毒的毒物時,要提供勞動保護,可使用通入新鮮空氣的面罩或用裝有適當吸附劑的防毒面具。對于某些氣體,特別是一氧化碳,在濃度很高時,宜使用補充新鮮空氣的面罩。吸附罐防毒面具只用于低濃度或相對揮發性不大的物質,而吸附劑主要是對灰塵和液滴質點起過濾作用。

另一方面,當某些氣體的性質使采樣者不能發覺防毒面具失效時,則禁止使用吸附劑濾毒罐。實際上有些人不能辨別氰化氫氣味,而且對硫化氫的嗅覺,在連續接觸中會變得遲鈍。

4.4.3.2應增加的預防措施

4.4.3.2.1所有工作人員在操作中,都要配備并使用適當的呼吸防護器。

4.4.3.2.2采樣者應該有第二者陪伴,此人的任務是確保采樣者的安全。采樣操作時,陪伴者應處于能很清楚的看到采樣點的地方并觀察采樣的全過程。他應受過專門訓練,懂得在緊急情況時該采取什么行動,這些訓練要求他首先報警,除極特殊的情況外,不要單獨一人去進行營救。

4.4.3.2.3安裝的液體采樣閥不應有泄漏,萬一漏出物料應可以收入容器。還應裝有將采樣點和系統切斷的閥門,此閥門須裝在采樣點附近,但不要太靠近。

4.4.3.2.4在離開現場之前,盛樣容器應密封好。

4.4.3.2.5任何泄漏必須立即報告。必要時,采樣者應穿著合適的罩衣,以備萬一沾污可以更換。沾污的衣服不要直接送洗衣房或清潔工,應先由了解其危險性的內行人采取適當步驟清除沾污后,再行洗滌。

4.4.4接觸中毒的毒物

4.4.4.1概述

引起接觸中毒的毒物有別于4.5將要說明的腐蝕性物質,它是通過皮膚進入人體的。一般說來,腐蝕性物質會使與它直接接觸的組織立即受到損傷,它的危害只限于這種。而接觸性毒物通常是通過皮膚吸收進入皮下組織,不一定會立刻引起皮膚表面的損傷和感覺。有些物質,如:氫氟酸,既是腐蝕性物質,也是接觸性毒物。一般說來,接觸性毒物比腐蝕性物質更危險。因為它進入人體后,受害者不能立即發現這種傷害。

屬于這類物質的蒸氣能像他們的液體或固體那樣迅速地通過皮膚進入人體,同時也可以認為是呼吸中毒的毒物。這些物質也會攝入中毒。

應避免皮膚與任何有機液體接觸。無論所處理的化學品性質如何,采樣者必須洗掉手上的沾污物。

4.4.4.2應增加的預防措施

4.4.4.2.1必須配備和穿戴適當的防護用品。這些防護用品按照危害的嚴重性,可以分以下幾種:

a)附有手套、靴子、套鞋和防毒面具的不滲透的防護外衣;

b)不參透的圍裙、手套、靴子以及防毒面具或面罩;

c)面罩和手套。

要注意不合適的靴子會成為噴濺物質的收集器;而不合適的手套會吸收或存留化學藥品。

4.4.4.2.2要提供適當的清洗設施,最好是熱水淋浴器或冷水淋浴器。在采樣之前,采樣者應檢查淋浴器是否正常并確保可以使用。

4.4.4.2.3沾污的衣服要立刻脫去。

4.4.4.2.4采樣者應該有第二者陪伴,此人的任務是確保采樣者的安全。采樣操作時,陪伴者應處于能很清楚的看到采樣點的地方并觀察采樣的全過程。他受過專門訓練,懂得在緊急情況時該采取什么行動,這些訓練要求他首先報警,除極特殊的情況外,不要單獨一人去進行營救。

4.4.4.2.5安裝的液體采樣閥不應有泄漏,萬一漏出物料應可以收入容器。還應裝有將采樣點和系統切斷的閥門,此閥門須裝在采樣點附近,但不要太靠近。

4.4.4.2.6全部采樣容器和工具都應清潔到不用樣品沖洗就可以使用的程度。如必須沖洗或要求樣品管線做初次清洗時,要準備適宜的有標記的容器,盛殘余的液體,并提供處理這些殘液的操作規程。

