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通風安全生產管理要求
一、礦內空氣與礦井通風的基本任務
1、礦井通風的基本任務
①連續不斷地供給井下足夠的新鮮空氣;
②把有害氣體和懸浮的礦塵沖淡到安全濃度以下,并排出礦井;
③為井下創造良好的氣候條件。
2、礦井中的有害氣體
礦內空氣中常見的有害氣體,就其危害而言可分為:
窒息性氣體:氮、二氧化碳、瓦斯;
有毒性氣體: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氫、二氧化硫、氨;
爆炸性氣體:瓦斯、氫;
它們的基本性質、對人的危害、來源及安全濃度等見附表:
對有害氣體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加強檢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②加強通風。用適量的風量將各種有害氣體沖淡到安全濃度以下。
③如果某種有害氣體儲量大,可以采取抽放的辦法。
④通風不良的或不通風的巷道、應在其出口處設置柵欄,并掛上“禁止人內”的警示牌。
⑤預防煤炭自燃和礦內火害,以及瓦斯、煤塵爆炸。
⑥遵守放炮規程,采用水炮泥,既可消焰降塵,又可減少二氧化碳。
⑦噴霧灑水是降低二氧化氮、硫化氫、二氧化疏及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⑧中毒急救:
a、將中毒者或窒息者移到新鮮風流巷道中或地面、對昏迷假死者,清除口中堵塞物,解開上衣;對—氧化碳中毒者注意保暖。
b、人工呼吸或輸氧。—氧化碳中毒者在純氧中可摻入5-7%的二氧化碳促進恢復呼吸功能;二氧化氮、硫化氫、二氧化硫中毒者只能用拉舌法或活動上肢法進行人工呼吸。
c、藥物治療,粘膜受害時,用l%硼酸水或弱明礬水沖洗眼、漱口,并飲用牛奶、蜂密減輕刺激;硫化氫中毒時可用浸有氯水的毛巾或棉花,放在患者鼻、口旁,也可給患者喝少許稀氯水溶液解毒。
3、《煤礦安全規程》(以下簡稱《規程》)的相關規定
①采掘工作面的進風流中,氧氣濃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濃度不得超過0.5%。
②礦井需要的風量按井下同時工作人的最多人數計算,每人每分鐘供給風量不得少于4m3。
③必須按實際供風量核定礦井產量(不得超風生產)。
④采煤工作面、掘進中的煤巷和半煤巖巷風速不得低于0.25m/s,掘進中的巖巷和其它通風行人巷道不得低于0.15m/s,
⑤礦井必須建立測風制度,每10天進行1次全面測風:對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風地點,應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測風,應根據測風結果采取措施,進行風量調節。
⑥礦井必須有足夠數量的通風安全檢測儀表。
二、礦井通風系統
1、礦井必須有完整的獨立通風系統。其內容包括:
①地面安裝有主要通風機;
②有進、回風井筒;
③保證井下有足夠的風量;
④進回風巷道有足夠風流暢通的斷面;
⑤有控制風流流向的通風設施。
2、串聯通風與并聯通風:
《規程》規定礦井的生產水平和采區,必須實行分區通風,采掘工作面都應實行獨立通風。采掘工作面采用串聯通風的次數不得超過1次;且在進入被串聯的工作面的風流中裝設甲烷斷電儀,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都不得超過0.5%。開采有瓦斯噴出或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煤層時,嚴禁任何兩個工作面之間串聯通風。
嚴禁全礦井串聯通風(即“一條龍”通風)。
3、串聯通風的危害是:
(1)串聯通風的風阻等于各串聯巷通風阻之和,風量不變,因而增加了通風的阻力和通風難度。
(2)被串聯工作面的空氣質量無法保證,有害氣體和粉塵濃度增加。
③一旦前一個工作面發生火災、瓦斯煤塵爆炸.與瓦斯突出事故會直接危害被串工作面,擴大災害的范圍。
4、老塘通風:指進、回風流部分或全部經過采空區的通風方式。老塘通風危害很大,它能使采空區殘煤加速氧化發生自然發火,還能將采空區的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帶㈩或稀釋到爆炸濃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因此井下嚴禁老塘通風。采掘工作面的進風和回風都不得經過采空區和冒頂區。
5、原煤炭部在《關于強化一通三防工作,控制瓦斯煤塵事故的通知》中要求:井下要消滅不符合《規程》規定的串聯風、循環風、利用老塘通風和微風、無風作業。
6、擴散通風只適應于在進風流中而無瓦斯涌出的長度不超過6米、人口寬度大于1.5米的硐室。
7、主要通風機的安裝與管理要求:
①礦井必須采用機械通風;
②主要通風機必須安裝在地面;
③必須保證主要通風機連續動轉;
④嚴禁采用局部通風機或風機群作為主要通風機使用;
⑤裝有主要通風機的出風井口應安裝防爆門,防爆門每6個月檢查維修1次;
⑥每月檢查1次主要通風機;
