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采工作面交接班期間頂板管理規范
1.機采隊在班前會布置生產任務時,值班人員、帶班人員必須將井下現場情況了解清楚,根據井下情況安排各項工作,特別是在頂板管理方面的重點。
2.每班帶班副隊長必須在現場進行手拉手交接班,接班時由跟班副隊長進行推進度、工程質量的驗收,發現工程質量不合格時,必須交接清楚,落實好責任。
3.交班時上一個班的帶班隊長和班長必須將本班頂板狀況、壓力顯現情況、設備的運行狀況等交接清楚。
4.采煤機司機在交班時要將本班的頂、底煤留設情況,提底、臥底情況以及工作面出現上竄和下竄時的加刀情況交接清楚。
5.支架工在交班時要將工作面頂板壓力顯現情況、頂、底板臺階情況,支架出現“低頭”、“高射炮”以及倒架、咬架情況交接清楚,以便下一班采用合理方法調整。
篇2:機采工作面頂板管理一般規定
1.提高全隊人員的主動管理頂板的意識,特別是采煤機司機、支架工、班長和帶班隊長等。
2.落實各級管理人員及崗位工的職責,當出現人為因素造成頂板管理不到位時,必須落實責任;造成頂板局部冒落時,必須根據經驗進行追查處罰,以不斷提高崗位及管理人員的責任心。
3.成立工作面礦壓觀測小組,對老頂初次來壓、周期來壓、規律和顯現強度進行礦壓觀測和總結,每個工作面回采完畢后編制技術總結,以指導下一個工作面的生產。
4.專人負責進行工作面礦壓顯現規律觀測,總結工作面周期來壓規律以及支架工作阻力增阻點、煤壁壓力顯現等征兆和停產檢修對礦壓的影響,每天預報周期來壓位置。
5.根據周期來壓預報位置與周期來壓規律,協調檢修班與生產班的工作任務,不得將大型檢修布置在周期來壓期間,在周期來壓期間盡可能動態檢修,并保證周期來壓期間的快速推進。
6.跟班隊長負責每班觀測老頂周期來壓情況、架后懸頂面積及工作面的壓力顯現情況,并認真做好記錄,升井后向隊值班人員進行匯報,并記錄在交接班記錄上,下個班的跟班隊長必須根據記錄全面了解前三個小班的周期來壓和壓力顯現情況,并根據礦壓觀測小組的周期來壓預測預報,在班前會上進行當班工作安排和重點工作布置。
7.當采空區懸頂面積大、周期來壓步距增大或異常時,必須向礦分管領導進行匯報,防止支架壓死或產生沖擊波。
8.合理控制機頭機尾超前量,工作面調斜時控制好加刀數量和加刀位置,防止快速加刀造成倒架。
9.加強支架安全閥的管理,保證安全閥開啟值達到額定值。
10.加強兩順槽的頂板管理,特別是超前支護區域,應定期檢查單體初撐力情況,及時更換損壞的單體。
收銀制度
篇3:回采工作面頂板管理制度范例
1、堅持工作面支護質量和頂板動態監測,開展安全隱患整改情況的班評估工作。
2、所有支護材料的規格質量,供貨渠道,合格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工作面最大控頂距四排,最小控頂距三排,采用見四放一的正規循環作業方式,初次放頂前的控頂范圍,必須在作業規程中規定。
4、工作面頂板不出現臺階下沉,控頂范圍內,頂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
5、新下井和修好后的單體,必須經過試壓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損壞和不能使用的單體及時升井檢修,所有入井的單體使用8個月后,都要升井試壓,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6、單體初撐力必須≥90KN,達不到要求的要進行二次加壓,泵站壓力必須≥18mpa,乳化液濃度不低于2~3%,系統完好,不漏液。
7、支柱全部編號管理,不缺梁少柱,工作面單體必須全支撐,嚴禁使用不合格支柱,支柱不漏液,不自動卸載,無外觀缺損。
8、根據工作面頂板不同,礦、工區組織必要的礦壓觀測、地質預報,認真掌握頂板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規律,在來壓前,加強工作面的支護。
9、工作面初次放頂和放收尾頂及過地質構造帶時,必須編制專門措施,報總工程師批準。必要時做到有工區干部、安監員現場跟班指揮。
10、切實搞好工程質量,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線,柱距排距偏差不超過設計值的±100㎜。=5nR(A=
11、不隨意留煤頂開采,必須留煤頂,托偽頂開采時,必須有專門措施。頂板和煤邦必須插嚴、背實。
12、炮后及時掛梁,懸壁梁到位,端面距≤300㎜,煤壁平直垂直頂底板,傘檐最大不超過250㎜,嚴禁敞棚作業。
1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兩道超前支護,距煤壁10m范圍內打雙排柱,10~20m范圍打單排柱,其初撐力≥50KN。
14、工作面放頂前要做好修理,打好切斷線,壓力大時要用雙排密集切頂,退路必須暢通。
15、放頂要放齊、放透,嚴禁提前摘柱,無空載和失效支柱,擋矸有效,放頂時出現壓力增大時,應停止作業,進行修理,待壓力穩定后,再進行作業。
16、工作面內頂梁水平楔數量齊全,并用小鏈與梁聯接,支柱鉆底≤100㎜。
17、工作面必須備用一定數量的單體和不少于1m3的扁木,以備急用。18、礦組織不定期的安全質量動態檢查,每月進行一次安全質量驗收,局每季組織一次安全質量驗收,對檢查驗收情況進行對等獎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