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農場廢棄物污染源管理規程
一、目的
保證農場內廢棄物污染源處理符合標準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有害物污染風險,保障食品安全、人員安全及環境安全。
二、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公司直管的各個農場以及合作供應商和分包種植農場的廢棄物污染源管理。
三、廢棄物和污染源的分類
1.廢棄物的分類
農場廢棄物主要包括生活廢棄物和生產廢棄物,生活廢棄物主要是固體廢物廢棄物、廚房廢棄物、廢水廢液等。生產廢棄物主要是作物殘體廢棄物、種植投入品廢棄物、包裝廢棄物、機械設備廢棄物等。
3.污染源的分類
按污染源類型污染源可分為大氣污染、水污染源、固體廢物污染源、噪音污染源及輻射污染源等。
蔬菜種植農場污染源主要包括農藥、肥料、蔬菜廢棄包裝物污染,農藥藥液和肥料流失污染,生產中使用過的地膜、滴灌、竹木材料、鋼絲、吊繩等投入品廢棄物污染,機械設備廢棄零件及油品污染,生活生產廢水污染,家禽家畜和野生動物排泄物污染等。
四、廢棄物和污染源處理辦法
1.回收再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包括廢紙(書寫紙、瓦楞紙)、廢塑料(地膜、包裝瓶、包裝袋、包裝箱、周轉筐、滴灌帶等)、廢金屬(農機配件、大棚骨架、家具建材等)、廢電子制品(電腦、手機、家電等)、廢竹木材、廢玻璃……此類由生產廠商、專業回收機構或者廢品收購站回收再利用。
2.發酵分解
可發酵分解的廢棄物包括植物殘體、餐廚廢棄物廢水、人員動物排泄物、變質食品……將此類物質集中后在化糞池、發酵池或沼氣池發酵分解,發酵后的殘渣、沼液可以施入田間土壤或者綠化苗木作為有機肥。在不影響二茬作物種植的情況下,上一茬的作物殘體可直接翻耕入農田土壤。
3.隔離
需要隔離的污染源包括農藥、肥料、油品、廢水……此類物質需要建立專門的設施存放,有專人負責看管,廢棄的農藥由供應商回收,應將廢水在遠離農場的荒地、綠化區處理,并保證不損害當地的環境。
4.焚燒
需要焚燒的污染源包括廢油品、不可回收的包裝物……對于少量的此類質可以在遠離農場的地點安全焚燒,并保證不損害當地的環境。
5.填埋
需要填埋的污染源包括廢陶瓷、動物尸體、建筑土石廢棄物……對于此類不可回收的物質應運輸至指定地點填埋。
五、農場廢棄物和污染源管理要求
1.生活廢棄物和植株殘體等廢棄物要存放在指定的地點,并定期清潔。
2.田間空場必須設置帶蓋的廢棄物箱,以防止不良氣味外溢,及時清除廢物,每周清洗消毒廢棄物箱1次,夏季每周清洗廢棄物箱2次。
3.農場內產品處理和包裝箱具存放的區域要保持清潔無污染。
4.農場內的生活區域(宿舍、廚房、餐廳、廁所等)要和種植區域有合理的或足夠的空間隔離,避免給農產品帶來污染。
5.農場內嚴禁攜帶玻璃、鐵絲、硬塑料、陶瓷等物品到種植操作區域,生活和產品處理區域內的窗玻璃、硬塑料等物品要貼膜防止破碎后迸濺。直接接觸農產品的員工不要穿帶有金屬、玻璃或塑料紐扣的衣服,衣服上不要帶有金屬片、玻璃或塑料飾品。禁止操作員工在衣服的口袋里存放碎小的物品,如小刀、金屬、塑料及其它異物,包括較小的金屬、塑料制作的飾品、發夾等硬塑料制品,防止不注意掉到菜球里面產生安全隱患。
6.在種植生產過程中,員工用的玻璃杯、瓷杯、瓷制碗等要存放在種植區外的地點,防止破碎后碎片包到菜球里面產生安全隱患。
7.在種植區域中,植株殘體、雜草或病株必須及時清除,深埋或燒毀等;田邊地頭的草在定植后不得使用除草劑。
8.農機具等生產設備要集中存放,避免化學物品對菜產生的污染和危害,如柴油、機油泄漏產生的污染,如有受到污染菜的要廢棄,不再使用,并填寫記錄表。
9.農場四周要設置圍欄、籬笆等隔離設施,禁止豬、雞、牛、羊等牲畜進入種植區域;農場內要有明顯的標示牌,防止其排放的糞便和自身攜帶的有害病菌對菜的污染。
10.農場要有明顯的標示牌,禁止兒童等無關人員進入種植區,避免由于小孩玩耍或外來人產生的不可控制的衛生和安全危害。
11.農場人員要經常關注農場上空飛鳥的活動情況,對飛鳥活動比較頻繁的季節和區域須采取人工驅趕,插旗,加蓋防護網等措施,以防止鳥的破壞和鳥糞的污染。及時檢查農場種植作物,對被污染的作物要采取清理措施,尤其是在采收前要仔細檢查。
12.農場要有專人負責環境清理,并進行記錄。
篇2:GAP農場廢棄物污染源管理規程
一、目的
保證農場內廢棄物污染源處理符合標準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有害物污染風險,保障食品安全、人員安全及環境安全。
二、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公司直管的各個農場以及合作供應商和分包種植農場的廢棄物污染源管理。
三、廢棄物和污染源的分類
1.廢棄物的分類
農場廢棄物主要包括生活廢棄物和生產廢棄物,生活廢棄物主要是固體廢物廢棄物、廚房廢棄物、廢水廢液等。生產廢棄物主要是作物殘體廢棄物、種植投入品廢棄物、包裝廢棄物、機械設備廢棄物等。