⑦生產礦井的主要通風機必須裝有反風設施,并能在10min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方向;當風流方向改變后,主要通風機的供給風量不應小于正常供風量的40%;每季度應至少檢查1次反風設施,每年應進行1次反風演習。
⑧因檢修、停電或其它原因停止主要通風機運轉時,必須制定停風措施。
⑨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時,受停風影響的地點,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工作人員生撤到進風巷道中,由值班礦長迅速決定全礦井是否停止生產,工作人員是否全部撤出。
⑩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期間,對由1臺主要通風機擔負全礦通風的礦井,必須打開井口防爆門和有關風門,利用自然風壓通風;
8、采空區必須及時封閉,采煤工作面和采區開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封閉完畢。
9、通風設施與漏風:
①通風設施:礦井應根據通風需要,設置風門(不得設置單道風門)、風墻、風窗和風橋等通風設施,有效地控制風流,通風設施不得隨意拆除。采空區和報廢的井巷必須及時封閉。
每組風門不少于兩道,通車風門間距不小于一列車長度,行人風門間距不小于5米。進、回風巷道之間需設風門時,同時設反向風門,其數量不少于兩道。風門不能同時敞開,防止風流短路。
②井巷的漏風
A、漏風的危害:a、漏風會使工作面有效風量減少,造成瓦斯積聚,煤塵不能被帶走,氣溫升高,降低生產效率,并影響工人健康。b、采空區、留有浮煤的封閉巷道以及被壓碎的煤柱等漏風,可能促使煤炭自燃。地表塌陷區風量的漏入,會使采空區有害氣體帶入井下,威脅安全生產,大量漏風會引起電能的無謂消耗,提高生產成本。
B、防止或減少礦井漏風的措施:a、合理選擇通風系統,如進、回風巷間的距離不宜過近,盡量使進、回風不反向平行流動等。b、合理確定開拓系統、開采順序和開采方法。如主要巷通布置在巖石中,盡量采用后退式、下行開采順序等。c、正確選擇通風構筑物的位置。d、加強對漏風的檢查和管理。
10、井下爆炸材料庫必須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并保證爆炸材料庫每小時能有其總容積4倍的風量。
三、局部通風機通風
1、局部通風機的安裝與管理要做到:
(1)局部通風機和起動裝必須安裝在進風巷通中,距回風口不小于10米;
②局部通風機的風量必須小于全風壓供給該處的風量,以免發生循環風;
③局部通風機安裝地點到回風口間巷道中的最低風速:煤巷、半煤巖巷不小于0.25m/s,巖巷不小于0.15m/s;
④不準任意關停,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工作面人員,切斷電源。
③風筒出風口到工作面的距離,應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并保證足夠的風量。
⑥局部通風機必須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2、必須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
3、煤巷、半煤巖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巖巷的掘進通風方式應采用壓人式,不得采用抽出式;瓦斯噴出區域和煤與瓦斯突出煤層的掘進通風方式必須采用壓人式。
4、低瓦斯礦井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可采用裝有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的供電線路供電,或與采煤工作面分開供電;瓦斯噴出區域、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中,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采用“三專”(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線路)供電,也可采用裝有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的供電線路供電,但每天應有專人檢查一次,保證局部通風機可靠運轉。
5、不得使用一臺局部通風機同時向二個作業的掘進工作面供風。
6、高瓦斯礦井、煤(巖)與瓦斯突出礦井,必須裝備礦井安全監控系統。沒有裝備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礦井的煤巷、半煤巖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巖巷的掘進工作面,必須裝備甲烷風電閉鎖裝置或甲烷斷電儀和風電閉鎖裝置。沒有裝備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無瓦斯涌出的巖巷掘進工作面,必須裝備風電閉鎖裝置。沒有裝備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的礦井的采煤工作面,必須裝備甲烷斷電儀。
