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燃香安全規(guī)范范本

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燃香安全規(guī)范范本

2024-07-22 閱讀 9386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燃香安全的基本要求、安全管理和培訓與宣傳。

本標準適用于有燃香活動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的燃香安全管理。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的應用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26386燃香類產品安全通用技術條件。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燃香活動sensingactivity

在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內香、燭、油等的活動。

4基本要求

4.1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具有燃香安全管理制度和配備安全管理人員。

4.2焚香爐、亭等燃香點宜設置在殿堂外較為的地帶。

4.3燃香點的設置應與儲存點相分離。

4.4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提供的燃香類產品應符合GB2636燃香類產品通用技術要求。

4.5教師在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的燃香點設置文明進香和環(huán)境保護等標識,每次進香數量不宜超過3支。

4.6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設置燃香安全、防火等警示標識。

4.7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按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要求配備相應的設施和器材。

4.8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每半年至少舉行1次消防演習。

5安全管理

5.1安全管理制度

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開展燃香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a)組織制定燃香安全管理制度;

注:可包括燃香點、存儲點設置的條件、數量及規(guī)模,檢查和處理的具體時間及頻次,管理的業(yè)務流程和操作規(guī)范等。

b)明確燃香安全管理人員崗位職責;

c)制定燃香安全管理應急預案;

d)強調燃香安全報告制度等。

5.2安全管理人員職責

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安全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應包括:

a)提示信教群眾和游客文明有序進香,引導信教群眾和游客選用符合GB26386燃香類產品通用技術要求的香類產品;

b)及時清理香頭,并進行安全處理,消除火災隱患;

c)定期檢查、維修和保養(yǎng)設施和器材,確保運行良好;

d)負責所管轄區(qū)域內的消防安全工作,特別是用于燃香的固定火源安全;

e)當風力達到或超過四級時或天氣持續(xù)干燥,應加強對燃香點和檢查和清理,必要時,停止燃香活動;

f)當參加燃香活動的人數超過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所設定的安全接待人數時,應采取限制進入、及時疏導等有效措施。

5.3重大活動安全管理

5.3.1舉行重大活動前,應滿足以下要求:

a)根據燃香安全應急預案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工作措施;

b)全面檢查和其他安全設備設施,確保設備設施處于良好狀態(tài);

c)增強安全管理人員,并確定活動中重大事項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安全事項責任人,明確職責;

d)進行安全演練。

5.3.2舉行重大活動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a)加強對燃香點的現場指導和監(jiān)管;

b)當燃香數量過多時,應及時清理,消除燃香爐、亭等燃香點的明火;

c)對重大活動中的關鍵點進行實時監(jiān)測,發(fā)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必要時啟動應急預案。

6培訓與宣傳

6.1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

a)燃香安全管理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缺席;

b)工作人員崗位職責;

c)基本消防知識和技能;

d)消防設施和器材的使用;

e)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和處置等相關知識。

6.2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宜采取廣播、海報、宣傳標識、發(fā)放材料等形式,向信教群眾、游客、導游等相關人員宣傳安全燃香、文明進香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

篇2: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燃香安全規(guī)范范本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燃香安全的基本要求、安全管理和培訓與宣傳。

本標準適用于有燃香活動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的燃香安全管理。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的應用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26386燃香類產品安全通用技術條件。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燃香活動sensingactivity

在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內香、燭、油等的活動。

4基本要求

4.1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具有燃香安全管理制度和配備安全管理人員。

4.2焚香爐、亭等燃香點宜設置在殿堂外較為的地帶。

4.3燃香點的設置應與儲存點相分離。

4.4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提供的燃香類產品應符合GB2636燃香類產品通用技術要求。

4.5教師在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的燃香點設置文明進香和環(huán)境保護等標識,每次進香數量不宜超過3支。

4.6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設置燃香安全、防火等警示標識。

4.7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按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要求配備相應的設施和器材。

4.8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每半年至少舉行1次消防演習。

5安全管理

5.1安全管理制度

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開展燃香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a)組織制定燃香安全管理制度;

注:可包括燃香點、存儲點設置的條件、數量及規(guī)模,檢查和處理的具體時間及頻次,管理的業(yè)務流程和操作規(guī)范等。

b)明確燃香安全管理人員崗位職責;

c)制定燃香安全管理應急預案;

d)強調燃香安全報告制度等。

5.2安全管理人員職責

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安全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應包括:

a)提示信教群眾和游客文明有序進香,引導信教群眾和游客選用符合GB26386燃香類產品通用技術要求的香類產品;

b)及時清理香頭,并進行安全處理,消除火災隱患;

c)定期檢查、維修和保養(yǎng)設施和器材,確保運行良好;

d)負責所管轄區(qū)域內的消防安全工作,特別是用于燃香的固定火源安全;

e)當風力達到或超過四級時或天氣持續(xù)干燥,應加強對燃香點和檢查和清理,必要時,停止燃香活動;

f)當參加燃香活動的人數超過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所設定的安全接待人數時,應采取限制進入、及時疏導等有效措施。