3.污染源的分類
按污染源類型污染源可分為大氣污染、水污染源、固體廢物污染源、噪音污染源及輻射污染源等。
蔬菜種植農場污染源主要包括農藥、肥料、蔬菜廢棄包裝物污染,農藥藥液和肥料流失污染,生產中使用過的地膜、滴灌、竹木材料、鋼絲、吊繩等投入品廢棄物污染,機械設備廢棄零件及油品污染,生活生產廢水污染,家禽家畜和野生動物排泄物污染等。
四、廢棄物和污染源處理辦法
1.回收再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包括廢紙(書寫紙、瓦楞紙)、廢塑料(地膜、包裝瓶、包裝袋、包裝箱、周轉筐、滴灌帶等)、廢金屬(農機配件、大棚骨架、家具建材等)、廢電子制品(電腦、手機、家電等)、廢竹木材、廢玻璃……此類由生產廠商、專業回收機構或者廢品收購站回收再利用。
2.發酵分解
可發酵分解的廢棄物包括植物殘體、餐廚廢棄物廢水、人員動物排泄物、變質食品……將此類物質集中后在化糞池、發酵池或沼氣池發酵分解,發酵后的殘渣、沼液可以施入田間土壤或者綠化苗木作為有機肥。在不影響二茬作物種植的情況下,上一茬的作物殘體可直接翻耕入農田土壤。
3.隔離
需要隔離的污染源包括農藥、肥料、油品、廢水……此類物質需要建立專門的設施存放,有專人負責看管,廢棄的農藥由供應商回收,應將廢水在遠離農場的荒地、綠化區處理,并保證不損害當地的環境。
4.焚燒
需要焚燒的污染源包括廢油品、不可回收的包裝物……對于少量的此類質可以在遠離農場的地點安全焚燒,并保證不損害當地的環境。
5.填埋
需要填埋的污染源包括廢陶瓷、動物尸體、建筑土石廢棄物……對于此類不可回收的物質應運輸至指定地點填埋。
五、農場廢棄物和污染源管理要求
1.生活廢棄物和植株殘體等廢棄物要存放在指定的地點,并定期清潔。
2.田間空場必須設置帶蓋的廢棄物箱,以防止不良氣味外溢,及時清除廢物,每周清洗消毒廢棄物箱1次,夏季每周清洗廢棄物箱2次。
3.農場內產品處理和包裝箱具存放的區域要保持清潔無污染。
4.農場內的生活區域(宿舍、廚房、餐廳、廁所等)要和種植區域有合理的或足夠的空間隔離,避免給農產品帶來污染。
5.農場內嚴禁攜帶玻璃、鐵絲、硬塑料、陶瓷等物品到種植操作區域,生活和產品處理區域內的窗玻璃、硬塑料等物品要貼膜防止破碎后迸濺。直接接觸農產品的員工不要穿帶有金屬、玻璃或塑料紐扣的衣服,衣服上不要帶有金屬片、玻璃或塑料飾品。禁止操作員工在衣服的口袋里存放碎小的物品,如小刀、金屬、塑料及其它異物,包括較小的金屬、塑料制作的飾品、發夾等硬塑料制品,防止不注意掉到菜球里面產生安全隱患。
6.在種植生產過程中,員工用的玻璃杯、瓷杯、瓷制碗等要存放在種植區外的地點,防止破碎后碎片包到菜球里面產生安全隱患。
7.在種植區域中,植株殘體、雜草或病株必須及時清除,深埋或燒毀等;田邊地頭的草在定植后不得使用除草劑。
8.農機具等生產設備要集中存放,避免化學物品對菜產生的污染和危害,如柴油、機油泄漏產生的污染,如有受到污染菜的要廢棄,不再使用,并填寫記錄表。
9.農場四周要設置圍欄、籬笆等隔離設施,禁止豬、雞、牛、羊等牲畜進入種植區域;農場內要有明顯的標示牌,防止其排放的糞便和自身攜帶的有害病菌對菜的污染。
10.農場要有明顯的標示牌,禁止兒童等無關人員進入種植區,避免由于小孩玩耍或外來人產生的不可控制的衛生和安全危害。
11.農場人員要經常關注農場上空飛鳥的活動情況,對飛鳥活動比較頻繁的季節和區域須采取人工驅趕,插旗,加蓋防護網等措施,以防止鳥的破壞和鳥糞的污染。及時檢查農場種植作物,對被污染的作物要采取清理措施,尤其是在采收前要仔細檢查。
12.農場要有專人負責環境清理,并進行記錄。
篇3: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為加強我縣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確保網絡安全運行,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特制定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1、各單位網絡管理人員必須精心維護好單位的網絡設備,做到防塵、防熱、防潮、防水、防磁、防靜電等,以增加設備使用年限。縣政府辦將定期對各單位的網絡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發現不能達到以上要求的單位,將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對由于管理人員疏忽造成網絡安全事故的,將追究相關管理員及單位領導責任。
2、各聯網單位不得隨意更改政務網絡接入設備配置,不得擅自切斷電子政務網絡設備電源,不得擅自挪動相關設備和切斷、移動相關傳輸線路,不得擅自與其他網絡對接,不得隨意增加交換機、集線器以及接入信息點數量,如需進行以上變動,應向縣政府辦信息科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實施。