四、巷貫通道:
1、一般掘進巷道(不含綜掘巷)貫通相距20m前,必須停止一個工作面作業,做好調整通風系統的準備工作。
2、貫道時,必須由專人在現場統一指揮,停掘的工作面必須保持正常通風,設置柵欄和警標,經常檢查風筒的完好狀況和工作面及其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瓦斯濃度超限時,必須立即處理。掘進工作面每次爆破前,必須派專人和瓦斯檢查工共同到停掘的工作面檢查工作面及其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瓦斯濃度超限時,必須先停止在掘工作面的工作,然后處理瓦斯,只有在兩個工作面及其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在1.0%以下時,掘進的工作面方可爆破。每次爆破前,兩個工作面入口必須專人警戒。
3、在貫道之前,應對被貫道巷道的貫通位置及其周圍加強支護,防止冒頂。
4、貫道后,必須停止采區內的一切工作,立即調整通風系統,風流穩定后,方可恢復工作。
5、間距小于20m的平行巷道的聯絡巷貫通,必須遵守上述規定。
6、在有突出危險的煤層中,上山掘進工作面同上部平巷的貫通,在上部平巷工作面必須超過貫道位置,其超前距離不得小于5m。并保持正常通風。
7、石門與突出煤層中已掘巷道貫道時,被貫道巷道應超前石門貫通位置5m以上,并保持正常通風。
篇2:礦井通風設施管理規定范本
一、礦井通風設施設立的地點、種類、型號等必須按技術措施要求執行。
二、通風設施的安裝、維修、拆除等工作由通風部門負責。
三、拆除通風設施必須預先通知通風部門,由通風部門派人施工。其他任何單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拆除通風設施。否則按“三違”懲處并追究責任。
四、各生產單位按區域劃分,負責本區域內的通風設施的管理工作,損壞設施及時通知通風工區處理,材料費由責任單位支付,人為破壞加倍處罰。
五、通風設施安裝完畢后,通風部門應向礦總工程師或技術科申請驗收,質量符合《國有重點煤礦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及公司《通風設施技術規范》之規定,移交給相應生產單位。
六、所有通風設施應掛牌管理,標明設施的種類、編號、管理人等。
七、礦井主要反風設施要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定期檢查,由礦長組織有關部門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并有記錄可查。
篇3:礦井通風瓦斯監控系統管理維修制度
通風瓦斯監控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為進一步強化通風瓦斯監控系統的裝備、使用、管理與維護,現將管理制度制訂如下:
一、礦井必須建立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安全監控管理機構負責安全監控設備的安裝、調試和維護工作。安全監控管理機構應配備一定數量的具有安全監控和通風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安全監測工,安全監測工必須經過專業培訓,經有關部門考試合格并持證上崗。
二、礦井安全監控系統除具有甲烷斷電儀和甲烷風電閉鎖裝置的全部功能;故障閉鎖功能外。當主機或系統電纜發生故障時,系統必須保證甲烷斷電儀和甲烷風電閉鎖裝置的全部功能;當電網停電后,系統必須保證正常工作不少于2小時;系統必須具有防雷電保護;系統必須具有斷電狀態和饋電狀態監測、報警、顯示、存儲和打印報表功能;中心站主機應不少于2臺,一臺備用。
三、礦井必須根據20**年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條款規定進行系統設置。總回風巷及一翼回風、采區回風的測風站應設置風速傳感器;主要通風機的風峒應設置壓力傳感器;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應設置設備開停傳感器;主要風門應設置風門開關傳感器;被控設備開關的符合側應設置饋電狀態傳感器;各采掘作業點參照公司“通風瓦斯監控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設置甲烷傳感器。