5.3重大活動安全管理

5.3.1舉行重大活動前,應滿足以下要求:

a)根據燃香安全應急預案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工作措施;

b)全面檢查和其他安全設備設施,確保設備設施處于良好狀態(tài);

c)增強安全管理人員,并確定活動中重大事項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安全事項責任人,明確職責;

d)進行安全演練。

5.3.2舉行重大活動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a)加強對燃香點的現場指導和監(jiān)管;

b)當燃香數量過多時,應及時清理,消除燃香爐、亭等燃香點的明火;

c)對重大活動中的關鍵點進行實時監(jiān)測,發(fā)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必要時啟動應急預案。

6培訓與宣傳

6.1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應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

a)燃香安全管理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缺席;

b)工作人員崗位職責;

c)基本消防知識和技能;

d)消防設施和器材的使用;

e)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和處置等相關知識。

6.2宗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場所宜采取廣播、海報、宣傳標識、發(fā)放材料等形式,向信教群眾、游客、導游等相關人員宣傳安全燃香、文明進香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

篇3: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為加強我縣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確保網絡安全運行,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特制定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1、各單位網絡管理人員必須精心維護好單位的網絡設備,做到防塵、防熱、防潮、防水、防磁、防靜電等,以增加設備使用年限。縣政府辦將定期對各單位的網絡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發(fā)現不能達到以上要求的單位,將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對由于管理人員疏忽造成網絡安全事故的,將追究相關管理員及單位領導責任。

  2、各聯(lián)網單位不得隨意更改政務網絡接入設備配置,不得擅自切斷電子政務網絡設備電源,不得擅自挪動相關設備和切斷、移動相關傳輸線路,不得擅自與其他網絡對接,不得隨意增加交換機、集線器以及接入信息點數量,如需進行以上變動,應向縣政府辦信息科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實施。

  3、各聯(lián)網單位要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嚴禁登陸瀏覽黃色網站(網頁),禁止下載、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軟件,不得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附件,不得隨意使用計算機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計算機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時間禁止玩網游、下載電影及大型軟件,以保證本單位網絡速度。縣政府辦信息科將采取技術措施對互聯(lián)網出入口的數據進行監(jiān)控,對發(fā)現的問題將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并按照相關規(guī)定嚴肅處理。

  5、政務網計算機使用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政務網信息與網絡安全的責任和義務,所有關于本單位網站、論壇、信息錄入等密碼要嚴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報政府辦信息科進行密碼修改。

  6、各接入單位應當定期制作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備份,備份介質實行異地存放。對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壞,應當制定災難防治預案。

  7、要配備計算機系統(tǒng)補丁升級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進行系統(tǒng)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使用新機、新盤及拷貝的軟件、數據,上機前應進行系統(tǒng)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

  8、辦工人員嚴禁下列操作行為:

  (1)非法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和聯(lián)網設備操作系統(tǒng);

  (2)未經授權對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和干擾,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正常運行;

  (3)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程序;

  (4)將非業(yè)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擅自接入政務內網,將業(yè)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接入互聯(lián)網或其他非政府機關的網絡;

  (5)在政務網使用的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在未采取安全隔離措施的情況下同時連接政務網和其它網絡;

  (6)將存有涉密信息的計算機擅自連接國際互聯(lián)網或其他公共網絡;

  (7)擅自在政務網上開設與工作無關的網絡服務;

  (8)發(fā)布*、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

  (9)擅自對政務網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和網絡進行掃描;

  (10)對信息安全事(案)件或重大安全隱患隱瞞不報;

  (11)擅自修改計算機ip或mac地址。

  9、在發(fā)生緊急事件時,為避免造成更大損失和影響,信息科有權或者要求有關部門采取以下措施:

  (1)拆除可能影響安全或有安全隱患的設備或部件;

  (2)隔離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3)關閉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10、各節(jié)點單位要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工作,切實履行下列職責:

  (1)建立本單位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2)采取計算機病毒安全技術防治措施;

  (3)對本單位節(jié)點微機使用人員進行計算機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訓;

  (4)使用具有計算機信息與系統(tǒng)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的網絡安全產品,定期檢測,做好殺毒軟件的升級,清除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中的計算機病毒,并備有檢測清除記錄;

  (5)禁止在政務網上使用來歷不明、可能引發(fā)病毒傳染的軟件;對于來歷不明的可能帶有計算機病毒的軟件應使用正版殺毒軟件檢查、殺毒。