3、各聯網單位要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嚴禁登陸瀏覽黃色網站(網頁),禁止下載、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軟件,不得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附件,不得隨意使用計算機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計算機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時間禁止玩網游、下載電影及大型軟件,以保證本單位網絡速度。縣政府辦信息科將采取技術措施對互聯網出入口的數據進行監控,對發現的問題將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并按照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5、政務網計算機使用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政務網信息與網絡安全的責任和義務,所有關于本單位網站、論壇、信息錄入等密碼要嚴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報政府辦信息科進行密碼修改。
6、各接入單位應當定期制作計算機信息系統備份,備份介質實行異地存放。對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壞,應當制定災難防治預案。
7、要配備計算機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使用新機、新盤及拷貝的軟件、數據,上機前應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
8、辦工人員嚴禁下列操作行為:
(1)非法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聯網設備操作系統;
(2)未經授權對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和干擾,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正常運行;
(3)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程序;
(4)將非業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擅自接入政務內網,將業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接入互聯網或其他非政府機關的網絡;
(5)在政務網使用的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在未采取安全隔離措施的情況下同時連接政務網和其它網絡;
(6)將存有涉密信息的計算機擅自連接國際互聯網或其他公共網絡;
(7)擅自在政務網上開設與工作無關的網絡服務;
(8)發布*、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
(9)擅自對政務網計算機信息系統和網絡進行掃描;
(10)對信息安全事(案)件或重大安全隱患隱瞞不報;
(11)擅自修改計算機ip或mac地址。
9、在發生緊急事件時,為避免造成更大損失和影響,信息科有權或者要求有關部門采取以下措施:
(1)拆除可能影響安全或有安全隱患的設備或部件;
(2)隔離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3)關閉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10、各節點單位要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工作,切實履行下列職責:
(1)建立本單位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2)采取計算機病毒安全技術防治措施;
(3)對本單位節點微機使用人員進行計算機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訓;
(4)使用具有計算機信息與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的網絡安全產品,定期檢測,做好殺毒軟件的升級,清除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計算機病毒,并備有檢測清除記錄;
(5)禁止在政務網上使用來歷不明、可能引發病毒傳染的軟件;對于來歷不明的可能帶有計算機病毒的軟件應使用正版殺毒軟件檢查、殺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