4.5腐蝕性和刺激性物質

4.5.1概述

本條涉及的危險性包括眾所周知的強酸和強堿的快速作用。但應注意,除有必要,一般勿使皮膚暴露于任何化學品中。就是相對無害的物質,如:碳酸鈉也可能引起皮炎;有些物質可能引起過敏。其預防措施與接觸中毒類似,特別強調要用防護眼鏡保護眼睛。強酸和強堿的腐蝕作用很快,因此,濺到身上后應立即沖洗。在采樣點附近必須有噴淋器或浴池。這些設施應加防凍保護,并在采樣前確知可以使用。

還應遵守4.4.3.2所述的合適的其他預防措施。

4.6由于本身的物理狀態而造成危險的物質

4.6.1概述

本條包括在極高、極低溫度下和高壓下的物質。一般極冷與極熱的物質會產生類似于腐蝕性質的損害,只是這種損害實際上是瞬時發生的,而且淋洗無效。

4.6.2由于物質溫度而造成的危險應增加的預防措施

4.6.2.1主要是防止濺傷眼睛。

4.6.2.2對于很熱的物質,必須遮擋對面部和頸部的熱輻射,也要避免對眼睛的熱輻射。

4.6.2.3應戴上不易吸收被處理物質的手套或長手套以防止濺到手上。

4.6.2.4要有圍裙。靴子必須結實,并有適當的保護措施,防止濺出的物質進入靴內。

4.6.3由于物質的壓力而造成的危險應增加的預防措施

流體的采樣可以在大氣壓下或在系統壓力下完成。

4.6.3.1采樣設備應包括適當的裝置,使高壓系統出口有安全的流速,而出口的孔徑應保證流體流出的速度不至造成傷害。

4.6.3.2當在系統壓力下采樣時,所用的樣品容器應由勝任的工作人員經常定期檢查,驗證容器的使用壓力是否和標記在容器上的壓力相符合,容器必須專用。容器與采樣點的接頭應適合于該系統,采樣者應使用合適的工具把容器連接在采樣點上,并且在采樣之前應檢查連接的可靠性。

4.6.3.3樣品容器裝入液體時,必須留下適當的空間,在任何情況下,這空間必須不小于在可能遇到的最高溫度時的總體積的5%。

4.7放射性物質

4.7.1概述

在正常情況下,具有潛在危險性的一定數量的放射性物質,只許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在特殊場所處理。該場所應有必要的防護設施,并有合格的保健物理學家作指導。在任何其他的情況下,未得到專門和確切的指導之前,不許接近或處理放射性物質。

4.7.2規定

必須在采樣前,要充分考慮到對全體工作人員在安全措施方面給以如下的指導和培訓:

4.7.2.1在任何可能預料的事故發生時,應遵守的預防措施和采取的行動。

4.7.2.2穿適當的防護服。

4.7.2.3攜帶放射性監測儀器。

4.7.2.4在處理未加密封的放射性物質的場所,禁止吃東西、喝水和吸煙。

4.7.2.5為了消除污染,應準備好用于手、鞋、衣服的監測儀器,以及用于消除放射性污染的盥洗盆和淋浴設備。

4.7.2.6在適當的地方裝置通風櫥、手套箱和其他密閉和(或)屏蔽的設施以減少放射性污染,并使放射性影響減少至允許的水平。

4.7.2.7根據所需的呼吸防護和(或)安全工作時間來考慮對放射性物質屏蔽的程度和(或)距離放射性物質的遠近。

4.7.2.8任何泄漏必須立刻報告當地的管理人員,并采取適當措施消除污染。

篇3:氣體監測采樣工操作規程

1.采集密閉內氣樣時,要首先檢查密閉外氣體是否超限(CH4不超過1%,CO2也不超過1.5%,CO不超過24×10-6,O2不低于20%,其他氣體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100條規定),方可進行操作。

2.采樣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附近的頂底板及通風情況,嚴禁在危險地區操作。

3.采樣中,要注意車輛和來往行人,以免被撞傷。

4.帶齊所用工具并進行詳細檢查,要求完整、齊全、準確、靈活好用:

(1)采樣泵要有足夠的排氣壓力,能迅速充起充足球膽,聲音正常,保證連續使用1小時以上。

(2)取樣桿、取樣球、膠皮管、球膽,要保證外觀無損傷、不漏氣。

(3)溫度計經過校驗,刻度清晰、準確。

(4)多種氣體檢定器和各種氣體檢定管:CO、CO2、O2、CH4等檢測范圍合適、不失效。

(5)備有微風管、筆記本、筆和其他工具,能保證正常使用,不發生安全事故。

5.在正式采樣之前,對球膽進行沖洗。

6.本工種操作應遵照下列順序進行:

檢查儀器、工具、安全檢查、采樣送分析室整理儀器、工具。

7.采樣之前,首先對球膽進行沖洗。其方法步驟是:把預測地點的氣體通過采樣球或抽氣泵壓入球膽內,球膽中部膨脹厚度不小于5厘米。左手拿球膽底部,將球膽平放在大腿上,右手由上向下擠壓球膽,排出球膽內氣體,如此操作3次沖洗球膽。

8.采集密閉內氣樣:進入密閉前柵欄外,首先觀察密閉外U形壓差計,判斷密閉是進風還是出風,如果密閉前沒有U形壓差計,可用微風管或粉筆沫檢查該密閉是進風還是出風。

(1)密閉進風時的采樣:將取樣膠管通過測氣孔送入密閉內,或將膠管連接在留好的管子上,在膠管四周用黃泥或其他東西堵嚴實。不得使密閉外新鮮空氣混入氣樣中,用采樣泵連續取10分鐘以上,將采樣球膽沖洗以后,即可采樣,將球膽充足充飽后,用夾子夾緊球膽口,并填寫采樣記錄,將標簽貼在球膽上。

(2)密閉內出風時的采樣:將取樣膠管通過測氣孔送入密閉內,或將膠管直接連接在留好的管子上,在膠管四周用黃泥或其他東西堵嚴實,用采樣泵或取樣球采樣,將采樣球膽沖洗以后即可采樣,應將采樣球膽充足充飽,用夾子夾緊球膽口,并填寫采樣記錄等。

(3)取樣完畢后,要將柵欄打好,防止其他人員誤入。

(4)如密閉反水池出水時,必須在取樣的同時測量水溫。

9.在工作面隅角及巷道高冒處取樣:將取樣桿送至頂板10~20厘米處,用抽氣泵或取樣球取樣,視采樣空間大小、氣體來源等情況,具體決定對氣樣的置換時間和對球膽的沖洗次數,在取樣的同時測量溫度,應將球膽充足充飽后,用夾子夾緊球膽口,詳細觀察該地點有無積熱現象和自燃征兆,并作詳細記錄。

10.材料道、刮板輸送機道后部采空區取樣:將取樣桿送入后部采空區,用抽氣泵或取樣球取樣,抽氣時間不少于3分鐘,在取樣的同時測量溫度,將球膽沖洗后方可取樣,并仔細觀察有無自燃征兆和積熱現象,要作詳細記錄。

11.在材料道、刮板輸送機道風流及工作面架間取樣:

(1)在材料道、刮板輸送機道風流中取樣時,應將取樣桿置于巷道上方,取樣位置視現場情況而定,一般應設在停采線附近,在取樣的同時測量溫度。用取樣球取樣時,應將球膽按要求沖洗后,方可取樣。

(2)架間取樣,應將取樣桿置于工作面后部采空區或頂板上方。在取樣的同時測量溫度。將球膽按要求沖洗后再取樣,應對工作面進行觀察有無積熱、氣味異常等現象,并做認真記錄。

12.探氣孔取樣:

用細竿或其他東西將膠管送入探氣孔內(長度不少于1米),并用黃泥將膠管周圍堵嚴實。確保外部氣體不得進入,用采樣泵取樣抽氣時間不少于20分鐘,確保取到內部氣樣,將球膽按要求沖洗后方可取樣。取樣后要及時用棉紗等封實探氣孔。

13.采樣后,應將球膽口綁扎牢固,以免漏氣,應及時將氣樣送化驗室進行氣體分析。自采樣到氣體分析間隔時間不得超過10小時。

14.如果有炮煙,嚴禁采樣。

15.火區采樣工采樣時,要2人同行,進入采樣地點前,應先檢查甲烷、一氧化碳、氧氣等氣體,超限時禁止進入。

16.升井后及時將氣樣送化驗室。

17.向值班人員匯報現場情況,并認真填寫取樣時間、地點、對應球膽號,溫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