四、編制采掘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時,必須對安全監控設備的種類、數量和位置、動力開關的安設地點、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的敷設、控制區域等明確規定,并繪制布置圖,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對不具備安設監控系統的地點,由通風科提出安全技術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五、應安設安全監控設備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業點,開工前必須根據已批準的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提出《安裝申請單》,分別送通風和機電部門。在安裝斷電控制系統時,使用單位或機電部門必須根據斷電范圍要求,提供斷電條件,并接通井下電源及控制線。在連接時必須有安全檢測人員在場監護。
六、為防止甲烷超限斷電,切斷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必須取自被控制開關的電源側,嚴禁接在被控開關的負荷側。
七、與安全監控設備關聯的電氣設備、電源線及控制線在拆除或改線時,必須與安全監控管理部門共同處理。檢修與安全監控設備關聯的電氣設備,需要安全監控設備停止運行時,須經礦調度室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
八、在使用安全監控設備前,必須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調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九、模擬量傳感器應設置在能正確反映被監測物理量的位置。開關量的傳感器應設置在能正確反映被監測狀態的位置。聲光報警器應設置在經常有人工作便于觀察的地點。井上下主站或分站,應設置在便于人員觀察、調試、檢驗及支護良好、無滴水、無雜物的進風巷道或硐室中;安設時應墊支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或吊掛在巷道中。
十、隔爆兼本質安全型等復合型本質安全型防爆電源,應設置在采區變電所,嚴禁設置在斷電范圍內。隔爆兼本質安全型防爆電源,嚴禁設置在低瓦斯和高瓦斯礦井的采煤工作面和回風巷內;采用串聯通風的被串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和回風巷;采用串聯通風的被串掘進巷道內。
十一、安全監控儀器設備必須定期調試校正,每月至少一次。在設備驗收時,安裝前也必須調試校正。
每隔七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閉鎖和甲烷風電閉鎖功能進行測試(包括零點、靈敏度、報警點、斷電點、復電點、指示值、控制邏輯等)。
十二、安全監控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及時處理,在故障期間必須采用人工監測等安全措施,并填寫故障記錄表。
十三、井上下安全監測工必須24小時值班,每班檢查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使用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或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并將記錄和檢測結果報監測值班員。當兩者讀數誤差大于允許誤差時,先以讀數較大者為依據,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須在8小時內對兩種設備進行調試完畢。
十四、對需要經常移動的傳感器、聲光報警器、斷電器及電纜等安全監控設備,必須由采掘班組長負責按規定移動,嚴禁擅自停用。
分站、傳感器、聲光報警器及電纜等安全監控設備,由所在采掘區的區隊長、班組長負責保管和使用,如有損壞及時向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匯報。
十五、凡經大修的傳感器,必須經計量檢定合格方可下井使用。
十六、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中心站必須實時監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的濃度變化及被控設備的通、斷電狀態。
十七、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中心站值班員必須認真監視監控器所顯示的各種信息,詳細記錄系統各部分的運行狀態,負責打印監測日報表,報總工程師和礦長審閱。接到報警后,值班員立即通知調度室。
十八、安全監控系統管理機構必須對當日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送有關部門、總工程師、礦長審閱。
十九、凡發生隊組解脫或破壞安全監控系統,必須執行先停產后追查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